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鑫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4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针灸基础上,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康守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PFNA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10月接收的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差异不明显(>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治疗方法,使用范围更广,在临床上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安全可靠的优势。
作者:文波;黄金星;董国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估提肛运动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例):对照组(A组)和干预组(B组)。入:2w,记录患者便秘发生率,排便困难、排便不净、肛门直肠阻塞感等便秘症状,和焦虑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结果干预组便秘、排便困难、排便不净、肛门和直肠阻塞感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0.05),干预组的焦虑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提肛运动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淑琴;张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骨质疏松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增加了骨折的风险。尽管目前已有先进的诊疗手段,但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仍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由于骨质量较差,传统的内固定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内固定的改进和设计结合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疗做一阐述。
作者:李茂林(综述);胡侦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临床安全性相关信息,指导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方法通过分析2003~2015年临床观察报道,了解临床中所观察病例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临床表现。结果2060例患者使用了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其中有310例(15.05%)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主要临床表现为液体渗漏、静脉炎等11种临床不良事件。结论加强医疗器械的安全性监测,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所发生的不良事件,控制和减少患者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查建霞;高天;涂婷;陶孟瑶;张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粘膜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放疗及护理7 w后,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治疗期间,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减少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周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应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3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多层螺旋CT(MSCT)、心电图(ECG)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其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 MSCT与CAG各项数据均无显著差异(>0.05),说明整体效果相近;ECG在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率方面均显著低于MSCT、CA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MSCT与CAG应用于冠心病诊断中,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较高,但MSCT更加方便,无创伤,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刘浪;魏小权;李博;李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本文分析50例在我科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探讨健康教育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石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敏使朗治疗中老年患者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的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40例运用电针联合口服敏使朗,单用电针和单独口服敏使朗两个对照组各40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50%,电针对照组有效率65.00%,口服敏使朗对照组有效率62.5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电针联合敏使朗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望;黄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绷带镜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复发率。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10例双眼翼状胬肉患者,其胬肉位于鼻侧,长入角膜3~5mm的初发胬肉。双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随机选取1只眼为A组,另1只眼为B组。A组(210只眼)单纯手术;B组(210只眼),手术后佩戴角膜接触镜。观察双眼术后1、3、5、7、15d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眼痛并记录;OCT检查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进行对比研究;疼痛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终愈合通过荧光素染色确认;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之后每6个月一复查,随访2年观察疗效及复发。结果 B组在术后1、3、5、7d的疼痛值平均值均低于A组;B组术后3、5、7d角膜修复均比A组快,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术后随访,B组与A组复发率均低于胬肉单纯切成术;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佩戴绷带镜不提高复发率。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绷带镜术后角膜修复时间短,眼痛症状轻,术后复发率降低。
作者:何静;谢平;欧阳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阿立哌唑(治疗剂量15~30mg/d)和利培酮(治疗剂量4~6mg/d)进行为期20w的临床观察,采用PANSS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阿立哌唑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利培酮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疗效均肯定,但阿立哌唑较利培酮治疗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更安全,不良反应少。
作者:沈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巴氏腺囊肿是由于导管堵塞,引起的一种良性妇科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巴氏腺切除及切开引流术等,会丧失腺体功能。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味外洗方治疗68例巴氏腺囊肿患者,效果满意,与手术方法比较,该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满意,患者痛苦小、损伤小,术后能保留腺体功能。
作者:程俊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照组进行开腹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其它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满意,且安全性高,是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哈力扎?哈提亚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妇产科患者术后切口的临床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6例妇产科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63例,常规组患者仅实施常规的手术操作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调节,术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做好切口保护工作,术后从全方面进行护理,并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无1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常规组有6例发生切口感染,7例发生脂肪液化,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对于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进行全过程的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在术后出现瘀痕及切口脂肪化等不良反应。
作者:曾维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教育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护生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关键环节。这一时期护生除了要学习相关理论与技术外,还要历经角色社会化的过程[1]。医院是临床护理实习的基地,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为了能够培养出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护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而PBL教学方法使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再融入人文关怀,使护理实习生能增加主人翁意识,投入情感,激发主动工作意识,热爱护理事业,这才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佳途径,笔者就PBL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惠珂;刘凌华;张秋丽;赵改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艾普拉唑肠溶片在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使用雷贝拉唑,观察组使用艾普拉唑肠溶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中,艾普拉唑肠溶片安全有效,可推广。
作者:洪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结肠镜下对肠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肠息肉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5例以及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82.2%(37/4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1/4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6/4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肠息肉患者而言,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其效果优于高频电切术,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相对较少,且治疗效果好,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顾圆;董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在产科特需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产科特需病房开展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选择住院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的满意度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细的治疗及护理对母婴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鲍旭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运用。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健康教育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为显著性差异,(<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消化内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健康教育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程度。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将机械刺激应用于骨科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近年研究发现:低强度高频率振动(LMHFV)在促进成骨等方面有较理想的效果,特别是针对骨质疏松、骨折后的处理等较常规的药物治疗有明显优势。大量的体内、外实验及临床调查逐渐揭示了LMHFV影响成骨的部分机制,但因各类研究方法不尽相同。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关于LMHFV的研究,重点总结了其刺激成骨的几个主流学说,并指出了现有研究及其结果的盲点和发展空间,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做铺垫并提供新思路。
作者:龙虎成;葛建华;鲁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