郎岳明;王兴东;徐立权;水淼;甘海鹏
为了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病(炎)的认识,特对我院1999-01~2000-12 21例误诊为冠心病的反流性食管病(炎)患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9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1.2岁。本组均因胸骨后疼痛反复发作被外院或本院医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并给予扩冠等治疗3wk~5个月不等。均以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而反酸、恶心、嗳气等表现多不明显。胸骨后疼痛好发于夜间睡眠时,而白天多在饱餐、饮酒后发生,发作频率为每天数次至每月数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0.5h以上,夜间的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均比白天明显,给予硝酸酯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等治疗效果不佳。所有患者均做了心电图检查,17例正常,4例有轻度心肌缺血(胸痛发作与非发作时比较无变化)。有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异常。本组中18例诊断为变异型心绞痛。
作者:李易;韩盛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内科不少疾病常以肺部症状为主要表现而导致误诊。笔者收集13种内科疾病因以肺部症状发病被误诊122例,本文就误诊类型、误诊原因作一分析,以冀从中吸取教训。1 误诊类型与分析1.1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误诊为肺炎、肺结核18例(14.8%) 异常组织细胞肺部浸润的X线可呈网状、束条状、粟粒状,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陈森[1]报道1例,因发热、咳嗽、胸闷、X线示右上肺野有斑片状模糊阴影,以肺结核给予抗痨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查体发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经骨髓、淋巴结活检,均找到异常组织细胞,确诊为恶组。1.2 急性白血病误诊为肺结核26例(21.3%) 白血病细胞的增生和浸润也可发生在肺、胸膜,常导致胸部X线的异常、胸腔积液,从而被误诊为肺结核。黄全忠[2]报道1例,因发热、胸痛、气短,查体示右侧胸腔积液体征,胸水检查为渗出性,以肺结核治疗,病情稍有好转,但不久又出现皮下瘀血,外周血液中发现幼稚细胞,经骨穿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作者:金景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的主要致死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59~1995年收治的1539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对386例并发全身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结果 1539例吸入性损伤中死亡333例,其中237例与全身感染有关,占吸入性损伤总死亡人数的71.17%;烧伤面积、休克、吸入性损伤程度和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影响感染的发生及其预后;改善抗感染治疗措施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吸入性损伤治愈率提高。结论感染是吸入性损伤的主要致死因素;针对影响感染发病的诱因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提高吸入性损伤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宏;杨晓东;刘军辉;吉天鹏;袁仕安;王峰;刘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收集了误诊的51例青壮年肺癌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旨在通过分析,找出青壮年肺癌的误诊原因,探讨其防止误诊的对策。1 临床资料 男34例,女17例,年龄20岁以下1例,21~30岁6例,31~40岁44例。全部病例均经过病理或细胞学证实。首发症状为咳嗽者41例(80.4%),咯血或痰血19例(37.3%),胸痛11例(21.6%),发热或胸闷9例(17.6%),以胸腔积液就诊3例(5.9%),表现为关节肿痛者2例(3.9%)。误诊时间1个月以内者12例(23.5%),2~3个月28例(54.9%),4个月以上11例(21.5%),误诊为肺结核者25例(49%),其中浸润型肺结核(包括结核球)19例,粟粒型肺结核4例,肺门淋巴结核2例;误诊为肺炎者(包括炎性假瘤)17例(33.3%),误诊为肺化脓3例,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各2例,肺不张及风湿性关节炎各1例。X线表现:呈斑片及团片状阴影23例,团块影12例,结节或粟粒状阴影5例,空洞影3例,胸腔积液3例,肺门阴影增大或增浓和肺不张各2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X线误诊21例,误诊率42%。痰细胞学阳性25例,淋巴结活检确诊5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确诊21例。未分化癌24例(47.1%),腺癌19例(37.3%),鳞癌8例(15.7%)。
作者:杨绪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 女,27岁。因原发性闭经来医院就诊。查体:身高168 cm,体重65 kg。喉结不明显,似有胡须,声音较粗,腋毛较多,双乳房未发育,双乳距离宽,阴毛呈女性分布,浓密。大、小阴唇发育尚可,阴蒂肥大,有尿道口于其下。B超检查:盆腔空虚,呈男性骨盆图像。未见子宫及卵巢等女性生殖器图像。于会阴两侧探及左侧睾丸3.5 cm×1.5 cm,右侧睾丸3.7 cm×1.5 cm,形态规则,未见无声区及结节图象。染色体检查:核型为45,XY,-13,-14,+t(13:14)(13qter→cen→14qter)。家系调查:其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否认遗传病史。3个姐姐和1个妹妹表型均正常。
作者:崔朗;张海燕;刘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从1992~1999年采用国产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631例,其中内固定失效12例,占1.9%,本文就12例患者发生钢板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预防的措施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2.4岁。股骨干骨折5例6肢(1例为双股骨干骨折),其中上段1例,中段3例4肢,下段1例,胫骨干骨折(均合并腓骨干骨折)7例,其中中段2例,下段5例;车祸伤8例,砸伤3例,跌伤1例;横断骨折5例6肢,螺旋型骨折1例,短斜形骨折2例,粉碎型骨折4例。本组病例均于钢板内固定术后3~5个月发生钢板折断、折弯、螺钉松动退出骨折端成角畸形等。术后3个月时,因弃拐完全负重行走5例致钢板断裂,2例钢板折弯,骨折端成角在20~45°之间,1例64岁女性患者,床上做膝屈伸锻炼,螺钉松动退出,骨折端向外成角40°。术后4个月时,2例扶拐部分负重行走致钢板折弯,骨折端成角分别为20°和25°。术后5个月时,2例弃拐完全负重行走,致钢板折弯,骨折端成角均为20°左右。本组12例患者发生钢板失效后,均再次行钢板内固定加植骨后治愈,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赵国英;高冀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 男,2岁。因咳嗽、发热2d入院。查体:右侧胸廓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0.5 cm,心音有力,HR120次/min,律齐,在胸骨右缘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可见杵状指。X线检查:右位心,心影扩大呈靴型,心尖圆钝,翘起,心腰平直,上纵隔增宽向左移位,肺门影缩小,肺野血管纹纤细;吞钡可见一短食管、下接一扩大膈上疝囊,疝囊位于左膈上。彩超:右位心,各房室腔大小基本正常,腔内无异常,右室流出道明显狭窄、右室型增厚,室间隔缺损约1.0 cm左右,彩色多普勒未见明显分流束,主动脉骑跨约50%,房间隔未探及。
作者:许波;李庆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五项标志物(俗称两对半)的检测是乙肝患者必做的检验项目。医院检验科通过颜色深浅用肉眼或用酶标仪读数来得出结果,但这些结果并不一定总结表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甚至有时会导致临床医生误诊。1 在临床中可见到以下几种类型的检验结果 见表1。
作者:鲍文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以骨髓检查有相对特异性的噬血细胞而命名,亦属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临床病型。于1979年由Risdall等[1]首次报道,近年来对其报道逐渐增多,尤多见于东方人种。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1 病因及分类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家族性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familial hemophagocytic reticulosis FHL)和反应性噬血细胞综合征(reactive hemophagocytic syndrome,RHS)。 FHL多见于婴幼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90%患者在2岁时即有症状,由Farguhar于1952年首先报道[2];RHS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如病毒、细菌、原虫、蠕虫感染,肿瘤亦可并发,病毒感染相对多见,称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V-AHPS),发生于细菌感染者称细菌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B-AHPS),健康人可以患病,免疫功能低下或异常者相对多发。
作者:王志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现代护理对未来人才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管理生金,与护士长有效的领导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有效的领导受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环境四方面因素的影响,护士长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能够胜任护理管理工作,才能跟上新时代步代。1 政治思想素质1.1 护士长应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文选》的精神实质,学习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强烈的事业心,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的思想。1.2 建立领导威信,对己从严要求,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说话有说服力,才能带动全科工作。
作者:景尔玲;朱水莲;许慧娟;王水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 女,24岁。因晨起排尿困难0.5a而就诊。肛诊:盆腔正中稍偏左侧可扪及14 cm×14 cm大小实性包块,表面光滑,活动差,无压痛。B超示:盆腔实性占位,考虑皮样囊肿。临床初诊子宫平滑肌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孕4个月大,前壁突起,直径18 cm,表面光滑,质较软。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挖出肿瘤为实性肿物,包膜完整,切面淡黄色,组织均匀细腻,似脂肪组织。报告为子宫脂肪瘤。术后8d痊愈出院。
作者:李代瑛;于占彩;彭会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 例1 女,29岁。咳嗽、咳痰10a余,无规律性发作,每次发病在在当地医院检查及胸部透视均诊断支气管炎,并按其治疗。本次因感胸闷、食欲不振及阵发性腹痛1wk来院就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胃肠钡餐检查:右中下肺纹理明显粗大,纹乱;吞服稀钡液后在平第6胸椎水平造影剂有少量向右主支气管内分流;随着吞服造影剂量的增加,右支气管呈树枝状显影,表现杵状支气管扩张征象。食管与主支气管吻合处有一约0.6 cm大瘘道口,并有一假的瓣膜。诊断:先天性食管与右主支气管瘘。 例2 男,26岁。反复咳嗽、咳痰多年,并呼吸困难、发绀。数次壅患肺炎,在一次透视吞钡观察心脏时发现患有食管气管瘘。彩超诊断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作者:王荣华;贾杰;王学练;魏长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Maisonneuve骨折临床少见,易漏诊[1]。此是踝部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指下胫腓韧带发生部分分离,腓骨颈处有螺旋骨折[2]。若漏诊、治疗不当,可导致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功能障碍。我院自1994年以来收治本病11例,其中3例出现漏诊漏治,原因分析如下。1 病例报告 例1 男,57岁。车祸伤后4h诊断右踝部骨折在某院行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4wk,去除石膏后右踝关节肿胀,行走困难,于伤后43d来院。X线示右内踝骨折已愈合,距骨外移3.5mm,腓骨颈螺旋骨折,短缩6 mm已畸形愈合,术中在下胫腓骨联合上3cm处Ⅰ型截断腓骨,外下翻腓骨远端,清理增生的纤维疤痕组织,用巾钳夹持腓骨远端向下牵引,纠正短缩的旋转畸形。修整截骨断端后用5孔钢板固定,下胫腓关节用一枚长螺钉经钢板孔贯穿胫腓骨,固定时直视下恢复踝穴各骨性结构正常位置。术后U型石膏固定4wk,8wk时取出下胫腓关节固定螺钉,随访3a零6个月踝关节背屈25°,跖屈42°,功能良好。
作者:管廷进;韩国华;郑良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已得到很大的控制,某些烈性传染病有的已被消灭或接近消灭,因此一些法定传染病以外的感染病,如医院内感染、机会性感染已成为临床各项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医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各种感染性疾病,住院前获得的感染,住院时正处于潜伏期而在住院后发病者不属于医院内感染。反之,感染是在住院期间获得,出院后才发病者,也列为医院内感染。医院内感染的对象除住院患者外,还可以是门诊患者及医院的工作人员、陪床人员和探视者,进而还可能把感染带到家庭及社会上去。1 医院内感染的原因 据资料统计:我国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9.72%,美国医院内交叉感染每年大约有150~200万人,直接死于医院内感染的为3%。近年来,医院内感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是由于①医院是各种患者集中的地方,提供了相互交换病源体的机会;②住院患者的年龄愈来愈大;③恶性肿瘤患者增多;④慢性病的患病率逐渐提高;⑤侵袭性检查方法增多;⑥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增多;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患者易感染性增加。另外,一些带菌者、潜伏期患者、漏诊、误诊的患者均可造成医院内感染。因此,预防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医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作者:刘桂珍;郑芳;候丽娜;樊变兰;田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5 cm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经病理证实≤5 cm肝细胞肝癌78例患者和临床资料、甲胎球蛋白(AFP)和超声显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肝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AFP阳性率47.4%;本组病例超声确诊率62.56%,检出率94.88%。随着瘤灶增大,其回声由弱到强演变;瘤灶越大周围声晕出现率越高,血流信号越丰富,其确诊率越高。结论由于超声检查灵敏、廉价等优点,应作为肝癌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对肝癌检出率高,而确诊率相对较低。
作者:郭跃东;李俊来;杨爱平;郭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原因。方法对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52例患者中,诊断正确者36例,误诊16例,误诊率为30.8%。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降低误诊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路兰花;杨林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滑膜肉瘤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减少误诊。方法对15例滑膜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病年龄、部位、病史特点、X线表现及病理特点,总结误诊原因。结果从发病到后确诊时间平均20个月,本院术前误诊率40%,多误诊为其他软组织肿瘤或关节炎。结论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及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的不足是造成滑膜肉瘤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认识,仔细综合分析病情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作者:戎利民;蔡道章;王昆;卢华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现将近几年外院将肾柱肥大或分叶肾误诊为肾肿瘤来我院诊治的患者3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大52岁,小12岁,平均年龄35岁。外院行B超检查,见肾轮廓局部隆起,或肾内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区,疑为肾脏肿瘤,送来我院诊治。 B超检查:肾脏大小均正常范围。其中14例可见肾轮廓局部稍隆起,多见于左肾外侧中下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正常走向。考虑为分叶肾。18例于肾中极上下肾盏之间可见低回声区,该处肾轮廓并不隆起,变换角度探察,无明显球体感。考虑为肾柱肥大。CT检查:均未见明显肿物。
作者:王秀平;李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EM)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自限性皮肤非化脓性炎症疾病,以皮肤粘膜多样化表现为特征,严重者有广泛粘膜病变和内脏受累,甚至导致死亡。我院于1993~2000年共收治14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1例,女3例。年龄4个月~13岁,学龄期起病8例。在病史中有明显诱发因素5例;出疹前2~3d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3例,服用APC2例(其中1例同时静脉用头孢类抗生素),腹泻1例。14例中轻型8例,重型6例,复发3例,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1]。有4例初诊时误诊为水痘并感染而收住传染科治疗。 本组发热13例(其中12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例出疹2d后发热),T38~39℃,1例腹泻起病,无发热。发热1~7d内出疹,皮疹呈多形性,为红色斑疹、丘疹及疱疹样伴局部水肿,呈对称性,9例可见典型靶形红斑。6例重型皮疹遍及全身,以颜面及四肢为主,手指、手掌、足跖、足底均见皮疹,可融合成片。粘膜损害常与皮疹同时出现:有结膜炎5例,口腔粘膜受累10例,重型患儿唇、颊、舌、牙龈、上腭均见粘膜肿胀、水疱、糜烂至溃疡出血;有6例唇肿胀明显,见皮革样厚痂,张口困难,影响进食。肛门或外生殖器红斑、糜烂4例,尿道口红肿3例。病程中有乏力、纳差、头晕、烦躁等症状6例。血象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2例,肝损害(ALT45~84U/L)5例,心肌损害3例(CK-MB)升高且CK-MB/CK<5%),ESR升高3例,CRP升高1例,蛋白尿2例;血培养均阴性,血HSV-IgM(-),血IgA、IgG、IgM均正常;胸片均正常。
作者:李秀珍;龚四堂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 男,32岁。自幼不明原因地右上肢呈缓慢增粗伴该处皮肤增厚、粗糙,上肢关节活动受限。1996年右手背起不明肿物,间断隐痛,周围渐出现黑褐色扁平丘疹。1998年对初发肿物行手术摘除,病理示透明细胞瘤。其后复发,试用碘化钾治疗无效,1999年长至核桃大小,周围原述皮疹呈扩展趋势,再次手术摘除此肿物,病理报告高分化滑膜肉瘤。术后行钴60放疗并截肢至肱骨中段。
作者:徐月明;孙秋江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