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治疗皮肤湿疹临床研究

熊学平

关键词:中药, 治疗, 皮肤湿疹,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对中药在临床湿疹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和探讨. 方法 选取某院皮肤湿疹患者100例,并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采用中医疗法治疗30d,观察并记录疗效,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30d,观察并记录疗效. 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和统计, 分析中药治疗皮肤湿疹的临床疗效. 结果 采用中药治疗的研究组疗效优于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 结论 中药治疗皮肤湿疹临床疗效显著.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西药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对西药药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其不合理使用率,不合理使用的主要表现及不合理使用药物类型的排名进行探讨. 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200例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药物处方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 结果 7200例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中,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有7056例,占总比的98.00%,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有144例,占总比的2.00%;品种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治疗剂量不合理、无指证、品种更换依据不充分是常见的不合理使用表现,分别占总比的28.47%,共41例;25.00%,共36例;20.14%,共29例;18.06%,共26例;8.33%,共12例;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厌氧菌类、喹诺酮类等是前五种不合理使用药物的类型. 结论 西药药房抗生素使用的不合理现象还较多,故医院应该采取合理的药物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管理,以进一步减少药物使用的不合理现象,为患者减少相应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

    作者:覃子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MRI诊断肝癌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MRI诊断肝癌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均经肝脏增强CT检查和肝脏MRI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表现、诊断率及诊断效能情况. 结果 两种诊断检查方法影响学表现具有明显差异,MRI扫描检查较CT检查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更高,肝脏MRI诊断肝癌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显著大于CT扫描检查,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 肝脏MRI诊断肝癌较肝脏增强CT具应用价值,具显像清晰、诊断率高、诊断效能佳优点.

    作者:杨明;卢晓冬;何业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00例妊娠中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超声检查,观察组采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0.05).结论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早期诊治可以有效减少畸形胎儿的出生.

    作者:肖习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2例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SAS评分以及EPDS评分对比具有明显差别 ( <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28d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52%、21.73%; 产后42d抑郁发生率分别为8.69%、23.91%,观察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较低( <0.05). 结论 围产期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孕产妇的生活质量,改善母婴关系.

    作者:王中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桂林市2012~2013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桂林市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2012~2013年桂林市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2年和2013年桂林市共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11起,发病156例.分别占当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42.11%和30.00%.暴发时间高峰为4~6月,病例主要集中在4岁组以下年龄组,占80.77%,城市和乡镇的罹患率有统计学差异( <0.01).以EV71和CoxA16病毒感染为主,2012年的优势病原体为EV71. 疫情报告以疾控中心在报告网络主动监测发现为主. 结论 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是我市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幼托机构和小学是疫情暴发的主要场所,要加强对教育机构的指导和培训,有效预防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发生.

    作者:邓玄;李革莉;潘晓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6排螺旋CT在头颈动脉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在头颈动脉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头颈动脉CT血管影响检查的患者共35例,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颈部血管的影像检查,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重新构建血管图像.结果 正常11例,异常24例,共观察颈动脉70支,椎动脉70支,在所观察到的动脉血管之中状况正常为81支,狭窄型血管52支,变异型血管7支. 采用16排螺旋CT能够清晰的显示头颈动脉的血管情况,对于变异型血管及狭窄型血管均能做出确切的判断.结论 16排螺旋CT在头颈动脉的临床检查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相较于普通螺旋CT而言它具有更加便捷、可靠等优点,同颈部血管造影相比具有更加成本低廉、没有表面创伤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头颈动脉疑似变异及狭窄的判断时,可以采用16排螺旋CT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史伟;白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5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术后30d心功能分级情况、生活质量指数. 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显,术后30d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要更优于对照组( <0.05);同时术后30d观察组健康指数、感情指数、情感指数及生活满意度等生活质量质量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行双瓣置换术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施燕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质量控制对提高检验科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检验科开展质量控制后患者服务满意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 在医院检验科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对比分析活动过程中前一年和后一年临床科室、门诊患者以及住院患者对检验科服务的满意度. 结果 随着检验科中质量控制活动的有效开展,临床科室、门诊患者以及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5.04%、78.24%、87.78%分别提升至93.17%、86.54%、93.84%,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0.05).结论 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有效施行,可实现患者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肖伟;黎桥生;宋林生;李云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脑出血后氧化应激反应研究进展

    脑出血是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神经科常见疾病,但目前尚缺乏能明显改善预后的治疗措施.近年研究证实,脑出血发病过程中存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凝血酶神经毒性、小胶质细胞激活、细胞凋亡等继发性脑损伤机制. 本文综合分析了脑出血后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可调节性,以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指导临床脑出血患者的治疗.

    作者:张艳;伍国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CT、MRI和MRCP对恶性胆道梗阻的综合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应用CT、MRI及MRCP实行综合诊断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252例, 对其分别实施CT及CT、MRI、MRCP综合检查, 对比其检查符合率. 结果 CT、MRI、MRCP综合检查的定性检查符合率要明显高于单纯的CT检查,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 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实施CT、MRI及MRCP综合检查可获取较好效果,提升定性诊断符合率,实现对恶性疾病的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秦银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目的 探讨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方法 抽取我疾控中心检验科人员近5年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职业危害情况,并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 结果 检验科人员主要的职业危害有血源性传播疾病危害、化学试剂危害、紫外线危害、放射性元素危害、医学微生物危害等. 结论 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较多,建议该科室人员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重视职业防护,尽量降低职业危害发生.

    作者:曾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准介入技术治疗脑梗死疗效及不良反应报道分析

    目的 研究和观察治疗脑梗死患者时使用准介入技术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 收集脑梗死患者共121例,其中50例为急性期,53例为恢复期,18例为后遗症期,所有患者均通过准介入技术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期患者的显效率为96%(48/50),恢复期患者的显效率为92.5%(49/53),后遗症期患者的显效率为72.2%(13/18).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3例心动过速,5例颤抖,1例一过性意识丧失.结论 使用准介入技术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患者的显效率高,且治疗费用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水分对中药片剂质量的影响

    随着医疗科技的日益发展,中药的给药方式也由传统的单一的煎服方式逐渐增添了注射剂注射使用. 近些年来,中药片剂取得了从无到有的飞速发展,制作工艺日益完善,提取的中药成分纯度越来越高,但是,中药片剂在临床使用上意外事故频发,可见中药片剂的使用应用还不是很成熟,存在很多我们已知和未知的安全隐患. 笔者根据自己的系统研究,总结出本文,将中药片剂目前在国内国外的发展现状以及笔者对中药片剂的发展未来向广大的读者进行介绍,以供读者朋友参考借鉴.

    作者:杨忠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浅谈基层医院对结肠黑变病的认识

    结肠黑变病(也叫大肠黑变病)是以结肠黏膜色素沉着特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结肠镜的广泛应用,该病的人群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些文献报道结肠黑变病是大肠癌的一危险因素,该病逐渐引起关注. 我院近10年内镜及病理检查证实临床存在大量结肠黑变病患者.

    作者:赵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浅谈县乡级避孕药具管理方法

    目的 探讨加强县乡避孕药具管理工作对稳定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重要性. 方法 通过对村级宣传员业务知识及避孕药具使用的培训和管理,发现避孕药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寻求处理对策,并随访相关业务.结果 经过对村级避孕药具管理知识的培训和随访,我县乡镇避孕药具管理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节育效果明显提高.结论 加强避孕药具管理,提高村级避孕药具工作服务质量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对控制非意愿妊娠意义重大.

    作者:刘林琼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鸟巢式的护理对新生儿上的应用情况,分析在临床上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婴儿100例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只是运用常规的护理方式,研究组则在常规上加以运用鸟巢方式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新生婴儿体温情况、睡眠的时间、出暖箱的时间、体重等基准和并发症的出现状况. 结果 两组所比较,研究组新生婴儿的体重增长速度要优于对照组婴儿,其血氧饱和度有所提升,身体温度基本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1);出暖箱的时间和睡眠的时间都明显得到减少( <0.01);研究组皮肤的溃损、不耐受的喂养、呼吸的暂停数、硬肿等一些并发症的出现率都是低于对照组的( <0.05). 结论 使用鸟巢式的护理能够让新生婴儿的体重和身体温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还能够降低出暖箱的时间与呼吸的暂停次数,使营养摄入提升,让新生婴儿更好的发育和生长.

    作者:刘瑞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肌酶与胆红素动态监测对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动态监测心肌酶、血清胆红素水平对窒息新生儿治疗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50例窒息新生儿并于生后24h内以及生后第7d监测血清胆红素、心肌酶水平,与同期非黄疸及没有窒息缺氧的住院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 窒息新生儿的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新生儿, <0.05,且窒息新生儿生后24h体内胆红素应激活性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随天数增加,胆红素水平反而低于对照组,可见,窒息新生儿胆峰提前,早期监测干预尤为重要. 结论 动态监测窒息新生儿心肌酶与胆红素变化情况有利于指导治疗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赵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淤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IL-17、S-IgE相关性分析

    目的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淤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有效性在临床中已得到验证,但作用机制缺少资料. 为此,作者比较了壮医莲花针拔罐逐淤法、常规治疗(辅良舒鼻喷雾剂)的有效性及对IL-17表达的影响,并评价IL-17与S-IgE的相关性.方法 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门诊招募符合方案的AR患者,随机分为壮医莲花针拔罐逐淤法组(A组),辅良舒组(B组). A组方案为壮医莲花针叩刺背廊穴并拔罐(隔日1次);B组为辅舒良鼻喷雾剂(喷鼻,每日1次);疗程均为10d,停1w后继续第2疗程治疗,观察终点是2疗程后不同分组的疗效及对白介素17(IL-17)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并检测两组治疗前S-IgE水平,分析IL-17与S-IgE在AR发病中的相关性. 结果 从2013年1月1日~2014年6月1日,共纳入60例患者,每组30例,结束后分析A组的疗效优于B组.治疗后A、B组的IL-17均低于治疗前( <0.05),A组与B组治疗后IL-17表达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0.05),AR患者血清IL-17与血清S-Ig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5, <0.01)研究过程中并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或者两组间的患者的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淤法治疗AR疗效确切,其机制为抑制IL-17的表达,IL-17及S-IgE是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的重要细胞因子.

    作者:黄卓燕;冯纬纭;杨培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8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的分泌性中耳炎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疗程10d.随访1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刘秀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比较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患者接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治疗,B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6个月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0.05);但B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87.6±12)显著高于A组(72.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相当,但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手法复位. 因此,在实际的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作者:洪海文;王盛强;李明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