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细化管理在硬式内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李艳梅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硬式内镜器械, 应用
摘要:目的:控制硬式内镜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过程,提高工作质量。方法运用精细化管理,不断改进硬式内镜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精细化管理对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结论精细化管理是确保硬式内镜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预防医院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67例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经鼻内镜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切除儿童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7例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术前对患儿全面身心评估、解除心理顾虑、完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重点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术部伤口渗血情况的观察、重视患儿主诉、预防感染、加强饮食营养指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67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鼻塞、打鼾症状消失,无任何护理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帮助患儿顺利完成手术及术后治疗,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雪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观察宣清润燥法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并探讨宣清润燥法在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宣清润燥法。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宣清润燥法安全有效。

    作者:郭普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9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30例。西医组予以更昔洛韦、维生素C静滴,中医组予以维生素C静滴、结合刺络拔罐、局部电针和口服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组结合中医组和西医组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和有效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在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和有效率上均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止痛快,止疱快,病程短,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操作简便,经济实惠。

    作者:唐国红;曹桂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片类药物在剖宫产麻醉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麻醉镇痛中应用阿片类麻醉镇痛药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5月在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剖宫产术前,对照组采用常规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组使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情况、神经阻滞情况、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0.05。观察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0.05观察组镇痛满意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组间差异<0.05。两组评分无显著差异跃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33%)显著高于观察组(26.67%)。结论剖宫产麻醉镇痛中应用阿片类麻醉镇痛药(芬太尼)可提高麻醉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絮;杨玉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在脑卒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post stoke pilepsy,PSE)是神经内科普遍的癫痫类型,临床上尤以中老年患者为常见。该类患者大多需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半数以上患者通过单药治疗可得到满意控制。奥卡西平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2004年美国FDA推荐其作为治疗癫痫的一线用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较低的不良反应[1],近年来国内逐渐开始使用。本文对比了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在PSE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韬;邱小鹰;陈红;杨明秀;黄广苏;高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年轻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提供患者心理支持、家属的心理指导,疼痛护理和生活护理等手段,探讨年轻晚期肿瘤患者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全面支持与照顾的医疗保健服务,从而年轻肿瘤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方法随机选择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年轻的晚期肿瘤患者,从心理支持、家属的心理指导,疼痛护理和生活护理等方面实施临床护理来提高患者的临终生存质量。结果通过对住院年轻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缓解了患者痛苦,使其平静、安祥地走完人生的后阶段。结论临终关怀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弥补了现行医疗保健体系中忽视临终患者需求的缺陷,尤其是年轻的临终患者,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和人类生命发展的需求,是人道主义在现代社会的高体现,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临终生存质量,同时也是医疗保健体系更趋完善的一种体现。

    作者:管慧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1月血液透析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差异。结果在SAS和SDS评分上,观察组干预后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在生活质量评分上,干预后各项指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晓娟;丁莉莉;贾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慢性肝炎重症化的护理对策与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重症化的护理措施并分析其作用。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肝炎重症化患者115例,伴有各种并发症或代谢性疾病;针对不同伴发症患者采用在基础护理上予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心理护理、抗感染护理等),每24 h记录患者情况(体温、血糖、酸碱平衡等),每48 h检测患者肝功能1次;统计入院至出院天数以及患者恢复情况;对不同伴发症患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15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1.2 d,伴发症得到有效控制的87例,未能控制但未加重的13例,加重的15例,其中死亡7例。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慢性肝炎重症化康复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韩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究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2例TB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儿不同方式的影像学检查,观察阳性率;基于常规治疗,给予患儿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颅脑MRI检查的阳性率91.89%(34/37)明显高于CT增强62.79%(27/43)、CT平扫38.1%(16/42)(<0.05);治疗有效率为90.16%。结论将颅脑MRI应用于儿童TBM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是诊断儿童TBM的有效手段;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素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儿急诊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分析小儿急诊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原因和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急诊患儿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现象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以临床护理实践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造成急诊患儿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现象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患儿的原因,也有护理人员的额原因,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加以重视,并不断提出应对措施,加以克服。结论小儿急诊静脉穿刺成功后如果无回血,则需要进行二次穿刺,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细致的分析这种现象造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后不回血现象的发生率。

    作者:章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

    目的:评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对冠心病的影响及替代治疗对冠心病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单纯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治疗后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中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明显降低。结论甲状腺功能不足包括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的多系统多脏器的发病,及时合理的替代治疗可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临床工作中注意定期复查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非常必要。

    作者:哈力旦·艾买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导管头破损进行导管头更换的方法研究

    目的:应用双腔带涤纶环导管进行血透的患者,导管头破损需要更换导管进行二次插管时探索换导管头的方法。方法在我科30例需要拔除导管再次插入导管的患者应用新的方法即把破损导管头卸掉,给管腔换上新的导管头。结果30例患者应用此种方法均成功地进行导管头更换,成功率100%。结论本手术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手术;保护了患者有限的血管资源,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孙智梅;朱晓红;袁海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通过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明显优于对照组73%,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支气管哮喘通过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柏发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医院科室的相对效率实证分析

    目的: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医院临床科室的技术效率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BCC模型,对医院8个相对稳定的外科临床科室进行技术效率评价。结果3个科室达到技术效率有效,总体有效率37.5%,5个科室存在投入或产能不足。结论各临床科室应重视医疗技术效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科学管理和学科建设,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杨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探究对急性肠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到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同时对两组患者采取补液、止吐和调节电解质平衡等常规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增加静注阿奇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增加静注培氟沙星进行治疗。然后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研究组仅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止泻和症状好转消失时间指标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在退热时间两组患者没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阿奇霉素是一种临床上理想的抗生素,在急性肠炎的临床治疗上效果显著。

    作者:牟来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输尿管结石治疗的方法和研究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中常见疾病,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等,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准则,本文将对主要的几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作者:刘文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

    目的:就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检验科所收到的8395例微生物检查标本,利用复查、标本外观、检测分析、采集时间等多种方式来查出不合格标本,并详细记录分析不合格标本原因。另外,基于不合格原因和采集类型来分析、统计不合格检验标本。结果本组一共有146例不合格的微生物检查标本,不合格比例为1.7%,其中包括不合格的无菌体液标本(3.5%),不合格的尿标本(23.3%),不合格的痰标本(1.80%),不合格的粪便标本(5.5%),不合格的分泌物标本(10.9%),不合格的血标本(占15.1%)。结论务必要加强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降低标本污染的发生率,减少标本的不合格率。

    作者:郭宇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多索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多索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5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在两组患者住院时都给予常规的抗感染、解痉平喘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注射一定计量的多索茶碱,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基础治疗两组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康复,但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结论多索茶碱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徐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改良法制作兔VX2骨肿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法与传统法制作兔VX2骨肿瘤模型,明确改良法可明显改善肿瘤细胞经骨孔外渗情况。方法取传代VX2肿瘤荷瘤兔,将肿瘤制备成肿瘤组织块,分别植入22只成年家兔双侧胫骨内制成兔VX2骨肿瘤模型。所有家兔左侧胫骨采用改良法植入肿瘤组织块,即通过套管植入肿瘤组织并给予骨蜡封堵;而所有右侧胫骨直接经穿刺骨孔植入肿瘤组织块。模型制作3w后,给予所有家兔患肢行彩色超声检查,明确有无软组织包块形成;同时处死家兔,取骨孔周围软组织行病理检查,明确有无肿瘤细胞转移。结果造模3w后,双侧胫骨成瘤率100豫。超声显示左侧组发现软组织包块2例,右侧组6例;病理检查示左侧组肿瘤细胞经骨孔外渗率(23豫,5/22小于右侧组(55豫,12/22)。将两组穿刺骨孔肿瘤细胞外渗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69,<0.05)。结论改良法制作骨肿瘤模型可改善肿瘤细胞经骨孔外渗情况,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造模方式。

    作者:曹海营;冯震;魏俊强;赵景新;于涛;金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1例肺癌患者携带PICC感染性休克的护理

    感染性休克又称脓毒性休克或内毒素性休克,是全身性感染导致以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大于25%,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1]。恶性肿瘤患者的继发性感染不可忽视,对这些感染及并发症进行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一直是临床所关注的问题。早期诊断重症感染对于指导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用药具有关键作用[2]。本科2015年07月08日收治1例携带PICC的肺癌患者,在化疗间歇期合并感染性休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病情转为平稳,好转后于07月25日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美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