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规范化孕期健康教育对促进母婴健康的效果研究

吴丽萍

关键词:孕期, 母婴, 健康教育, 分娩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规范化孕期健康教育对促进母婴健康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于我院妇产科科室的孕产妇1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未实施规范化的孕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规范化的孕期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孕产妇的孕产期并发症、剖宫产率、母乳喂养率。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者患者在产妇在孕产期并发症、剖宫产率、母乳喂养率等指标数据表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规范化孕期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母婴健康,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31例中西结合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OL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EOLP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1例每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较对照组的80.65%显著提高(<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与病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复发率为3.23%,较对照组的16.13%显著降低(<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EOLP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建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两种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与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与副反应。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随机性分为观察组A与对照组B,每组45例。A组口服米非司酮1次/d,25mg/次;B组口服丹那唑,2~3次/d,200mg/次。疗程均为6月,随访6~30个月。结果米非司酮症状组症状缓解率95.6%,体征缓解率75.6%,复发率31.8%;丹那唑组分别为97.5%、80%、42.6%。两组相比较,疗效及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0.05),米非司酮体重增加率6.6%,谷丙转氨酶(ALT)异常2.2%,丹那唑组分别为95.6%、42.2%,两组相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物,可抑制卵巢功能导致闭经,使异位子宫内膜萎缩,疼痛缓解。其疗效与丹那唑相似,但副作用显著减少。

    作者:方艳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刍议急诊科护士长素质与护理管理技巧

    急诊科是整个医院重要的科室,也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在处理好重、急、危患者的同时,科室各项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急诊科护士长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并具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技巧。护理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科室成员,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急诊科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吴瑞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

    目的分析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3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均接受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2年以上,将315例未复发患者作为对照组,63例复发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探讨复发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男性比例较大、年龄较大、体质量较重、病程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包括性别、高龄、肥胖、病程等,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陈拥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灌南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发病的影响分析

    目的为了解灌南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发病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经济薄弱地区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软件对1991年~2014年灌南县乙型肝炎发病数据进行汇总,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乙肝疫苗免疫纳入免疫规划,特别是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免费后,乙型肝炎发病率明显呈下降趋势,发病年龄不断上移。结论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是控制乙肝流行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要加强成人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并且让他们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传染乙肝。

    作者:王远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两种方式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疗效比较探讨

    目的探讨比较开腹胃癌根治术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于患者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手术组(n=18)及开腹手术组(n=2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免疫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较之于开腹胃癌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推广意义。

    作者:黄忠武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和研究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结核性脑膜炎患者96例,将其按投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0.05。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发热缓解时间相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0.05。结论将糖皮质激素应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中,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作者:宋庆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水平的变化分析

    目的描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cy)水平和血清叶酸(folic acid,FA)水平的分布,探索影响tHcy水平的主要因素,观察血清叶酸水平与血浆tHcy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调查我院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tHcy水平,电化学发光法统一测定血清叶酸水平。结果①男性患者血浆tHcy均数:男性高于女性(

    作者:温洁;廖志梅;周冬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硫酸镁与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产科临床上采用硫酸镁与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临床疗效,以期为妊高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2010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16例妊高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58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硫酸镁进行治疗,研究组58例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8.28%(57/58),与常规组的89.66%(52/58)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7%(3/58),与常规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2/58)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高症患者进行治疗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该方法对于患者相对安全,不具有显著的临床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建;饶淑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社区老年人营养风险筛查的研究

    营养风险筛查是用来评价患者营养问题的方法,判断其是否需要营养干预的重要手段。目前在临床上尚缺乏适用于社区老年人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本文评价和比较了常用的复合指标营养筛查工具。

    作者:邬春艳;夏淑娟;徐洪岩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采用氨茶碱注射液与水合氯醛灌肠辅助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采用氨茶碱注射液与水合氯醛灌肠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共80例,将患儿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沙丁氨醇+布地奈德雾化、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患儿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茶碱注射液与水合氯醛灌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35.0%;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10.8±3.2)d,低于对照组的(17.5±3.0)d;组间比较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茶碱注射液与水合氯醛灌肠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呼吸困难、喘憋症状,并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具有经济、有效、安全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吴雄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中药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护理

    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临床上主要以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治疗。我院内分泌科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外洗治疗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40例,结果取得较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选80例均为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3~75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3~7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叶轮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小儿热性惊厥持续状态血清中IL-6、IL-10基因多态性表达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持续状态血清中IL-6、IL-10基因多态性表达。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60例小儿热惊厥持续状态患儿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幼儿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幼儿采用静脉血取样2ml的血样进行检测,并利用酶联免疫法对所采取的血样进行检测,对血样中IL-6和IL-10中血清利用多态性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中的血清进行分析得出,IL-6和IL-10基因在血清中的含量,直接影响患儿热惊厥持续状态表现。IL-6在观察组中的血清含量高于对照组,患儿出现抽搐减轻,无意识状态,体温不变。而在观察组IL-10血清含量却低于对照组,患儿出现意识恢复,体温略降。对IL-6和IL-10基因以及基因频率数据进行分析显示,在IL-6血样中CC型基因与GG型基因存在不同(<0.05),患儿在热惊厥症中持续状态的时间大大降低,略为20s。在IL-10血样中AA型基因(<0.05)与GG型基因存在显著差异(<0.05),患儿在热惊厥症中持续状态的时间大大降低,略为18s。结论通过对IL-6和IL-10的基因多态性的临床研究,对小儿热性惊厥持续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有助于对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原因进行临床研究,在临床研究方面存在重要的医学意义。

    作者:孙文英;闫一兵;朱艳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MIPPO技术与传统手术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回顾性观察肱骨近端骨折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第175医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采用MIPPO技术治疗的26例肱骨近端骨折(MIPPO技术组),与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传统手术组)进行比较,主要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等。统计相关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2.8个月),MIPPO技术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传统手术组,但在术后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较传统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口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术后骨折愈合快,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良好方法。但MIPPO技术和传统手术技术在肩关节终的功能预后上无显著差异。

    作者:周亮;林龙泉;翟文亮;郭林新;丁真奇;练克俭;刘晖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评判性思维在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输液室护理中评判性思维的应用对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接待的静脉输液老年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输液护理,而研究组则采用评判性思维进行输液护理,对两组输液后患者满意度与输液故障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输液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满意度及输液故障发生率两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对比可知差异性显著(<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液室护理中应用评判性思维,除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之外,还能减少输液故障发生率,从而减少护理纠纷,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吴红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总结。结果14例白细胞计数<4.0×109/L,17例白细胞计数在(4.0~10.0)×109/L,35例白细胞计数>10.0×109/L;53例尿常规检查正常,13例尿常规检查异常;12例血小板<100×109/L,54例血小板≥100×109/L;33例血沉>20mm/h,33例C反应蛋白(CRP)>10mg/L;对患儿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18例呈现为阳性。结论要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进行综合分析,提高确诊率,避免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

    作者:奴尔司曼古·热合曼;萨拉麦提·阿不力米提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和接触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和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现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湿疹和接触性皮炎的88例患者,将8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的方法进行治疗,药物按平均比例混合,涂抹在患处,1次/d,持续用药2w;对照组患者采取复方氟米松软膏的方法进行治疗,涂抹在患处,,1次/d,持续用药2w。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湿疹和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6%和84.3%,观察组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其治疗有效率为55.2%和60.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要短于4.5d,观察组临床疗效所消耗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与接触性皮炎在临床中获得了满意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广泛应用。

    作者:魏新刚;贾月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行不同剂量培哚普利治疗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计量培哚普利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82例患者平均分成高剂量组和常规组,给予高剂量组患者高剂量培哚普利治疗,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剂量培哚普利治疗。结果治疗前检测发现,两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心肌能量消耗水平(MEE)、左心室收缩末周向室壁应力(cE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周期结束后高剂量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0.05),心肌能量消耗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周向室壁应力明显小于常规组患者(<0.05)。结论应用高剂量培哚普利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

    作者:谢树学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梅毒血清学试验中三种不同检测方法的对比

    目的对梅毒血清学试验中三种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的500例于我院确诊为梅毒阳性患者的血清,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胶试验(TPPA)对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对比三种不同检测方法的价值和局限性。结果 TRUST、TP-ELISA、TP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88.8%、97.0%和98.8%、98.6%和99.1%,TP-ELISA和TPPA两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优于TRUS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TP-ELISA和TPPA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TP-ELISA与相比TPPA成本较低。结论 TP-ELISA在梅毒血清检测中,敏感性好、特异性高且成本低于TPPA,适合临床大规模筛查,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诸天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4年12月,3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单用组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联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比观察治疗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单用组的总有效率78.99%,联用组的总有效率为89.92%,均高于对照组的64.70%(<0.05),联用组的总有效率(89.92%)高于单用组(78.99%)(<0.05)。结论曲美他嗪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案的有效选择,曲美他嗪同时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黄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