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丽;周连泉
目的:对颅底骨折并耳鼻大出血的临床急救方法进行探索,为患者的专科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对我院急诊科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2例颅底骨折并耳鼻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止血法的止血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能成功止血,成功率为100%。其中有27例经急救,平稳进入脑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约为84.38%,剩余5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15.62%。经统计,本组患者的平均操作时间为(4.25±0.36)min。结论颅底骨折并耳鼻大出血患者可采用改良止血方法对其进行快速止血救治,可以有效止血,效果显著,有助于为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时间,降低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熊光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与采血人员工作年限的关系。方法在2015年6月1日~12月31日不同工作年限的采血人员共采集患者人数122283人,釆血人员的工作时间在0~1年、1~2年,>2年所采集血液不合格的比例进行评价。结果采血人员的采集工作时间在0~1年、1~2年,>2年所采集血液不合格的比例分别为2.09%、1.50%、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7,<0.05)。结论采血人员工作年限越短,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越高,分析原因年轻的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静脉采血知识,心理素质差,操作技能不熟练,工作经验较少,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欠佳等,建议加强采血人员静脉采血培训课程的继续教育,对采血流程进行质量管理,并鼓励采血人员积极主动获取静脉采血新知识、新进展,以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整体质量,提高医院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素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护理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舒适护理,对比两组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骨折术后患者采取舒适护理,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桂光琼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中同期所选的86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其中,43例患者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3例为未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正常患者,两组患者分别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在入院后采用超声诊断仪对两组患者的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及血管狭窄状况进行检测。结果经本文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组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软斑、硬斑及混合斑的总体例数要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组间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在血管狭窄检测结果上,观察组患者发生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的几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组间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能够及时有效发现患者的病灶根源,降低病灶恶化几率,使病症得到早发现与早治疗。
作者:乔静;卢泽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本文以乌鲁木齐市某公立医院2005~2013年医疗纠纷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该院医疗纠纷现状,为防范和避免医疗纠纷提供建议。方法对民族、科室、处理方式等数据,运用统计描述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002例医疗纠纷例数中,汉族占58.68%,少数民族占41.32%;科室分布中,外科占总数的38.03%,内科20.76%;处理方式中,78.24%为协商处理,法律诉讼占13.87%,行政调解占7.88%。结论合理规划新疆医疗资源,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解决医患沟通障碍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静;尼木格日勒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观察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7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89)和对照组(n=89),对照组予以力美松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赛普,治疗12w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疗效、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疗效及实验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熊丽桂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针灸对高眼压患者眼压的针后即时效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所有患者采用统一的针灸操作方法,将30例眼压已控制的高眼压症患者共58只眼行针灸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0分与60分的即时眼压、临床症状与即时效应。结果治疗30 min与60 min眼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眼球胀痛、视物模糊、头疼头胀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31%和9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针灸疗法治疗高眼压症,能迅速有效降低眼压,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眼的血液供应与眼部微循环,保护视神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朝廷;杨迎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知晓程度将其分为完全知情组(7例)、不完全知情组(38例)和不知情组(5例)。比较三组患者化疗后3~5 d和出院前的焦虑和抑郁程度。结果化疗后3~5 d不同组别患者焦虑和抑郁分值有显著性差异(<0.05),其中完全知情者焦虑和抑郁评分高;出院前所有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有所改善,其中不知情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高,完全知情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0.05)。结论对于胃癌患者需要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缩短患者的否认心理期,避免患者出现情绪低绝望感,促进患者的接受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钱红花;王婧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服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优质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凤琴;吴雪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分别选择炎琥宁注射液以及利巴韦林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6年05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53例作为实验过程中的对比研究对象;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组依据为选择不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疗方法;观察组7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接受的治疗药物为炎琥宁注射液;对照组7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接受的治疗药物为利巴韦林药物;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发热症状以及咳嗽症状消失时间等以确定佳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药物。结果观察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8.70%)高于对照组(80.26%)极为显著(<0.05);观察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发热症状以及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0.05)。结论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药物选择炎琥宁注射液,同选择利巴韦林进行比较,其可以将患儿的咳嗽以及发热等系列临床症状成功改善,将患儿的疾病病程显著缩短,显著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顾玉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危险因素分析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给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将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危险因素护理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状况和出现护理安全事故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为3.33%,观察组的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心功能障碍再发率、心肌梗死再发率、心绞痛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护理中应用危险因素分析,能显著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康复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贝妮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仲景开创辨证论治之先河,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提出了主要治则六大类,在各篇中又分述了各类具体治则,根据病症分别提出相应的治法。本文探讨了《金匮要略》一书中的基本治则与各篇中治则,通过对各篇中的治则的列举,加以论述《金匮》中的治疗原则。
作者:李冬冬;艾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2015年9~12月,我有幸去到了浙医二院进修学习,同时也是对我自身的一次挑战。现将3个月进修学习所学总结如下。1基本情况1.1浙医二院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简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创建于1869年,其前身为英国圣公会在华设立的杭州广济医院,1885~1925年医院附设的广济医校是国内早的医校之一。
作者:罗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开始在高校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Bb教学平台运用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本文总结了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推广使用Bb教学平台的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建议。
作者:王艳;胡静;庄朋伟;马琳;向蓓蓓 刊期: 2016年第24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血站财务管理中内部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虽然我国血站财务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完善,特别是要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机制,使财务数据更加清晰,大程度上减少财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误差。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也要做到认真细致,使工作更具条理性。从以往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将血站财务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建立并完善成本核算相关管理体系,促进财务管理质量的逐渐提高。
作者:刘凯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强化冠心病PCI术后护理管理,建立新的护理模式。方法选取医院心导管室开展的冠心病PCI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90例,分别在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强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胡大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淘汰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以减少血液浪费。方法对2010~2015年荆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5年荆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年均4.25%。结论献血前增加ALT、HBsAg、梅毒筛查,可有效降低血液资源的浪费。
作者:黄小燕;胡碧芳;苏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系统地探究在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80例2013年11月~2015年2月期间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期成两组,对照组行疾病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两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和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均<0.05)。结论在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实际价值显著。
作者:万向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患者照顾者误吸知晓率中的作用。方法组立品管圈,调查30例老年患者照顾者(对照组)对误吸知识的了解情况,分析知晓率低的真正原因,确立改善对策,对32例(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老年患者照顾者丰富教育内容,实施多元化宣教,进行效果跟踪及制定制度,评价品管圈活动效果。结果观察组误吸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1)。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照顾者误吸知晓率。
作者:黄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高值耗材收费管理中的效果和体会。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出现手术室高值耗材收费错误的原因,制定高值耗材使用登记本和收费备忘本,完善收费管理制度。结果开展QCC活动后,我科高值耗材参与管理人员和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结论 QCC活动在手术室高值耗材收费管理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蹇琳;吴荷玉;李丽;刘杏娥;刘红;邓晶;叶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