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周围型肺癌X线片与CT检查的临床对比研究

戴迎桂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 X线片, CT检查, 临床对比
摘要:目的:对周围型肺癌的X线片以及CT检查方法进行了对比,从而找出临床诊断的理想方法。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5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患者肺部检查的X线片以及CT扫描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通过CT扫描的患者,其确诊率基本上达到了89.4%,比X线片检查所得病灶主要征象更加明显,诊断率更高,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性显著(P<0.05),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确诊周围型肺癌的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二者联合在周围型肺癌的检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

    目的:观察对54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对54例颈椎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术前进行早期呼吸功能训练,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等;手术后密切观察呼吸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有效的咳嗽、咳痰,预防感冒等。结果54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未发生呼吸道感染等护理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给予早期的呼吸道正确管理和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叶浬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影响因素临床探究

    妊娠不足28 w,胎儿体重不足1000 g而终止妊娠者为流产。流产分为人工流产和自然流产。所谓自然流产是指由有种原因导致胚胎或胎儿自动脱离母体而排出体外的现象。我国自然流产占妊娠期总数的10%~15%。目前临床上已知的导致流产的病因有胚胎因素、母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及环境因素等,但仍有50%患者不知其发病原因,称之为不明原因流产。连续2次及2次以上发生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则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有大量研究表明,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分析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阐明自然流产的病因,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线索及思路。

    作者:黄秋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探讨孕产期宣教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产期宣教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定期孕检无脑部疾病史既往无精神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史的60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0例按一般孕妇定期检查外还通过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讲,心理治疗;对照组300例按一般孕妇定期检查。结果对照组发病率6.3%,观察组发病率1.7%,P<0.05。结论加强孕产期宣教,可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负性心理,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促进产妇心理、生理康复,且不会对母婴带来危害,成本低,切实有效。

    作者:赵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蒙医蒙药配合针灸、按摩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和肩关节囊等组织的慢性炎症,形成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的活动。针灸、按摩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充血、渗出、粘连、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加速循环加速代谢,使病变组织和神经组织从新修复,缓解痉挛,减轻疼痛,按摩对局部直接作用,可缓解血管、肌肉等软组织痉挛,其疼痛也随之减轻。肩周炎的针灸疗效一般都很好,对疼痛剧烈,进行以上治疗仍不见好转者,可考虑封闭治疗,则更利于早日康复。

    作者:白璋玉;银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1571例产妇,研究术后腹部切口愈合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用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571例剖宫产术后患者中有43例发生脂肪液化,发生率为2.73%。单因素分析表明肥胖、皮下脂肪厚度(≥3cm)、妊娠期糖尿病、低蛋白血症、高频电刀、手术时间(≥1h)、切口选择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相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肥胖、皮下脂肪厚度(≥3cm)、糖尿病合并妊娠、低蛋白血症、高频电刀、手术时间(≥1h)、贫血(P<0.05)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妊娠期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术中使用电刀、手术时间延长是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改善患者全身情况,控制妊娠内科并发症,选择横切口、关闭切口前使用甲硝唑常规冲洗、皮下脂肪层不缝合、皮肤间断缝合、放置血浆管负压引流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罗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婴幼儿腹泻重度脱水液体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液体治疗方法对婴幼儿腹泻重度脱水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全年所收的42例婴幼儿腹泻重度脱水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液体治疗方法发现42例患有严重腹泻的婴幼儿患者全部转危为安。结论对婴幼儿来说腹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情,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重度脱水,而液体治疗法可以快速有效的缓解婴幼儿患者的病情,使患者可以快速康复。

    作者:和建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的家庭运动教育

    目的:老年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方法老年冠心病患者重点进行运动、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它可以很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减轻或消除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心肌梗死的再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运动疗法既简单又实用,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又为社会节约了医疗资源,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左宇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推拿和针灸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对多发性硬化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推拿针灸的临床疗效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中医的针灸和推拿进行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对照组51例患者中,14例治疗显效,30者治疗有效,7例治疗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27%(44/51);观察组51例患者中,16例治疗显效,32例治疗有效,3例治疗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8%(49/51),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临床上对多发性硬化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的针灸推拿方法进行治疗能取得更为确实的疗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武良群;史珊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病案复印过程中医患矛盾的思考与对策

    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环,病案信息的再利用也逐渐被患者所认识,病案复印成了病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病案复印工作中的医患矛盾、产生原因、解决对策等作了一些探讨与分析,立志于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方便患者,将优质服务放在工作的首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杨爱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例剖宫产合并肠破裂患者的护理

    剖宫产出现诸多并发症,我院曾出现1例因剖宫产合并肠破裂病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见肠管与腹膜粘连,钝性分离肠管时肠管破裂,取出胎儿后,行肠管切除肠吻合手术,通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与护理,该患者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积极护理干预,经过12d治疗,治愈出院。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针对患者的特点制定引流管护理及产后护理方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处理,未造成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桂芹;刘秀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24h微量蛋白尿及尿β2微球蛋白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24h微量蛋白尿及尿β2微球蛋白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大于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263例,按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检验值由低到高分为3组。对比三组人群β2微球蛋白与24h尿微量蛋白水平并进行线性相关评估二者相关性。结果 H型高血压1组的尿β2微球蛋白与24h尿微量蛋白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H型高血压2组的尿β2微球蛋白与24h尿微量蛋白显著高于H型高血压1组。除了非H型高血压组,H型高血压1组与H型高血压2组的同型半胱氨酸与尿β2微球蛋白及24h尿微量蛋白均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性,且随着同型半胱氨酸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24h微量蛋白尿及尿β2微球蛋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作者:范红星;李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超声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7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76例,将其经阴道超声检查跟病理诊断结果给予比较分析。结果与患者术后的病理诊断对比,经阴道超声诊断的总符合率是81.6%。经阴道超声诊断显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血流显示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癌血流显示率(<0.01),且动脉阻力指数(RI)明显小于子宫内膜癌(P<0.05)。结论子宫内膜病变运用经阴道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可以清晰地显示出病变血流信号,临床诊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免疫治疗晚期乳腺癌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在晚期乳腺癌老年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细胞因子诱导的免疫胞进行肿瘤杀伤的临床相关研究进而探究其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2月~9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老年乳腺癌患者5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该病的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常规的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细胞因子诱导性杀伤细胞的免疫治疗方法,在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机体免疫状态及药物毒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6.0%和69.2%,统计结果显示,该疾病治疗的有效率总体较低,但观察组明显有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免疫细胞也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免疫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患者的毒副作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细胞因子诱导性的杀伤细胞进行免疫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老年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在不提升患者毒副反应的前提下,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其临床效果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在临床广为使用。

    作者:何敏洁;陈晓;张红星;雷又鸣;洪敏;刘为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分娩期产后出血护理研究进展

    产后出血是分娩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产后出血可使产妇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引起休克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产后出血发生机制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常见的病因有胎盘因素、巨大儿、产科高危因素等,主要护理措施有开办孕妇学校、提高住院分娩率、心理护理、产前护理、分娩期护理、产后出血急救护理、产后护理、出院健康指导等。本文对分娩期产后出血的发生机制、病因、护理措施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严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两种透析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HDF)2种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组各12例。血液透析组行血液透析治疗3次/w;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组行血液透析治疗2次/w,血液透析滤过1次。观察治疗2个月后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血液透析组血压较前无明显改变(P>0.05),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组中,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

    作者:倪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儿静脉穿刺是临床采血、给药、输液、输血的重要途径。能否做到及时,准确、熟练的进行穿刺,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娴熟地掌握不同血管的穿刺技巧,保持正常稳定,轻松愉快的心情,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更好的为临床患儿服务。

    作者:刘群;刘燕;龚德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

    目的:研究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和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采用资料回顾性调查分析,研究所选取患者的切口感染因素以及相应的处理对策。结果所选取的300例肝胆外科患者,其中发生切口感染患者31例,感染率10.33%,另外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患者年龄等均成为感染因素,其中患者年龄>60岁感染率高于小于60岁患者,手术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切口类型为I 和I I的感染概率明显高于I切口感染概率,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时,针对易感染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手术中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切断感染源,并对患者感染情况加强监护。

    作者:张华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倍他乐克缓释片对肥厚型心肌病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及倍他乐克缓释片对其的作用。方法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梗阻性和非梗阻两组,为每个患者记录体表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分别计算QT、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倍他乐克缓释片,以12.5mg,2次/d起始,逐渐加量至目标剂量。在给药前、3个月和6个月后复查。结果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QT、QTd、QTcd均超过正常值,P<0.01;倍他乐克缓释片能明显缩短两组的QTd,且梗阻组QTd的变化程度较非梗阻组更显著,P<0.05。结论两组肥厚型心肌病QT、QTd、QTcd均超过正常值,倍他乐克缓释片能明显缩短两组的QTd,且梗阻组QTd的变化程度较非梗阻组更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侯保俊;燕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CP用于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CPP用于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三组人群,分别为临床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非RA患者以及一组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三组人员进行抗-CPP检测,检验CPP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毒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由此来判断CPP的可应用性。结果抗-CPP的灵敏度达到60%多,其特异性高达百分之八十。结论抗-CPP可以有效对处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的患者进行诊断,其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的应用上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石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观察中西药物联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药物联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西药物联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和缓解有效时间都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其特点是疗程短、副作用小、疗效肯定等。

    作者:康瑜梅;王彩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