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效果评价

杜丽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鉴别诊断, 甲状腺良恶性肿瘤
摘要: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在此之前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血流分布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性度.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良性肿瘤37例(61.67%)、恶性肿瘤17例(28.33%)、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5.00%),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血流分布高于良性肿瘤血流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度96.6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诊断效果显著,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激光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5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口腔医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单纯组和激光组,每组25例,单纯组患者给予常规洁刮治及根面平整治疗,而激光组患者给予了水激光辅助根面平整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及牙周袋探诊深度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 治疗两个月后,两组牙龈出血指数及牙周袋探诊深度明显降低,激光组患者各指标降低程度均高于单纯组(P<0.001).结论 应用水激光辅助根面平整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需要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赵敏;杨长怡;郭晓倩;王丽;王婧姣;张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肾衰宁联合科素亚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肾衰宁联合科素亚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确诊的早期DN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宣教、运动、降血糖、调血脂等基础治疗并口服科素亚,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肾衰宁片.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24h U-MA、BUN、Cr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 U-MA、BUN、C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24h U-MA、BUN、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方面,肾衰宁联合科素亚疗效显著,可减少尿蛋白,降低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陈淑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Lp-PLA2血小板相关因子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 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血小板相关因子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共102例,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n=50)、单纯2型糖尿病组(n=52),以及同期住院的单纯高血压病组(n=30)、体检健康对照组(n=30).记录四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血小板相关因子--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水平,并测定Lp-PLA2水平.结果 四组间性别、年龄、ALT、AST、Scr、BUN、TC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Lp-PLA2及PDW、MPV、P-LCR水平较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高血压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较单纯2型糖尿病组、单纯高血压病组及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PDW与收缩压(SBP)成正相关(P<0.05),Lp-PLA2、PDW、MPW、P-LCT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成正相关(P<0.05).结论 Lp-PLA2、血小板相关因子可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合并高血压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更加严重,且该严重程度与血压、血糖控制不佳的程度有关.

    作者:曹岚;侯瑞田;王福慧;葛晓春;何建秋;甄江伟;金凤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网络教学平台下基于Seminar-CBT教学模式培养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目的 探讨网络教学平台下基于Seminar-CBT教学模式对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级本科护生为观察组,2014级本科护生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形式采用Seminar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认为Seminar-CBT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等,并且专业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计划对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minar-CBT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学习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但对信息能力的提升不明显.

    作者:宋艳丽;刘伟;田静;吴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PDCA循环在提升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应用及持续改进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的使用在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00例实施PDCA循环的阶段性改进,即进行计划(P)、实施(D)、查核(C)、行动(A)循环的病案首页资料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本院未使用PDCA循环模式30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案首页信息缺陷及书写的错误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病案首页信息缺陷率(3.00%)低于对照组(2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案首页信息书写错误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DCA循环有利于改善病案首页信息,提高病案信息质量,在医疗质量的改进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郭筱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再出血、血肿残留以及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两组血肿残留以及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6.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9.15±1.54)分vs(20.15±3.7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93.25±3.37)分vs(82.07±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还能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韩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陪伴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及分娩结局进行陪伴式分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的分娩护理,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陪伴分娩.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疼痛VAS评分在潜伏期(4.12±1.47)分、早活跃期(6.21±1.57)分、宫口开全期(7.26±1.38)分低于对照组(5.76±1.84)分、(7.92±1.12)分、(8.82±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411.16±252.43)min及总产程(449.24±262.69)min的时间低于对照组(576.34±253.24)min、(604.19±263.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初产妇陪伴分娩可有效减少产妇的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美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顽固性室性早搏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倍他乐克及胺碘酮口服,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加用倍他乐克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室性早搏、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得到改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26%与对照组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是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的佳选择.

    作者:张华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胃穿孔行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的研究

    目的 研究胃穿孔行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胃穿孔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修补组和切除组,各45例.切除组采用胃大部切除术,修补组采用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修补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切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补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复发率低于修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穿孔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修补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而切除术复发率低.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势,临床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作者:周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药足浴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药足浴联合硫辛酸治疗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自觉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6).两组均行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中药足浴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M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NCV和SMCV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MNCV和SMCV分别为(40.7±3.3)m/s和(44.6±3.1)m/s,均高于对照组的(36.2±2.5)m/s和(39.2±2.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泡足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可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可以推广运用.

    作者:龚玉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SPECT/CT双时相99mTc-MIBI断层显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PECT/CT双时相99mTc-MIBI断层显像在乳腺癌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广西柳州市中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女性乳腺疾病患者98例进行了术前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并将诊断结果记录,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SPECT/CT双时相99mTc-MIBI断层显像的敏感性94.80%、特异性90.00%、准确性93.90%,高于钼靶X线检查的敏感性82.10%、特异性60.00%、准确性77.60%,SPECT/CT双时相99mTc-MIBI断层显像和钼靶X线检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4.30%和59.40%,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99mTc-MIBI双时相断层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优于钼靶X线检查,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董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氨溴索在哮喘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氨溴索在哮喘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130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奇偶数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溴索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FEV1、FEV1/FVC、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1.8±0.4)L、FEV1/FVC(66.7±8.7)%,优于对照组(1.6±0.3)L、(56.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氨溴索对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成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仙方活命饮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仙方活命饮对精索静脉曲张(Ⅰ~Ⅱ度)患者精液质量、精索静脉内径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精索静脉曲张(Ⅰ~Ⅱ度)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仙方活命饮治疗,对照组给与迈之灵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液质量,精索静脉管径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精液质量和精索静脉管径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仙方活命饮对精索静脉曲张(Ⅰ~Ⅱ度)患者精液质量、精索静脉内径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东波;王中;殷德科;古孝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儿童扁平足病因、检测方法和治疗现状

    扁平足在儿童中常见,特别是学龄前儿童.迄今为止扁平足仍没有标准的定义,一般认为,扁平足的形成与足部骨结构异常或肌肉韧带松弛导致内侧纵弓塌陷有关.扁平足一般情况下是生理性的,表现为柔韧性扁平足,绝大部分随着年龄的增加症状会逐渐得到改善.在罕见的情况下,扁平足也可能是病理性的,表现为僵硬性扁平足,如先天性垂直距骨、跗骨联合等.随着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扁平足的检测及评估不仅包括简单的足印分析和X射线平片,还包括足底压力测试、三维激光扫描等,大大提高了检测及评估的准确率及效率.在治疗方面,虽然目前暂没有大型的前瞻性研究肯定保守治疗的疗效,也不能通过现有的检测及评估方法确定哪些患者即使在成年后仍不能缓解疼痛及畸形,但根据生物力学制定的矫形器械如鞋垫等在缓解扁平足的疼痛、改善步态方面确有一定作用.手术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手术治疗扁平足主要从软组织、截骨术、关节融合、关节制动术等方面选择或联合,效果良好,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作者:郭朋;罗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赣南地区临床分离菌耐药性变迁及多重耐药菌的流行变化

    目的 了解赣南地区2013年~2016年临床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和多重耐药菌的流行变化.方法 采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药敏.结果 4年内共分离41288株细菌,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高(67.00%).病原菌分布中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位居前五.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高的的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现高水平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较敏感,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4年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均在25.00%以上;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由2.90%上升至4.70%;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逐年下降.结论 赣南地区CRE的检出不断上升,临床应根据药敏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减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张丽琴;刘婷;刘聪;邹淑慧;肖九长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医院医保信息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深入,我国已进入全民医保时代,医疗保险制度的落实与推进以医院为载体通过对患者提供的服务得以体现.医院如何应对改革,确保制度扎实推进以及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是对医院提出的新要求.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是医院顺应医保制度改革,有效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作者:严琴;张永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焦虑在心血管内科的存在现况研究

    目的 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多合并焦虑,而传统的非心理科诊疗中很少会考虑心理因素的影响,随着近些年心身医学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心理因素对非心理科就诊患者的影响,目前综合医院逐渐开始重视合并心理疾病的非心理科患者的心理治疗,并积极促进联络-会诊来综合诊疗疾病.本文总结既往的相关研究,并为未来的研究提出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作者:赵伟潭;朱祥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足跟部软组织缺损5例,足背软组织缺损11例,给予所有患者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观察,本组16例患者皮瓣修复均成活,创面愈合较好,血液循环正常,并且缺损修复效果较理想.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能够大部分存活,且手术方法简单方便,修复效果显著.

    作者:鲁行成;陆祥泉;温星星;吴炳华;黄加;熊哲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致残的常见病因,由于血糖的控制达标率不高,所以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是关注的热点问题.糖尿病的治疗发展快速,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方面,现对这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及治疗进行综述和分析.

    作者:苏晓清;谢勇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脑氧代谢的影像学测定方法研究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血运动力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要,能更好的认识脑血管疾病,从而能更早的发现、治疗及预防脑血管疾病.判断血液动力学的参数有脑血流量﹑灌注压、颅内压、氧摄取率、脑脊液和脑氧代谢率,正常状态下脑摄取与脑利用之间处于动态的平衡,当出现脑血管疾病时各参数之间将会出现变化,对于参数的研究能敏感的反应脑氧代谢的差异,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更早的对疾病进行治疗,延缓恶化,同时为临床科研项目提供更加重要的线索.

    作者:雷少晖;张永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