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湘西地区2004~2013年成人麻疹132例临床特征分析

张炜;姚华

关键词:成人麻疹, 临床特征分析, 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对湘西地区2004~2013年成人麻疹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当地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4~2013年底于湘西地区就诊的麻疹患者1900例,14岁及以上麻疹患者共157人,特选取其中18岁及以上成人麻疹患者132人,采用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方法对该132例麻疹患者进行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成人麻疹患者年龄均在18~61岁,平均年龄为(30.02±9.73)岁;农村患者和城镇患者各占65.2%和34.8%;发病时间主要为2~6月份,发病率为72.7%;患者主要表现为出疹(100%)、发热(97.7%)、呼吸系统症状(83.3%)、眼部症状(84.8%)、麻疹黏膜斑(59.1%)、消化系统症状(54.5%);出疹主要发生于发热后3~4d,比例为62.9%,平均出疹天数为4.1d;患者中合并心肌炎并肝损伤者占56.1%。结论湘西地区成人麻疹多发于2~6月,4~6月为高峰,主要表现出疹、发热、呼吸和消化系统症状,常合并严重并发症为麻疹型肝炎,心肌炎,肺炎等,临床上应根据其发病特点进行防治。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

    探讨分析我国慢性病防控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社区健康管理的理念,寻找一种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具体的策略主要有:防控主体的主动性和防控受体的依从性增强策略;建立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电子档案策略;进而提高社区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防控的效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作者:徐小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TSEL-110视频喉镜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

    介绍TSEL-110电子视频喉镜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1月起来我院需在全麻下行手术而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二组即直接喉镜组(M)和视频喉镜组(S)。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时声门显露程度也Cormack-Lehane(C/L)分级页、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及成功率、咽部并发症,以及插管时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和MAP(平均动脉压)变化。 TSEL-110电子视频喉镜应用于困难气道会降低插管难度、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并发症、降低心血管反应,为解决临床气管插管困难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吴玲娟;龚小云;涂其忠;陈文慧;熊燕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道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开胸手术兽青围手术期实施呼吸道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将68例开胸手术巷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呼吸道管理。结果列察组患者住院时间(21.8±2.27)d,显著低于对照组(28.64±2.95)d;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与肺不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d,具有可比性。结论术前及术后对开盟手术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管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前对患者进行戒烟要求、呼吸功能训练及有效咳嗽训练;术后对患者引入气管插管和鼻导管,并进行雾化吸入、叩背助咳及肺功能锻炼。

    作者:杨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64例新生儿多药耐药菌感染耐药性分析

    目的:对医院新生儿病房多药耐药菌感染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患儿的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患儿中肺炎45例,败血症10例,化脓性脑膜炎、泌尿系统感染及脐炎各3例;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结论多药耐药菌以医院感染病原菌为常见,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血液、泌尿道,应加强多药耐药菌监测与控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缩短住院时间,不主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彭立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医护理干预在重症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重症ICU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收的重症ICU病例70例,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35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统计对比两组生存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重症ICU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使患者及家属满意,值得于各医院试用及推广。

    作者:王艳荣;贾佳;付艳青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建立医疗保障中心外勤运输流程管理

    目的:成立医疗保障中心(运输临床物资),将各科室的物资收回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方法组成一个为临床科室及病人提供24h服务的运输中心,为临床各科室提供平车、轮椅、病床等物资。结果解决外勤运输资源不足及浪费的现象,简化护士工作流程,节约用人成本,患者满意度迅速上升,达到了建立保障中心运输的目的。结论医疗保障中心的建立使医疗护理工作开展更加流畅化,人性化,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和患者。

    作者:翟会珍;芦鸿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进展

    了解ARDS患者俯卧位机通气的治疗治疗机制和效果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的新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韩冬雪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整体护理对小儿腹泻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11月月间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其中观察组30例采取整体护理,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显著(<0.05);观察组的平均治愈时间(4.1±0.4)d要明显短于对照组(6.5±0.5)d;且观察组的满意度(90.0%)d要好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能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有效促进患儿康复并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梁玉婷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疗效影响的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012年我社区登记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干预、锻炼指导、限盐干预、戒烟限酒干预等社会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和不良习惯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相对于干预前的血压,干预后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得到明显降低(P<0.05);在不良习惯上,老年患者在吸烟、食盐、饮酒等不良习惯上有了明显改善,而且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结论在老年高血压疗效的影响上,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血压控制,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习惯,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婷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妊高症孕产妇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妊高症产妇的护理效果,探讨妊高症产妇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妊高症产妇,对其临床资料以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并分析。结果对32例妊高症患者进行整体规范化护理和精心治疗,取得良好疗效,32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未发生母婴死亡病例。结论进行整体规范化护理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张伟月;王浩;唐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和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50例患者在常规奥美拉唑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组方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发现,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疗效确切,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0.05)。对照组典型症状人数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0.05),两组间进行对比发现,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单纯的奥美拉唑治疗效果不如奥美拉唑联合中药组方治疗,该联合疗法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世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护理观察

    目的:对中西药物在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西药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药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治疗率达到95%,两组治疗结果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中采取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基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接轨环境下的内科护理学教改模式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医院内科护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模式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这种考试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还是检验内科护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学习理念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如何针对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改革的政策,改善内科护理学教改方式,增加专业学生的通过率,已经成为现阶段专业研究学者需要面对解决的难题,本文将以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接轨环境为研究基础,并对在此发展背景下的内科护理学教改模式内容进行简要的探析。

    作者:程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心动过缓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心动过缓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收治的96例慢性心衰合并心动过缓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抗心衰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的变化和心功能分级改善率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HR等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患者LVEF、HR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经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心动过缓,可加快心率、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华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持续改进心理护理质量提升ICU患者满意度

    医疗服务质量被认为包括技术性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两方面的内容,即治疗疾病本身及治疗疾病所并发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两者既紧密相关又截然不同,前者是利用科学技术针对的是健康问题,后者则是医患之间心理和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且后者的重要性和对前者的影响力在日益提升,因此,心理护理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对于技术性方面的评价问题,医学专业人员的判断是理想的选择,而人际关系过程的评价则应当由患者主导,患者是其自身利益的佳评判者。我院ICU大力提高护理单元的心理护理质量,开展心理护理的持续改进工作,本研究主要面向昆明地区的ICU患者家属,以满意度调查的形式,收集患方关注内容,搭建沟通平台,获得资料,观察心理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丛日平;范艳黔;李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3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2014年8月我院对37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37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术后患者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加,术后1w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未发现支架移位,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陈国超;谢兆兰;李莉萍;陈广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方法研究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女性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细胞学筛查方法的广泛应用,发达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目前,因宫颈癌死亡的女性中>80%的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宫颈阴道细胞涂片技术的重大进步、TBS分类的制定、HPV检测自动化和标准化等,使宫颈癌的防治和筛查提高了一个新水平。

    作者:王建强;柴艳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20例长期依赖呼吸机脱机患者的护理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长期依赖呼吸机后脱机时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从2010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呼吸衰竭治疗的患者中选出20例,经确诊后为其进行呼吸管插入式辅助呼吸方法。在治疗过后采取间断性脱机方法,并在脱机过程中给予患者适当的临床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在本次分析中,对呼吸机产生依赖的患者中成功脱机者1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转入ICU治疗者有6例;因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的患者有2例。结论在帮助患者进行脱机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临床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辅助,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脱机成功率。

    作者:黄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及探讨

    为了给患者提供佳的医疗护理,各个医院要建立全科医疗护理系统,同时要通过一系列优质护理措施提高整体医疗护理的水平,如组合医疗护理队伍、医护查房一体化、健康教育医护互补、增加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交流沟通等措施。优质护理在全科护理中应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提高了护士的综合护理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极大地改善医护关系。本文阐述了全科医疗护理的内涵,并分析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优点,后提出了几点优质护理在全科护理中的应用措施。

    作者:李喜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产科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40例产妇其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产妇泌乳情况、乳胀发生的情况以及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显著由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产科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的乳房疼痛、提高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巧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