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膜透析的营养评估与处理

范敏华

关键词:腹膜透析, 营养评估, 处理, 能量营养不良, renal failure, 蛋白质, 透析病人, 慢性肾衰竭, 文献报告, 成年病人, 进展期, 发生率, 并发症, 死亡
摘要: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进展期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和维持透析病人(maintenance dialysis,MD)中十分常见的现象.据不同文献报告MD成年病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8%~70%,成为MD病人死亡和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相关文献
  • 生物人工肝肝细胞培养研究进展

    近年来,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多种模式,Uchino 等[1]将人工肝分为生物型、非生物型、中间型及杂合生物型等四种类型.目前公认以杂合性生物人工肝效果好,是人工肝支持系统(BALSS)的主流模式.杂合性生物人工肝一般由三部分组成:①生物成份;②生物反应器;③血液灌流系统.在这三部分中,生物成份是BALSS的核心,主要为动物或人的肝细胞培养物,发挥肝细胞的合成、代谢、解毒、排泄以及免疫等功能.可以说,获得大量具有良好肝特异功能的细胞是关键,BALSS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所用肝细胞的功能.本文对近来用于生物人工肝的肝细胞培养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卫红;吴宇澄;王笑云;余多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脑病研究

    尿毒症脑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毒症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同时在许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由于常规血液透析对中分子毒素清除有限,尽管加强常规血透,尿毒症脑病也经常出现.为了积极有效地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此类严重并发症,笔者用透析滤过方法对此类病例做了初步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启蒙;黄玉;王玉柱;蔡美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液净化技术在肝移植术后的应用

    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救医学中显示了其独特的疗效,新型人工肝技术的出现,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发作以及肝移植术后,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现将我院2001年肝移植术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急性肝排异反应,采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郭瑜玲;吴力翔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五种复用透析膜超微结构的比较

    目的为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存率,选择理想膜材料的透析器.方法我们通过对五种复用膜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以复用两次的铜仿膜、三醋酸膜、血仿膜,聚丙烯腈膜、聚砜膜作扫描电镜的观察比较,各种透析器首次用前后分别作血常规、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检查.结果除聚矾膜外其余四种膜结构都有不同的程度的破损.膜内蛋白附着量以血仿膜,三醋酸膜为多.各种膜首次使用前后血常规及TNF比较无大变化.结论从复用后膜的超微结构破损程度及蛋白附着量比较,合成膜优于纤维素膜.理想的透析膜依次为:聚砜膜、聚丙烯腈膜、铜仿膜、三醋酸膜、血仿膜.

    作者:袁峰;孟卫;毛庆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目前常用人工肝治疗方法: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联合肝移植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经验.方法对7例慢性肝脏功能衰竭患者分别应用上述三种人工肝方法治疗15人次,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等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接受原位肝移植治疗.结果人工肝治疗后多数患者的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7例均顺利进行原位肝脏移植,其中6例成活.结论人工肝可明显改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术前状况,为肝移植赢得时间和创造条件.

    作者:周大明;徐洪涛;王开林;李学昌;刘青;韩大康;李颖;段钟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治疗高脂血症初探

    我院于2001年1月至6月,应用丽珠医用生物材料厂生产的HA型一次性血液灌流器行血液灌流,治疗高脂血症43例,在降低血脂方面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国;李开龙;闫振成;刘晓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病人行肾移植回顾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腹膜透析病人和血液透析病人接受肾移植的术前、术后临床和血生化指标,了解对肾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7年前接受肾移植并定期随访病人共452例,其中由腹透进入肾移植的病人共49例为腹透组,由血液透析进入肾移植的病人用计算机随机匹配98例为血透组,对二组病人肾移植前后生化指标、肝炎病毒感染率、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移植肾失功、医疗费用等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移植前腹透组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血透组,移植后血浆白蛋白水平二组无差异.在达到同样血红蛋白水平,腹透病人所需促红素较低;乙肝、丙肝感染率二组分别为28.57%、2.04%和35.71%、13.27%,腹透组显著低于血透组.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移植肾失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感染率腹透组为6.12%低于血透组的12.87%.结论腹膜透析病人纠正贫血所需促红素量较低,血浆白蛋白水平较低但不影响移植效果.HBV、HCV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移植后肾功能恢复和维持,移植肾失功率以及总医疗费用与血透病人无显著差异.

    作者:徐琦;秦燕;姚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频彩超在继发性甲旁亢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简称继发甲状旁亢)的超声图象与其他颈部病变的区别.方法比较继发甲旁亢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淋巴结的超声图象.结果 53例终末期肾病合并继发甲旁亢患者中39例甲状旁腺增生;31例有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检出肿大淋巴结.结论甲状旁腺增生、结节性甲状腺肿、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图象在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等方面各有特点,运用超声技术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李程;张凌;卞维静;刘亚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心静脉透析导管感染的治疗及预防

    感染是影响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感染占血透患者死亡原因的12%~ 36%[1,2]血管通路是血透患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血透患者菌血症中48%~73%是由血管通路感染引起[1,3,4],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不同血管通路类型的感染率不同,其中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率高,自体动脉内瘘感染低[5,6].然而对于初次接受的患者尚未建立动静脉内瘘、或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而所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或动静脉内瘘栓塞时,需要选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因此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本文综述有关中心静脉透析导管感染的治疗及预防进展.

    作者:肖观清;黄英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北京军区总医院血透中心简介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杜学海教授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与常规血透治疗乳酸酸中毒比较

    目的探讨乳酸酸中毒的血液净化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用持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血液透析滤过(HDF)、血液透析(HD)救治的重症乳酸酸中毒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CVVH、HDF和HD治疗乳酸酸中毒疗效明确;HDF和HD对患者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影响比CVVH大;CVVH 时HCO3-浓度高对患者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影响大.结论对乳酸酸中毒治疗CVVH优于HDF及HD疗法;CVVH时HCO3-浓度不宜太高;治疗中应注意胰岛素蓄积问题及补钾.

    作者:宋岩;李冀军;张壹言;荆丹青;陈凤锟;龚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在ICU进行床旁血液透析的体会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内外科危重急症,尽管近年来血液净化疗法被普遍应用,透析技术和对重症患者救治能力不断提高,但其病死率仍高达30%~80%,ICU患者合并ARF者更高达46%~90%[1].目前,由于ICU还没有普及肾脏替代支持疗法,并且血液净化室的透析设备及反渗装置无法搬动,使许多不宜搬动的ICU危重病人并发ARF后,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透析治疗而丧生.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根据血透室现有条件制备了临时床旁透析设施,对9例次多脏器功能衰竭(MOSD)合并ARF的病人,成功的进行床旁血液透析抢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马玉英;居建忻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症致重度舌咬伤1例

    失衡综合征是血液透析较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轻者不必处理,重者须立即救治,本文报告一例失衡综合征患者发生重度舌咬伤如下:

    作者:佟建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透析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及血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数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透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肝素化后透析前、透析30分钟、透析60分钟、透析90分钟、停机前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血浆中vWF浓度,同时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对患者血中进行CEC计数及形态学观察.结果透析30分钟、透析60分钟、透析90分钟、停机前其vWF和CEC计数进行性增高,与透析前相比增高显著(P<0.01).结论透析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或损伤.

    作者:彭侃夫;孟建中;徐悦;邵玉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腹膜透析的营养评估与处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进展期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和维持透析病人(maintenance dialysis,MD)中十分常见的现象.据不同文献报告MD成年病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8%~70%,成为MD病人死亡和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范敏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治疗肝病15例临床报告

    我院于2000年6月到10月,共使用丽珠医用生物材料厂生产的HA一次性使用无菌血液灌流器治疗肝病15例,在降低胆红素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各病人整个灌流治疗过程平稳,无不良反应,详细的临床报告如下:

    作者:高志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抢救蛇毒并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

    血液灌流(HP)与血液透析(HD)联合治疗急性中毒疗效确实,本院对二例蝮蛇咬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呼吸肌麻痹、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丽珠集团丽珠医用生物材料厂生产的HA型树脂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联合治疗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郭正科;温小姣;王庆英;戴慧云;谭振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液净化抢救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报告

    鱼胆中毒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有皮疹、胃肠道症状、肝功能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肌炎、神经系统受损等.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为重要的并发症,病理类型主要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原因为鱼胆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钠、氢氰酸、组织胺等,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破坏及线粒体功能受损.治疗上要综合治疗、及早透析.

    作者:李月红;杨卫国;赵慧萍;朱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桡动脉直接穿刺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

    立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进行血透的基本保证.一些血透患者因曾实行多次内瘘术或人造血管搭桥,无法再用内瘘作为血透通路,或一些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没有做内瘘术,采用中心静脉插管存在并发症较多、保留时间短、费用较高等问题,我科于1998年开始10例血透者施行桡动脉直接穿刺做血透500例次,长透析时间达3年零2个月这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兰;李淑华;张翠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