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0年-2015年东莞市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曹焕焕

关键词:东莞市, 艾滋病, 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 对2010年-2015年东莞市艾滋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取2010年-2015年东莞市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专题调查有关艾滋病监测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不同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患者采取蛋白印迹法确认,对HIV感染者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015年共检出1 082例HIV感染者,感染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流动人口、青壮年和男性居多,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性传播为主.结论 加强东莞市监测力度是控制东莞市艾滋病严峻形势的关键.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风险评估量表对减少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发生率作用评价

    目的 分析评价运用风险评估量表对减少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精神一科收治的精神疾病男性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针对预测结果中有风险发生高危行为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计算并比较其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0%和2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病房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在患者住院期间运用风险评估量表进行风险评估,能够有效对患者的高危行为进行预测,并通过针对性、预防性措施的实施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华;钟丽萍;陈红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社区老年糖尿病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对血糖水平控制作用探讨

    目的 总结分析家庭医生制度对控制社区老年糖尿病患孝血糖水平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档案、诊断为糖尿病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选择是否接受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为糖尿病常规社区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管理,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6个月后的空腹血糖水平(5.8±0.5) 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7.2±1.1) 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5.2±1.3) 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沈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及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该院诊断为慢性宫颈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研究组采用LEEP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阴道流液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LEEP刀较微波在慢性宫颈炎的治疗上,具有时间短、创伤小及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华金蜜;伍传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浆EB病毒水平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EB病毒(EBV)水平对鼻咽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定量检测100例鼻咽癌患者血浆中EBV DNA的水平,比较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各分期EBV DNA阳性检出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EBV DNA、EBV VCA IgA和EBV EA IgA的变化情况.结果 晚期鼻咽癌EBV DNA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鼻咽癌早期(P<0.05);化疗前后E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 VCA IgA及EBV EA IgA化疗前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 DNA水平与鼻咽癌TNM分期呈正相关关系,可应用于鼻咽癌临床鉴别诊断.

    作者:向江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诊胸腹创伤应用数字放射摄影技术与CT诊断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急诊胸腹创伤中应用数字放射摄影技术(DR)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9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急诊胸腹创伤的120例患者均给予DR和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CT检查在心包积液、肾脏损伤、胰腺损伤、肺不张、肺挫伤、肺塌陷、肺撕裂伤、腹腔积血、血胸、脾脏损伤及纵膈损伤方面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皮下气肿、胸椎骨折、胸腔积液、锁骨骨折及肋骨骨折方面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在胸腹创伤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弥补了DR技术由于组织重叠造成影像不清晰的弊端.但DR检查具有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可以在胸腹创伤早期筛选中予以应用,将这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则可达到优诊断及治疗效果.

    作者:袁建军;蒋树兵;刘宝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帝视气管插管内窥镜与直接喉镜在家兔经口气管插管实验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对帝视内镜(DS)与直接喉镜(DLS)在家兔经口气管插管术中的使用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共40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DS辅助气管插管和DLS辅助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和插管并发症例数.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DS组一次插管成功率较DLS组高;气道建立时间较DLS组短;DS组插管并发症情况较DLS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S与DLS比较,优化了家兔经口气管插管术操作,引导气管插管效果更好.

    作者:章昕;彭健;刘喜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冠状位重建技术在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分析90例眼眶骨折患者的CT三维重建图像,并与CT横轴位平扫图像相比较,探讨CT冠状位重建技术对眼眶骨折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90例眼眶骨折患者的图像依据后处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单纯横轴位组和轴位联合三维冠状位重建组两组,比较两组的检出率.结果 观察发现20例上壁或下壁骨折在CT横轴位上显示不佳,而在冠状位重建图像上大多可明确显示,仅2例漏诊,轴位组检出率77.8%(70/90),轴位联合三维冠状位重建组捡出率97.8%(88/90),x2值为16.78(P<0.01).结论 CT冠状位重建技术对眼眶骨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海燕;曹阿丹;杨浩;武乐乐;宋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及保守性手术治疗对再生育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究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及保守性手术治疗对再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06年1月3日-2015年12月30日符合保守治疗的706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再次宫内妊娠率.结论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β-hCG)降至正常水平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再次宫内妊娠率为51.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1.67% (P <0.05);观察组患者再次异位妊娠率为9.83%,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72%(P>0.05).结论 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地减少住院时间,且再次妊娠率较高.

    作者:黄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脑胶质瘤术后同步放化疗联合与单纯放疗疗效评估

    目的 研究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化疗联合与单纯放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2016年该院收治的60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联合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率曲线,用Log-Rank检验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同步联合放化疗疗效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级别越高,患者预后生存越差,且随着级别的增高,进行联合放化疗的效果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 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肿瘤级别越高,采用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放疗.

    作者:郭志波;徐文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清石治疗复杂肾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清石治疗复杂肾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86例复杂肾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清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采用健康调查简袁(SF-36)评价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比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应用于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余富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行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功能指数(Barthel)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效果显著,可在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护理中推广运用.

    作者:孙英;李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透析方法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串联透析方法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行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方法透析为A组,36例患者采用血液灌流串联透析(HP+HD)方法透析为B组.比较透析半年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白蛋白(Alb)、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β 2-微球蛋白(β 2-MG)水平.结果 透析半年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白蛋白(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透析方法有相似的透析效果.但是A组患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β 2-微球蛋白(β 2-MG)等炎性指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法及血液灌流串联透析(HP+HD)法持续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整体透析效果相似,但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作者:尹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肝星形细胞(HSC-T6),将其分成空白对照组、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秋水仙碱组,按各组要求往细胞孔内加入相应的含药血清,培养孵育48 h后,用四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吸光度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周期细胞的DNA含量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秋水仙碱组、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光密度值(OD)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对HSC-T6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天然牛磺酸组和中药组(P<0.05);天然牛磺酸组和中药组对HSC-T6细胞增殖抑制率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与秋水仙碱组对HSC-T6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秋水仙碱组、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G0/G1期DNA百分比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和秋水仙碱组HSC-T6细胞S期、G2/M期DNA百分比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G0/G1期DNA百分比高于天然牛磺酸组和中药组(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S期、G2/M期百分比均低于天然牛磺酸组和中药组(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G0/G1期DNA百分比高于秋水仙碱组(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S期和G2/M期DNA百分比均低于秋水仙碱组(P<0.05);空白对照组HSC-T6细胞晚期凋亡率为(7.346±0.836)%,低于秋水仙碱组、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的(19.647±1.009)%、(24.178±0.996)%、(23.882±1.105)%和(31.533±1.002)%(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晚期凋亡率高于天然牛磺酸组和中药组(P<0.05);天然牛磺酸组、中药组HSC-T6细胞晚期凋亡率均高于秋水仙碱组(P<0.05);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组HSC-T6细胞晚期凋亡率明显高于秋水仙碱组(P<0.01).结论 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具有抑制HSC-T6细胞增殖而对肝纤维化进程有干预作用,促进HSC-T6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天然牛磺酸联合中药的干预能力强于天然牛磺酸、中药及秋水仙碱.

    作者:赵晓芳;梁健;朱朝阳;梁杏秋;文彬;邓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支持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支持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病例对象为该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100例胃肠外科手术后行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液的老年患者,按照密封信封法将患者分为传统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传统护理组给予传统护理,优质护理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评价指标:①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1周营养指标;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优质护理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较短,术后1周营养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显著比传统护理组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传统护理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支持及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大,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陈湘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骨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探究围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后期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该院门诊收入的100例行骨科相关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8.0%,对照组28.0%;研究组总满意度96.0%,对照组74.0%;组间在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老年患者术后应用护理干预可良好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还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彩霞;聂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单采新鲜冰冻血浆与手工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分析

    目的 分析单采新鲜冰冻血浆(FFP)与手工FFP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判断比较适合的方式制备冷沉淀.方法 随机抽取该站32份单采FFP与32份手工FFP进行冷沉淀,在凝血法的基础上,检测两种血浆的凝血因子Ⅷ的含量以及合格率.结果 单采FFP的平均凝血因子Ⅷ含量为(142.0±0.2)IU/ml,手工FFP的平均凝血因子Ⅷ含量为(96.0±0.8) I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FFP中凝血因子Ⅷ合格有30份,不合格2份,合格率为93.75%;手工FFP中凝血因子Ⅷ合格有28份,不合格4份,合格率为87.50%,两组间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采FFP更适合于制备冷沉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黎斌;吴葆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度洛西汀辅助治疗老年中重度癌痛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研究度洛西汀联合芬太尼贴剂辅助治疗老年中重度癌痛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该院72例老年中重度癌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芬太尼贴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度洛西汀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4.44% (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的36.11% (P >0.05).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芬太尼贴剂辅助治疗老年中重度癌痛可以增强止痛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卢嘉勇;邱美茹;陈晓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其他疗法三阶段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其他疗法三阶段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50例尖锐湿疣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物理方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其他疗法三阶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22/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 (15/25) (P=0.000);观察组患者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清除率为92.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访5个月内,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4.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6.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其他疗法三阶段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清除人类乳头瘤病毒,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高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Ⅱ型肝肾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Ⅱ型肝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Ⅱ型肝肾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采用护肝、抗感染、利尿和营养支持等内科综合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特利加压素进行临床治疗.结果 ①观察组经过治疗后,体质量和腹围下降20%以上,尿量也上升至1 000 ml以上,其体质量、尿量以及腹围方面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23例,占比92.0%.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16例,占比64.0%.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例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Ⅱ型肝肾综合征患者,采用特利加压素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体质量和腹围,使尿量上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谭舒丹;黄培宁;彭乃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个案追踪法在骨科老年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骨科老年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使用个案追踪法的效果.方法 将实施个案追踪法之前的患者(300例)归为对照组,实行个案追踪法的30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回顾两组患者的风险及跌倒率,评估跌倒受伤情况,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跌倒高风险患者中发生跌倒的患者共3例,跌倒率为1.92%,对照组跌倒高风险患者中跌倒患者30例,跌倒率19.48%较观察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伤主要为1级跌伤,其中3、4级跌倒伤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案追踪法能根据患者跌倒风险给予针对护理,减少跌倒发生,减轻跌倒伤情,值得应用.

    作者:邹秀芬;程剑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