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手术的发展及其在子宫肌瘤切除的应用

王光;徐伯兰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 发展, 子宫肌瘤, 应用
摘要:宫腔镜1869年首次应用于妇科疾病检查,上世纪90年代完成首台宫腔镜子宫肌瘤手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粘膜下肌瘤和内突壁间肌瘤的切除,通过双极汽化切割子宫肌瘤或者单极电切割,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势,同时更大限度的保留了子宫的功能,与腹腔镜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对于子宫肌瘤相关的不孕不育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心理护理对农村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心理护理对农村地区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2例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实验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循证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差异,并进行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结果入院前两组患者SAS、SDS得分无差异,经过护理后实验组两项指标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05,满意度实验组好于对照组,<0.05。结论对农村地区剖宫产初产妇进行循证心理护理可以降低其不良心理状态,对产妇术后康复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瑞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胃切除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切除的手术配合。方法本院手术室对3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手术手术配合,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手术间及各种特殊器械的准备工作。结果术中巡回护士实施有效安全的体位管理、仪器摆放,洗手护士严格无菌无瘤技术操作。熟悉手术步骤、密切配合医生,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20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30ml~100ml,手术过程顺利。结论良好的专科护士的配合,尤其巡回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和细节能够使腹腔镜胃切除更顺利地完成。

    作者:施俊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降低脑卒中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的护理改进

    目的:探讨预防和降低脑卒中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的护理改进。方法将2014年5月~10月本科室收治的53例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定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留置胃管的61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采取防胃管脱管护理干预措施,比较采取防胃管脱管护理改进措施前后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胃管意外脱管发生率1.6%明显低于对照组49%,两组比较,<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胃管意外脱管护理改进措施,可有效降低胃管脱管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置管安全。

    作者:董燕鸿;闵飞燕;张佛华;张正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附件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0.05);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对慢性附件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疾病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树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水平

    目的: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和水平,为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的控制效果、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716例社区T2DM患者的一般资料,同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依据HbA1c<7%达标标准,按性别、年龄、病程、治疗方案等分组讨论影响因素。结果口服药、单纯服用胰岛素、口服加胰岛素方案的HbA1c的达标率分别为44.10%、27.30%和19.80%,均低于不服药的HbA1c达标率(63.30%),口服药、单纯服用胰岛素、口服加胰岛素方案的HbA1c水平分别为(7.41±1.35)、(8.31±1.99)、(8.26±1.48),均高于不服药HbA1c水平(6.92±1.52),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有升高趋势,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有下降趋势;口服药物治疗中3联及以上用药、2联用药的HbA1c的达标率分别为23.90%、33.90%,均低于单一用药的HbA1c达标率(49.40%),3联及以上用药的糖化血红蛋白均值(8.15±1.55)均高于单一用药的HbA1c均值(7.37±1.49)和2联用药的HbA1c均值(7.61±1.27),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 T2DM不同治疗方案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水平不同,依据患者个体特点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从而提高HbA1c达标率。

    作者:金丽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颈机能不全妊娠结局应用宫颈环扎术治疗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在宫颈机能不全妊娠中应用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接诊伴随有妊娠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60例,对孕妇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在60例孕妇中34例产妇妊娠孕周低于18w,其中32例孕妇采用宫颈环扎术治疗成功,其成功率为94.1%,另外26例产妇的孕周不低于18w,其中14例产妇采用宫颈环扎术治疗成功,其成功率为53.8%,分娩孕周的不同的孕妇其手术成功率有明显不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0.05);另外手术分为选择性、治疗性以及紧急宫颈环扎术,其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75.0%、43.8%,三种比率比较有明显不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0.05)。结论在宫颈机能不全妊娠孕妇进行宫颈环扎术其早期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更高,同时结合患者病情进行手术类型的选择和确定,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陈育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外伤后癔症性瘫痪的治疗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外伤后癔症性瘫痪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1月~2015年6月共收治的21例外伤后癔症性瘫痪患者病历,采用针刺、电针、心理暗示、催眠疗法、药物、护理干预治疗,积极争取患者及家属配合,并协调社会各界关注和大力支持,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困难和心理障碍。结果21例经住院12~961d,平均23.52d治疗,14例治愈出院,7例明显好转出院;21例得到2~5年随访全部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无复发。结论尽早明确诊断、争取患者及家属合作,协助解决矛盾纠纷,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诊疗条件,针刺、电针、心理暗示、催眠疗法、药物、护理干预治疗等积极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心理暗示,护理干预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是治疗护理癔症性瘫痪的有效方法。

    作者:邓雪宁;侯世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探究对比经CT与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经CT与MRI检查,再比较两种方式检出病灶情况。结果12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经CT检查出205个病灶,经MRI检查出607个病灶;在病灶直径>5mm与病灶直径<5mm方面,CT与MRI检出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对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CT与MRI检查均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MRI检查准确性较高,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段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食管超声心动图与多层螺旋增强CT对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筛选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通过对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与多层螺旋增强CT(MSCT)两种方法在检测左心耳血栓筛选中的检出率,探讨它们对于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录于2015年1~6月就诊北京阜外医院的248例房颤患者,分别进行MSCT及TEE检查,两种检查在3d内完成,把TEE的结果与MSCT检出左心耳血栓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MSCT诊断左心耳内血栓的敏感性25%,特异性97%,阳性预测值为20%,阴性预测值为98%,两者诊断左心耳血栓一致性的Kappar值为25%。结论 TEE作为诊断左心耳血栓的首要筛选方法仍然不可取代。

    作者:姚钱晶;李永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治疗及护理进展分析

    探讨糖尿病(DM)足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情况。糖尿病足(DF)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且与局部神经异常及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约占15%[1]。血管狭窄闭塞、神经病变和感染是主要的临床表现DF是DM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也是DM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DM患者的健康。神经病变、血管缺血性病变、细菌感染时DF的三大病因。本文主要从糖尿病足的定义、发病机制、分级及治疗和护理进展方面进行总结。糖尿病足的诊治是个系统工程,单一的方法难以治愈,且治疗效果欠佳,故我们在临床上以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只要治疗得当,护理到位,患者的足溃疡能够痊愈,截肢可以避免。

    作者:袁如冰;徐福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斑秃患者综合治疗及TGF-β1的检测

    目的:①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生发酊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②通过检测TGF-β1的表达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前后对比、相关性分析;③通过研究TGF-β1的表达水平在发病中是否存在异常,来探讨综合疗法的免疫干预机制。方法100例斑秃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志愿者30例正常成年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l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为82%,阳性对照组为6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②血清TGF-βl含量空白对照组为(37.24±12.04)ng/nd,斑秃患者为(12.53±15.11)ng/ml,斑秃患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 NB-UVB联合生发酊治疗斑秃安全、有效;NB-UVB联合生发酊治疗对血清TGF-β1的表达水平有一定影响。

    作者:雷淑英;张红霞;陈尚周;周发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灸推拿与康复结合在肩周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肩周炎患者利用针灸推拿和康复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推拿与康复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灸推拿与康复结合运用于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作者:郑邦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压氧加用含镁极化液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和对神经元保护的作用

    目的:观察分析高压氧加用含镁极化液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应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高压氧治疗基础上采用含镁极化液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元保护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癫痫控制率95.00%,高于对照组82.50%;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陷治疗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7.50%;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采用高压氧联合含镁极化液治疗,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损伤,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提高癫痫控制有效率,达到保护神经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李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儿童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研究儿科护理工作不安全的因素及其防范儿科护理差错出现的对策,能够为减少儿科护理差错出现的概率提供帮助。对于患者和家属而言,要多多关注儿童医护知识,顺利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对于医护人员而言,要有责任心,对患者要有耐心,充分的解释和沟通;对于医院而言,要增加医院内医务人员的数量,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知识的教导,从而减少护理过程中差错出现的概率。

    作者:焦玲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抗生素在呼吸内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我院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抗生素在呼吸内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66例,随机分组为三个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康生药物进行治疗,后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与A组对比,B组和C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低,A与B、A与C治疗有效率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0.05;B组和C组治疗有效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C组治疗有效率要比B组治疗有效率高。结论抗生素治疗对于呼吸内科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中头孢美唑钠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可以优先考虑应用;同时,在选择抗生素治疗的时候,应当基于细菌培养的结果,并且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有利于提高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作者:江志辉;李娟;吴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博客辅助案例教学在卓越医师班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将博客辅助案例教学应用在宁夏医科大学卓越医师班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过程及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将2012级临床本科班分为实验组(卓越医师班)与对照组(普通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合博客辅助案例教学法。期末考评结果,实验组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0.05),且实验组的综合素质高于对照组。表明传统教学法结合博客辅助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万巧凤;杨玉荣;李燕兵;赵嘉庆;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抗菌素和微生态制剂对其的影响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逐步成为中老年人中常见,普遍的疾病,给中老年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对相关家庭,家人产生了较为恶劣,糟糕的影响。因而应当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因,根由做普遍的调研,分析并制定对策。本文叙述了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抗生素与生态制剂对其的影响。

    作者:奚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肿瘤患者的放疗护理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疾病患者的临床放疗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3月~2014年6月接收老年肿瘤疾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于放疗期间行不同护理措施,即:常规组患者行临床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行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判定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疾病效果92.0%、护理效果98.0%和常规组(76.0%、80.0%)相比,差异鲜明(<0.05)。结论临床肿瘤疾病患者放疗期间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作用显著,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作者:邹琼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聘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探讨

    对新聘护士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的岗前培训,对于提升护理队伍素质,保障护理工作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2014年我院对新聘护士规范化培训进行了改革与创新,采用了集中理论授课与操作示范、演练、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规范化培训模式,以帮助新聘护士适应临床工作,完成角色转化。

    作者:彭兰;叶政君;雷光锋;李毕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对预防腹部手术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自2009年2月本院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采取一系列提高措施和相应的改进,对新护理工作制度实施前后3年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效果。结果观察组620例患者中,院内感染发生率0.81%(5/620),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90%(18/620),对照组700例患者中,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43%(10/700),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4.14%(29/7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0.05。结论在新的护理工作制度下,护士们提高了个人的护理专业操作技能,并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有效预防并控制腹部手术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希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