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角膜病应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永平

关键词:角膜病,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 治疗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角膜病应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角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在角膜病患者治疗中应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乐蓓尔分娩镇痛仪在临床应用中的探讨

    目的 探讨乐蓓尔分娩镇痛仪在产科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20例产妇资料进行研究,其中60例产妇使用导乐陪伴加乐蓓尔分娩镇痛仪镇痛分娩做为实验组,另外60例产妇只单纯采用导乐陪伴分娩镇痛做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上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镇痛效果. 结果 实验组26例优,27例良,优良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19例优,20例良,优良率为65%)( <0.05);实验组产后2h出血量、总产程,显著少于对照组( <0.05);实验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0.05).结论 孕妇分娩过程中采用乐蓓尔分娩镇痛仪镇痛效果理想,能够缓解产妇疼痛,降低产后出血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彩云;兰春莲;赵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将80例产褥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产褥感染发生情况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 结论 对产褥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任玲敏;严邱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法复位联合彝药续筋接骨酊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彝药续筋接骨酊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我科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彝药续筋接骨酊外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临床优良率为70.6%,低于观察组88.2%,对比 <0.05;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观察组,对比 <0.05. 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彝药续筋接骨酊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李雪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减少肾衰竭患者在血透初期出现液体容量失衡症状的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分析减少肾衰竭患者在血透初期出现液体容量失衡症状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80例接受血透的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加强液体管理. 对比两组患者在血透初期液体容量失衡症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在血透初期液体容量失衡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0.05). 结论 对接受血透的肾衰竭患者加强液体管理,有助于减少血透初期液体容量失衡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作者:尹银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对老年骨伤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老年骨伤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效果. 方法 纳入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6例老年骨伤患者,随机方法分组.护理A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传统护理,护理B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留院时间、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术后不良事件的差异性.结果 护理B组患者留院时间明显短于护理A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明显低于护理A组,数据间进行统计学处理显示有意义( <0.05).护理B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A组,( <0.05).结论 对老年骨伤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整体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少术后不良事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碧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

    阐述了ICU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五大危险因素,如患者自身因素、疾病相关性因素、损伤因素、医源性因素、药物因素等,以及治疗和护理. 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后要积极治疗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并比较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相对于常规护理在阑尾炎手术治疗患者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间在我院行经腹阑尾切除术的阑尾炎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对阑尾炎手术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有利于其术后快速恢复,还可明显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高护理满意度评价,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作者:李倩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七氟烷与异丙酚在儿童麻醉中的诱导及苏醒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七氟烷与异丙酚在儿童麻醉中的诱导及苏醒特征. 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要麻醉的儿童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6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使用七氟烷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异丙酚进行治疗.术前患者不用药,此后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以及患儿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而分析两组患者药物使用的临床效果. 组间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苏醒时间对比对照组较慢.且研究组患者诱导作用发生时的心动过速,对照组诱导期心动过缓,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通过采用七氟烷介入治疗儿童麻醉症状,其诱导速度较慢,同时在诱导过程中心动过速发生的频率较高.而采用异丙酚介入治疗,其诱导速度较快,同时在诱导过程中心动过速发生的频率较低.两组苏醒期间拔管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之间对比无显著差异.

    作者:唐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士长在护理纠纷中的监控与防范策略

    本文首选对导致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了患者与护理人员两方面的问题,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基于护士长角度,提出相应的监控与防范对策,旨在为护士长护患纠纷管理提供理论建议.

    作者:温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合并心脑血管病等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的观察

    目的 探究合并心脑血管病等高危前列腺增生病人实施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06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329例合并心脑血管病等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经尿道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在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病等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该方法具有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显著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野;杨春飞;李军;钟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作用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方法 择取院收治的86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比组各43例.参比组的43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IPROS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比组,差异显著, <0.05. 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韩景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Nlite激光联合微电针除皱应用于面部年轻化美容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Nlite激光与微电针除皱术联合用于面部年轻化美容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诊的自愿接受面部除皱术的女性64例,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行微电针除皱术,观察组32例,行Nlite激光联合微电针除皱术,以2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皱纹评分变化与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额纹、眉间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治疗后,观察组额纹、眉间纹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6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 在面部年轻化美容中,Nlite激光与微电针除皱术联合运用,可有效改善女性面部皱纹,效果确切.

    作者:范小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间苯三酚联合双氯芬酸钠在绝经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双氯芬酸钠在绝经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以改善患者的主观感受.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被治疗的绝经妇女行取环术成功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探研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探研组于术前30min肛塞双氯芬酸钠栓50mg,术前20min肌注间苯三酚40mg,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水平及满意度. 结果 探研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1),通过应用间苯三酚和双氯芬酸钠栓可以降低探研组术前的心理负担和术中、术后的疼痛水平,使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0.01). 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有效改善绝经妇女取环术中的主观感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罗勇;孙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报道

    目的 研究探索在治疗脑梗塞中联合使用尼莫通和复方丹参的治疗效果,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诊的150例脑梗塞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治疗)与观察组(给予联合使用尼莫通和复方丹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的效果及服用前后的ODI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 <0.05),观察组的患者未服用药物前ODI评分与对照组基本无异( >0.05);观察组的患者服用药物24h后ODI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 在治疗脑梗塞患者上,采用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来章;王学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与THA治疗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应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THA、PFNA进行治疗,并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17.5±14.3)ml,术后引流量为(50.2±10.4)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著性( <0.05).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0.05).观察组后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 <0.05). 结论 应用PFNA对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治疗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恢复更快,安全性更高.

    作者:杨乾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EEP与急性左心衰患者循环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中PEEP与急性左心衰患者循环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2010年~2015年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行血流动力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病例分为三组:A:正常潮气量,低PEEP方式组,B:正常潮气量,正常PEEP通气方式组C:正常潮气量、高PEEP通气方式组,正常PEEP通气组患者心功能改善为明显,PEEP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患者心排量下降、肺水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PEEP在一定范围之内就可以起到减少肺水、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而更大的PEEP对减少肺水在本研究中没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姚岚;蒋沁娟;徐伏良;张成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对胃肠道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其对黏连性阻塞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进行胃肠道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对其进行分组,将接受术后常规护理的患者分配到对照组,将接受术后干预护理的患者分配到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观察并且对比两组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 <0.05;观察组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两组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差异 <0.05.结论 对胃肠手术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帮助患者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还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益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临床治疗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杨德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骨髓腔输液技术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评价骨髓腔输液技术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失血性休克患者46例,采用胫骨骨髓腔输液技术,观察骨髓腔输液通道建立时间、骨髓腔穿刺成功率、骨髓腔输液速度、通道建立后血压回升时间. 结果 46例患者从抢救开始至骨髓腔输液通道建立时间(20.3±3.2)s,平均20.8s.骨髓腔穿刺成功为100%.骨髓腔穿刺输液不加压时滴速:(25.3±4.5)ml/min,平均26.1ml/min,血压回升时间(30.2±5.3)min,平均31.3min,所有患者未出现骨髓腔输液并发症. 结论 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骨髓腔输液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易操作等特点,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体液复苏方式.

    作者:王兴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试析产科麻醉与分娩镇痛方法

    目的 探讨产科麻醉与分娩镇痛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42例待产初产妇,对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的麻醉与镇痛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的麻醉方法主要有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以及全身麻醉三种,分娩镇痛方法主要有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吸入镇痛、药物镇痛以及局部镇痛等. 结论 在产科产妇的分娩过程中,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和分娩镇痛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产妇的分娩疼痛,对产妇的疼痛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程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探讨

    目的 讨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随机的方法,将12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7.52±3.1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98.12±3.55)分;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12.36±6.8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2.48±1.50)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证明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结论 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脑出血类型,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很容易导致患者瘫痪或者是生活不能自理. 通过对患者实施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均是比较理想的. 建议日后在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时,推广应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

    作者:王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