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艳华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OL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EOLP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1例每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较对照组的80.65%显著提高(<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与病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复发率为3.23%,较对照组的16.13%显著降低(<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EOLP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建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总结2007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11例妊娠合并部分性葡萄胎患者的护理。其中B超下行清宫术7例;利凡诺尔引产+清宫术2例;子宫下段剖宫产2例,胎儿存活,均治愈出院。
作者:王红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讨论无抗凝剂透析发生凝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60例无抗凝剂透析患者,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预防凝血,严密观察体外循环血液的颜色,监测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各项指标,遇有凝血先兆提前干预。结果有5例发生凝血,余均顺利结束透析。结论熟练掌握血液透析专业知识及操作技术与处理方法,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是预防凝血发生的基本保障。
作者:赵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每个人都会产生GERD的症状,只是发生的频率不一样,通常情况下,GERD发生不存在任何征兆。而RE是一种常见的GERD疾病,可出现在任意一个年龄段,是因为身体损害性与保护性因素不均衡产生的结果。据调查,RE占GERD患者1/3的比重。本文基于RE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阐述当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进展。
作者:冷红松;罗淑娟;胡丽如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通过临床见习模式的构建,使学生能够了解临床工作的性质,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法根据见习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的不同联系相关科室带教老师,将2010级和2009级相同性质的学生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理论和技能的考核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结果根据内容构建的见习模式比单一的护理人员带教见习的学生病例分析能力及技能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也得到提升。结论根据内容构建健康评估模式符合优质化护理服务理念,提高健康评估见习效果。
作者:李秀君;王丽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护理信息化的需求,为设计实用高效的临床护理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1]资料分析原则整理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护理人员的信息化需求集中在患者定位、身份确认、用药信息核对及生命体征实时监测等方面。结论护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应在了解护理人员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作者:杜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的患者40例,对其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患者实施检查,对这40例患者都作出了正确的诊断,其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锁骨下动脉近端或者是无名动脉狭窄、闭塞、患侧椎动脉反流。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且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原育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究输血前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高邮市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接诊的19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120例患者,对120例贫血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类:其中缺铁性贫血患者63例,地中海贫血患者57例,并选取60例健康人血液检验结果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导临床输血。结果地中海贫血组中红细胞和红细胞体积分布高于缺铁性贫血组以及对照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低于地中海组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分析血液检验结果可以诊断患者是否贫血并鉴别贫血类型。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分类治疗,指导临床输血,达到更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袁青松;陶晓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以眩晕起病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12例以眩晕起病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12例患者中,50岁以上患者199例(占93.9%),高血压和颈椎病为常见危险因素193例(占91.0%),诊断多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80例(占84.9%),共治愈209例,治愈率为98.6%。结论对于50岁以上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特别是合并高血压及颈椎病常见危险因素的患者是脑卒中的高发人群,在诊治中应引起格外重视,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雷鸣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遇到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其防范对策。方法取我院ICU病房2012年6月~2014年5月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手术室抢救或者手术的;抢救失败或者手术不成功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管理制度;护理器械;护理人员;物料准备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使手术室护理工作形成严格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能够减少护理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结论手术室的工作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加强不安全因素管理是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胡雪桦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PICC在小儿白血病患儿中应用效果及护理观察。方法选取我院54例白血病患儿采用美国BD公司所产单腔导管,自上肢浅静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92.93%(50/54),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内49例(90.74%),插入右心房2例(3.70%),位于颈内静脉3例(5.56%);平均置管时间(88.7±38.6)d,长304d,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继发感染。结论 PICC是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可以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白血病患儿血管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
作者:唐京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紫草油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患者4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紫草药纱条填塞引流换药,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条填塞引流换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21d愈合率75.00%,术后28d愈合率95.00%,术后35d愈合率100.00%,对照组术后21d愈合率25.00%,术后28d愈合率50.00%,术后35d愈合率95.00%,观察组术后21d、28d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系意义(<0.05)。结论紫草油纱条换药与传统凡士林纱条换药,具有愈合时间短,创面疼痛轻,创面感染率低及预防瘢痕形成等优点。
作者:吕银军;孙艳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通过对末节断指再植手术效果的探讨,总结了末节断指再植的临床经验。方法针对不同的离断情况对末节离断的105例120指进行再植。结果102指成活112指,坏死8指,成活率为93.3%。经过6年的随访成活的112指外形及功能均良好、感觉恢复。结论对末节断指再植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用的手术方法,成活率高,且断指外形良好,感觉、运动功能均能恢复良好。
作者:吴德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褥疮的护理干预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长期卧床的老年住院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护理方法均相同,研究组加用预防褥疮的护理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种患者入院期间的褥疮发生次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种患者入院期间的褥疮发生次数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进行褥疮危险评估,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褥疮的可能。
作者:解东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急性重症蜂蛰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蜂蛰伤患者62例,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等杂合式肾脏替代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护肝肾功能、输血小板、输血浆及普通血液透析等内科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肾功能(Cr、BUN)、血小板(PL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Cr、BUN、PLT检测值无明显差异,>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明显ALT、AST、Cr、BUN下降,而PLT明显上升,对照组患者ALT、AST、Cr、BUN下降不明显,PLT上升也不明显,两组差别明显,<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杂合式肾脏替代疗法对急性重症蜂蛰伤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减轻对血液系统损害。
作者:龙洁;王涛;朱军;张凡;朱长亮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治疗通常需要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称为宫颈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大,患者的身体伤害更大,在1~2w,术后留置导尿管,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外电报道尿路感染占39%,居住院感染尿路感染的第一,国内报道第二,占29%,仅次于呼吸道感染[1]。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常见的并发症是尿路感染,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对我院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蒙慧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本文通过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恶性肿瘤晚期姑息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参附注注射液能显著提高晚期恶性肿瘤姑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纪良;周齐银;冷斐;曾晓梅;邹金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的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不良预后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这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曹丽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为了掌握南昌铁路三村社区60岁以上居民的健康状况。我中心于2012年10月~2013年9月对南昌铁路三村社区60岁以上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内容包括面对面调查问卷及实行身高、体重、血压;心肺听诊,血脂、血糖、尿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生化检查,B超、心电图和X线心肺透视等体检服务。在8973名老年人中体检前患病数为3805人,体检后患病数为7689人,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符合老年期疾病特点,铁路三村社区6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病是发病率高的疾病,其次是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
作者:袁琳;周德凤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索留置针不同穿刺方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疼痛及穿刺点出血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300例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35o~45o在欲穿刺静脉偏远心端0.5 cm处进针快速穿刺血管,即新型穿刺方法,对照组采用15o~30o常规角度,采用常规穿刺方法。观察24h内、24~48h及48~72h穿刺点出血例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感例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各个时间段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穿刺时针头与皮肤成35o~45o,在欲穿刺静脉偏远心端0.5cm处进针,能减轻静脉穿刺时患者的疼痛,且减少穿刺点出血率。
作者:潘寿玲;朱小翠;王颖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