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7220
  • 国内刊号:31-1624/R
  • 影响因子:0.85
  • 创刊:198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4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地方:上海
期刊标签:生物医学工程
国际刊号:1004-7220
国内刊号:31-1624/R
邮发代号:
创刊时间:1986
发行周期:双月刊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简介

  本刊由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是国内唯一一本公开发行,积极反映医学生物力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医、理、工各学科相互了解和合作为目的学术性刊物。报道内容主要包括医学生物力学领域中有关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栏目设置

述评、主动健康与生物力学专栏、信息、论著、信息_致读者、综述

杂志收录/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EI 工程索引(美)/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投稿要求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1. 征稿范围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为专业性学术类科技期刊,主要介绍生物力学领域有关力学生物学、器官-组织生物力学、细胞-亚细胞-分子生物力学、感觉系统生物力学、骨骼肌肉系统生物力学、航空航天生物力学、颌面口腔生物力学、呼吸系统生物力学、康复工程生物力学、心血管系统生物力学、血液流变学、医用材料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等的新成果和新经验。本刊为双月刊,每双月25日出版。

  本刊欢迎有关生物力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论著、文献综述。除中文稿件外,本刊也欢迎具有创新性的英文稿件。

  2. 投稿要求

  2.1 来稿必须提交单位正式推荐信(介绍信),并应同时提交“著作权转让协议”。推荐信应对稿件的真实性、是否涉及保密、署名有无争议、是否侵权及有无一稿两投等项加以说明。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必须提供单位、地区或国家性的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并保留受试对象或者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以备审查。

  2.2 来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逻辑性、实用性和创新性。重点突出,论点鲜明,层次清晰,数据可靠,论据充分,文字简练,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用字规范,避免文、图、表重复。论著不应超过6500字,综述不应超过6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2.3 本刊从2010年起全部实行网上投稿,请登录http://www.medbiomechnics.com(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网站),按提示完成投稿操作;同时将单位介绍信、著作权转让协议邮寄到本刊编辑部(上海市制造局路639号,200011),或者将扫描件发到编辑部电子信箱(shengwulixue@163.com)。作者随时可上网查询稿件的处理情况。

  2.4 本刊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或国际首报论文开辟“快速通道”,提供快速同行审稿,并在审稿通过后快速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说明并附加至少一份非本单位的专家推荐信。符合标准者可快速审核,优先发表,并在文后标注推荐者姓名。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影响因子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发文量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中枢神经系统N-甲基-D-天氡氨酸激活的单通道动力学行为研究

    目的 通过模型的构建,研究N-甲基-D-天氡氨酸激活的单通道动力学行为.方法 分别采用3-态模型和4-态模型进行模拟,计算不同Mg2+浓度和电压下通道状态参数的分布,并同实验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当Mg2+>20 μm0l/L时,通道的阻断速率同Mg2+浓度成线性关系;而当Mg2+<20 μmol/L时,通道的阻断速率同Mg2+的浓度无关.结论 在Mg2+浓度很低的情况下,存在不依赖于镁的阻断机制,这可能是由于通道构象的改变所引起的.

    作者:林奕斌;赵同军;赵金良;展永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力诱导循环血流中白细胞整合素LFA-1的激活机制

    目的 探讨白细胞整合素LFA-1活化的力学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Mg2+将LFA-1从静息态趋化为中等亲和态,并结合流动腔实验,在4.5 ~ 10 mPa流体壁面剪应力条件下,观察分析LFA-1介导的Jurkat细胞拴缚事件;同时建立整合素亲和态跃迁概率模型.结果 理论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流动腔实验数据.在拉力作用下,LFA-1的亲和态将发生从中到高的跃迁,导致黏附分子键的延长;细胞拴缚事件的发生概率为15%~26%,LFA-1在键存续时间的后26%--40%时段内将处于高亲和态;相较于中等亲和态而言,高亲和态LFA-1的解离速率要慢19%~65%,两者均呈现力依赖性,前者受逆锁键调控,后者涉及逆锁键到滑移键的转换.结论 力通过诱导循环血流中LFA-1的激活介导白细胞的慢速滚动和稳定黏附.这一力诱导的LFA-1激活过程,将加深对循环白细胞炎症响应事件的理解,并促进相关疾病抗体药物靶标的发现.

    作者:童洁;刘黎;吴建华;方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动脉脱细胞三维胶原支架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I(MHC I)抗原的免疫组化观察

    采用异种动物血管制作组织工程血管的支架,再种植宿主自体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是目前较理想的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模型.然而,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细胞外基质和脱细胞后残留的细胞碎片都具有抗原性,尤其是细胞膜上的MHC是一种强烈的移植抗原,如何处理生物支架的抗原性是构建全生物化组织工程血管的一个关键问题之一.同时,在支架种植细胞前检测其抗原性的强弱也是必须的基础技术之一.本文选择血管壁组织细胞高表达的MHC I作为检测指标,观察血管支架处理前后MHC I的变化情况.

    作者:刘太华;张炎;李玉泉;刘波;张秀花;姜宗来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鼠颈总动脉去内皮细胞后血管残余应变研究

    在研究血管的异种移植时,解决血管的超急性排斥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异种移植的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异种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原与受体血液中的抗体发生急性反应.所以完全去掉供体血管内皮细胞显得相当重要.

    作者:叶志义;蔡绍皙;卢晓;王远亮;黄岂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金属网球后凸成形装置生物力学检测及体外试验

    目的 检测记忆金属网球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探讨金属网球后凸成形装置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不同直径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高弹金属网球,将两端圆孔和周围固定后检测金属网球抵抗压缩力,并制作金属网球拉伸和挤压后凸成形装置,观察其进行后凸成形术的效果.结果 随镍钛记忆合金丝直径的增大,其大抵抗压缩力逐渐升高,直径0.38 mm合金丝编织的金属网球抵抗压缩力达到162.39 N,金属网球后凸成形装置可通过椎弓根进行后凸成形术.结论 金属网球后凸成形装置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新方法,其临床治疗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毛克亚;王岩;白金柱;刘郑生;肖嵩华;刘保卫;张永刚;王继芳;卢世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基于膝关节三维模型的髌股关节动力学特性研究

    目的构建有效的膝关节三维模型以计算髌股关节动力学参数.方法基于CT图像处理和CAD技术,重建包括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髌骨的膝关节的骨骼三维模型,并定义髌股关节运动起重要作用的股四头肌直线模型、韧带及其它软组织的非线性弹性纤维束模型,以股四头肌肉力为输入控制变量.结果构造出一个有效的膝关节三维模型.结论该模型可以有效的计算髌股关节动力学参数.

    作者:何毓珏;尚鹏;叶铭;王成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的磨损预测

    目的 发展复杂动态载荷与瞬态运动条件下的球面共型接触硬对硬人工髋关节的磨损预测模型,并用于典型的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在复杂三维生理运动条件下的磨损预测研究.方法 建立有限元模型用于接触力学问题求解,采用固定-跟踪法( fixed-tracked method)完成具有三维欧拉运动的人工髋关节双侧界面动态磨损几何再现及相应的接触与磨损问题模拟的数值交换.结果 磨损预测表明,磨损导致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接触界面几何由球面向非球面过渡,接触区域随磨损周期而增大,接触压力变化趋于平缓、大接触压力逐渐减小.结论本研究所发展的三维复杂动态、具有双侧界面几何磨损变化的人工髋关节磨损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进行金属对金属髋关节磨损数值预测模拟实验,为认识人工髋关节磨损机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胡铮铭;王元培;田波;程倩;赵三星;王凤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太极拳运动下肢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太极拳的保健和康复功能已经在全球得到认可,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利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太极拳保健作用的机制进行研究,其中大部分是针对人体下肢的研究.检索2007 ~2015年太极拳运动的下肢生物力学研究文献20篇(15篇英文和5篇中文),根据研究目的和评价指标,从太极拳本身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及其对下肢的影响、太极拳对下肢肌肉活动的影响、太极拳运动对人体下肢生物力学参数与其他系统参数相互作用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太极拳运动下肢生物力学研究的展望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作者:陈鹏;刘海波;姚杰;王丽珍;宫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体外反搏对脑动脉血流量影响的建模和仿真研究

    目的 研究体外反搏对脑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将实际测量的正常的颈动脉血压和进行体外反搏时的颈动脉血压作用于正常情况下和缺血情况下脑血流动力学数学模型,模拟上述情况下脑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 缺血和体外反搏都引起脑动脉血流的变化.结论 体外反搏可以明显增加大脑的血流灌注和改变脑动脉血流变化的时相模式.

    作者:王怀阳;郑振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组织压动态变化对毛细血管-组织交换的影响

    本工作建立了组织压动态变化对毛细血管-组织交换影响的模型,数值计算了由于组织压动态变化时的渗透率FR,渗透因子FF和毛细血管内血液表观粘度μ,并和静态组织压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组织压动态变化,使得这些重要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均随之发生动态变化.在一般静态情况下,血液表观粘度将沿毛细血管增加,并保持在一个较高值.而在动态情况下,只要组织压动态变化幅度适当,那么在一定的时相内,血液表观粘度保持在一个较低值不再升高.这是中医推拿滚法和振法活血化瘀血液动力学机制的一个合理解释.

    作者:许世雄;刘玉峰;Y.T.Chew;H.T.Low;周祖巍;严隽陶;沈国权;孙武权;徐俊;房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杂志往期目录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小小小硕** 的反馈: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一江春水** 的反馈: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医用生物力学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春风沉醉de早上** 的反馈: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nblove** 的反馈:

9月中旬在投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王德平** 的反馈: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江东宇** 的反馈:

请问医用生物力学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小鲸** 的反馈: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谢飞明** 的反馈:

尊敬的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steven0281** 的反馈: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爱有天意** 的反馈:

昨天联系了医用生物力学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