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用于识别头位难产的临床价值

王竞

关键词: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 头位难产,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用于识别头位难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9月收治的产妇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应用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和传统头位分娩评分法适时对产妇进行评分,比较两种评分方法的差异,并根据评分结果来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结果应用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之后,误诊和漏诊的几率明显降低。根据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的评分结果,影响头位分娩的主要因素有先露下降、胎位、宫口扩张、宫缩强度、活>期长短;同时,评分≤80分的产妇共有29例,经阴道分娩率为37.93%,剖宫产率为62.07%,经阴道分娩率明显低于剖宫产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0.05);评分>80分的产妇共有31例,经阴道分娩率为77.42%,剖宫产率为22.58%,经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0.05)。结论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识别头位难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高,对准确判断头位难产或顺产、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麻醉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婴幼儿麻醉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择期手术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7例以及对照组47例。其中观察组患儿给予喉罩麻醉;对照组患儿给予气管插管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术后心率、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以及喉痉挛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在经过不同的麻醉模式后,观察组患儿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术后心率情况优于对照组,(<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需要采取麻醉的婴幼儿患儿而言,在麻醉过程中选择采用喉罩麻醉效果会优于气管插管麻醉,在保证不对患儿产生伤害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的观察与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和总结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我院门诊收治的36例小儿疝气患儿为观察组,以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院门诊收治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5.33±2.37)d、可下床时间为(2.51±0.89)d,二者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8.23±1.49)d、平均可下床时间(5.29±1.90)d(<0.05);②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阴囊水肿、尿潴留、牵拉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③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94.44豫)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豫)(<0.05)。结论对小儿疝气患儿采用手术治疗和优质护理,效果良好,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秦裕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进展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少见的类型,具有高致残率和病死率,多样性的临床表现和缺乏一个明确的治疗共识,CVST的诊断和治疗目前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尤其是抗凝和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达成临床共识。本文根据国内外新研究结果,就CVST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崔磊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几种病案所有权归属观点分析

    一直以来病案所有权争议都很多,对于使用权,卫生部的相关规定已有明确规定,医疗机构有权保存和保管病案,患者有权复制病例,但对于病案的所有权却没有相关的明确规定。本文就当前几种病案所有权归属观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者:夏玲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老年性粗隆间骨折用PFNA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性粗隆间骨折用PFNA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老年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采用PFNA手术治疗。结果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4.6±2.5)min,术中出血量为(96.3±4.6)ml,手术创口平均为(4.3±0.5)cm,随访1年所有的患者骨折均痊愈,其髂关节功能的评分优良率为92.86%。结论在治疗老年性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时采用PFNA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且患者恢复的优良率高,因此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外力·孜依提;杜传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不容忽视的阿尔茨海默尔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65岁以后,每10年患阿尔茨海默尔病(Alzhseimer'sdisease.AD)的百分比就翻1倍,8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高。它造成的问题包括破坏脑细胞、影响记忆力、思维和行为,导致残疾和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阿尔茨海默尔病是老年痴呆常见的原因。认识阿尔茨海默尔病和控制其影响已成为健康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敖瑞莲;陈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骨折速愈汤内服合中药外洗治疗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骨折速愈汤内服合中药外洗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钢板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骨折速愈汤内服和中药外洗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骨折部位的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92%,骨折部位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1.21±0.72)w;观察组的相应值为89.58%,(8.05±0.87)w。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愈合的平均时间也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骨折速愈汤内服合中药外洗对治疗骨折效果显著。

    作者:刘堂海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胃镜下治疗胃结肠息肉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胃结肠息肉行胃镜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胃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45%vs 73.8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合理的胃肠镜下电凝切治疗胃肠息肉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作者:杜井峰;杨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研究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以及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遭受着心脑血管疾病侵害。据调查研究证实,急性脑梗塞这类疾病的发病率极高,严重的威胁人们的生命,为了更好的治疗和照顾急性脑梗塞患者,全世界的医生都致力于高科学技术的治疗手段研究。因为脑梗塞患者在患病之后很难治愈,即使治愈了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所以,人们对脑梗塞疾病十分的惧怕。有些患者在治愈后依然保留着肢体上的残障,或者是语言表达能力确实等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本文对急性脑梗塞病症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对静脉溶栓治疗方式的有效推进,能够促进我国医学治疗方法的探究和进步。

    作者:陈薇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妇科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血流障碍[1]。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0.13%~6.78%[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术难度的增加,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腹腔镜手术需要在气腹状态下实施,而气腹压力相当于妊娠末期子宫对盆腔血管的压力,阻碍下肢静脉的回流,故可诱发DVT的形成,进一步导致肺栓塞(PE)的发生,故对妇科腹腔镜术后DVT的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我科近年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董学平;王亚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从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莫西沙星雾化吸入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以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大大的改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患者肺功能水平来看,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雾化吸入莫西沙星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尹立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瑞芬太尼来作为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剂,以了解其在手术麻醉的运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为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60例需要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临床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物后的4min后对照组患者血压、脉搏、心率等均低于观察组(<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8.75%,观察组仅为5%;观察组患者在镇痛方面以及苏醒时间方面比较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药物选择中,应用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较好,半衰期短,代谢的速度快,减轻术后不良反应症状,能在发挥佳的麻醉作用的同时,确保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中加以运用。

    作者:王锦春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针灸综合疗法加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综合疗法加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92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综合疗法加半导体激光治疗,各组治疗均员次/d,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治愈42例,有效2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中治愈30例,有效7例,好转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0.01);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对于带状疱疹采用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URSL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经尿道输尿管硬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41例行URSL术的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21)和对照组(n=220),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低于对照组的55%,而患者满意度中非常满意为87%,高于对照组的30%,住院天数为3.1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URSL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卫华;孙丽娜;甘慢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分享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配合过程及经验。方法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采用经右胸第4肋间做一4~5cm的小切口,切开左方行二尖瓣成形术。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安返ICU病房。结论熟悉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准备,考虑全面,以严谨的态度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许丽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7月在我所接受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甲硝唑、青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患者桂枝茯苓汤加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卵巢变化。结果观察组卵巢囊肿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23%,对照组卵巢囊肿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09%,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前两组卵巢囊肿患者在E2、FSH浓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卵巢囊肿患者在E2、FSH浓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囊肿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的改善卵巢功能。

    作者:朱仙秀;黄凤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中阑尾系膜的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中阑尾系膜的处理方法及处理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21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采用腹腔内2号小圆针倒缝法,行“8”字缝合分析患者临床处理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均取得理想的效果,且患者术后并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阑尾炎患者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是采用腹腔内2号小圆针倒缝法,行“8”字缝合处理阑尾系膜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汶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肝衰竭临床治疗进展

    肝衰竭是各种原因所致肝功能急剧下降,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腹水、肝性脑病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症候群,病死率极高。但在疾病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延缓疾病进展、延缓或避免肝移植,降低死亡率。本文主要针对肝衰竭的内科治疗、人工肝治疗、干细胞移植做一系统综述。

    作者:甘雪梅;李武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PFNA内固定治疗者为PFNA组,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者为DHS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DHS组(<0.05);PFNA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18%,显著高于DHS组的79.41%(<0.05);PFNA组无并发症,与DHS组的14.71%比较差异显著(<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骨折愈合快、功能康复满意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子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应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评价疗效。方法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优9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2.3%。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时,具有侵袭性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可获得满意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西杰;李文;韩建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