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段志敏;彭艳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 PICC导管, 维护
摘要: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12月作为空白对照阶段,以2014年1月~6月作为实验阶段,分别收集两个阶段内需要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照阶段不做特殊处理,实验阶段实施集束化护理.对两个阶段内PICC置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00%(9/5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工作中的应用具有确切的安全性价值,能够有效降低PICC置管期间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K在终末期肾病中预防血管钙化的作用

    在慢性肾脏病中,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其中血管钙化已成为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钙调解蛋白的缺乏与血管钙化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维生素K是调节血管钙化的关键,它是通过维生素K依赖蛋白如G蛋白的羧化作用的来实现的.高维生素K补充物可以促进预防与治疗血管钙化的治疗.

    作者:王蝉;罗朋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地佐辛注射液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疼痛是一种常见、易增加患者痛苦程度的生理感觉.地佐辛注射液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阿片类镇痛药,是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因其镇痛作用强、呼吸抑制发生率低,常用于超前镇痛、临床麻醉、术后镇痛及临床治疗等疼痛处理.1 地佐辛注射液在超前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柏满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行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照组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于3~6个月后,再予以颅骨修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接受治疗后优21例(61.77%),良6例(17.65%),中4例(11 76%),差3例(8.82%),优良率达91.18;对照组优12例(35.29%),良5例(14.71%),中3例(8.82%),差14例(4118%),优良率达58.82%.实验组预后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其生存质量.

    作者:柯于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儿童保健门诊中家长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与健康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与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情况.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方法,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及对健康需求调查.结果 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相关.结论 提高儿童保健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保健知识宣传,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孙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运行与药师发挥的作用

    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运行与药师的作用,有效地进行临床用药,加强药品管理、提升药物治疗水平.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运行效果及药师发挥的作用,进行合理的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加强了药师与医师沟通交流,对医师有效、合理地应用药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结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运行与药师有效的促进临床用药,意义重大.

    作者:陈先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乳腺癌患者行PICC术后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PICC 置管术后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对比治疗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观察期结束后,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期结束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68例观察组患者中,发生血栓8例,占比11.7%,没有发生血栓60例,占比88.3%,发生血栓的患者中,有Ⅰ级血栓7例,占比10.2%,有Ⅱ级血栓1例,占比1 4%,有Ⅲ级血栓0例,占比0.0%.结论 肥胖和糖尿病是造成置管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临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

    作者:喻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

    目的 调查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对我院24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各方面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切口感染和非感染患者各调查项目统计学差异,分析切口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40例患者中,切口感染13例(5.42%);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性别、切口长度比较无统计学童义(x2=0.00、0 06,P>0.05);年龄、切口分类、手术时间、放置引流管数量、住院时间等各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5、6.80、5.66、4.70、4.28,P<0.05).结论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切口分类、手术时间、放置引流管数量、住院时间密切相关,在防治切口感染时应高度重视这些因素,尽量避免切口感染发生,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乔宏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产时服务新模式的应用

    目的 产时服务新模式在产程观察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 树立产时服务新模式的理念,在产程观察护理中应用这一理念给予孕产妇全程导乐陪产,持续心理支特,健康教育.结果 孕产妇与助产士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缩短了产程,降低了剖宫产率、新生儿室息率、产后出血率,提高了孕产妇及其家属对产科护理工作的认可.讨论 产时服务新模式在产程观察护理中的应用满足了孕产妇对高品质护理的要求,减少和避免了产科这一敏感专业的医疗摩擦甚至纠纷,缩短了产程,降低了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使孕产妇对分娩这一自然生理过程有了更准确的认识,有效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李昀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给予预防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给予异烟肼预防性治疗家庭中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接触密切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史者行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等检查,对结核菌素呈强阳性者行预防性的治疗.结果 在观察组患者中,在1年内发病有4例数、2年内生病有6例、3年内发病有7例、4年内发病有11例、5年内发病有14例,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5例、23例、34例、43例、5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治疗满6个月以上的预防治疗对象中,5年内有4例患者发病,发病率为0.9%,明显低于治疗时间不满6个月的治疗对象的2.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家庭中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接触密切者给予异烟肼的预防治疗方案,能够明显降低发病率,并且治疗疗程满6个月的效果明显好于治疗疗程低于6个月的对象,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郭在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脑外伤患者70例,以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分析两组护理模式对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只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中时,可起到促进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值得于临床脑外伤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继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饮食连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饮食连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4月~9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连续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比较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君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患者收缩压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舒张压低于干预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连续护理干预可以很好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邱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酒精型消化溃疡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在酒精型消化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酒精型消化溃疡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各31例,均接受兰索拉唑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给予抗生素治疗,疗程均为30d,并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腹痛、腹胀、反酸和恶心等症状消失时间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和83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酒精型消化溃疡效果良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适宜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葛微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医学职业院校人文课程的第一、二课堂系统化设计

    为进一步提升医学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水平,勾勒出具有医学特色人文教育模式和实施举措,将第一、二课堂进行系统化设计,打通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界限,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在有限的课程、课时中,进行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医学生人文修养.

    作者:金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增城市人民医院近3年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真实反映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方法 收集了增城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数据.结果 本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越来越规范.结论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增城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符合医疗行业的发展,但也不排除滥用的可能性.

    作者:王桂霞;王艳梅;邓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论中医脉诊怎样结合脏腑辨证在临床中的运用

    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患者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作者:陈梦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性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护理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老年性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实施护理,包括心理、饮食、跌倒等方面.结果 本次护理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患者有显著效果,显效患者为21例,占总人数的42%;有效患者为27例,占总人数的54%;无效患者为2例,占总人数的4%.结论 有效护理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地帮助患者克服害怕、恐惧等不良情绪,能够帮助其降低血糖,促进患者顺利出院,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解义艳;袁兴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牙周病的危害和有关护理

    牙周病对于患者的危害比较明显,不仅会引发牙龈附近的各种疼痛,还能够导致牙齿松动,不利于患者的生活和饮食,同时由于牙痛导致的心理负担还会加剧患者的身体不适.目前口腔医学对于牙周病的研究已经步入发展阶段,人们对于牙周病的了解也越发全面.牙周病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比较全面的护理措施,而针对患者生活中的日常护理研究却并不多见.为了帮助患有牙周病的患者早期摆脱痛苦,加强生命质量,本文通过研究牙周病的有关症状,深入研究牙周病的危害,井从其危害入手,积极探索牙周病治疗的有关护理措施.

    作者:靳奉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埃索燕拉唑镁肺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的临床疔效.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136例,分成A组和B组,各68例.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B组仅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以典型症状为依据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情况.结果 A、B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A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B组,A组总有效率95.59%,B组总有效率76.47%,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镁肺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GERD疗效较单纯应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更佳,且不良反应物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继勇;吴卫兰;张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车祸伤后15d肺脂肪栓塞致死引发医疗纠纷法医学分析1例

    肺脂肪栓塞临床发病突然,可致急性死亡,在法医学实践中并不多见,易漏诊误诊,导致案件处理错误.在法医学检案中应系统尸体解剖,详尽的组织学检验,必要时还需进行相应的特殊检查,分析肺脂肪栓塞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法医学特征.

    作者:殷达明;李志洪;龚道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540株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分离的2540株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40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痰液和尿液尿液标本,分别占47.0%和30.7%;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40.0%,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对临床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井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黄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