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洗胃与心肺复苏并行救治急诊中毒的探讨

吴丹霞

关键词:急诊中毒, 洗胃, 心肺复苏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洗胃与心肺复苏并行救治急诊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38例,对于在就诊时已经停止心跳呼吸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并在初步复苏有效后给予洗胃治疗,对于在洗胃过程中发生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抢救措施,进行心肺复苏,必要时可先拔除胃管进行气管插管,待患者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洗胃。结果38例患者中,急诊室死亡7例,抢救成功31例,救治成功率为81.58%。结论采用洗胃与心肺复苏并行救治急诊中毒患者,通过心肺复苏可以保证患者重要脏器的供氧,通过洗胃可以降低毒物对患者脏器的损害,二者并行配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伊马替尼治疗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肺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国产伊马替尼治疗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肺转移一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30日收治的1例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肺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给予国产伊马替尼治疗,并对临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与观察。结果此例患者行病理检查,符合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标准,遂于2014年起服用江苏豪森制药企业所产伊马替尼,服药2周后患者咳嗽症状完全缓解,也未见不良反应。后期复查胸部CT,患者右中上肺软组织肿块较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前有明显缩小。结论国产伊马替尼治疗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肺转移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琼;韩春全;王爱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红花黄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甲钴胺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对DPN的疗效。方法纳入观察的15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一组只用甲钴胺治疗,二组在一组的基础上加鼠神经生长因子,三组在二组的基础上加红花黄素,治疗12w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前后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统计学差异,<0.05,治疗组间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红花黄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甲钴胺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联合用药对治疗更有效。

    作者:杜海燕;林少芳;付东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经腹及经阴式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子宫肌瘤的意义探究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超声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病理检查证实57例为子宫肌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00%,其中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2例误诊为子宫腺肌症。经腹超声检出51例(89.47%),经阴道超声检出56例(98.25%)。所有患者均有子宫体积增大表现,50.88%表现为子宫形态异常。肿块多呈圆形,内部回声表现多样,61.40%出现子宫内膜移位。CDFI检查显示多数瘤体附近的血流都成半环或环状,RI指数降低。结论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肌瘤,有助于降低误诊率、漏诊率,提高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

    作者:马衣拉·阿比提;热孜万古丽·吾甫尔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泸水县2014年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和掌握泸水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状况,为制定免疫规划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健康人群365人,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共检测365份血清样本,麻疹抗体浓度≤250mIU/ml的有70人(麻疹抗体阴性70人),>250mIU/ml的有295人(麻疹抗体阳性295人),麻疹抗体阳性率80.8%。各年龄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2=11.68,>0.05)没有明显差异,10~13年龄组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低65.6%,6~9岁年龄组的麻疹抗体阳性率高91.1%。结论泸水县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较低,应进一步提高麻疹的接种率和免疫质量,加强麻疹监测力度,持续开展麻疹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的监测。

    作者:何亚盆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梅毒血清学试验中三种不同检测方法的对比

    目的对梅毒血清学试验中三种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的500例于我院确诊为梅毒阳性患者的血清,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胶试验(TPPA)对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对比三种不同检测方法的价值和局限性。结果 TRUST、TP-ELISA、TP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88.8%、97.0%和98.8%、98.6%和99.1%,TP-ELISA和TPPA两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优于TRUS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TP-ELISA和TPPA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TP-ELISA与相比TPPA成本较低。结论 TP-ELISA在梅毒血清检测中,敏感性好、特异性高且成本低于TPPA,适合临床大规模筛查,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诸天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腹腔镜下微创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及术后机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微创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中血液动力学情况以及术后机体功能。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微创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常规胆囊切除术,在术中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记录机体功能恢复指标并比较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下微创胆囊切除术有助于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炎症反应。

    作者:张立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长期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策略

    近几年,通过对临床工作的观察与研究,长期卧床患者出现了众多的并发症,而长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患者活动更加受限及气道创伤,更加重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长期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潜在并发症及护理策略综述如下。1潜在并发症长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常见潜在并发症为呼吸系统感染、气管食管瘘、压疮的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其高发的主要原因有:各种侵入性导管破坏了气道和黏膜的防御机制;患者长期卧床活动严重受限;无菌技术不严格;相关工作人员对患者爱护体贴不到位。VAP会导致呼吸机使用时间延长、住院天数增加、并发症增加、病死率升高和医疗成本增加[1]。

    作者:李如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高胆素患儿母婴血型不合中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的发病率。探讨ABO-HDN血清学检测结果在该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1日~2014年11月30日怀疑由于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的新生儿290例,采用微柱凝胶方法进行母婴血型鉴定,抗体放散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试管法)。结果290例新生儿中确诊ABO-HDN195例,阳性率67.2%(195/290),其中A型102例,占52.3%(102/195), B型93例,占47.7%(93/195)。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为57例,阳性率19.7%,抗体放散试验阳性195例,阳性率67.2%,游离抗体试验阳性127例,阳性率43.8%。结论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是早期诊断ABO-HDN为敏感的方法。

    作者:邓志兰;梁爱芬;何韶坚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研究生中医信息检索课吸纳循证医学内容探析

    目的了解中医信息检索课中吸纳循证医学内容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2013年选修该课的学生为对照组,2014年的为试验组,两组学生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基本相同,试验班在对照班的基础上增设了循证医学资源介绍,了解增设循证医学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大部分学生对循证医学表示认可并对循证医学实践持积极态度,试验组可获得的信息资源及熟练使用检索工具的技能较对照组强,且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教学效果显著。结论在中医信息检索课中加入循证医学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循证医学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殷桂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微创手术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探析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手术冲洗引流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通过计算机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取传统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治疗组41例患者采取微创手术冲洗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残余液量、颅内积气量、引流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冲洗引流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甚是理想,且操作简便,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作者:陈玉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桩核对根管治疗牙修复后强度的影响探析

    目的探讨不同桩核修复方法对根管治疗牙修复后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完整拔出的上中切牙50颗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五组,即A组、B组、C组、D组以及E组,每组各10颗,A组无桩核材料及冠修复,剩余冠部牙体4mm;B组无桩核材料,剩余冠部牙体4mm,C组采用镍钛合金桩核,D组桩核材料用镍钛合金,无剩余牙体组织,E组桩材料Parapost,核材料复合树脂。并对五组牙齿进行折裂强度测试。结果治疗后实施强度折裂实验结果显示:D组牙齿折裂强度高,其次是A组,B组、C组以及E组,B组、C组以及E组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桩核增强根管治疗牙抗折裂能力和桩核修复设计有关。

    作者:何苗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急诊监护病房护理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和研究急诊监护病房护理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2月急诊病房患者216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10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行交接班;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量化评估方式行交接班。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将护理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方法应用于急诊监护病房患者护理中,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事件的重视度,有效避免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对促进患者康复及节省医疗资源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贺世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浅谈新诊断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与心血管发病率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与心血管发病率间的关系。方法17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于治疗12w之后,随着患者依从性的降低,患者血压达标率显著降低,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0.05);于治疗48w以后,随着依从性由高到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当前临床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直接造成心血管发病率的提高。

    作者:王迎春;王艳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高血压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在对高血压的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可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3月~10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教育组和对照组两组,教育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有40例患者。在治疗时对教育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的高血压护理,对教育组多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个组患者在血压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的情况。结果教育组患者出院后六个月内血压指标完全正常的为34例,恢复较为正常的为4例,指标差的有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六个月内血压指标完全正常的为15例,恢复较为正常的为15例,指标差的有10例,总有效率为75%.且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护理的疗效要大大优于传统的高血压护理范式化。结论在临床上的高血压护理工作中合理运用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塔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手术室教学模式结合多种方法在手术室运用的探讨

    目的手术室教学模式改进结合多种带教方法在手术室的运用,帮助实习生更好适应手术室,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手术室传统教学模式同时结合多种带教方法如入科宣教,周计划,情景带教,PPT讲课,工作日记,互动交流会,师生互评等等,第二周和出科时评价效果。结果评价效果学生满意率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专科知识掌握提高。结论手术室教学模式结合多种方法调动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记忆,同时加强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手术室实习质量。

    作者:施斌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晚期结肠癌治疗中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的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晚期结肠癌治疗中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的价值。方法随机把我院收治的7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35例,对照组患者仅用奥沙利铂进行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卡式功能状态评分以及生存时间。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和生存时间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在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治疗前后患者KPS功能评分上,两组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联合应用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陈晓春;柯贤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在药物可控释放中的应用

    介孔二氧化硅是一种优良的药物载体材料,为了达到药物的定点靶向运输和智能释放,实现非目标位置的零释放,人们用多种方法在介孔材料表面修饰,制备功能化的药物载体。其中智能开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释手段,如根据癌症组织低pH值,低氧还原微环境、温度稍高等特性设计的pH、温度、氧化还原响应开关;也可修饰光照、磁场等响应的开关。

    作者:彭晔;陈晓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探析

    目的分析减少临床血常规检查误差,探讨血检查的工作方法。方法随机抽取血常规标本,对其进行试验分析。结果临床血常规检测中,温度、检测时间和方法等都会影响到终的检测结果。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检测时间好选择在采样2h内进行,同时,要减少血液细胞核和内部颗粒的变化,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可选择稀释器或者微量加样器等进行检测,减少其他因素对检测的影响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选用搞职业技能的检验人员对血液标本进行维护,遵守完整的血液检测流程,且要保证检验人员有丰厚的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以保证临床终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何小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儿童支气管哮喘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2月7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70例患儿均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及止咳化痰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两组疗效和护理前后肺功能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护理后33例依从性好,2例依从性差,依从率为94.29%;对照组护理后25例依从性好,10例依从性差,依从率为71.43%,两组间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组护理后显效9例,有效24例,无效2例;对照组护理后显效4例,有效25例,无效6例。两组护理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用力肺活量、第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有效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谭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自动止液输液器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自动止液输液器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6月在我科输液的患儿使用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结果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在输液完毕能自动止液,避免空气进入静脉。结论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的应用,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减少了药液的浪费,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以及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

    作者:王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