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双面打印机的性价比以及其对医疗质量的提升

陈杰

关键词:双面打印机, 性价比, 文书管理
摘要:随着医院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打印机已经成为医院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设备。本文就目前市场上新崛起的双面打印机与传统打印机的详细比较以及其对医疗文书所带来的各方面提升作了简要的介绍。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中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对防止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并探讨剖宫产术中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对防止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42例,依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产妇在剖宫产术给予常规手术方法,观察组产妇给予子宫动脉上行结扎术,对比两组产妇的各项临床指标,包括产后出血量、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以及平均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动脉上行结扎术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能够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

    作者:赵立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子宫内翻18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内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年来收治的18例子宫内翻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第三产程处理不当造成子宫内翻,1例手法复位还纳成功,3例切除子宫,1例误诊误治死亡;3例剖宫产术中子宫内翻均还纳成功;7例子宫粘膜下肌瘤造成子宫内翻自行复位1例,2例手术还纳复位,另4例中3例合并感染切除子宫;1例为子宫壁间肌瘤向宫腔生长,造成内翻并脱垂,感染、出血重,切除子宫;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并内翻误诊为粘膜下肌瘤,切除子宫;不明原因子宫内翻1例,因合并感染、出血,切除子宫。结论及时明确诊断是治疗子宫内翻的基础,尽快还纳内翻子宫、切除粘膜下肌留。翻出的时间越长,出血、感染程度越重,常导致切除子宫。

    作者:李焕灵;梁杰;叶丹;尧良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克苏农一师1616例孕妇产前早中期唐氏综合筛查临床意义

    目的:在新疆阿克苏农一师首次开展早中期唐氏筛查、无创DNA产前检查(NIPT)及羊水细胞染色体联合检查,发现阳性率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测定PAPP-A、freeβ-HCG、AFP、β-HCG对孕妇早、中期唐氏筛查,对唐筛阳性和临界高风险标本进行NIPT测定分析。结果1616例标本中,孕早期标本201例,21-三体阳性标本9例,临界高风险6例,18-三体阳性1例,临界高风险3例。孕中期标本1415例;21-三体阳性标本105例,临界高风险112例,18-三体阳性17例;在中孕1415例标本中,其中神经管缺陷28例占1.97%,后经B超证实1例为神经管缺陷。在1616例唐筛标本中,阳性共160例占9.9%。利用4个血清标志物测定的结果筛查出阳性及临界高风险孕妇,对阳性及临界高风险孕妇再进行NIPT测定以排除假阳性,对NIPT测定阳性者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大大提高了唐氏筛查的检出率和准确率。结论在兵团农一师开展孕中期产前筛查结合产前诊断,是减少先天性缺陷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伟;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8月~2015年8月诊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00例确认为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两组患者颈部动脉硬化及斑块的发生率呈增加的趋势,且观察组患者发生颈动脉硬化与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5),患者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位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5),对观察组患者斑块形成的类型进行观察发现,钙化型斑块占比高。结论采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89例在我院接受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给予患者术后干预护理措施后,2例患者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随访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对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加强术后用药护理、严密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并及时处理、做好饮食、休息、健康以及出院指导等。

    作者:朱忠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研究胰酶肠溶胶囊对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对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患者采用胰酶肠溶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胰酶肠溶胶囊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9.25%(<0.05);患者的症状积分由治疗前的(8.4±3.1)分下降至(3.4±1.1)分,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性显著(<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研究组为7.55%,明显低于对照组(18.87%),组间数据差异性显著(<0.05)。结论在对酒精性脂肪肝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进行治疗时选择胰酶肠溶胶囊,其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

    作者:王政;刘春光;熊吉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观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60例该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30例合并新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脑钠肽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Killip分级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比对照组患者差,<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比较严重,心肌坏死面积大,所以心功能差,病死率较高。

    作者:曲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3种方法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效初评

    目的:探究波光姆、TCRC(宫腔镜宫颈锥形切除术)以及LEEP(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183例患有宫颈糜烂患者,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患者为61例,分别采用波光姆,TCRC以及LEEP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对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其波光姆组、TCRC组以及LEEP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分别为95.08%、91.8%以及88.52%,由此能够看出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为接近,并未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使用波光姆,TCRC以及LEEP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存在相应的优点以及缺点,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治疗方案。

    作者:孙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析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采用清咽散外敷涌泉穴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清咽散外敷涌泉穴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97.50%,相对于对照组患儿来说,观察组治疗效果较优(<0.05);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分别为(3.01±0.45)d、(2.12±0.21)d,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为明显(<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采用清咽散外敷涌泉穴给予临床治疗,不仅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还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作者:程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牙根隐裂的诊治分析

    目的:提高临床诊治中对根隐裂的认识。方法回顾根隐裂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根隐裂诊断困难及其远期疗效的不确定性。结论临床牙体牙髓治疗工作应警惕根隐裂的存在。

    作者:张敦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无缝护理模式对小儿外科手术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无缝护理模式对小儿外科手术的护理效果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90例小儿外科手术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采用无缝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麻醉情况等指标结果。结果护理组中局部麻醉患儿29例,发生率为64.44%,同时沟通意愿较强的患儿有40例,发生率达到了88.89%;对照组中局部麻醉患儿20例,发生率为44.44%,同时沟通意愿较强的患儿只有30例,发生率只有33.33%;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外科手术患儿采用无缝护理模式后,可以明显促进患儿和护理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进一步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曾春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5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10例,根据住院单双号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疼痛程度、呕吐恶心评分及其他并发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运用循证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任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治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治方法。方法结合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表现、诊断指标、发病原因、并发症情况和治疗结局。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脱水、呕吐、恶心、腹痛等,本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5%,均为重症患者,其余11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7.5%,治疗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尿淀粉酶、血淀粉酶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0.05。结论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一旦恶化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临床上可通过测定血清淀粉酶与CT进行诊断,及时给予综合治疗,严重者行手术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于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回顾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67.6%、革兰阳性菌18.1%、真菌14.3%,主要病原菌有铜绿假单细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则对氨芐西林的耐药率较高。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徐利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对于药物的使用越来越重视,尤其是抗菌药物,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为广泛应用的药物,在临床的使用上也异常的平凡。对于手术患者来说,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必要的,合理的抗菌药物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抗菌能力。本文就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孟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

    目的:探讨研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抗血小板治疗,且前者给予单纯硝酸异山梨酯片,后者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和不良反应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降低(<0.05),且治疗后两组差异显著(<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75.56%)显著升高(<0.05),且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2%)稍低于后者(11.11%)(>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强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贺红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化疗联合健脾祛瘀汤治疗晚期胃癌的价值评述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健脾祛瘀汤联合化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从我院2012年4月~2014年7月接收并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随机性抽取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性的化疗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性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祛瘀汤配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有效率和毒副作用等。结果研究组采用常规化疗联合健脾祛瘀汤治疗后治疗有效率86%,而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化疗治疗后的有效率为4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0.05)。研究组患者通过治疗后毒副作用、生活质量、体力状况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采用常规化疗方法搭配抗癌方药健脾祛瘀汤治疗,治疗有效率大大提高,毒副作用较小,患者的体力和生活质量状况恢复的较快,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韩乐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腺性膀胱炎患者行尿道电切术后实施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研究腺性膀胱炎患者在行尿道点切术后实施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诊治疗的24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在经尿道电切术后,进行了随机分组,其中120例采取帮光灌注吡柔比星联合护理(实验组)进行康复治疗,120例不灌注并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于术后跟随采访的12个月内,实验组患者中有97例恢复正常,且无病理复发,术后复查时,膀胱粘膜显示恢复了平整,且上皮覆盖恢复,其余23例,有不同程度的复查情况,相比较手术前,有显著差异,无1例恶性病变,其中有18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尿频、下腹痛等症状。对照组患者中63例痊愈,无病理症状复发,其中其中31例有症状复发无恶变,24例出现恶性复发,且有40例术后尿频、下腹胀痛等症状无缓解。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后实施吡柔比星膀胱关注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办法,能够有效治缓解患者腺性膀胱炎,并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陈欣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药师对1例肝癌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在肝癌患者癌痛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美国卫生保健机构联合鉴定委员会批准的药学监护方法,对癌痛患者开展用药教育和药学监护,及时发现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临床的特点并优化给药方案。并比较在介入药学监护后,患者疼痛评分、疾病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用药依赖性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患者实行药学监护后,本例患者疼痛评分、疾病程度、用药依赖都得到有效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的治疗过程,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何捷;王小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切口保护套在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切口保护套的应用在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14年9月~12月份收治的170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有95例(观察组),未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有75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有3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有8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两组有明显差异(<0.05)。结论术中使用切口保护套可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李阳阳;赵永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