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超美;金建伟
医学生信息伦理素养的培育是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需要.信息伦理素养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着重于信息获取技能的培养,而信息伦理教育相对缺失.本文从微观层面提出基于高校图书馆的医学生信息伦理素养培育路径,希望为高校医学生信息伦理教育实践和合格医务人员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覃振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进行药物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90例,依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用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优于对照组的77.7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4%,组间比较,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非常显著,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荣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喉癌术后患者恢复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喉癌术后存在悲观、抑郁、暴躁情绪的35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接受外科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心理干预.采用问卷调查和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来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喉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各种影响因素,临床上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应对,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将其心理状态有效改善,提高术后恢复的效果.
作者:杨梅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压疮防范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及困惑,为制定手术室压疮护理实践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深度访谈法,对手术室和外科病区共11名高年资护士进行访谈,录音记录访谈内容,归纳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在手术室压疮护理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存在7个方面的问题,包括:缺乏手术室护理领域的压疮防范标准;思维模式陈旧;压疮评估量表指导性差;护理结局责任归属不明确;护理用具使用不科学;围术期压疮预防的共同协作平台;医生的合作程度不等.结论 手术室防范压疮的护理实践期待统一的护理实践行业标准,改变临床护理思维模式,冲破瓶颈,创新护理方法,联合病区共同搭建围术期压疮预防平台是手术室压疮预防的新思路.
作者:高兴华;张志慧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5月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以使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使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进而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郝玉琴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对依诺肝素(克赛)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血栓前状态干预研究,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98例AECOPD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其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PT、APTT、TT、FBG、DD、TAT、PAP),并将上述入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抗凝(依诺肝素)组,其中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抗凝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诺肝素4000 IU皮下注射1次/d,连续应用10 d,复测血栓前状态指标.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PT、APTT、TT、FBG均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TAT、PAP、D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凝组治疗后PT、APTT、DD、FBG、TAT、PAP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发现抗凝组治疗后DD、TAT、PAP较对照组治疗后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依诺肝素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治疗,可改善其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可能减少慢阻肺患者VTE发生率,从而达到减少慢阻肺死亡率的目的.
作者:翟福利;张彬;谢媛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电药饼灸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2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原降糖治疗方案不变,治疗组加用电药饼灸治疗,对照组加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均治疗2 w.结果 两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治疗后有显著改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 电药饼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能明显改善症状,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张奇芬;熊燕;王长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F18-FDG PET/CT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高度怀疑直肠恶性肿瘤的患者,行F18-FDG PET/CT检查,部分患者行CT增强及2 h后的延迟扫描,筛选出检查后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259例,并将所得PET/CT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判断PET/CT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直肠条状高代谢PET/CT诊断阳性准确率为83.52%;常规扫描后,结合餐后2 h后行局部延迟扫描,诊断准确率提高到90.11%.直肠局限性结节状高代谢灶PET/CT诊断阳性准确率为91.03%;直肠灌水并CT增强加PET延迟扫描后,准确率提高至96.79%.F18-FDG PET/CT阴性显像12例,阴性显像率为4.63%.结论 F18-FDG PET/CT直肠癌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如能恰当运用延迟扫描、直肠灌水及CT增强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孟威;郭晓君;肖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和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确诊为缺血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确诊的患者均经过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其狭窄率小于50%,所有患者均服用他汀类药物,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患者设定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组(双抗组),将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患者设定为单联抗血小板药物组(单抗组).比较分析两组在入院时经过改良之后的Rankin评分(mRS评分)结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关于卒中神经功能残损情况的评分(NIHSS)结果以及电话随机访问调查出院后1年的患者所呈现的mRS评分结果、卒中复发情况和不良血管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此次研究共搜集了151例缺血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双抗组有99例,单抗组有52例,排除10例已经失访调查的患者,双抗组的患者改为93例,单抗组的患者改为48例.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双抗组与单抗组的同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2.20%和8.40%;非同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1.20%和2.20%;病死率分别为2.10%和4.10%,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存在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70%和0,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颈动脉狭窄率小于50%的患者,单独采用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进行预防治疗,其治疗过程会更加安全.
作者:鲍月宁;张鹏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精神病患者136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配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68例患者.两组患者一律先进行传统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干预措施.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状况,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对医护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再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S、SDS评分状况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SAS、SDS评分状况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并且研究组整体护理依从率以及护理满意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精神病的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对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支持,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陆莘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探讨左氧氟沙星和卷曲霉素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选取病例,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挑选80例纳入到研讨领域中,并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左氧氟沙星+卷曲霉素)和对照组(常规化疗方案)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及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可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疗效显著,可显著杀灭结核杆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芳;王印伟;董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卵巢畸胎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探讨护理方法,提高护理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取的50例卵巢畸胎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常规组给与常规护理法;观察组给与综合护理.对两组卵巢畸胎瘤患者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几方面的表现均有明显的优势.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帮助卵巢畸胎瘤患者改善围术期护理质量水平,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效果好,护理满意程度高.
作者:王淑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上肢骨折患者实施微创下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3年9月~2016年2月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中抽选84例,按入院编号平均分成两组:42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固定,42例研究组给予微创下内固定术,统计治疗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腕关节良好率为92.90%,高于对照组的76.2%,P<0.05,有区别;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为4.80%,高于对照组的23.80%,P<0.05,有区别.结论 临床给予上肢骨折患者微创下内固定术效果突出,可减轻疼痛度,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作者:岑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经皮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抽取65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脊柱内镜经皮椎间孔入路治疗,评估其术后腰椎间盘功能康复优良率,并对比其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程度.结果 本组患者腰椎间盘功能康复优良率是93.85%,治疗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是(3.15±0.48)分,高于治疗前的(6.92±1.55)分(P<0.01).结论 脊柱内镜经皮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其术后腰椎间盘功能,并大幅度减轻其疼痛感,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的理想术式.
作者:李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奥硝唑联合头孢地尼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盆腔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对45例患者使用奥硝唑联合头孢地尼进行治疗;对照组:对其余45例患者单独使用奥硝唑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5.56%,前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后者的总有效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硝唑联合头孢地尼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较单独使用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广泛应用并推广.
作者:陈泳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对手术效果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2月于锦屏县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96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所有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在患者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全面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分别为(224.73±32.64)ml、(204.73±22.78)ml,高于研究组的(127.53±24.87)ml和(122.12±13.8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7.08%,低于研究组的91.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手术效果,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欧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4例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给予保守疗法,而试验组57例给予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优良率为96.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 w、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其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效果佳,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优良率,明显缓解疼痛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肖贤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胆囊息肉也可以称为胆囊黏膜病变,具有局限性与隆起性特征,该疾病为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胆囊病变,可将胆囊息肉分为两大类;非肿瘤性病变、肿瘤性病变,胆囊息肉患者由于临床特征不明显,导致延误率较高,严重时可诱发胆囊癌.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和技术不断发展,胆囊息肉的临床诊治水平也不断提升,因此,本文中对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分析.
作者:苑维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科接受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对其采取急性期护理、缓解期护理、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64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和专业护理配合,其中60例患者病情得到稳定,总有效率93.7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正规的保守治疗和配合专业的护理,能够提高疗效.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西药和中成药配伍的不良反应,分析原因提高用药水平.方法 以我院2010年2月~2016年2月以来采用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的6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68例患者在采用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后均发生了不良反应,结合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对用药配伍以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升西药和中成药配伍使用的质量.结果西药和中成药配伍使用引起不良反应的中成药主要集中在麻黄碱类、水合型鞣质类、有机酸碱类以及金属阳离子类等四类;对中成药、西药特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是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结论 重视中医基本理论及中成药药性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助于提升西药和中成药配伍使用的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高旭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