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李俊成

关键词:择期针灸, 急性期, 周围性面瘫
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 方法 将我院2014年5年~2015年5月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中抽取10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急性期针灸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则使用择期针灸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比总有效率为83.33%的对照组患者高出许多,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使用择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在临床中有着较好的效果.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 研究早期干预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方法 100例我科诊断明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干预组及对照组),10d时比较两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12个月时比较两组婴儿体格发育指标(身长、体重及头围)及应用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CDCC)进行测试.结果 10d时早期干预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0.05),12个月时两组婴儿身长、体重及头围无明显差异( >0.05),而早期干预组患儿在智力发育商数(MDI)及运动发育商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早期干预可积极促进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能和运动发育,家庭式早期干预教育简单可行且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黄琴;邓全敏;朱元璐;刘小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乐蓓尔分娩镇痛仪在临床应用中的探讨

    目的 探讨乐蓓尔分娩镇痛仪在产科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20例产妇资料进行研究,其中60例产妇使用导乐陪伴加乐蓓尔分娩镇痛仪镇痛分娩做为实验组,另外60例产妇只单纯采用导乐陪伴分娩镇痛做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上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镇痛效果. 结果 实验组26例优,27例良,优良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19例优,20例良,优良率为65%)( <0.05);实验组产后2h出血量、总产程,显著少于对照组( <0.05);实验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0.05).结论 孕妇分娩过程中采用乐蓓尔分娩镇痛仪镇痛效果理想,能够缓解产妇疼痛,降低产后出血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彩云;兰春莲;赵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维生素B6治疗原发痛经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维生素B6在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 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4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72例,分别给予其单纯维生素B6与维生素B6+去氧孕烯炔雌醇应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下腹部疼痛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同乙组的95.83%相比,差异显著( <0.05),且甲组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6%,同乙组的2.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治疗后,乙组FSH、LH与T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甲组,差异显著( <0.05). 结论 给予临床原发性痛经患者去氧孕烯炔雌醇+维生素B6联合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郑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甲状腺癌术后口服碘131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甲状腺癌术后口服碘131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5例甲状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切除术,且在术后进行口服碘131治疗,对所有患者实施治疗前后的相关心理护理、放射防护、隔离护理等,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对所有术后口服碘131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实施护理后,病灶完全消失的患者有34例,占52.3%,其余的31例患者中,病灶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缩小,占47.7%,针对出现癌组织转移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取得显著的控制效果;所有患者中,针对本次护理表示满意的总例数为63例,护理总满意度为96.9%. 结论 针对甲状腺癌术后口服碘131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能够明显减小病灶的面积,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

    作者:陈战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分析观察对老年主动脉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在我院行主动脉瘤手术的老年患者122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其中61例患者行一般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另61例患者行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MSSNS、QOL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 <0.05.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84%与对照组总满意度51%相比较,提高明显, <0.05. 结论 对老年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会能够明显的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热米拉·艾尼;古丽娜·阿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开放性前列腺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开放性前列腺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8例,采用开放性前列腺手术度所有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列腺重量、导尿管拔除时间、并发症等,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的差异. 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63.42± 10.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78.28±50.71)ml,前列腺重量平均为(318.42±100.57)g,导尿管拔除时间平均为(6.21±1.78)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前I-PSS评分为(27.58±4.15)分,术后为(8.26±2.84)分,术前和术后的大尿流率分别为(7.05±3.84)ml/s和(18.75±4.37)ml/s,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 <0.05).结论 采用开放性前列腺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操作简单、切除腺体较为彻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大,因此,应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结合患者的耐受力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韩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应用现状分析

    目的 主要分析研究在临床治疗宫颈癌中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某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治疗的7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70例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一组各有35例患者. 使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使用腹腔镜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然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比较. 结果 通过研究并对比发现,在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中切除的淋巴结数量以及相应的手术住院时间等方面,都比对照组的效果要好,观察组并发症机率为25%,对照组并发症机率为4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宫颈癌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有着确切的疗效,而且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非常的小.

    作者:窦德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氯胺酮复合全麻醉在休克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分析氯胺酮复合全麻醉在休克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98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辅以芬太尼静脉滴注维持麻醉;观察组以0.1%氯胺酮代替丙泊酚麻醉,剂量与对照组相当.于麻醉诱导前5min(T0)、手术开始即刻(T1)、麻醉诱导后5min(T2)、手术完成时(T3)四个时间点检测记录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患者的SBP、DBP、SpO2逐渐上升,HR逐渐下降,手术结束时各指标较T0时刻均有显著改变;组间比较,手术完成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经统计分析,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氯胺酮复合全麻应用于休克患者效果较好,作用快,强度大,可明显升高患者的血压及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为手术争取了时间.

    作者:陈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有机磷中毒患者走失的防范措施

    目的 探讨防范有机磷中毒患者走失的方法.方法 对有机磷中毒患者实施走失的防范措施,即对患者进行走失危险因素评估、高危情况告知、防走失知识宣教及防走失护理措施落实,观察实施后患者走失发生率.结果 实施走失防范措施后,高危患者的走失发生率由13.16%降至零,与实施防范措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0.05).结论 实施走失防范措施能有效预防有机磷中毒患者走失的发生.

    作者:潘鸿桂;杨红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临床抢救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临床抢救及护理要点,为临床抢救及护理严重创伤急诊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100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采取数字抽签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各有5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施行急诊抢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急诊抢救+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有效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时间明显更短( <0.05),死亡率明显更低( <0.05),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 <0.05). 结论 给予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有效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谢迟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方法 将我院8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给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显著,观察组总有效率(95.3%)高于对照组(79.5%). 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王秀琴;张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实施发展性照顾对低体重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发展性照顾把每个患儿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注重患儿行为上的呼唤以及环境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本文从早产儿舒适的体位、身心护理照顾的重要性、减少不良刺激对新生儿的影响、早期喂养四方面对低体重新生儿实施发展性照顾进行综述.

    作者:周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内分泌科自2014年6月~10月就诊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较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效果更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李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子宫肌瘤手术中运用持续硬膜外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手术中运用持续硬膜外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方法 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4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持续硬膜外麻,观察组运用腰硬联合麻醉,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麻醉各指标上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麻醉后15min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在子宫肌瘤手术中运用腰硬联合麻醉阻滞效果更具优势,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智能中医临床药师监控系统的研究

    目前的医院信息系统大多脱胎于西医系统,对中医中药的特色支持不够,在中药的合理用药方面监控薄弱. 智能中医临床药师监控系统是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的基本特点和要求,采用C#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实现对中药医嘱的自动审查,及时发现不合理的用药问题,同时为医生、药师和患者提供多种帮助信息.

    作者:章亚东;龚庆悦;张云纯;秦恩倩;舒琴;张卫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报道

    目的 研究探索在治疗脑梗塞中联合使用尼莫通和复方丹参的治疗效果,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诊的150例脑梗塞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治疗)与观察组(给予联合使用尼莫通和复方丹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的效果及服用前后的ODI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 <0.05),观察组的患者未服用药物前ODI评分与对照组基本无异( >0.05);观察组的患者服用药物24h后ODI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 在治疗脑梗塞患者上,采用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来章;王学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阴道彩超在高危输卵管妊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并探讨阴道彩超在高危输卵管妊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5月高危输卵管妊娠的患者26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阴道彩超的检查方法,对照组采用腹部彩超的检查方法,比较两组在诊断符合率和超声影像学的表现阳性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2.30%,此外各种超声影像学的表现阳性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通过阴道彩超的方式,在高危输卵管妊娠中展开诊断和检查,其疗效优于腹部彩超.

    作者:汪凤仙;袁雪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细节优化护理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细节优化护理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的183例初产妇均为医院在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91例,观察组实施细节优化护理,对照组采取母乳喂养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72h泌乳充足率. 结果 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80.43%,产后72h的泌乳充足率为92.39%;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52.74%,产后72h的泌乳充足率为78.02%.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和产后72h的泌乳充足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细节优化护理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临床效果确切,初产妇纯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且72h泌乳量充足.

    作者:刘润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骨髓腔输液技术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评价骨髓腔输液技术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失血性休克患者46例,采用胫骨骨髓腔输液技术,观察骨髓腔输液通道建立时间、骨髓腔穿刺成功率、骨髓腔输液速度、通道建立后血压回升时间. 结果 46例患者从抢救开始至骨髓腔输液通道建立时间(20.3±3.2)s,平均20.8s.骨髓腔穿刺成功为100%.骨髓腔穿刺输液不加压时滴速:(25.3±4.5)ml/min,平均26.1ml/min,血压回升时间(30.2±5.3)min,平均31.3min,所有患者未出现骨髓腔输液并发症. 结论 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骨髓腔输液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易操作等特点,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体液复苏方式.

    作者:王兴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79例病因分析

    目的 通过临床住院病例分析,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 方法 收集经胃镜确诊的老年(年龄60岁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9例与同期非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分组比较. 结果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由高到低依次为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病变、胃癌、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结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特别是胃溃疡,对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必须尽快明确病因,及时进行治疗.

    作者:翟素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