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科佳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2015年9月116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8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58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感染以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DS、SAS以及睡眠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12.07%)明显低于对照组(3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ICU重症患者不良情绪及其睡眠质量,并减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马春香 刊期: 2016年第31期
床宫外孕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输卵管管腔出现炎症或发育畸形,形成管腔不畅,进一步制约孕卵的正常发展,并始终着床在输卵管内,随着孕期的推迟使得输卵管妊娠出现破裂。宫外孕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停经、阴道出血,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体克和晕厥等情况。随着高度敏感放射免疫测定血HCG及超声检查的成熟应用,异位妊娠早斯诊断率显著提高,进一步为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有助于患者更快康复,推动护理的有效展开,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孙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早孕药流患者的心理特别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孕药流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观察组100例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100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之后,不给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发现早孕药流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恐惧以及担忧两个方面。针对200例患者,观察组的满意人数95例,占观察组总人数的95%,对照组的满意程度人数仅仅为61例,占对照组人数的6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早孕药流患者心理特点,同时针对不同患者不同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之后,能提升药物流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万小琴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究主管护师在控制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将本科室的8名主管护师分为4个组,每组两人分别为控制质量组、访视手术患者组、讲学带教组及手术用具管理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主管护师介入前后,让手术室患者分别对对医疗质量控制、服务质量控制、医德医风控制、环境质量控制、护理质量素质和护理质量效果进行评分。结果主管护师介入前护理质量素质评分(77.48±4.16)分,护理质量效果评分为(78.49±5.81)分,主管护师介入后护理质量素质评分(82.32±4.89)分,护理质量效果评分为(81.38±5.64)分;主管护师介入前医疗质量评分为(77.49±5.23)分,服务质量评分为(77.72±5.74)分,医德医风评分为(76.24±6.65),环境质量评分(78.71±5.67)分,主管护师介入后医疗质量评分为(82.83±4.72)分,服务质量评分为(81.48±5.69)分,医德医风评分为(82.36±5.51),环境质量评分(84.23±8.28)分。主管护师介入后,手术室患者对护理质量素质、护理质量效果、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环境质量等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主管护师介入前(P<0.05)。结论在主管护师的全面监督下,手术室的各项护理工作分工明确,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手术室人员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分;同时在繁琐的护理工作中将护士长解放出来,使其运用充足时间促进科室发展。
作者:吴金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专利申请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领域中的前沿技术,本文对PD-1靶点专利的相关情况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以及国内制药企业的药物研发热点,揭示该领域的技术热点和竞争格局,旨在为我国制药企业及科研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刘海杰;刘春侠;王艳卓;于双成;李正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近些年,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理论与技术也突飞猛进,微生物学检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我院2015年微生物实验室共收标本559例,平均每天不到2例,国家要求医院临床工作根据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远低于国家要求,抗生素存在滥用现象,根于临床医护对细菌培养不够重视,细菌培养知识不足,检验与临床沟通过程中出现许多的问题。检验科微生物室要进一步加强微生物学检验相关理论的学习,更好的配合临床,避免抗生素的滥用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的产生。
作者:甘秋民;邹薇;王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CRRT血管通路不畅的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CRRT治疗的68例危重患者进行探讨,根据入院日期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针对性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予以常规专科护理,针对性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针对性护理组患者血管通路畅通率与常规护理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除了在24 h滤器使用总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平均滤器使用数量、每个滤器平均使用时间以及肌酐和四大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CRRT血管通路不畅通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其CRRT血管通路的畅通率,同时可有效增加滤器使用时长以及降低滤器使用个数,从而提高CRRT治疗效果。
作者:高永飞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对CT与MRI在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的应用效果加以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6例,先对其行CT检查(对照组),而后再对其行MRI诊断(观察组)。对2组患者股骨头坏死结果及坏死症状加以对比。结果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分别为75.0%与96.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500,P<0.05);观察组、对照组股骨头坏死症状检查结果在骨髓水肿、线样征及骨小梁结构模糊三方面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字2=8.575,12.997,11.655,P<0.05);在囊变方面则无显著对比差异,故无统计学意义(字2=1.757,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行MRI放射诊断具有诊断率高,诊断结果确切的优势,故值得借鉴。
作者:胡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复合碘消毒液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5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0例。观察组260例新生儿使用复合碘消毒液对新生儿的脐部实施护理,对照组的260例新生儿使用复合碘医用棉签对新生儿的脐部实施护理,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脐部的潮红以及渗血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复合碘消毒液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其效果显著。
作者:程艳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脑外伤作为导致患者残疾和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的高危病症,主要见于地震、车祸等意外事故中,对脑外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也已经成为先到医疗事业中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脑外伤患者的主要特征及其并发症进行概述,分析并探讨现阶段中脑外伤康复治疗的现状,同时对脑外伤康复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期为脑外伤康复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罗曼丽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吸入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24例老年手术患者,按照患者麻醉方式分为A、B两组各62例,分别采取吸入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结果 A组患者术后3 h、6 h MMSE评分明显低于B组,术后睁眼时间较B组长,P<0.05;七氟烷患者睁眼时间稍微短于异氟烷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未发生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论吸入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均会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但全凭静脉麻醉可促进患者术后较快恢复,而七氟烷麻醉恢复较异氟烷快。
作者:欧阳联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针对手术室当中接受麻醉的患者行以预见性护理干预以及循证护理干预所起到的临床效果展开评价和分析。方法随机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麻醉的手术室患者当中择取50例,将其分成A组和B组两组(n=25),对A组行以循证护理,对B组行以预见性护理。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在整体满意程度上,预见性性护理干预的B组要稍微高于A组,但是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另外,在手术之后情感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上,循证护理干预的A组要高于B组,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当中,针对手术室麻醉患者,行以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获得略好于循证护理干预的患者满意程度,但是在手术后,情感功能的恢复以及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却完全相反,因此在临床中可以将两种护理方式联合起来进行共同使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作者:王慧敏 刊期: 2016年第31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改革,医疗服务机构要想生存和发展很好的走向市场,人性化的服务是必须的,这也是进一步改善医疗行业和医患关系的向导。在胃镜室检查中人文关怀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可以使患者感受被爱护、尊重和关心,也可使患者主动配合检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作者:代婷 刊期: 2016年第31期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心电工作者、心内科专科医生以及医护人员都应系统的掌握心电图学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以便在临床结合实际工作中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治。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两种心脏性疾病,本文就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运用心电图诊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两者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并对比了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表现。
作者:汪琳彬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重庆市巴南区开展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做法和体会,探索适合本地区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采取社区动员、小组长培训、6轮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开展,教会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成员实施自我管理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结果参加活动的慢性病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从开展活动前的49.43%提高到开展活动后的68.72%;血糖控制率从活动前的44.13%提高到活动后的65.96%。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开展活动前的45.00%提高到活动后的68.00%;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开展活动前35.00%提高到活动后的63.99%。结论慢性病患者主动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是快速提高慢病健康管理效果的有效方法。
作者:申宏;陶小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随着国家新的生育政策出台,我国孕妇出现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几率将明显增加,为保障产妇身体健康,避免或尽可能减小因凶险型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总结1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作者:余林玲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研究舒适护理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4月的280例PTCA&Stent的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少,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小玲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研究跟骨骨折通过异型钢板加植骨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资料5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切开复位以及异型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50例患者共55足,其中Ⅱ型15足,Ⅲ型30足,Ⅳ型10足,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记录50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50例患者治疗效果开展判定,其中优35足,良15足,可5足,治疗优良率为90.9%;50例患者中出现早期皮缘坏死15足,出现几率为27.3%。结论针对跟骨骨折采取异型钢板加植骨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治疗期间需要注意患者切口皮瓣并发症情况。
作者:欧隆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新农村合作医疗作为我国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住院费用的报销作为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合作医疗开展质量,更对农民的医疗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从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并探讨农村合作医疗中住院费用报销所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提高新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陈均羽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胃肠道受累的临床特点,并比较受累患者与未受累患者之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SSc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胃肠道受累患者与未受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35例胃肠道受累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5±3)岁,43例未受累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7±3)岁,受累患者发病年龄明显大于未受累患者(P<0.05)。胃肠道受累患者中累及关节、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受累者(P<0.05);呼吸系统受累时,胃肠道受累患者肺部爆裂音、肺间质病变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高于未受累者(P<0.05)。累及心血管系统时,胃肠道受累患者更易出现气短症状(P<0.05)。胃肠道受累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受累者(P<0.05)。3例死亡患者中2例存在严重胃肠道症状,且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 SSc胃肠道受累者发病年龄较晚,一般在42岁以后;关节痛、指(趾)硬化的发生率高,易累及呼吸系统,包括肺部爆裂音、肺间质病变及胸腔积液;易累及心血管系统,突出表现为气短;严重胃肠道受累的SSc患者易合并多器官受累,预后差,应注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抗核抗体可能与SSc胃肠道受累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代红蕾;张改连;李小峰 刊期: 2016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