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西族人血清Ig(G、A、M)、C3、C4的测定

王志光;王成芬;朱玉芳

关键词:纳西族, 人血清, 有害物质, 细胞介导, 免疫, 临床诊断, 理论研究, 检测值, 中青年, 血清总, 生物体, 多方式, 细菌, 实践, 侵袭, 民族, 抗体, 基础, 对抗, 调控
摘要:Ig是生物体的主要抗体.由于它具有对抗外来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侵袭,以很多方式调控细胞介导免疫(CMI)的重要作用,因此,检测Ig在免疫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断实践中很有必要.前文[1]已报道过纳西族人血清总IgE水平,本文报导54名该民族中青年人血清IgG、IgA、IgM及C3、C4检测值,以供参考.
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小板生成素糖基化与其体内生物学活性关系的研究

    为探讨血小板生成素(TPO)糖基化与其体内生物学活性的关系,给血小板缺乏症小鼠模型腹腔分别注射相同活性单位酵母系统表达的人TPO成熟肽或大肠杆菌表达的人TPO N-端结构域蛋白,连续给药5d,每天一次,末次给药后3d,比较两种TPO组动物外周血血小板数量、骨髓巨核细胞培养单位(CFU-Meg)、骨髓有核细胞DNA含量.结果高、中、低剂量的TPO成熟肽组动物的血小板数、巨核细胞集落数和骨髓DNA含量均明显高于TPO N-端结构域蛋白的相应组(P<0.01).显示酵母系统表达的TPO成熟肽比大肠杆菌表达的TPO N-端结构域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这可能与它们的糖基化程度及半衰期有关.

    作者:刘丽;王颖;田生礼;芦兴武;孟岩;刘立忠;谢宝树;冷爱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人IL-11特异性引物RT-PCR产物分析

    提取人骨髓细胞mRNA,应用人IL-11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将全部RT-PCR产物以TA克隆的方式克隆人pCRTMⅡ质粒.转化INV αF′细菌后得到了多个区带.DNA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插入片段是IL-11特异性引物的不同形式的连接物;其产生的机理有待进一步阐明.

    作者:常雅萍;于永利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HLA分子的超型、结合肽的超基序及其意义

    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是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它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3),是人体内为复杂的复等位基因系统,包括100多个基因座位,500多个等位基因[1],主要包括:HLA Ⅰ类基因(HLA—A、B、C、E、G、F、H、J)、Ⅱ类基因(HLA—DP、DZ、DQ、DO、DX和DR)和Ⅲ类基因(C2、C4A、C4B和Bf)等.

    作者:汪泽厚;朱锡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CD59分子是广泛分布于各组织细胞表面的18kDa糖蛋白,通过肌醇磷脂酰聚糖(GPI)锚固于细胞膜,具有抑制同源补体攻膜复合物(MAC)形成和参与介导T细胞活化等多种功能.本文应用RT-PCR方法,从Jurkat细胞的总RNA中扩增得到396bp的cDNA片段,经测序证实该片段包括25aa信号肽在内的全部的CD59编码序列.进一步将此CD59的cDNA重组于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电穿孔转染PA317细胞,并用病毒上清感染小鼠成纤维母细胞NIH3T3及小鼠胸腺瘤细胞EL-4.经G418加压筛选,FACS检测获得表达CD59的阳性细胞克隆.补体杀伤实验结果表明:表达GPI-型CD59分子的NIH3T3和EL-4细胞对人血清补体溶破的抵抗作用较空载体转染的非表达细胞明显增强.证实了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可成功地将人CD59基因导入异源细胞,使表达CD59的异源细胞获得抑制人补体溶破的功能.本研究为探讨CD59分子与细胞活化的关系及其信号转导机制建立了良好的细胞模型,并为进一步应用于异种器官移植,或对由于CD59遗传缺损所致PNH进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白云;姜曼;韩根成;朱锡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HLA-DRA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重组质粒的构建和包装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HLA-DRA基因转染供体组织,使供受体之间的HLA-DR抗原表型趋于一致形成嵌合体,可能诱导免疫耐受,从而减缓受者免疫活性细胞对移植物的识别和攻击,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本文采用新一代逆转录病毒载体连接HLA-DRA基因,构建pDOR/HLA-DRA逆转录重组质粒,经Lipofectin法包装双嗜性PA317细胞,获得高滴度感染性病毒上清,为进一步开展移植耐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作者:殷秀;邓宇斌;李树浓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抗人DAF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以初步纯化的人红细胞膜DAF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成功地获得3株(DG3、DG9和DA11)抗人DAF单克隆抗体.经间接ELISA测定,3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及腹水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0-3~10-4及10-6~10-7;3株单抗的重链为小鼠IgG1亚类,轻链为κ型.结合还原条件下的免疫印迹实验及3株单抗对DAF促衰变活性的抑制作用,推测DG9识别的抗原表位为SCR1,而DG3和DA11为SCR2至SCR4.

    作者:邹强;谢佩蓉;郑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为探讨CD45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在γδ 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观察CD45基因敲除变种鼠体内树突状表皮T细胞(DETC)等γδ T细胞.以原位免疫标记法检查小鼠表皮内DETC的形状、数量及免疫表型;以RT-PCR测定表皮细胞中Vγ3TCR mRNA之表达水平;FCM检测DETC在表皮细胞中以及另一组γδ T细胞、Vγ2 T细胞在淋巴结细胞中所占比例.结果显示,CD45缺失鼠与野生型鼠相比,上述各项指标仍无明显差异.提示CD45分子虽在αβ T细胞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对包括DETC及Vγ2 T细胞在内的γδ T细胞发育成熟可能并非必需.

    作者:蔡钦朝;王秉鹤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4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含量.结果表明:①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在Ⅱ型糖尿病组及有、无微血管病变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0.01),有微血管病变组又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0.01);②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3,P<0.01).提示:血清sICAM-1和sVCAM-1参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作者:王加林;赵亚平;周玮;吴和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意义

    为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其与肝损害的关系,用酶联免疫法检测7例正常人和74例HBV感染血清sICAM-1.结果:重型肝炎(重肝)早、中、晚期,及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sICAM-1,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CHB患者肝功能越差、其血清sICAM-1水平越高,而重肝患者肝功能越差、其血清sICAM-1水平也越低.表明:从AsC至重肝早期,血清sICAM-1水平随着患者肝损害的加重而升高,能较好反映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重肝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随着肝衰竭的加重而降低.

    作者:张绪清;顾长海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抗人C1q杂交瘤细胞中一未知DNA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使用一对IgVH通用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分泌抗人C1q McAb的B6杂交瘤细胞株总RNA扩增出一387bp的DNA片段.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其进行序列的类似性检索,未发现与之一致或显著相似(同源)的序列.但检索结果表明,它与鼠的多种基因及鼠、人Ig超家族的某些基因序列有一些相似性.对来自鼠杂交瘤细胞的未知DNA片段的克隆与分析,将为以后的基因工程抗体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作者:王晴;朱锡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抗CD4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抗CD4单抗可延长灵长类动物模型同种器官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改善实验性自身免疫疾病的病情[1].在人类,抗CD4单抗已被成功地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系统性红斑狼疮[3]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肾移植患者的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4].本文对抗CD4单克隆抗体VH和VL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为其嵌合抗体的构建、表达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志刚;沈关心;王晓林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人胎盘因子对小鼠体内抗体分泌的影响

    为探索HPS(人胎盘培养上清)对小鼠体内IgM型抗体分泌的影响;用SRBC(绵羊红细胞)免疫雌性Balb/c健康小白鼠的同时,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HPS,免疫第4天检测小鼠血清中IgM型抗SRBC抗体的效价.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2.5%、5%、10%)HPS对小鼠体内IgM型抗体分泌具有促进作用,P<0.01;而高浓度(20%)HPS对其分泌没有影响,P>0.05,说明HPS能够调节小鼠体内IgM型抗体的分泌.在孕妇体内,胎盘分泌的CK(细胞因子)如何调节IgM型抗体分泌以及对母体耐受胎儿方面有何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田仲萍;闫燕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中国人MBL 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从中国汉族人胎肝组织提取总RNA,以RT-PCR方法获取了编码含信号顺序的全长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肽链的cDNA片段,将其与pGEM-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TG1,建立了MBL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表明:与文献报道的人MBL cDNA序列比较,差异颇大,但与GenBank中的人MBL mRNA比较,仅2个位置的核苷酸不同;其编码产物是20个残基的信号顺序和228个残基的成熟MBL多肽.

    作者:陈政良;朱锡华;谢佩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Tec家族的研究进展

    Tec家族是近几年国外研究较活跃的胞浆内酪氨酸蛋白激酶分子,它们主要在淋巴细胞和髓样细胞中表达.该家族成员有Btk、Itk/Tsk/Emt、Tec、Txk和Bmx,其结构具有高度同源性,均由PH结构域、SH3、SH2及激酶结构域组成,其N端缺乏疏水性跨膜结构,而C端缺乏负性调节区.它们所介导的信号转导主要在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增殖和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Tec家族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董巨莹;药立波;苏成芝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雷公藤多甙与DC单抗对小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作用的研究

    在建立小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的基础上,研究雷公藤多甙和树突状细胞(DC)单克隆抗体对诱导小鼠AIT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雷公藤多甙、DC单抗单独及联合应用后,与未用药组相比,血清中TgAb水平、Tg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脾淋巴细胞产生TN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联合应用组尤为明显,病理学检查亦与之相符.提示雷公藤多甙、DC单抗的应用对小鼠AIT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王胜军;许化溪;江淑芳;柳龙图;刘恭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细胞凋亡与胎盘

    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的死亡过程,是与细胞坏死截然不同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自1972年Kerr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已认识到细胞凋亡是属于机体的生理机制,是多细胞生物更新正常细胞和清除异常细胞的重要手段,参与机体生殖、胚胎发育、免疫等生理过程以及肿瘤、病毒感染等疾病发生过程.目前已揭示出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部发生一系列特殊基因的表达及生化和形态学改变.本文仅就人胎盘中的细胞凋亡作一综述.

    作者:李东至;林其德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在人肠癌组织中的变化

    为观察人FGFR-1基因变化与结肠癌发生的关系.采用RT-PCR法从人肺成纤维细胞中钓取FGFR-1全编码区cDNA,用此cDNA探针与人肠癌及癌旁组织DNA进行Southern印迹分析.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相比结肠癌组织Southern印迹图谱发生了改变.提示PGFR-1基因变化与肠癌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常雅萍;苗传龙;冯乐平;娄刚毅;于永利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硝酸纤维素膜微粒ELISA方法的建立

    本文报道硝酸纤维素膜微粒ELISA(nitrocellulosemicroparticle ELISA ,NCMPE)方法,该法可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抗原定量测试针对其中某一组分的抗体,具体如下.

    作者:邹静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脂质体与蛋白质共价偶联的碳二亚胺法

    报道脂质体与蛋白类物质胰岛素共价偶联的碳二亚胺(EDCI)法,取一定量脂质体、EDCI及胰岛素液,pH7.4、24°C条件下充分反应2h,用低温高速离心使脂质体-胰岛素复合物与游离胰岛素分开,并将本法与戊二醛法作了比较.结果:碳二亚胺首先与胰岛素上的羧基反应生成一加成中间产物,然后再与脂质体上的氨基反应生成酰胺键,实现两者的交联.EDCI法高效、方便,是一种较好的将蛋白类物质偶联于脂质体上的化学方法.

    作者:罗招凡;刘剑雄;范侠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A蛋白亲和层析法纯化动物血清抗体的效果比较

    比较Hitrap Protein-A Sepharose亲和层析系统,对不同动物血清或抗血清的纯化效率,提供抗体纯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快速,纯化的抗体纯度高,并能较好地保持免疫学活性.层析柱反复使用40多次,纯化效率不变.但Protein-A对不同动物血清的IgG吸附能力不同.提示,应根据动物品种,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

    作者:邓瑞春;张明伟;白云秀;汪劲松;黄英;毛宁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主管: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免疫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