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鑫;郭蓉;郑慧敏
医学微生物学内容繁多,课时量相对较少,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重点和难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出现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和PBL教学等多种多样新的教学方法,施教过程更加灵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容易和牢固。因此,积极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教学方法探索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必将收到良好成效。
作者:蒋朋飞;张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在胆石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74例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院治疗的胆石症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根据诊断方法分成对照组(CT扫描)和观察组(MRCP),各37例。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结果对照组分别有13例(72.22%)和21例(75%)诊断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观察组分别有18例(94.74%)和26例(96.3%)诊断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两组的结石检出率比较,对照组较低,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胆石症的临床诊断中,CT扫描诊断和MRCP诊断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是CT扫描诊断的准确率低于MRCP。
作者:王升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服用准确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日常工作程序中的各个环节,找出导致口服药服用差错的主要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口服药服用差错率明显降低。结论应用品管圈有助于系统的分析其要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规范服用的准确率,促进患者健康。
作者:刘桂玲;郑燕;马丽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55例老年骨折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经患者运动量、引发骨折的因素以及膳食结构等的分析实施健康教育。结果造成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主要原因为对骨折疏松症方面的知识缺乏认识、所摄入的营养量减少以及跌倒。结论大部分老年患者均存在骨质疏松问题,这种类型的患者骨折发生率相对较高。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可使老年患者安全意识得到提高,使骨折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唐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在牙齿修复中应用镍铬合金烤瓷的效果。方法收集牙齿损坏患者共53例(共106颗牙),将其作为观察组,均使用镍铬合金烤瓷进行修复,另收集53例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统计6个月和1年后血清当中的铬元素和镍元素的含量,以及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6个月和1年后血清当中的铬元素和镍元素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跃0.05;106颗修复牙当中,6颗(5.7%)出现了并发症,其中2颗(33.3%)出现食物嵌塞,2颗(33.3%)出现牙龈炎性反应,1颗(16.7%)松动脱落,1颗(16.7%)牙龈变色。结论在牙齿损坏患者的修复治疗中,使用镍铬合金烤瓷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曹思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B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70名实习生,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研究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实施BBL教学方法,对比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结果经过考核后,研究组的综合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实习生,采取BBL教学法,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拓展学生临床思维,值得临床教学推广。
作者:王璇;吴成吉;王志群;董淑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患者189例,将其按照采血方式分成末梢血组,静脉血组和动脉血组,而后对这三组受试者展开血常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发现,血常规8项指标比较发现,动脉血与静脉血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跃0.05),末梢血组WBC、Hb、MCV的检测结果较静脉血发生显著升高(<0.05),PLT、HCT检测结果较静脉血组发生显著降低(<0.05)。结论不同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大有不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测时稳定性不及静脉血,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李云萍;古小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y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伴发急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4年通过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住院AECOPD伴发PE患者50例,通过对临床表现、Geneva及WELLs量表评分、治疗方案、血栓吸收情况、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住院AECOPD伴发PE临床表现中以呼吸困难加重及下肢水肿常见,简化版Geneva及Wells量表评分对入院的AECOPD伴发PE诊断灵敏度低,抗凝治疗46例中,观察3个月后好转率达91.3%。结论 AECOPD伴发PE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对入院的AECOPD患者应常规进行CTPA检查,对不能确诊的可疑病例,建议早期抗凝治疗。
作者:李有霞;刘妮;胡杰英;陆莎;范绍辉;王红嫚;郑则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采用新型微创脊神经背根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探讨两种方法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测它和生活质量之间关系,从而为PHN治疗提供借。方法以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疼痛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符合标准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划分成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加巴喷丁和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加巴喷丁+脊神经背根脉冲射频组。进行五次A、B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自评抑郁量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①VAS评分、抑郁评分院与T0比较,A组和B组T1~T4时VAS评分、抑郁评分显著降低。和A组相比,B组T1~T4各时点VAS评分、抑郁评分显著降低。②焦虑评分院与T0比较,A组和B组T1~T4时焦虑评分显著降低;与A组比较,B组T2~T4各时点焦虑评分显著降低。结论①两种方案治疗PHN均有效,但联合脊神经背根脉冲射频疗效更好。②PHN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随着疼痛的缓解降低。
作者:邓茹;刘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并使用静脉留置针5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2例穿刺失败,1例例脱管,1例静脉炎,1例液体渗漏,2例导管堵塞。结论通过使用留置针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研究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使用留置针可有效保证液体以及急救的药物能够及时输入,并达到了满意治疗效果。
作者:吴美儿;沈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用他汀类药物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原发性高血压运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的患者运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运用其他种类的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由于干咳而选择其他降压药物进行治疗,退出了实验,2例患者产生厌食现象,在继续应用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无其他不良反应。相关学者报道指出,两组患者均顺利进行了随访观察,未见有退出研究的病例,安全性相对较高。对照组患者中与1例出现面部潮红、上腹部不适以及踝部水肿的情况,但患者均自行缓解,未见有严重并发症出现,中途未见有退出的患者。通过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会引起患者出现肌肉、肝脏、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视觉系统损害。结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同时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或者高脂血症时,运用他汀类药物实施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调节血脂,降低患者的各项炎症反应指标,提升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映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泮托拉唑钠发生不良反应。方法使用一个一次性注射器抽吸泮托拉唑钠的无菌生理盐水溶液10ml以及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观察注射器中是否会出现浑浊,经摇动后浑浊是否消失。然后将其静置2h、4h、6h、8h后的摇动前及摇动后浑浊情况。结果注射器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泮托拉唑钠两种药液后立刻出现白色浑浊,摇动注射器浑浊未消失。静置2h、4h、6h、8h后药液仍为白色浑浊,摇动注射器浑浊未消失。静置10h后药液变清澈状态,但摇动后又变浑浊。静置24 h后药液变清澈,在注射器的器壁上发现有一层铁锈颜色的沉淀物存在,且剧烈摇动该沉淀物未消失,仍贴在器壁上,且注射器中的药液未变浑浊而是澄清状。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泮托拉唑钠有配伍禁忌,连续先后为患者推注用药会出现白色浑浊物,如需配伍使用时可以在两种药物间推注<20 ml的无菌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注射液,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作者:刘素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采用一次性切开根治手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接受一次性切开手术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中抽取38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同期38例接受单纯切开引流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两组的感染控制时间、实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感染控制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研究组(94.7%)的治疗成功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77.7%),6个月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0.05)。结论一次性切开根治手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成功率高且术后少有复发情况出现。
作者:廖若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电镜技术研究二磷酸盐对体外人骨巨细胞瘤(GCT)单核基质细胞(Stc)影响后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为GCT新的辅助治疗方案的确立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用胶原酶-域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8例新鲜GCT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获得原代Stc并进行传代;电镜观察实验组细胞核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二磷酸盐作用48 h(100μmol/L)后电镜观察到细胞胞质浓缩、核凝聚、核碎裂和凋亡小体形成。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二磷酸盐可抑制人GCT单核基质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电镜技术在研究二磷酸盐对人GCT中Stc体外诱导凋亡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项东全;王小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常规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对非缺血性慢性心力衰竭BNP的影响。方法83例非缺血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在治疗前和8w时测定BNP。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8w后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非缺血性慢性心力衰竭在常规应用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降低BNP。
作者:刘利宏;彭凌云;李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四川省遂宁市常规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现况。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四川省遂宁市中医医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研究对象的体检资料,分析血尿酸及血脂六项水平。结果2301例体检对象的血尿酸平均水平为(289.27±65.24)μmol/L,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6.38%(377/2301);其中,男性患病率24.23%(299/1234)、女性患病率7.31%(78/1067),体检人群中男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4.23% VS.7.31%;=119.577,<0.001)。性别分层后,男性、女性HUA患者的TG、TC、LDL-C水平均高于尿酸正常人群,而HUA患者的HDL-C水平则低于尿酸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四川省遂宁地区HUA患病率较高,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同时发现尿酸水平与血脂代谢关系密切。
作者:何珺;王幸拴;张亚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甲旁亢)患者的骨骼X线表现。方法收集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甲旁亢)患者共13例,患者的头颅骨、脊柱、胸部、骨盆、手等部位均接受X线摄影,对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出现了骨质疏松,部分患者骨质疏松较为严重;11例患者合并出现颅盖骨内外板颗粒样变或模糊样变、指骨骨膜的下骨吸收,6例患者病理性骨折,2例患者腰椎压缩性骨折,2例患者骨盆变形,1例患者胸廓畸形。结论在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甲旁亢)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骨骼X线诊断表现具有特征性,患者骨骼均出现了骨质疏松的病变症状,可以作为诊断的重要征象。
作者:夏芙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状以及相关管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县管辖范围内居住3个月以上非本县户口6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60名本地儿童(流动到外地),对其展开免疫规划管理干预、对儿童建证率、建卡率等干预前后免疫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开展免疫规划管理干预后,流动儿童免疫情况有明显提高(<0.05)。结论对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后,流动儿童免疫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作者:肖华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进展程度,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ls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对前者的治疗目前存在争议不多,而对MIBC患者即使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疗效亦难以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在于手术治疗前机体已经存在微转移灶。而化疗可以清楚体内微转移灶、减少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本文就浸润性膀胱癌化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艾雪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高能聚焦超声刀合并放疗用于腹腔恶性肿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高能聚焦超声刀治疗,观察组则予以高能聚焦超声刀合并放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有效的有23例(92.0%),对照组中患者治疗的有效有20例(8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腔恶性肿瘤患者应用高能聚焦超声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生存周期,提高生活质量等,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晓菲;朱顺利;朱璐;唐家宏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