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脓毒症的高代谢机制研究分析

陈钢

关键词:脓毒症, 能量代谢, 炎症反应
摘要:脓毒症是儿科常见急症,患儿能量代谢呈现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大,由此可引发机体的能量代谢紊乱,此时,机体的分解代谢远远超过合成代谢,对患儿的各个组织器官往往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影响预后.由于小儿身体各器官尚未成熟,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抵抗力低下,脓毒症对机体的打击就更为严重.营养支持虽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脓毒症,但可为患儿的病情恢复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了解脓毒症高能量代谢的机制十分必要.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他汀类药物对社区心血管疾病的干预疗效

    目的 分析他汀类药物对社区心血管疾病的干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社区中心治疗的2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头晕、6例患者皮疹,4例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6%.结论 他汀类药物对社区心血管疾病的干预疗效理想,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使血脂水平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友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途径对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除常规治疗外,两组分别经耳后注射和鼓膜穿刺给予地塞米松,疗程结束后复查纯音听闽.结果 两组听力改善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地塞米松耳后注射、鼓室内注射均为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前者操作简便、依从性高.

    作者:徐菲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麻杏石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麻杏石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发作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观察组患者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杏石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效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28例留置针输注吡柔比星外渗的成功处理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临床中留置针输注吡柔比星外渗及降低外渗后药物对组织的损伤.方法 通过对28例输注吡柔比星外渗后的成功处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护理,外渗部位痊愈.结论 使用留置针输注化疗药物时,有效的健康教育、输液中的及时巡视及护士自身对化疗药物的认识可有效减少外渗;外渗后及时正确处理,可以避免组织溃疡、坏死.

    作者:王春;蒋小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此研究中的7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社区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药物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药物分别为缬沙坦以及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比对其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经过治疗后,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水平显著改善.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药物应选择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作者:王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切开复位、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我院接受髓内钉固定的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患者56例,其中切开复位19例,闭合复位37例.对比了两组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结果 所有的骨折终均愈合,成角<5°.切开组无感染,骨不连2例;闭合组感染2例,骨不连1例,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尽管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仍旧是大多数胫骨干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当低侵袭性技术无法复位时,仔细保护软组织的切开复位是安全、有效的选择.

    作者:罗汉文;李逸群;谢学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90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综合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用于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视作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个组,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98±1.04)d、(7.84±2.91)d,对照组分别为(5.52±2.63)d、(10.45±3.62)d.结论 综合护理用于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较常规护理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减轻出血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朱美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肌电图在急性炎性脱髓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肌电图在用于急性炎性脱髓鞘诊断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患者50例,观察急性炎性脱髓鞘各种类型的肌电图表现.结果 50患者的肌电图监测均为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神经源性改变,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12例,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20例,急性运动感觉轴索神经病18例,诊出率为100%,诊断正确率为95%,肌电图显示患者的MCV和CAMP水平均有所变化.结论 肌电图在急性炎性脱髓鞘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特异性,其在用于急性炎性脱髓鞘的诊断时有着理想的诊断效果.

    作者:侯嘉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叶家山西周古墓群遗骸牙齿患龋率低的原因初探

    目的 观察研究叶家山古墓群部分遗骸牙齿,以期为研究龋病的病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了M27墓、M84墓、M91墓、M110、M111墓主遗骸牙齿259颗,标明牙位,肉眼观察并记录每颗牙齿的龋病及磨损程度、包括楔状缺损,并按病变程度进行分类.结果 259颗牙齿,发生浅龋1例;楔状缺损0例;牙齿磨耗1度53例、2度60例、3度25例、4度17例,共计155例,占总牙位数的59.85%.结论 西周早期遗骸牙齿磨损程度高,患龋率低.

    作者:白忠诚;刘俊;白合慧子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基层医院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由于精神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精神科护士处在特殊的环境,面对特殊的服务对象,不仅承担患者的常规治疗工作,而且担负着患者的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护士不能因为危险而纵容患者的异常行为,也不能因为恐惧而不接触患者[1].患者是在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发生严重障碍,而且还失去理智、冲动伤人、白杀、逃跑倾向、不配合治疗,易出现意外事件,精神科护士在工作琐碎、高度紧张繁重、高风险的工作中易出现心理问题,为了解我院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于2014年底对我院精神科护士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班玲;牛红忠;韩小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应用

    目的 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微创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2014年胆囊结石接受手术的患者共80例,其中40例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组),4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术后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 对照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微创保胆取石术可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亮;杨远发;兰云;林瑜;何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内分泌治疗

    目的 探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内分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患者的诊断与内分泌治疗情况.结果 46例患者中,初次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者37例,确诊率为80.43%,主要误诊为冠心病和肾脏疾病;通过内分泌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7.7%.结论 在临床中应该正确认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并正确诊断和处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作者:于艳秋;何庆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压疮的护理

    目的 通过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及诱因,易发人群,总结压疮的防治方法,减少压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 阅读大量相关资料,联系临床实践,吸取先进经验.结果 压疮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及所患疾病,局部的皮肤清洁及创口的处理,医疗环境的舒适程度,护理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结论 压疮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未病先防,已病防止恶化,忌单一护理局部,忌单一护理方法.

    作者:杨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妇产护理中应用孕期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妇产护理中应用孕期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50例孕产妇为对象,孕期在常规护理同时实施健康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组,并以我院同期孕产妇50例为常规产检组,孕期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妊娠不良结局、产程时间和满意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健康教育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产检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妇产护理中应用孕期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高,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妊娠不良结局,提升孕产妇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蒋霓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老年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对老年急腹症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以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选取于2013年4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腹症患者109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53例)和实验组(56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10.71%VS 32.08%],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腹症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十分满意,对术后并发症的降低以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柳小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两切口间皮下游离术预防痔疮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两切口间皮下游离术对痔疮术后肛缘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84例痔疮手术患者,应用入院顺序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加行两切口间皮下游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水肿症状积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常规术式联合两切口间皮下游离术治疗痔疮可有效预防术后肛缘水肿,减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螺旋刀片并发症分析

    目的 研究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并分析螺旋刀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6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33例采用PFNA治疗,作为观察组,另33例采用DHS治疗,作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末髋关节功能评分,并统计随访期间螺旋刀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螺旋刀片并发症发生率为15.2%,A2组、A3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7%、13.3%,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较好,螺旋刀片总发生率为15.2%,与骨折分型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鲍勤超;罗智;陈德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DR双能量减影和MSCT二维重建技术在法医鉴定肋骨骨折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DR双能量减影和MSCT三维重建两种影像技术在法医鉴定肋骨骨折中的确认效果.方法 选取我局法医门诊2012年9月~2014年9月接诊的64例临床诊断肋骨骨折的伤者,将伤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伤者给予MSCT三维重建复查,对照组伤者给予DR双能量减影复查,比较两组伤者的复查确认结果.结果 观察组伤者复查确认肋骨骨折32例58根61处,对照组伤者复查确认肋骨骨折32例54根55处.与伤者临床诊断结果相比,观察组发现临床漏诊7根,误诊4根;对照组发现临床漏诊5根,误诊3根;两组数据对比,在发现临床漏诊误诊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双能量减影和MSCT三维重建技术是临床法医学确认肋骨骨折的可靠技术方法,两技术在发现临床漏诊和误诊肋骨骨折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任杰;贾淑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胃癌围手术期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胃癌围手术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胃癌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研究组在护理后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拔尿管的时间和下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经不同的护理后,研究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00%(4/50)、腹泻发生率为6.00%(3/50)、便秘发生率为10.00%(5/50)、腹胀发生率为8.00%(4/50);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0.00%(15/50)、腹泻发生率为32.00%(16/50)、便秘发生率为28.00%(14/50)、腹胀发生率为26.00%(13/50)),可见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在胃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早期康复,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

    作者:温凤鸾;朱芳芳;徐亚香;万万;李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技术和人员因素在ABO血型鉴定中的风险与控制

    目的 分析技术和人员因素对ABO血型鉴定的影响和风险控制.方法 通过对可能导致ABO血型鉴定不符的技术和人员因素的分析.结果 通过正确识别与控制,能有效提高ABO血型鉴定的符合性.结论 提高技术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规范操作,能正确鉴定ABO血型.

    作者:尹利娟;杨振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