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雪松;魏正强
通过梳理护理管理者在具体科室中应具备的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完成日常护理任务。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长应组织护理人员,形成护理管理体系,在管理水平上,应从组织者入手形成高超管理体系,从护理任务入手形成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护理管理者文化修养内涵,并能够有较强的科室协调能力。现代医护管理体系中,以具体科室的不同特色为基础点,护士长是护理管理体系中的基层管理者,他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满足患者需求的前提,对于科室护理工作与服务质量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董亚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两种蓝光照射治疗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近几年中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两组进行对比试验,经治疗前的检测,在我院近几年诊断的210例患儿中出现黄疸的患儿共计1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每组患儿50例,实验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在治疗后护理人员统计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比较中对照组患儿明显高于试验组患儿。结论对黄疸患儿在临床治疗中采用间歇蓝光照射进行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丽萍;孙华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在医院HIS基础上,设计不同医疗设备管理子系统,通过各系统协同,实现整个管理模块的开发。模块构架采用C/S与B/S相结合方式。结果管理模块实现后,可在不同操作系统中运行,同时具有高效及稳定特点。结论在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中,建立先进管理模块,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医院数字化管理水平。
作者:舒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Thecoma of theovary)为女性间叶细胞瘤,主要由脂质与卵泡膜内层细胞相似的瘤细胞构成的卵巢间质肿瘤,仅占卵巢肿瘤的0.5%~1%。多为良性肿瘤,<2%~5%可发生恶变,发病平均年龄为53岁,瘤细胞主要产生雌激素。
作者:李苓妙;闫西红;杨俊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室中清洗复用医疗器械的相关方法、注意要求以及重要性。方法在万方、知网以及维普等数据库中查阅大量资料后综合开展本研究,以提升复用医疗器械的灭菌效果。结果在消毒供应室清洗复用医疗器械可促使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达到标准与规范要求、对物资与人员消耗予以节省、简化去污流程与步骤、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对医院感染予以控制。结论消毒供应室需对复用医疗器械清洗工作予以集中管理,以减少医院感染事件,并节省医疗成本,增强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陆小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主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跃0.05)。结论对于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应给予主动、有效的护理配合,这样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秀娟;褚慧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的疗效比较。方法收集近5年我院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对62例,平均年龄(52.8±18.8)岁,男性38例,女性24例,损伤部位为T10-L3,28例压缩型,22例爆裂型,6例骨折脱位型,6例Chance骨折。对患者进行随访2年,评价术后、随访终点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对比患者术后及随访终点时椎体高度等数值。主要有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楔变角、后凸畸形角。结果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术前、术后、随访终点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楔变角、后凸畸形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疗效肯定,但术后长期随访发现可能存在伤椎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丢失情况,可能与椎体骨质的破坏、椎弓根钉植入方法有关。
作者:阳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肿瘤科临床上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对我院肿瘤科2012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4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7例患者临床治疗之前均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继续进行检查和诊断,并对每个患者的检测结果动态时间-信号强度的曲线进行判断和分析,探讨该方法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的价值。结果所有结果均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进行判读,47例患者中,其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布情况如下院玉型患者0例,占总数的0.00%;Ⅱ型患者4例,占总数的8.51%;芋型患者43例,占总数的91.49%。其中早期强化阈值>90.00%的患者有41例,占总数的87.23%;≤90.00%的患者6例,占总数的12.77%。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科临床上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影像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志颖;陶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围产期肺栓塞(PTE)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诊治预防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沙市中心医院住院诊断的12例围产期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产期PTE患者存在易患因素,以长时间卧床为常见,其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CT肺动脉造影(CTPA)等检查均有助于诊断。早期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围产期PTE发病率高,易误诊,应早期、积极采取抗凝、溶栓治疗。
作者:蒋洁菡;朱锦琪;刘胜岗;彭毅强;杨红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专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排便情况和工作能力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护理后,实验组中排便排气基本正常的患者和日常生活工作恢复正常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能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雷湘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均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血糖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明显较低(<0.05);且仅7例(7.61%)患者有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少。结论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潘小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后方韧带复合体(PLC)主要包括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和小关节囊。本文对胸腰椎骨折中PLC损伤与脊柱稳定性的关系、影像学评估及其在制定手术决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谭富强;刘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时的效果展开分析,以便于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120例患者为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自制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的ESR、CPK、肌力、肌肉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仅采用西药来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其在术后的相关指标较低,而在此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提高其治疗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本文介绍1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失眠情志因素是其主要病因。治宜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用更增强其疏肝解郁,用以上方药治疗3个月,失眠告愈。上药均具有养心开郁,安神定志的功效,用治肝郁气滞之失眠每收良效。
作者:曹国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病案信息利用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研究出人性化利用病案的服务策略,保证病案信息利用的健康发展。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病案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中的问题;对人性化服务提出相应的策略。结果3年来,病案信息的应用除了用于临床医疗、医疗管理外,科学、教研对于病案信息的利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2012年相比2010年及2011年复印数量均出现明显的上升(<0.01);2012年相比2010年及2011年患者复印病案的例数明显增加(<0.01),且2012年相比2010年及2011年复印病案用于保险行业的例数也显著上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案信息作为医院重要的医疗资料之一,加强对其的管理能有效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安全、科学、规范、合理的利用病案信息,在医院人性化服务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周峰;董光杰;马建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索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上的实际应用和疗效。方法针对我院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8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人,其中针对对照组常规性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临床差异性、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对骨科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其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郝艳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从急性心肌梗死的监护急救、溶栓治疗、一般护理、心理支持以及健康教育方面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新进展要点。
作者:杨春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小儿肠炎患者110例,将110例急性小儿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照组55例小儿肠炎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55例小儿肠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掌握健康知识情况及家长满意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很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家长满意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艳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致精神症状的护理。方法对1例垂体后叶素致精神症状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好转出院未在出现精神症状。体会及时治疗和正确护理,能够有效治愈垂体后叶素致精神症状。
作者:陈瑶;谢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其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共收治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均显著较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其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于霞;苗春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