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寿玲;朱小翠;王颖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加灌肠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56例。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31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加灌肠,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子宫粘连、小腹压痛、腰骶胀痛、盆腔积液、附件增厚等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药内服加灌肠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轻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红毅;何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的原因以及对其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5月21日~12月16日,200例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在产妇分娩后的2w后都对她们进行抑郁量表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65例产妇产后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况,同时在200例产妇中选取正常产妇65例,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结果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有产妇的身体情况、分娩方式、学历、性格、夫妻关系、家庭因素及健康状况等因素都可以导致产妇产后抑郁,所以在产妇生产后对其各方面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产妇的抑郁情况。结论根据造成产妇抑郁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预防和减少产妇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刘桂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3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均接受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2年以上,将315例未复发患者作为对照组,63例复发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探讨复发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男性比例较大、年龄较大、体质量较重、病程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包括性别、高龄、肥胖、病程等,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陈拥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调查某中医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患者平均日使用抗菌药物剂量情况,计算DDD值,分析2011~2013年DDD值变化。结果3年来各抗菌药物的DDDs排序无明显改变,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总体下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可指导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朱国庆;刘建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放射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5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分成治疗组31例,对照组34例。两组放射治疗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均为非常规分割剂量,2.5Gy~3Gy/次,3~5f/w,总剂量50~54Gy/4w~5w。治疗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1.8~2.4g/次,放疗的第2w开始,1次/d,放疗后静脉滴注,连用4w,两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根据RTOG和NCI制定的放射反应(毒性)划分标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0级20例和8例,1级10例和15例,2级1例和7例,3级0例和3例,两组未发现有4级毒性反应发生,两者统计学比较有极显著差异(<0.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放疗引起的食管炎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能明显减轻放射治疗引起的急性食管粘膜反应。
作者:史永铁;刘琼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讨苏州市中心血站A型血佳库存量,为采供血机构的血液采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各年度用血总量、各型血液的周平均用量及日平均用量、因过期报废的血量、ABO各型血液占用血总量百分比及每年各型血用量的增长幅度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每年血站的用血量都有所增加,尤其是2014年增加更为显著(<0.05),主要是A型血用量增加为主,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2.3%,而2014年比2013年增长了6.5%(<0.05),比2012年增长了9.0%(<0.01),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4%。血液过期报废较少。结论采供血机构A型血液的佳库存量应保持在5~9d×日平均量+周平均量×4.4%为宜。
作者:何桂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技术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产前超声诊断的36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胎儿经分娩后随访以及引产后尸检证实均为中枢神经畸形,在此分析超声检查诊断与病理检查的临床符合率。结果36例胎儿中,引产34例,继续妊娠后生产2例。经过病理检查证实,36例胎儿中严重小脑畸形1例,脊椎裂4例,脑膜脑膨出与脑膜膨出10例,脑积水19例,无脑畸形1例。产前超声检查诊断的表现为:蛛网膜囊肿1例,脊椎裂4例,脑膜脑膨出与脑膜膨出10例,脑积水19例,无脑畸形2例。超声检查诊断与病理检查的临床符合率为97.2%,误诊率为2.8%。结论超声诊断技术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诊断中应用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还兼有操作简便、无创伤、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黄华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甲状腺疾病的预防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24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发现1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对可能诱发甲状腺疾病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负性情绪和干扰素疗程与甲状腺疾病诱发的关系密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负性情绪和干扰素疗程均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诱发甲状腺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治疗时容易诱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有必要询问患者甲状腺病史,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并适当减少干扰素应用疗程,从而更好地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
作者:易继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PICC在小儿白血病患儿中应用效果及护理观察。方法选取我院54例白血病患儿采用美国BD公司所产单腔导管,自上肢浅静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92.93%(50/54),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内49例(90.74%),插入右心房2例(3.70%),位于颈内静脉3例(5.56%);平均置管时间(88.7±38.6)d,长304d,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继发感染。结论 PICC是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可以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白血病患儿血管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
作者:唐京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自动止液输液器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6月在我科输液的患儿使用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结果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在输液完毕能自动止液,避免空气进入静脉。结论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的应用,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减少了药液的浪费,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以及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
作者:王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究输液室护理中评判性思维的应用对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接待的静脉输液老年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输液护理,而研究组则采用评判性思维进行输液护理,对两组输液后患者满意度与输液故障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输液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满意度及输液故障发生率两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对比可知差异性显著(<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液室护理中应用评判性思维,除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之外,还能减少输液故障发生率,从而减少护理纠纷,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吴红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评价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新生儿,将新生儿连同生母分别安置在A(143对)、B(152对)两个母婴室,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据不安全因素强化风险管理。结果 B组48h吸乳次数高于A组、泌乳初始时间低于A组,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0d内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低于A组,喂养、沐浴、更换尿布、生理观察合格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分析不安全因素,强化风险管理,有助于提升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孟亚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与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我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0例直肠癌患者,均进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并总结手术中护理配合的要点,观察手术是否顺利进行。结果本组10例患者无1例因手术及术后并发症而死亡。结论只要手术室护士认真做好术前护理并熟练地配合医生的手术,就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李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分析大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5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一次性静脉注射黄芪注射液40ml,对照组一次性静脉点滴5mg硝酸甘油,连用1个疗程(14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次数、持续时间、心率、收缩压、血流变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与各组治疗前后心绞痛次数、持续时间、心率、收缩压、血流变指标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心绞痛次数、持续时间、血流变指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患者心绞痛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大剂量黄茂注射液静脉注射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治疗疗效,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供应,进一步减少心肌耗氧。
作者:汗尼萨·库地热提;海尔尼沙·肉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初评上皮下结缔组织治疗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10例牙龈退缩患者,以上皮下结缔组织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后龈退缩深度(4.4mmvs1.4mm)和牙周探诊深度(2.4mmvs1.5mm)及临床附着水平(6.4mmvs2.9mm)以及角化组织的量(2.3mmvs2.9mm),根面覆盖增加62%~81%,平均为72%。临床附着增加2~5mm,平均3.7mm。临床附着增加41%~73%,平均为57%。结论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既可保证浅袋,同时也可达到根面覆盖及临床附着增加。
作者:孙荣亮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疾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肾上腺切除术77例,其中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57例,开放性肾上腺切除术20例。结果后腹腔镜组、开放手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0.8±25.6)ml和(120.5±46.5)ml,住院时间分别为(7.2±1.1)d和(12.5±1.5)d,并发症发生率为8.8%和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03.5±34.8)min和(105.5±36.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开放性肾上腺手术。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疗效相当,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健;黄志红;黄恒海;甘宏斌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胃结肠息肉行胃镜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胃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45%vs 73.8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合理的胃肠镜下电凝切治疗胃肠息肉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作者:杜井峰;杨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AMI是心内科常见的危重疾病,其病情凶险、预后差、死亡率高。有文献报道,AMI早期部分患者出现电解质水平的异常,其中低钾血症的发生率高[1]。由于AMI患者早期常常伴有低钾血症的发生,且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2]。本文就产生低血钾的相关因素,以及低血钾对AMI患者并发症、预后转归的提示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跃军;田祥;耿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在内科门诊中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2013年2月~2014年2月门诊收治的1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在内科门诊中应用整体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金凤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观察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效果,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发热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收集30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共计收集30例。给观察组的发热疾病患者、对照组的健康体检人员,都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采取的方式为常规检验联合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验。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细胞情况,包括红细胞压积、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等。结果观察组的发热疾病患者中,其红细胞压积、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高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人员(<0.05);但两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对比没有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中,使用常规检验联合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验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的有效率,在临床上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雷健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