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种中药制剂杀灭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

杨春宾

关键词:中药, 幽门螺杆菌, 实验
摘要:目的研究5种中药制剂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保存的新鲜活检胃黏膜标本作为实验材料,培养幽门螺杆菌群,制作细菌悬液,制备40、50、55mg/ml的黄连、黄芪健中汤、逍。汤、枳实、紫草中药制剂,记录菌群存活情况和中药的灭菌率。结果一定浓度的黄连、黄芪健中汤和枳实可有效灭杀幽门螺杆菌,可将幽门螺杆菌的菌落数从107CFU/ml降至106CFU/ml,黄连该浓度在在40~50mg/ml之间,黄芪健中汤和枳实的该浓度在50~55mg/ml之间,逍。汤和紫草的灭菌效果随着中药制剂的浓度增大而增强;黄连的杀菌作用理想,50~55mg/ml黄连灭杀幽门螺杆菌的杀菌率达99.00%,而枳实、黄芪健中汤的杀菌功效次之。结论黄连的杀菌作用强,其次为枳实、黄芪健中汤、紫草、逍。汤。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产科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2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01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和护患结合,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101例患者中,剖宫产9例,自然分娩92例,剖宫产率为8.91%,自然分娩率为91.09%,对照组101例患者中,剖宫产36例,自然分娩65例,剖宫产率为35.64%,自然分娩率为64.36%,观察组自然分娩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护患结合,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有利于胎儿的发育和产妇的身心健康,降低了临床剖宫率。

    作者:董亚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因对策略。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进行检测的13220份尿检样本的资料,对于尿常规检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其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处理。结果在目前临床实施尿常规检查的过程中,出现误差较大的标本例数为100例,占比例为0.75%。误差多的申请单,共66例,占比66%。其次为运送过程,占比例24%,标本采集误差占比例为8%,标本自身中出现的误差占比为2%。结论在对患者实施临床的尿常规检验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在实际的对其实施检验时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保证到尿常规检验的正常进行。

    作者:伍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否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毒性肝炎导致肝硬化同时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中分别在镜检同时活检钳钳取胃窦部粘膜行尿素酶检测HP,从而得到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其幽门螺杆菌阳性71%,而肝硬化无门脉高压性胃病幽门螺杆菌阳性20%。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结论由此证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更容易诱发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并长期定植于胃粘膜,增加胃粘膜出血风险,从而增加了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后上消化道的出血率。

    作者:陈劲频;张文辉;金波;马雪梅;刘博;李捍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当今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了解我市基层医院手术室,重点结合我院手术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其防范措施准。结果资料显示,当今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突出的风险因素为:人力资源不稳定、护士工作满意度低、绩效考核的运用、专科护士的缺乏。结论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相对较多,间接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因此,探讨其防范措施,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室危险事件发生。

    作者:詹水连;陈美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闭塞,导致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并出现瘫痪、语言功能障碍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研究有效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尤为重要。而溶栓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公认积极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1]。本文就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改善患者的治疗质量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嵩;储照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目的对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加以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例与对照组(n=41)。其中,对照组病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例则予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对两组病例临床护理效果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关节屈身活动度等主要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12.612,10.346,14.071,<0.05);观察组41例中,并发症发生率达7.3%(3/41),而对照组41例中,并发症发生率达29.3%(12/4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与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临床护理可有效缩短其恢复时间,帮助其术后尽早恢复健康。

    作者:罗丽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妇产科126例患者术后切口的临床护理

    目的总结妇产科患者术后切口的临床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6例妇产科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63例,常规组患者仅实施常规的手术操作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调节,术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做好切口保护工作,术后从全方面进行护理,并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无1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常规组有6例发生切口感染,7例发生脂肪液化,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对于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进行全过程的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在术后出现瘀痕及切口脂肪化等不良反应。

    作者:曾维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内分泌甲状腺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内分泌甲状腺患者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内分泌甲状腺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不同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常规护理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优质护理的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心理状态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两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降低基础上,其降低幅度等显著(<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0.05)。结论内分泌甲状腺患者行优质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胡翠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新生儿输血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输血获得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的发生率,提出预防措施。方法第一阶段收集我院NICU 114例其母为CMV-抗体阴性的接受输血的新生儿。第二阶段,另外检测了28例其母为CMV抗体阳性或阴性的、出生体重<1250g的接受新生儿。所有的142例新生儿均在后一次输血后的第6~12w每周1次和每月1次做病毒培养。结果142例研究对象中126例(126/142,88.7%)新生儿血清CMV抗体阴性,16例(16/142,11.3%)新生儿血清CMV抗体阳性发生了CMV感染。结论新生儿输血获得性CMV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高。建议新生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给予血清CMV-特异性抗体阴性、少白细胞的成分输血(红细胞、血小板及血浆),不能输注白细胞。

    作者:刘红玲;劳富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研究及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形成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其分成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其中研究组选择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5.00%,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3.75%,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就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有针对性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且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杨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96例妊娠妇女超声骨密度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邢台地区不同妊娠期妇女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法国Medilink Osteospace全干式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测仪检测2013年12月~2015年8月来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体检的296例妊娠妇女跟骨骨密度。同期选取100例正常健康女性做对比。结果骨密度在孕早期无明显改变,随孕周的增加逐渐递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孕中晚期骨质异常患病率增高。结论骨密度监测可始于孕中期,定期进行超声骨密度的测定,可及时了解孕妇缺钙及骨量情况,指导合理补钙,保证母婴健康。

    作者:武亮;祁桠楠;李丽;孙艳浮;郭翠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骨科植入术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探讨行骨科植入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骨科植入术治疗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统计加强预防控制措施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导致骨科植入术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室环境、物品、空气以及操作技术等,2014年6月我院加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措施后,骨科植入术后手术部位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只有充分做好手术室监控工作,并熟练掌握相应技术,严格遵循手术规章制度,才能有效防止骨科植入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作者:苏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胎儿畸形筛查中应用彩超检查的作用及价值

    目的研究探讨胎儿畸形筛查中应用彩超检查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846例行产前检查孕妇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常规二维超声及三维彩超超进行胎儿畸形筛查,并对两种检测方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二者检测准确率。结果通过对1846例孕妇进行超声胎儿畸形筛查,共计筛查出48例可疑畸形缺陷胎儿,并利用三维彩超检查确诊后表面,二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1.3%(39例),三维彩超诊断率为100%(48例),两种检测方式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三维彩超进行胎儿畸形筛查具有极高的准确率,降低误诊漏诊率,为我国优化人口素质、增强人口质量提高了有效保障。

    作者:李铭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前镇痛护理干预对痔疮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护理干预对痔疮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痔环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超前镇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出现晚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48h疼痛评分及术后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超前镇痛护理干预能提高痔疮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刘伟伟;薛春梅;马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模式化的腹腔镜操作虚拟培训系统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运行模式探索

    医学临床技能培养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搞好医学操作实验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形势所趋,是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和高素质医学生培养的需要,腹腔镜微创技术在各级医院得到了广泛推广,理应纳入新世纪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中,本文阐述了以模式化的腹腔镜操作虚拟培训系统的教学过程。实践发现,该系统为临床医生和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反复实践的平台,在微创外科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程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保乳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保乳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乳腺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5例以及对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同时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少于观察组(<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保乳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且并发症相对较少,可推广使用。

    作者:董杰;顾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妇科千金软胶囊治疗58例盆腔炎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盆腔炎患者采用妇科千金软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58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观察组常规应用头抱曲松钠+甲硝唑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妇科千金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2.41%)显著低于观察组(93.10%),组间差异<0.05。观察组盆腔炎彻底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0.69%)与对照组(24.14%)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0.05。结论妇科千金软胶囊应用于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可靠,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可靠。

    作者:张慧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应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3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多层螺旋CT(MSCT)、心电图(ECG)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其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 MSCT与CAG各项数据均无显著差异(>0.05),说明整体效果相近;ECG在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率方面均显著低于MSCT、CA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MSCT与CAG应用于冠心病诊断中,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较高,但MSCT更加方便,无创伤,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刘浪;魏小权;李博;李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综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5%)显著高于常规组(81.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且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唐轩;李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间歇性预激综合征1例

    回顾性分析1例门诊患者妊娠合并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单纯性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患者一般多无临床症状,对妊娠影响不大。但若一旦伴发心律失常,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其后果非常凶险,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纠正心律失常。发现及深入了解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发作特点及形成机制,对分析疑难心律失常,及时正确诊断及治疗是有益的。

    作者:冯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