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床旁置入漂浮导管并发症及安全性分析

冷凌涵;王平;王国祥;杨芳;刁华英;陈燕春;王玺;李雪莲;杨进;张静

关键词:漂浮导管, 并发症, 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床旁置入漂浮导管,安全性以及并发症的处置对策.方法:分析在ICU床旁置入漂浮导管的63例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结果:床旁置入漂浮导管用时短,易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低,予以及时正确的处理后未对患者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在ICU中行床旁置入漂浮导管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置管过程用时短.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肝炎尿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尿酸(U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58例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初UA测定值与检测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GLU)、胆固醇(CHOL)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按UA水平分为<70 μmol/L组18例,70~100 μmol/L组22例,>100~150 μmol/L组37例,>150 μmol/L组81例,其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1.1%、50.0%、91.9%、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A值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尿酸水平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高峰;李继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我院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应用分析

    目前,我院临床使用的中成药有196种,具有品种齐全、临床应用较广、使用数量较大、用药金额较高等特点.笔者随机抽查了我院2011年1-12月门诊中成药处方1 482张,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旨在为医院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应用高氧液对大面积烧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氧液在减轻机体烧伤后缺血缺氧性损害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成加用高氧液治疗的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组,分别于受伤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晨抽静脉血采用AP-AAP桥联酶免疫检测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CD+3、CD+4、CD+4/CD+8值降低程度轻,回升早,恢复快,CD+8增高程度小,恢复快.结论: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复苏中静脉应用高氧液对重度烧伤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明显调理作用,从而减少MODS的发生率,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李民;徐礼笑子;林倩君;陈庞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代谢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急性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代谢综合征组(42例)与非代谢综合征组(34例),根据磁共振血管成像或CT血管成像比较2组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结果: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较脑梗死合并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相关性.

    作者:廖峻;张志民;黄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翼状胬肉的治疗进展

    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的眼结膜变性疾患,是结膜及结膜下组织的慢性炎症并向角膜发展,引起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的结果[1],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翼状胬肉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外观呈三角形,如翼状,故名.该病发病机理不明确,主要有免疫学说、成纤维转化和结膜移行学说、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学说等.该病多见于户外劳动者,以渔民、农民发病多,可能与风尘、日光、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中难以根治的疾病,治疗方法繁多,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多年来眼科工作者对该病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法、防止术后复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床旁置入漂浮导管并发症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床旁置入漂浮导管,安全性以及并发症的处置对策.方法:分析在ICU床旁置入漂浮导管的63例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结果:床旁置入漂浮导管用时短,易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低,予以及时正确的处理后未对患者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在ICU中行床旁置入漂浮导管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置管过程用时短.

    作者:冷凌涵;王平;王国祥;杨芳;刁华英;陈燕春;王玺;李雪莲;杨进;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成都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孕产妇健康管理调查

    目的:了解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式.分层采用市政府按照经济发展状况划分的3个圈层,在每个圈层分别选取2个区县(共6个),在第1圈层的2个区中分别抽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对象,第2、第3圈层的4个区县各抽取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所乡镇卫生院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采取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资料来源于成都市2010年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调研资料之孕产妇健康管理部分.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保人员数量(专职、折算)明显多于乡镇卫生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孕情收集、督促产检、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助产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要低于乡镇卫生院的比例,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的登记本产后访视率及产前随访率都显著高于2家机构的实际电话复核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妇保人员应转变观念,做好产前随访及产后访视,促进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

    作者:杨丽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凋亡抑制因子Livin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是细胞增殖与凋亡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调控受细胞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可以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s)直接结合而起抑制作用的蛋白家族.它的过度表达引起的凋亡不足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在介导肿瘤化疗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其它凋亡抑制蛋白相比,IAP具有更强的抗凋亡作用.目前在人类共发现6种IAP家族成员,分别为c-IAP1、c-IAP2、NIAP、XIAP、Survivin及Livin(又称为ML-IAP或KIAP),其抗凋亡作用远强于bcl-2蛋白家族.Livin作为新近发现的IAP家族成员,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呈高表达,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抵抗.为此,本文对Livin在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理及作为新的治疗靶点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张长川;夏祥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008-2010年开封地区农村居民产程和分娩并发症分析

    目的:研究2008-2010年开封地区农村产妇妊娠的发病情况、构成比以及高发病年龄组,摸清本地区产妇的产程和分娩的并发症的动态变化趋势,有效地降低住院率,减少住院费用,改善妊娠母婴结局.方法:逐年追踪并对开封市2008-2010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就诊中产程和分娩的并发症的农村居民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封地区农村产妇产程和分娩的并发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发病年龄26.42±5.10岁,高发病年龄组为20~24岁组;其发病率高是产程和分娩的其他并发症,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占83.30%,其他依次为产力异常5.56%、早产2.80%等.结论:提高妊娠诊断水平,重视妊娠的围生期管理,有利于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有效降低母婴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李惠;田葱;徐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矫治高度近视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视度数在-10~22.5D的12例23眼行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行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散光、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体及透明晶体检查,并在术后6~12个月(平均8.6个月)的随访中,对上述内容再次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眼均成功行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术.术后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散光明显减轻;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变;术后未见晶状体混浊情况发生.结论: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术可有效矫治高度近视.手术安全性高,效果确切,具有可预测性及可逆性.

    作者:胡锡彬;何建中;邱艳飞;赖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三叉神经出脑干段与周围血管关系的磁共振分析

    目的:利用MRI分析探讨三叉神经出脑干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进行桥小脑角区磁共振扫描的病例,所有病例均进行3D-CISS序列扫描,其中22例采用了Turbo Flash序列、SPACE序列和VIBE序列(增强扫描).分析三叉神经出脑干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类型.结果:50例患者100侧三叉神经出脑干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类型:远离占40%,可疑接触占29%,接触占31%,未观察到三叉神经受压变形或移位.关系血管以小脑上动脉多见(78%).结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接触和可疑接触的情况在无三叉神经痛人群中并不少见,但一般无神经变形、移位.若磁共振图像上二者仅仅为接触或可疑接触,是不足以判定血管压迫就是三叉神经痛病因的.

    作者:彭涛;肖建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六合丹糊剂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丹毒30例观察

    目的:观察六合丹糊剂外涂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丹毒的疗效.方法:以抛硬币法将63例丹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3例.对2组患者均进行抗炎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5%黄苦液冷湿敷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六合丹糊剂外涂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六合丹糊剂外涂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丹毒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白美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振荡频率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及黏附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振荡培养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及其在修复材料表面黏附的影响.方法:将热凝树脂和钴铬合金试件分别置于含变形链球菌悬液的试管内,在不同振荡频率培养24小时.测定细菌黏附量及培养液细菌量.结果:当热凝树脂组振荡频率>60 r/min,钴铬合金组振荡频率>30 r/min时,变形链球菌黏附量随振荡频率的增加而减少(P<0.05).振荡频率<90 r/min时,培养液中细菌随振荡频率增加而增加(P<0.05);振荡频率>90 r/min时,菌量随振荡频率增加而减少(P<0.05).结论:当达到一定频率时,振荡频率与变形链球菌生长及黏附量呈负相关关系,提示口腔功能活动有利于减少细菌的生长繁殖以及修复体表面的早期黏附,有利于减少戴用义齿后口腔继发疾患.

    作者:魏焱;吕锦;孔敏;王斌;刘劲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与颅内损伤的关系

    目的:探讨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与颅内损伤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4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临床资料.患儿分为CMV-IgM阳性组(IgM阳性组)、CMV-DNA阳性组(DNA阳性组)和CMV-IgM、CMV-DNA双阳性组(双阳性组),比较3组颅内损伤差异.结果:IgM阳性组与双阳性组颅内损伤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高于DNA阳性组(P<0.01).3组颅内出血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更易造成新生儿颅内损伤.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潜伏性感染对颅内出血的影响无显著差别.

    作者:谢月娥;费淑兰;周云;史文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氨溴索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5例观察

    目的:观察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吸氧、抗生素、祛痰药和解痉平喘药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15 mg加于生理盐水10 mL行氧驱动雾化吸入,bid,连续7 d.观察患者咳嗽、咯痰、喘息及肺部哮鸣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1%,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巨成;陈丽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医学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医学文献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图书信息机构的文献资源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献的结构由原来单一的印刷型期刊,向多类型、多载体的电子文献方向转变.自1992年中国科技信息所研究出光盘产品并投放市场和1994年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推出<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以来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欢迎,成为获取新医学期刊信息的重要工具,促进了医学文献检索自动化[1],为现代的医学信息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胰激肽原酶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观察

    目的:比较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与单独使用贝那普利的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贝那普利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24 h尿蛋白定量、UAER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比单独使用贝那普利疗效更好,而且胰激肽原酶片还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有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魏京霞;王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术治疗输卵管不孕症46例观察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术治疗输卵管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后疑诊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的病人46例,进行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输卵管伞端扩张或造口、输卵管系膜松解术.观察病人术后2年内宫内妊娠的情况.结果:46例病例术后第1月、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第24月宫内妊娠分别是5例(10.9%)、11例(23.9%)、22例(47.8%)、26例(56.5%)、28例(60.9%)、29例(63.0%).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术创口微小,治疗输卵管不孕症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孟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3种通路输注甘露醇静脉外渗的比较

    目的:探讨适宜患儿输入20%甘露醇的静脉通路.方法:对在我院入住并输入20%甘露醇的352例患儿静脉外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输入通路,分别将经头皮静脉输入20%甘露醇患儿设为A组,经四肢静脉输入20%甘露醇患儿设为B组,经中心/腋静脉输入20%甘露醇患儿设为C组.比较3组患儿静脉外渗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儿静脉外渗率低于B组(P<0.05),B组患儿静脉外渗率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中心/腋静脉输入20%甘露醇患儿静脉外渗发生率低,儿童静脉输入20%甘露醇应首先考虑中心/腋静脉通路.

    作者:涂国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常见骨折的X线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常见骨折的X线诊断漏诊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尽可能地避免骨折患者X线诊断的漏诊.方法:对1 300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复查分析.结果:通过本组病例分析,发现肋骨和四肢骨骨折漏诊误诊比例高,而头颈颌面部骨骨折漏诊比例较少.结论:在骨折X线诊断过程中应该认真观察,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可疑骨折必要时行CT确诊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王翔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成都市医学信息所、成都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