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维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压疮防范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及困惑,为制定手术室压疮护理实践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深度访谈法,对手术室和外科病区共11名高年资护士进行访谈,录音记录访谈内容,归纳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在手术室压疮护理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存在7个方面的问题,包括:缺乏手术室护理领域的压疮防范标准;思维模式陈旧;压疮评估量表指导性差;护理结局责任归属不明确;护理用具使用不科学;围术期压疮预防的共同协作平台;医生的合作程度不等.结论 手术室防范压疮的护理实践期待统一的护理实践行业标准,改变临床护理思维模式,冲破瓶颈,创新护理方法,联合病区共同搭建围术期压疮预防平台是手术室压疮预防的新思路.
作者:高兴华;张志慧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补中益气汤加味配合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作用探讨.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86例COPD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舒利迭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配合舒利迭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及MVV%、6 min步行距离、F1S及F2S数据差异并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FEV1及MVV%、6 min步行距离、F1S及F2S数据差异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加味配合舒利迭对COPD的治疗作用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龚享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索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在多导睡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多导睡眠监测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各有60例.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多导睡眠监测患者,对比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满意率、疾病知晓率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多导睡眠监测患者中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刘宏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骨科患者功能锻炼有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取我科2016年5月~2016年9月20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患者功能锻炼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使骨科功能锻炼有效率由活动前的47.00%提高到活动后90.00%,效果明显.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功能锻炼有效率,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玖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体位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患者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主要采用了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采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措施的基础之上,又为患者增加了主动翻身、腹部按摩、康复性锻炼、体位指导以及穴位按摩等多项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腹胀情况和胃肠浮动功能情况.结果 患者经过体位干预之后,实验组所呈现的腹胀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胃肠蠕动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干预可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患者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效果,同时缓解患者的腹胀问题.
作者:郑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8月164例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88例,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周期不超过2 w,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为80.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退热时间比较中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贺素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中药穴位贴敷结合穴位按摩在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病区2015年11月~2016年5月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中药穴位贴敷结合穴位按摩护理,为促进腹部外科术后患者早期恢复肠蠕动,护士根据医嘱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足三里中药穴位贴敷,同时结合耳穴埋豆进行耳穴即直肠大肠脑穴的按摩,操作者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规则的按压,达到得气之效.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主动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术后6 h、12 h、24 h、36 h的中医症候症状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此中医护理操作,大大缩短了术后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为患者早期进食及康复出院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方法,同时降低了医疗费用.
作者:陈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鲑鱼降钙素在腰椎疏松患者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将2014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疏松患者60例选为观察分析的对象,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性(96.67%)高于对照组(70.00%),且满意度(96.67%)亦高于对照组(63.33%),两组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鲑鱼降钙素虽然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做好针对性护理工作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荣琴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身处信息化时代,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医院现状的、安全有效的输血管理运行机制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本文意在探讨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使临床输血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和标准,做到医疗责任全程可追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终实现以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为核心的全面质量管理.
作者:于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分析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提供相应依据.方法 选择本地区2013年5月~2016年5月1285株于临床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药物以K-B法(纸片扩散法)对抗菌药进行敏感试验.对比肺炎克雷伯菌在不同标本中的详细分布,肺炎克雷伯菌在不同人群中分布,以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17种常规抗生素在2013年~2016年耐药情况.结果 1286株肺炎克雷伯菌在不同标本中,痰液多,占比达86.47%,明显高于其他标本中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4;P=0.000).1286株肺炎克雷伯菌在不同人群中,60岁以上人群多,占比达60.0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96;P=0.00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17中常规抗生素产生的耐药率低为亚胺培南,高为头孢噻肟及氨苄西林.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多种耐药性,可以产ESBLs,也可以产碳青霉烯酶及AmpC酶等.同时还伴有其他不同程度的耐药机制,甚至出现多重耐药性.为此科学合理服用抗生素药物需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对医院及社区加强检测,特别是重点部位,以达到减少及控制耐药菌株出现多重传播.
作者:苏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黛力新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治疗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医院收诊结肠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单药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黛力新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肠道菌群数量及病毒转阴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0%和64.00%、复发率为2.00%和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和12.00%,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肠道菌群及病毒转阴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黛力新结合美沙拉嗪在结肠炎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肠道菌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红;段济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心力衰竭患者78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及疗效.结果 研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90%)较对照组(79.50%)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刘希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类呼吸系统罕见疾病,以肺泡腔及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组分沉积为主要特征.职业粉尘暴露相关的PAP报道较少,预后差.本文将结合1例病例,分别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
作者:杨立春;贺航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应用实践反思法对培养少数民族护理本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可行依据.方法 对2011级少数民族护理本科实习生分别采用传统带教法和实践反思临床带教法进行临床护理实习带教,实验前后使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进行测评并分析结果.结果 实验前、后少数民族本科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总分平均值均<280分;各维度正性得分为评判性思维自信心和求知欲这2个维度.结论 实践反思带教法培养少数民族本科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总体能力仍为中等水平.在今后的护理教学中,应立足于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江月英;蒋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患者50例,均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对护理效果分析和总结.结果 50例垂体瘤患者经围手术期护理,比对护理前和护理后生活质量,组间统计学意义产生,护理满意度为100.00%.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该护理方法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作者:徐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男性HPV感染与女性外阴和宫颈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对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和男性HPV潜伏感染患者的性伴进行外阴和宫颈的HPV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尖锐湿疣组和潜伏感染组性伴的感染率及外阴和宫颈HPV感染有无相关性.结果 尖锐湿疣组其性伴HPV的感染率高于潜伏感染组(P<0.001);尖锐湿疣组性伴外阴和宫颈的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 0.108),潜伏感染组性伴宫颈感染HPV的概率高于外阴(P=0.034);尖锐湿疣组性伴外阴HPV感染率高于潜伏感染组(P=0.020),两组性伴宫颈HPV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919).结论 男性患尖锐湿疣则其性伴感染HPV的概率大大增加,其性伴宫颈和外阴感染HPV的概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在进行宫颈HPV检测的同时,应该对外阴进行HPV的检测,这样更全面.潜伏感染HPV的男性患者其性伴宫颈感染率相对更高,说明对于潜伏感染患者其性伴宫颈HPV的检查更有意义.
作者:徐敏;乔亮;田润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精神病患者136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配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68例患者.两组患者一律先进行传统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干预措施.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状况,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对医护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再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S、SDS评分状况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SAS、SDS评分状况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并且研究组整体护理依从率以及护理满意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精神病的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对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支持,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陆莘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胆囊息肉也可以称为胆囊黏膜病变,具有局限性与隆起性特征,该疾病为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胆囊病变,可将胆囊息肉分为两大类;非肿瘤性病变、肿瘤性病变,胆囊息肉患者由于临床特征不明显,导致延误率较高,严重时可诱发胆囊癌.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和技术不断发展,胆囊息肉的临床诊治水平也不断提升,因此,本文中对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分析.
作者:苑维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奥硝唑联合头孢地尼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盆腔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对45例患者使用奥硝唑联合头孢地尼进行治疗;对照组:对其余45例患者单独使用奥硝唑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5.56%,前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后者的总有效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硝唑联合头孢地尼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较单独使用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广泛应用并推广.
作者:陈泳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我院单抗类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其使用单抗类抗肿瘤药物均引起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结果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是男性和中老年患者,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反应,其次为皮肤、血液系统损害.经过相关处理后,患者的痊愈率为38.33%,好转率为36.67%.贝伐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的是利妥昔.结论 贝伐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在肿瘤疾病中具有广泛的运用,但是其不良反应较多,故而临床医生要加以重视,加强用药监测.
作者:王静怡;刘智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