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钟飞(综述);杨发满(审校)

关键词:血清淀粉样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炎症因子, 急性加重期, 中老年人, 药物治疗, 炎症细胞, 气道重塑, 气道炎症, 呼吸症状, 发病机制, 肺功能, 病死率, 综述, 思路, 气管, 健康, 患者, 感染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1],当感染加重后会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2],表现为呼吸症状加重,超出日常范围,需要改变药物治疗,长期反复地急性加重会导致患者气道重塑、肺功能急剧恶化,乃至增加病死率[3]。目前气管炎症为COPD主要发病机制已成为共识[4]。有研究表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炎症因子及炎症细胞与气道炎症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5]。故本文就SA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综述如下,以求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贡献新的思路。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发病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瘢痕憩室的发病因素,总结病例得出诊断要点,探索佳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于大连辽渔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的孕妇400例,通过阴式B超随访确诊是否形成子宫瘢痕憩室,通过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对可能发生的病因学进行统计研究。结果子宫切口在膀胱反折腹膜以上的患者发生瘢痕憩室明显大于子宫切口在膀胱反折腹膜以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临产后剖宫产的患者发生瘢痕憩室明显大于未临床剖宫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多次剖宫产的患者发生瘢痕憩室明显大于首次剖宫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发生瘢痕憩室明显大于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瘢痕憩室的形成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是否临产、多次剖宫产、以及是否有妊娠合并症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其发病因素,为从根本上减少患病率,指导其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作者:路旭宏;董海琦;陈守环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有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目的研究护理操作如何有效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血管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88例,并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4例。给予参照组的患者输液方式以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治疗;对研究组的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系统护理干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护理干预后,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采用常规的输液以及护理形式。结论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完善系统管理内容。一方面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化的服务,降低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徐之霞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阴道分娩产妇中随机性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生产后给予缩宫素预防出血,研究组在采用缩宫素的基础上加以米索前列醇预防出血,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为(168.32±94.37)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8.65±102.24)mL(<0.01);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0.01)。结论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妇产后出血中具有重要价值,具有产后出血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旭梅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我院强化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实施全员培训,制定质量标准,建立监控网络等过程管理和环节的结合。结果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及标准预防执行情况均显著优于实施前各项指标(<0.01),无菌操作、无菌物品保管使用、患者隔离防护、医疗废物处理等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0.01),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来完善其实施,使患者脱离医院感染的危险。

    作者:殷世荣;吴爱玲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研究进展分析

    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中风后偏瘫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降低,其中手功能障碍的恢复又滞后于下肢,延缓了偏瘫康复的进程。因此,探寻有效的康复疗法改善偏瘫患者的手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近5年来针灸、康复以及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旨在探讨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优化方案,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作者:赵岚峰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肘部重力按摩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的疗效

    目的分析肘部重力按摩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所诊治的50例腰间盘突出症(缓解期)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肘部重力按摩治疗,治疗时间10d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中,治愈14例,显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25例患者中,治愈10例,显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肘部重力按摩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缓解期)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谷全有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浅谈门诊预防接种操作体会

    目的浅谈门诊预防接种操作过程体会,为完善门诊预防接种操作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05月~2015年05月来我院接种疫苗的100例儿童为研究资料,对其进行接种疫苗操作(在操作前认真准备以下物品:操作盘、持针器、75%酒精、医用棉签、自毁型注射器、疫苗、安全盒、医疗废物桶),主要以稀释的粉针疫苗为例。结果经操作人员细心准备以及熟练的接种操作,所有的100例接种儿童均接种成功,成功率为100.00%。结论门诊预防接种操作与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密不可分,详细的准备以及精确的操作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儿童接种成功率,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韦国周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急诊危重患者在经过医院初步抢救、复苏后,往往因为需要进一步的诊断与治疗而需要院内转运,虽然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时间一般较短,但是转运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增加患者的并发症风险依然存在。所以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意外事故、保障患者安全本文以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为例。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急诊危重院内转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5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进行院内转运,观察组患者应用风险管理措施进行院内转运,将两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在院内转运期间,对照组中共有8例出现意外情况,意外发生率为15.69%,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5.69%;观察组患者中共有4例出现意外情况,意外发生率为7.84%,3例患者出现死亡,死亡率为5.88%,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风险管理措施,能够使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作者:韦志英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扁桃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扁桃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提供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扁桃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8例。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扁桃腺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和扁桃腺切除手术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扁桃腺手术的围术期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扁桃腺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扁桃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提供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廖莉萍;王苏姣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体表定位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前臂手术的患者8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定位法、B组采用传统体表定位法。两组均给予0.33%罗哌卡因30ml。记录阻滞所需完成时间(T1),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2)和持续时间(T3);评价手术区麻醉效果(优、良、失败);观察记录并发症。结果 A组操作完成所需时间(T1)明显短于B组(<0.01)。A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2)与B组比较明显缩短(<0.05)。A组镇痛维持时间(T3)与B组比较明显延长(<0.05)。A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0.05)。 A组未出现并发症,B组出现4例刺破血管,1例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余良鑫;郭春明;李创伟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尘肺病患者康复质量和速度。方法对2012~2014年我院收治的313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采用对症治疗,辅之以全面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治疗、氧疗护理、排痰护理、并发症护理和运动指导等。结果313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以改善,患者病情和痛苦均得以缓解。结论心理治疗、氧疗护理、排痰护理、并发症护理和运动指导等能够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作者:曾化清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对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0.05。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为28.8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0.05。结论采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较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

    作者:潘信明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学分布以及耐药性进行调查。方法对我院ICU2013年9月~2014年10月间47例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了解患者病原学分布以及耐药情况。结果共有130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的数目为21株,占比例的16.2%;革兰阴性菌的株菌数目为93株,占比例的71.5%;真菌数目为16株,占比例的12.3%。除万古霉素以外,铜绿假单细胞对庆大霉素、氨曲南的耐药性高,其次为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药物的耐药性均超过80%,耐药性非常高,两者均对未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耐药率为0%。结论患者死亡率非常高,感染株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对常规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尚未发现株菌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

    作者:代江波;汤小刚;何中胜;王康;徐静波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索胃癌患者在围手术时期,运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40例患者,其中一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方式来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另一组20例患者对照组,接受正常的住院治疗和护理。结果手术之后的血清清蛋白的水平有较明显提升,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呕吐恶心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的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同时据统计学数据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显著(<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式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身体多项有利指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也能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

    作者:张宗英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本次参与临床试验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且对所有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其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住院天数、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相关的统计,从而为以后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支持。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和病情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效果显著。

    作者:王芝丹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对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进行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传统的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治疗组患者50例,采用小切口去脂与连续埋线并用的重睑成形术,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患者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82.00%,治疗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存在<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小切口去脂与连续埋线并用的重睑成形术来治疗不对称双眼皮,具有安全有效性,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赵延华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浅析中药配方颗粒的优越性

    目的分析中药配方颗粒优点,使其推广使用。方法将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的中药饮片进行各方面的对比。结果中药配方颗粒既方便患者又方便药剂人员,在携带、服用、调配、储存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发展前景广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芹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北京M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与村卫生室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益比较分析--基于层次分析法

    本文在多次现场调研、搜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层次结构模型,对北京M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对村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能为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智力参考。

    作者:李琪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经皮穿刺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2%,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其次患者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率及Cobb氏角度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中效果明显,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特点。

    作者:叶展 刊期: 2015年第38期

  • 输血前检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抗体、梅毒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探讨输血前检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抗体、梅毒的临床意义,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采取用酶联免疫法对所有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抗体、梅毒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分析其阳性率。结果研究结果表明,500例输血患者中,共有29例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即阳性率为5.80%;共有21例患者的丙肝病毒抗体为阳性,即阳性率4.20%;共有18例患者的艾滋病毒抗体为阳性,即阳性率为3.60%;共有6例患者的梅毒反应素为阳性,即梅毒阳性率为1.20%。结论输血前检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抗体、梅毒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及时的检查出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抗体、梅毒等流行病原体,能够起到有效的预防和诊断作用,同时,病原体的诊断可以有效预防输血感染疾病,减少相关的医疗纠纷。

    作者:童山苏 刊期: 2015年第38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