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江波;汤小刚;何中胜;王康;徐静波
目的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治疗过程中,实施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观察其对产妇产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妇产科分娩后实施产后康复治疗的124例患者,根据是否实施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为依据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患者,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42d后,实验组产妇产后泌乳量、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分娩后产褥期产妇实施康复护理过程中,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的应用,增加产妇产后泌乳量,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
作者:谭敏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对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并发输尿管损伤的妇科患者进行护理的具体措施和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在临床妇科围手术期内合并输尿管损伤的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之后,30例患者的病情都得到有效的控制,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并且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为患者减轻了较多的负担和心理压力,本次研究没有出现临床死亡或者手术失败的情况。结论临床妇科针对围手术内合并输尿管损伤的患者应该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尽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吴丽萍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42例患者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结果本研究选取的42例患者术中无1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且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术后3~5d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生存率高等优点,是治疗直肠癌的重要方法,术前护理及术中手术配合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确保手术成功、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手段。
作者:余奎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分析探讨输血前检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抗体、梅毒的临床意义,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采取用酶联免疫法对所有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抗体、梅毒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分析其阳性率。结果研究结果表明,500例输血患者中,共有29例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即阳性率为5.80%;共有21例患者的丙肝病毒抗体为阳性,即阳性率4.20%;共有18例患者的艾滋病毒抗体为阳性,即阳性率为3.60%;共有6例患者的梅毒反应素为阳性,即梅毒阳性率为1.20%。结论输血前检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抗体、梅毒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及时的检查出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抗体、梅毒等流行病原体,能够起到有效的预防和诊断作用,同时,病原体的诊断可以有效预防输血感染疾病,减少相关的医疗纠纷。
作者:童山苏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临床观察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10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临床观察的患者,浅表性膀胱肿瘤都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手术后使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将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100例患者都是一次性完整切除。随访1年,85例未再次复发,13例6个月里病情再次复发,2例1年里病情再次复发。1次治愈率为8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手术相对比较简单,疗效很好,患者的痛苦极小,术后恢复较快。
作者:傅萍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使实习生更快、更多地接受临床知识和技能。方法 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调查问卷采用满意度量表(SWL),对实习日记反复批改、分析实施、总结的PDCA循环法进行实习管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满意度分值出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日记在临床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程愔;田庆超 刊期: 2015年第38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开始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人们对于医院设施以及医疗技术也开始有了更多的关注。医院作为为人民群众解决病痛的地方,其卫生情况是否良好对于保证医疗成果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医院由于每天来往的人数众多,所以对于其卫生的管理也具有很多的阻碍和困难。医院除了要保障患者的健康情况之外,还必须要确保患者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治疗,本文就医院如果针对卫生管理工作进行人性化发展进行探讨,希望为医院的卫生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崔颖;王辉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对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0.05。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为28.8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0.05。结论采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较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
作者:潘信明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分析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表数字法把在2011年1月~2014年2月到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病例数分别为3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乳腺癌手术进行治疗,即保留胸前神经以及肋间臂神经实施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即未保留胸前神经以及肋间臂,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研究组未出现病变转移或者复发、胸肌萎缩病例,有2例患者出现腋窝疼痛,1例患者出现上臂麻木感;对照组转移或者复发4例,胸肌萎缩3例,腋窝疼痛与上臂麻木感分别为2例,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保留胸前神经以及肋间臂神经实施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复发率以及转移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张恺欣;陈虎;赵以模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急诊危重患者在经过医院初步抢救、复苏后,往往因为需要进一步的诊断与治疗而需要院内转运,虽然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时间一般较短,但是转运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增加患者的并发症风险依然存在。所以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意外事故、保障患者安全本文以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为例。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急诊危重院内转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5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进行院内转运,观察组患者应用风险管理措施进行院内转运,将两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在院内转运期间,对照组中共有8例出现意外情况,意外发生率为15.69%,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5.69%;观察组患者中共有4例出现意外情况,意外发生率为7.84%,3例患者出现死亡,死亡率为5.88%,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风险管理措施,能够使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作者:韦志英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提高临床医师对HSP与MP的认识。方法对住院确诊为HSP合并MP感染的患儿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我院近3年来确诊的HSP患者168例,其中64例HSP合并MP感染,其男女比例为5:3,发病年龄为2.1~12岁。全部患者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紫癜样皮疹,其中伴胃肠道症状者18例,有关节疼痛症状者21例,以肾脏损害症状者4例,胃肠道伴关节症状者5例,胃肠道症状伴肾脏损害1例。近期1个月内有明确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感染表现的为35例,有明确过敏史者8例。所有患者常规给予抗过敏、改善血管通透性及对症治疗等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正规治疗,62例预后良好,2例有加重,转上级医院后亦有好转,无死亡病例。正规治疗后MP感染HSP复发8例。结论 MP感染可能是HSP的发病因素之一,其临床特点是除典型紫癜外,可伴或不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因此行MP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给予针对性的抗MP感染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杨培;聂秀清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分析丙泊酚靶控注射全身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子宫肌瘤剔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指导临床选择佳麻醉方法。方法对于观察组的5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用丙泊酚靶控注射全身麻醉[1];而对于对照组的5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研究对象,则使用静吸复合麻醉予以治疗。与此同时,观察记录所有作为研究对象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根据临床治疗效果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使用丙泊酚靶控注射全身麻醉的术后麻醉恢复时间比使用静吸复合麻醉的时间短,并且手术不良反应远远低于对照组。显然,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相比,其疗效更为显著。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麻醉中,利用丙泊酚靶控注射全身麻醉可以获得更显著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
作者:杨永华;岳文燕 刊期: 2015年第38期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瘤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低,约占所有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 aneurysm,AAA)的0.7豫~3豫[1],其病因、发病机制仍然不清,外科手术治疗存在较大风险。死亡率约为5豫~44豫,死因主要为AAA破裂及脓毒血症。1999年Parodi等首次通过股动脉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取得成功,因其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恢复迅速、预后效果良好等优点,已成为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围术期的良好护理对指导患者康复也起到重要作用。我院于2015年2月5日收治1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维维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对中药药熨在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12月间在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脑梗塞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早期康复护理,而干预组在常规早期康复护理同时采取中药药熨处理,后比较两组脑脑梗塞者的护理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干预组中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更高,平均住院时间更短,ADL评分、患肢功能评分更高,<0.05。结论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时给予患者中药药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有利于促进疾病恢复。
作者:卢琼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进行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及总结。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脑卒中患者100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早期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常规康复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护理;而早期康复组患者在常规康复组患者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治疗12w后疗效进行对比,对比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早期康复组患者显示出明显优势,各项评分均优于常规康复组<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比较早期康复组患者显示出明显优势<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跟常规护理干预对比,更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认知、心理、躯体和社会各方面功能。
作者:李秋萍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精神病患者病耻感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调查,通过调查数据对患者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调查评分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存在一定关系。结论多种因素、多种关系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产生影响,其中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其关系更为密切,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雪梅;杨斌;张艳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74.55%),观察组血β-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包块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育英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总结3D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配合。方法对10例胆囊患者实施3D腹腔镜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30min~1源0min,术中出血量20mL~50mL,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结论3D腹腔镜囊切除术的视野更加清晰、直观,既保留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精细、微创的特点,又兼得高清立体视野的优点,减少出血、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
作者:胡晚君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阴道修补术及阴道全子宫切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绝经后妇女阴道修补或阴道全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中满意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绝经后妇女阴道修补及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服务可以提高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缩短患者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秦娟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测量右室心肌功能指数在急性肺栓塞治疗前后右室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以本院2014年6月~12月收治的6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实验组,另选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超声测量,分析记录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三尖瓣E峰峰值速度(E)低于对照组,右室心肌功能指数较高;右室等容收缩与等容舒张时间之和(ICT+IRT)延长。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ICT+IRT)明显缩短,右室射血分数(RVEF)提高,右室心肌功能指数减低。结论右室心肌功能指数在评价急性肺栓塞治疗效果方面作用显著,这一评价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孟晓光 刊期: 2015年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