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封闭和开放吸痰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影响的比较

常红霞;王助衡;郭清华;周冠华

关键词:吸痰, 机械通气, 疼痛, 躁动
摘要:目的 比较封闭和开放两种吸痰方法 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5月~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本研究采取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患者分到封闭吸痰组和开放吸痰组,每组30例.封闭吸痰为试验组,开放吸痰为对照组.在吸痰操作之前、过程中、 结束后即刻、 结束后5 min、 结束后20 min分别进行行为疼痛评分和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两组的BPS和RASS评分在吸痰操作后均有增高,两种吸痰方法所引起的疼痛和躁动水平增加的幅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述两种吸痰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可能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证明.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安全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140例患儿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对两组满意度,抑郁、焦虑评分,不良事件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性、心理、生活、健康教育等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安全管理当中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艳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研磨珠均质仪提取增生性瘢痕组织蛋白质的方法

    目的 利用研磨珠均质仪,从临床增生性瘢痕组织样本中充分提取蛋白质.方法 临床收集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组织样本,通过玻璃匀浆器、研磨珠均质仪等方法,提取样本总蛋白,比较提取后残渣,BCA测定总蛋白浓度,蛋白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蛋白质条带完整性,和western blot比较前列腺素D合成酶的含量(PTGDS).结果 玻璃匀浆器与研磨珠均质仪联合方法残渣呈絮状均匀,获得蛋白质量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样本均未降解,Western blot测得联合方法提取样本中前列腺素D合成酶含量更高.结论 玻璃匀浆器与研磨珠均质仪的联合提取临床增生性瘢痕组织样本中获得蛋白质较为高效,是一种临床瘢痕组织蛋白样本提取方法.

    作者:杜雅静;王宇意;章丹婷;郭丽微;方杰;高梦炜;何文涓;钟晓春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COOK宫颈扩张球囊与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COOK宫颈扩张球囊与缩宫素促宫颈成熟的相关指标差异.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的1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有引产指征且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产妇,有禁忌症的除外,评分数相同的平均分成两组,每组95例.观察组为COOK宫颈扩张球囊组,对照组为缩宫素组,分别比较两组产妇的宫颈Bishop评分、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宫颈Bishop评分(8.8±2.4)分,高于对照组(6.3±1.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6.71±1.90)h、第二产程(0.52±0.10)h,短于对照组第一产程(8.60±2.13)h、第二产程(0.67±0.1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为11.57%,低于对照组的2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后产妇的宫颈Bishop评分显著提高、缩短了产程,未增加分娩并发症.

    作者:陈登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多西他赛在控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目的 研究多西他赛在控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6年1月~12月本院接收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52例,根据按照电脑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76例.两组均行胸腔穿刺术,对照组给予培美曲塞,观察组给予多西他赛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ECOG评分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胸痛、肾毒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治疗后ECO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应用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取得疗效确切,临床安全性较高.

    作者:朱淑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新生儿出生体温管理与新生儿低血糖症临床相关性

    目的 研究新生儿出生系统体温管理的临床效果及系统体温管理与新生儿低血糖症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12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新生儿处置操作,干预组强化要求新生儿系统体温管理处置操作,检测新儿出生后不同时期的体温及血糖情况,分析系统体温管理的临床效果及体温管理与低血糖症的临床相关性.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入室体温、生后2 h体温较对照组平均增高0.4~0.6℃,且体温较为恒定;干预组新生儿生后30 min~2 h血糖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4.82%,高于干预组的4.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体温管理与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发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给予合理系统的新生儿体温处置管理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出生后低体温情况的发生,同时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生后低血糖症的发生.

    作者:王晖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2015年出现职业暴露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和改进方案,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 2015年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6.57%,2016年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80%,同比下降13.28%.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地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莉;刘华之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肿瘤学专业临床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研究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培养肿瘤专业的临床应用型高端人才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精准医疗模式背景下,国内尚无标准的肿瘤学专业临床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本文通过我们在肿瘤学专业临床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经验,结合查阅相关文献,希望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陈怡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腰椎斜侧入路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斜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我科行OLIF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针对性总结该术式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对比住院当天和术后出院时ODI评分、VAS评分和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OLIF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ODI评分、VAS评分和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分别为(19.18±5.10)分、(1.98±0.53)分、(53.20±7.88)分,均优于术前的(28.30±6.61)分、(4.63±1.03)分、(63.40±6.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方法,完善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罗琨;徐姝娟;章洪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静息心电图、胸痛症状与冠脉CTA筛查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静息心电图、胸痛症状与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筛查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入院后接受静息心电图、256层螺旋CTA检查共计68例非急症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30 d内均进行CAG检查.以CAG诊断为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静息心电图、胸痛症状与冠脉CTA筛查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256层螺旋CTA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P<0.05),其诊断敏感性为96.55%,特异性为50.00%,诊断价值大于静息心电图(AUC=0.50,P>0.05)和胸痛症状(AUC=0.51,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A筛查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静息心电图、胸痛症状对冠心病的筛查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作者:李宁;韩丽英;王俊伟;赵秀峰;常超;刘丽军;信栓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封闭和开放吸痰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封闭和开放两种吸痰方法 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5月~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本研究采取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患者分到封闭吸痰组和开放吸痰组,每组30例.封闭吸痰为试验组,开放吸痰为对照组.在吸痰操作之前、过程中、 结束后即刻、 结束后5 min、 结束后20 min分别进行行为疼痛评分和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两组的BPS和RASS评分在吸痰操作后均有增高,两种吸痰方法所引起的疼痛和躁动水平增加的幅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述两种吸痰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可能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证明.

    作者:常红霞;王助衡;郭清华;周冠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临床输血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本文以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为背景,以本院血库管理系统的建设实际为例.通过对医院现有输血与血库管理与监控方法的讨论,选择适合医院使用的模式.使用信息系统,将用血申请管理、血库管理、输血管理、血袋管理、用血反应等分别进行管理.通过输血与血库系统对输血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杜绝了人工错误发血的现象,实现了输血业务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了科学用血水平.

    作者:杨斌;徐所凤;沈亭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我院2017年27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分析原因,探讨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7年上报的272例ADR报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2例ADR报告中,男性142例(52.21%),女性130例(47.79%),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38.24%);引发ADR的药物种类以抗感染药物高,占26.84%,抗肿瘤药位居第二,为16.18%;ADR涉及的药物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所占比例居首位,为72.06%,其次为口服;ADR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多见(38.24%),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19.12%),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结论 人口老龄化和药物滥用等导致ADR更易发生,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药品法律法规,优化ADR上报体系,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王耀霞;左艳华;王腾;苏治国;谢宜名;杨硕;于良健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酒依赖患者精神依赖治疗中的应用

    酒精依赖包括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在临床上躯体戒断症状的治疗效果良好,合理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替代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戒断期,但对于心理依赖的治疗效果欠佳.精神依赖是酒精依赖患者反复复饮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期关于重复经颅磁刺激在酒依赖患者精神依赖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得到关注,作为一种无创的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容易被患者接受,且临床研究显示其在酒依赖治疗的多个领域有效,包括降低渴求,减轻抑郁焦虑以及改善认知,本文就此进行综述,供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张春兰;谢筠;李美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赣州市章贡区2015~2016年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研究赣州市章贡区2015年3月~2016年3月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方法 选择赣州市章贡区2015年3月~2016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抽取390例,其中1~4年级168例学生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及透明胶纸法肛拭法检测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感染情况,幼儿园儿童用透明胶肛拭子法检查蛲虫感染情况,分析其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 1~4年级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总人数为6例(3.57%),钩虫感染率为1.19%,蛔虫感染发生率为1.19%,鞭虫感染发生率为1.19%.其中蛲虫感染发生率小学感染率为2.05%,幼儿园感染率为4.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感染者中,无自觉症状者9例,有自觉症状者15例.其中肛门瘙痒者9例,磨牙者2例,失眠、食欲不振等症者2例,遗尿者1例,肛周炎症者1例.结论 提高儿童的卫生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家长加强基本的防病意识与讲究卫生的相关知识,改善儿童的生活场所质量,对出现感染的儿童进行简单的药物治疗,定期进行预防与检查,降低临床的感染情况,维持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廖敏;雷宏;陈淑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汉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目的 了解汉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以采取对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共126例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6例职业暴露中,按工作人员类别分:前3位分别是护士、医生、医院保洁人员;按职业暴露方式分:主要为锐器伤、少量皮肤黏膜暴露;按职业暴露时从事的活动分:前4位是拔输液器针头、注射、手术缝合、抽血.其中暴露源具有传染性占38.10%,职业暴露者中67.46%对乙肝有抵抗力,17.46%为乙肝易感者.结论 通过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统计分析,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做好锐器伤的防范措施,做好职业暴露后处理,以达到减少职业暴露发生,降低职业暴露后的感染风险.

    作者:谢凌燕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纤支镜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吸入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应用纤支镜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5月入院的76例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俯卧位通气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吸痰治疗,研究组在俯卧位通气基础上加用纤支镜吸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白细胞计数、呼吸频率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体温[(36.47±0.49)℃vs(37.65±0.73)℃]、白细胞计数[(7.37±0.81)×109/L vs(12.64±1.36)×109/L]、呼吸频率[(16.28±1.45)次/min vs(19.42±2.04)次/min]、心率[(79.93±7.96)次/min vs(100.16±8.87)次/min]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支镜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吸入性肺炎,可维持患者呼吸、心率、体温及白细胞稳定,促进其快速康复.

    作者:何林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芪参二莲汤对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抑制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芪参二莲汤对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抑制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6月~8月选择90只SD雄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其中1组为正常组,其余5组均为肝纤维化模型,将其分为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以及芪参二莲汤低剂量组(5 g/kg)、中剂量组(10 g/kg)和高剂量组(15 g/kg);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正常组、模型组则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对比各组大鼠MMP-1和TIMP-1水平以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结果 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后者的MMP-1、MMP-1/TIMP-1水平明显降低,而TLISA-1水平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各给药组比较,各给药组的MMP-1、MMP-1/TIMP-1水平较模型组升高,而TIMP-1水平则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给药组中,以芪参二莲汤高剂量组的变化水平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 g/kg高剂量的芪参二莲汤用于治疗肝纤维化大鼠,能够有效促进MMP-1表达、减少TIMP-1表达,进而起到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艾迎春;迟男男;杜景峰;张雪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HPLC法测定化淤生骨胶囊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

    目的 建立化淤生骨胶囊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C18(5μm、4.6 mm×250 mm),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结果 人参皂苷Rg1浓度在0.0522 mg/ml~0.8220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γ=0.9994);人参皂苷Rb1浓度在0.0583 mg/ml~07830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γ=0.9990).结论 所建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化淤生骨胶囊中的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

    作者:代恩松;田相静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MSCT非增强扫描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输尿管结石的多排螺旋CT表现,评价MSCT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2月69例经手术确诊为输尿管结石患者的CT非增强扫描资料,观察结石在输尿管轴位、多平面重组和曲面重组图像上的表现,并与术中所见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69例不同成份的输尿管结石CT值为126~138 HU,在CT图像上都被显示出来;且MSCT在输尿管结石的定位、定量诊断上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诊断准确率达100.00%.结论 MSCT非增强扫描对不同成分的输尿管结石均敏感,结合其轴位、MPR和CPR三者图像诊断输尿管结石准确率极高.

    作者:黄东亮;思建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控制重点监控药品对降低药占比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控制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对降低药占比的影响.方法 通过HIS系统提取我院2017年1~12月份医院总收入、药品总收入,计算药占比值,对管控前后药占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与实施管控前1~9月份相比,10~12月份药占比下降,超额完成了药占比30%的指标,至12月份已低至24.58%,药品销售金额排名前30的重点监控药品品种数量由前3季度的11、13、8种下降至1种,白蛋白销售额也从前3季度的40多万下降至10.71万元,并且住院患者平均药费由管控前的平均值4826.48元降低至3114.61元,下降幅度高达35.47%.结论 控制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药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赖荣芬;余文惠;杨伟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