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斌;刘庆;郑洁
某患者,男,60岁,因“左腘窝包块反复疼痛7年,加重伴左下肢疼痛麻木6d”入院。7年前发现左腘窝1包块,偶感疼痛不适,自服“利风平”后疼痛可渐缓解;后包块渐增大,6 d前感左腘窝包块疼痛伴左下肢麻木,放射痛,行走受限,来院就诊。既往患“痛风”10余年,自服“利风平”治疗。
作者:郑江;赵平;汪学军;母建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aCAS)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当前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认知障碍的临床特点、病理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牟凌梅;罗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MSCT表现及与病理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胃肠间质瘤23例,对其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胃13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5例,食管1例,胃肠道外3例。腔外型5例,壁间型3例,腔内型12例。肿瘤的密度及强化方式与病灶的大小有关,病灶较大者密度更趋于不均匀;肿瘤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按照NIH危险度分级标准:极低度1例,低度10例,中度5例,高度7例。结论:MSCT可准确显示胃肠间质瘤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可以初步评估肿瘤的恶性危险度。
作者:刘晓峰;韩军魁;马跃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外周静脉留置针目前在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留置针的拔管困难问题因发生比率小而常被忽视。作者通过对1例静脉留置针拔管困难的观察与处理探索,对拔管困难的原因、处理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如何预防拔管困难提出了5点意见。
作者:朱亚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产前诊断免疫项目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行产前诊断的88例孕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孕妇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以常规方式行免疫检验,实验组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的C-肽、AFP、Ca199、Ca125与CEA指标的变异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免疫检验采取质量控制措施,有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贺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1.5T MR LAVA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及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前列腺癌及30例前列腺增生病例的MRI平扫、增强资料,并绘制SI-T曲线。评价癌灶与增生的曲线分布特点、癌灶大小与曲线的分布特点、癌灶平扫及增强的显示差别等内容。结果:癌灶及增生的SI-T曲线具有多样性。局限在包膜内较小的癌灶以快升缓降型为主,癌灶较大突破包膜以缓升平台型为主,增生以持续缓升型为主。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及增生的鉴别诊断及前列腺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俞琴;冉隆富;莫云海;韩林梅;袁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对于肝胆外科的疗效以及应用体会。方法:将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损伤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行Ⅰ期常规性手术,对观察组患者实行损伤控制性的手术,对2组患者的病死率、肺部感染以及粘连性肠梗阻等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和比较。结果: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观察组为6.25%,对照组为16.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肺部感染率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18.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死率观察组为22.50%,对照组为53.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不仅能够明显降低肺部发生感染以及粘连性的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几率,还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赵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金双歧和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20例腹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金双歧与思密达联合治疗。3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金双歧和思密达协同治疗小儿腹泻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跃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MRI在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诊断及AO分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CT及MRI医学影像检查,之后经外科手术证实为胫骨平台骨折。记录所有患者CT、MRI 诊断及 AO 分型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后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CT 符合率仅为73.13%,显著低于MRI符合率95.52%(P<0.05);两种方法C1型、C3型检出率差别较大(P<0.05),其他AO分型CT、MRI检出率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MRI检查胫骨平台骨折符合率略高于CT检查,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胫骨平台骨折特征,对疑似病例及时给予医学影像检查,尽快确诊病情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曾小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针刺疗法与自体疣包埋术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21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107例和包埋组106例。针刺组采用无菌三棱针沿疣体中央刺入达皮下脂肪层,用酒精棉球压迫止血;包埋组采用自体疣包埋植于上臂内侧,术后抗感染。结果:针刺组痊愈率为94.39%,复发率为5.61%;包埋组痊愈率为79.25%,复发率为20.75%。2组痊愈率、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针刺组显著高于包埋组(P <0.01)。结论:针刺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好,复发率低,操作简便易行。
作者:潘龙;盛宏;王建华;朱学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急性脑血管疾病可以影响人一生的各个生活阶段,并可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该疾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3大主要疾病之一,并且存活者中50%~70%遗留有严重后遗症。本文通过对文献综述,为IL-1的产生机理提供一个新的完整描述,本文还讨论了针对近文献中IL-1在动物模型中的影响,从而探讨可能限制急性脑血管病破坏性炎性的潜在方法。
作者:邓婷;唐兴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变异的临床诊断的意义,为临床确诊椎动脉变异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确诊椎动脉变异患者148例,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椎动脉的变异情况,了解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及其变异的诊断。结果:共发现椎动脉发育不良63例,椎动脉走行异常25例,椎动脉起源异常2例,椎动脉发生2种及以上变异类型36例,椎动脉部分缺失11例,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7例,椎动脉窗式变异性椎动脉变异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椎动脉的各种异常变异,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作者:朱炳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 PK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 HOL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侧壁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侧壁肿瘤患者随机分为HOLRBT组与PKRBT组各30例,分别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OLRBT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PKRBT组(P<0.05);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HOLRBT组为23.33%,PKRBT组为43.33%,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中肿瘤原位复发率HOLRBT组为6.67%,PKRBT组为2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均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常用方法,但HOLRBT手术易掌握、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特别对于膀胱侧壁肿瘤术后肿瘤原位复发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波;陶志兴;崔同芳;王卫生;何昊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引流在重症胰腺炎感染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引流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30例患者手术成功,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的恢复也比较满意。结论:采用小切口引流术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具有损伤小、易操作、效果好、见效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病例1:女,5岁。因发热伴腹痛5 d ,发现颈部肿物4 d入院。发热时体温高40℃,病程中伴随阵发性腹痛,偶有呕吐,呕出物为饮食物。入院当天腹泻3次,大便为黄稀水样便。患者曾在院外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查体:精神弱,反应欠佳,呼吸急促,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大者2 cm ×2 cm。腹部少许红色充血性皮疹,皮肤略黄染,双眼结膜充血,口唇干红,杨梅舌,心音有力律齐,心率140次/min,全腹散在压痛,肝增大,四肢活动可,脉搏弱,肢端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4 s,血压80/40 mmHg (1 mmHg =0.133 kPa )。辅助检查:血常规中 WBC 11.43×109/L, N0.84, PLT206×109/L;ALT194 U/L,AST 103 U/L,谷氨酰转移酶124 U/L;心肌酶正常;肌钙蛋白( TnI )0.12 ng/mL;CRP 165 mg/L;胸片检查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射血分数( EF)57%,短轴缩短率( FS)29%,少量心包积液,双冠脉内径正常。诊断:川崎病合并心源性休克。入院后给予多巴胺、硝普钠以改善循环,使用磷酸肌酸钠以保护心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 )1 g/( kg·d),连用2 d;使用地塞米松10 mg/m2抗炎治疗。入院第2天患者体温逐渐下降,皮肤黄染减轻,休克纠正,消化道症状缓解,精神状态好转。患者住院7d后体温正常,加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后复查白细胞、CRP明显下降,肝功能较前好转,超声心动检查显示左心室收缩功能较前改善。患者住院12 d出院。恢复期出现指端及肛周脱皮。
作者:任悰;刘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高磷血症,同时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发生和进展的主要因素,并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增加密切相关。本文对高磷血症与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覃春美;欧三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针对症状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1.54%;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46%。经过7 d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窒息患者早期采取小剂量的多巴胺治疗,能明显减少胃肠、肾等脏器的损伤,从而缩短患者病程,使病情得到大程度的缓解,进而提高疾病治愈率,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作者:张海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腹高频超声检查在早期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为异位妊娠的24例患者行经腹常规超声检查未能明确诊断但又不宜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情况下行经腹高频超声检查。结果:11例患者经腹高频超声检查得到明确诊断,其中:显示附件区包块内卵黄囊回声6例,显示附件区包块内胚芽回声、原始心管搏动5例,13例肥胖患者未能显示附件区异常回声。结论: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经腹高频超声检查可以做为经腹常规超声的有益补充。
作者:刘友员;陈虎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是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CAP的病情正确评估在其治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呼吸病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结合近年来新研究成果及多项权威指南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评分系统进行的推荐更新,就CAP流行病学及临床评估系统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鞠学贵;杨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风心病围手术期中皮肤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风心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2例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皮肤护理,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皮肤护理,观察2组患者皮肤损害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压红6例、水疱4例、破溃2例,对照组发生压红15例、水疱10例、破溃7例,2组比较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使用PDCA循环模式可对风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皮肤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玉莲;黄陈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