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进行探讨

赵春明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胆总管结石, ERCP术
摘要: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使用ERCP术治疗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28±1.21)d明显低于对照组(6.29±1.31)d,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 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发率(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63.3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针吸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包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针吸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2例乳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三苯氧胺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吸联合三苯氧胺进行治疗,比较二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83% VS 82.61%);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吸联合三苯氧胺乳可减轻乳痛症状,缩小乳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宋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管新生-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式

    血管新生是于原来存在的血管结构上生长出新的血管的生物学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都会对新生血管形成造成刺激.近年来,对于血管新生的基础研究已经取得了深入的进展,并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血管新生的治疗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血管新生的概念、基础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

    作者:李文英;周晓凤;吕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目的 构建全面的、针对性强的ICU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 应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专家小组讨论法、文献检索法并结合三维质量结构理论,对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并确定出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起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通过开展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5.5%与91.7%,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与0 867,协调系数的值分别为0 266与0174,对两轮数据实施x2检验,得到的P值<0.001;所构建的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有3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以及97项三级指标.结论 通过构建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体系,能够为护理管理者开展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提供客观的、可以量化的依据,对于其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艳玲;刘长江;李玉芬;王均悦;谢海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护理风险控制

    目的 探究重症胰腺炎的内科护理方法和进展,通过其临床护理来总结其风险,尽量做到风险控制,能提高临床护理的水平.方法 对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2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资料来进行分析.在所有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用药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治疗措施出现的风险对其进行控制,达到安全治疗.结果 本组的23例患者中有20例已经痊愈出院,1例死亡,2例转向外科手术治疗.平均住院时间达18.2d.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因积极治疗的同时都实施了个体化、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又可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仔细观察其护理风险是否产生,低限度降低风险,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1].

    作者:梁慧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乳腺癌患者行PICC术后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PICC 置管术后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对比治疗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观察期结束后,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期结束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68例观察组患者中,发生血栓8例,占比11.7%,没有发生血栓60例,占比88.3%,发生血栓的患者中,有Ⅰ级血栓7例,占比10.2%,有Ⅱ级血栓1例,占比1 4%,有Ⅲ级血栓0例,占比0.0%.结论 肥胖和糖尿病是造成置管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临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

    作者:喻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谈妇产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的护理

    目的 分析妇产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的易发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在我院妇产科手术中发生的50例泌尿系统损伤的时间、类型、术后尿瘘的发生和诊治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易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妇产科手术主要为: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上环、人工流产、结扎术等.其中输尿管、膀胱损伤是妇产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妇产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发生概率不高,但绝对不容忽视,医护人员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王丽华;易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理督导对院外高血压控制效果的观察

    目的 研究医师指导下的专科护士管理对院外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 将门诊首次诊断且需要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常规门诊治疗随访,另一组除常规门诊治疗随访外专科护士参与高血压督导管理.观察期限为6个月.结果 6个月后收缩压下降由常规治疗组的(7.5±11.3) mmHg增加至护理督导组的(14.1±11.3)mmHg(P<0.05);舒张压下降由常规治疗组的(4.2±7.9)mmHg增加至(7.5±8.1)mmHg (P<0.05).服药依从性从常规治疗组的(67.2%±34.2%)提升至护理督导组的(82.5%±31 4%),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护理督导能对院外南血压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的病因及护理的相关研究

    心脏血管的相关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高血压具有发病率高,发病年龄降低及控制率低等特点.调查显示,每年有超过20万人因高血压死亡[1].高血压患者早期症状隐匿,且不易发现,但是一经确诊后多需终身用药;严重威胁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美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方法 随机将我院40例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分为两组,每组20名.观察组护士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干预措施培训;对照组护士则不进行干预措施培训.比较分析两组统计结果.结果 对照组护理不当行为次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临床中,应及时分析发现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关预防措施,改善护患矛盾,降低纠纷发生率,保证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胡小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尿激酶在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尿激酶注入胸膜腔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取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90例,患者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胸腔闭式引流术24 h后,胸腔注入尿激酶1次/d,次日经胸腔团式引流管放液;对照组44例:行一般胸腔闭式引流,放液1次/d.两组患者5~7 d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数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引流胸水量,治疗后胸腔积液包裹率、胸膜肥厚率、堵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血性胸水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效果良好,安全可靠.为了避免出现血性胸水,尿激酶宜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4 h后应用.

    作者:蔺晨;郭芳;季维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热碘油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介入治疗使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本文通过比较高热碘油与常温碘油经导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合理选择碘油温度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05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介入室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例为研究对象,共170例,其中高热碘油组92例;常温碘油组78例.分析不同温度碘油在有无门静脉癌栓、肝功能分级及肿瘤血供3个层面分别比较行TACE术疗效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采用寿命表法分析结果,高热碘油组中位生存期时间为25.90个月,常温碘油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4.42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热碘油行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在门静脉无癌栓、肝功能A级、富血供肿瘤情况下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常温碘油组,且二者之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门静脉有癌栓、肝功能B敏、肿瘤贫血供情况下不同温度碘油行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热碘油行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较常温碘油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复发,使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中乾;曹洪友;赵新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儿童保健门诊中家长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与健康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与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情况.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方法,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及对健康需求调查.结果 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相关.结论 提高儿童保健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保健知识宣传,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孙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医用吸引原理与维修

    在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中普遍应用到医用吸引器,该种器械在手术、急救抢救、护理等各种工作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医用吸引器的远作原理、主要分类、维修保养等进行分析,旨在让医学工作者更加了解医用吸引器,在医疗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该种器械在临床医疗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姜彩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用我院2013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青年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实施心理干预.2组在干预前后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患者焦虑和抑都的程度及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干预组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

    作者:张敏;祝刚;杨丽萍;沈倩;唐翠霞;郑雪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生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相关管理措施研究

    目的 分析生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并研究相关管理措施.方法 以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生殖中心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殖中心护理安全的隐患原因,并提出相关的管理措施.结果 护理上发生纠纷的有3例,纠纷率为2.5%;细菌监测合格的有85例,合格率为70.83%,患者的满意度约为72.5%.由此我们认为在生殖中心存在的隐患主要为医护上的纠纷、细菌监测合格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为保证生殖中心的护理安全,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建立健全的护理体系,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钟碧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目的 重点探索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总共有125例,显效率高达62.5%,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总共有48例,有效率达到24%.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总共有27例,无效率达到3.50%.患者不满意的总共有1例,不满意率为0 5%.较满意的总共有40例,满意率达到20%,非常满意的总共有159例,患者的满意度仅仅达到79.5%.结论 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覃文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理告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护理告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40例人员,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平均70例.护理人员对观察组人员在体检前、体检中、体检后履行告知义务,对对照组人员不进行护理告知,然后对两组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人员具有较高的满意度,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健康体检中,护理人员应该积极认真地履行好护理告知义务,使体检者的知情权得到切实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正确的检查结果.

    作者:王凤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细胞因子与COPD骨骼肌萎缩关系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仅是以肺组织局部炎症反应和气道重塑为特征的疾病,而且是由氧化、抗氧化和凋亡、抗凋亡失衡等介导的多系统性炎症反应性疾病[1],其包含许多肺外效应,包括心血管疾病、骨骼肌萎缩、代谢综合征等,严重影响预后.特别是骨骼肌的萎缩,骨骼肌萎缩被证明降低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医疗利用率,甚至死亡率,且独立于肺功能.对于中-重度COPD患者,骨骼肌的消耗是预计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指标,COPD骨骼肌萎缩的发生是一种多因素、多种分子生物学机制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已发现的致病机制中,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的代谢紊乱是一个关键环节.现就细胞因子与COPD骨骼肌萎缩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匡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12月作为空白对照阶段,以2014年1月~6月作为实验阶段,分别收集两个阶段内需要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照阶段不做特殊处理,实验阶段实施集束化护理.对两个阶段内PICC置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00%(9/5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工作中的应用具有确切的安全性价值,能够有效降低PICC置管期间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志敏;彭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性左心衰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 交流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方法 对2008 年~2011年院前救治的4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资科总结分析.结果 经院前急救人员及时指导,有效用药,科学护理,合理转运,总缓解率达85.71%.结论 急性左心衰竭经过院前急救人员的及时有效救治,可显著缓解症状并安全送入院.

    作者:夏明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