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尖锐湿疣50例临床分析

谢雪冰

关键词:尖锐湿疣, 老年, 综合防治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尖锐湿疣的现状并探讨其防治.方法:对近3年我院门诊的50例老年尖锐湿疣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社会心理等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平均年龄63岁,40例为离退休人员,现均未参加任何社会活动;非婚性接触感染占66%(33/50);采用综合疗法及健康教育,微波治疗一次治愈率为70%(35/50),复发的15例经第二次微波治疗均痊愈,治愈率100%.结论:应以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措施防治老年尖锐湿疣及其它性传播疾病.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胆红素诱导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实验研究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胆红素对神经细胞的毒性机理,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制作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组织学改变,检测脑组织胆红素浓度及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率,并探讨其间相关性.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时,海马区神经细胞出现凋亡的组织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与脑组织胆红素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胆红素通过诱导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介导其神经毒性的产生.

    作者:游戏;杨光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60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内镜下胰胆管造影(ERCP)术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应用和术前术后的观察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对进行ERCP术的60例病人的临床经验和手术前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通过ERCP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3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1例、SOD(胆管型)6例.胆总管肿瘤2例,胰腺分裂1例,胆总管良性狭窄5例,胰头癌1例,先天性胆管囊肿合并胰胆管汇流异常2例,与主胰管相同的胰腺假性囊肿1例,胆管蛔虫1例.胆管括约肌切开56例,胰管括约肌切开3例.主要并发症为高淀粉酶血症5例,急性胰腺炎1例,出血2例,无急性胆管炎和穿孔.结论:诊断及治疗性ERCP术是诊断及治疗胆胰疾病有效手段,是部分胆系及胰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治疗技术也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接受.其手术前后的护理关系到手术成败.

    作者:毛金荣;龚兴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口服茶碱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用于轻中度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口服茶碱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对轻至中度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轻至中度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单用激素组和加用茶碱组.单用激素组25例给予二丙酸倍氯米松(BDP)250μg吸入,bid.加用茶碱组27例给予BDP 250μg吸入,qd;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缓释茶碱(舒氟美)0.1 g,bid,早晚各1次.疗程均为12周.结果:单用激素组治疗前后的呼气峰流速值(PEF)分别为323±121 L·min-1和453±163 L·min-1;变异率分别为26%±7%和9%±2%.加用茶碱组治疗前后的PEF分别为267±62 L·min-1和497±123 L·min-1;变异率分别为26%±6%和9%±3%.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观察的12周内夜间使用B2兴奋剂的次数单用激素组为3.7±1.2次,加用茶碱组为1.3±0.9次,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茶碱配合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具有与双倍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相同疗效.

    作者:刘庆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反复发作的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患者16例.结果:16例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手术治疗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效果好,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朱伟红;陈碧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止嗽散联合刮痧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42例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止嗽散配合刮痧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2例,口服中药汤剂止嗽散联合刮痧治疗;对照组34例,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和复方甘草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嗽散汤剂联合刮痧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波;贺小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与卒中类型、部位和面积的关系,以指导治疗,评价预后.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连续住院的480例脑卒中患者中出现继发性癫痫的42例患者,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头颅CT情况进行x2检验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多见于脑皮质卒中患者,皮质脑卒中组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皮质下脑卒中组癫痫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4 cm的脑卒中病灶组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4 cm脑卒中病灶组癫痫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出血性卒中组和缺血性卒中组癫痫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与脑卒中类型无关,与脑卒中发生部位和面积有关.

    作者:朱燚;张强;陈明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无人区电轴对房颤并宽QRS波心电图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无人区电轴用于判别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性质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20例心房颤动并宽QRS波群心电图.结果:120例患者中66例为心房颤动并心室内差异传导,54例为心房颤动并室性期前收缩或室速,其中30例心电轴位于无人区.结论:宽QRS波群无人区心电轴可以确定为心房颤动并室性期前收缩或室速,而不是心房颤动并心室内差异传导.

    作者:苏陶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杂性尿路感染238例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复杂性尿路感染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238例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74.79%(大肠埃希菌占54.62%),表皮葡萄球菌占8.82%,肠球菌7.98%,肺炎克雷伯菌占4.62%,真菌占3.78%.130例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6%、5.3%、6.1%,而对氨苄西林、头孢类、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较高.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仍为目前住院的复杂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性高,且常呈多重耐药,临床治疗应尽量根据药敏实验调整抗生素.

    作者:李雪梅;毛元英;尉冬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住院的6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均并发其他系统疾病,并原发肺部疾病54例,神经系统疾病30例,心血管疾病39例,慢性肾病15例,恶性肿瘤5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感染的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血液.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占真菌感染的75%.氟康唑为首选治疗药物.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常见,与高龄、长期住院、卧床、并发多种基础疾病、多种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密切相关.严格控制血糖,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及联合抗真菌药物的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张敏;李小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棉线鼻饲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选择一种临床实用的鼻饲管固定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实验组30例采用棉线固定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胶布固定方法.结果:两组胃管滑出率相比,实验组的滑出率小于对照组的滑出率,两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舒适度相比,实验组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棉线固定胃管鼻饲的方法更为安全、可靠、便捷、舒适.

    作者:黄雪梅;黄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甲基睾丸素与米非司酮序贯应用于中孕引产12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甲基睾丸素与米非司酮序贯应用于12~15周中孕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5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分别予以甲基睾丸素与米非司酮序贯应用.结果:完全流产115例(92.0%),不全流产9例(7.2%),失败1例(0.8%).无感染、羊水栓塞、大出血和软产道损伤病例.结论:甲基睾丸素与米非司酮序贯应用于12~15周中孕引产孕妇,宫颈软化充分、子宫规律收缩佳,有利于孕产物的排出,清宫时无需扩宫,痛苦小,对初产妇和高危妊娠妇女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王敏;李雪芹;刘富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对80例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调查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行为状况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和健康行为量表(HPL)对2006年1~12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80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自评得分分别为93.06±16.23分和116.56±22.45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呈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在设计和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时,应重视提高病人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使其采取健康行为,进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晓梅;杨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破入胆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笔者服务医院1985~2006年收治的肝包虫囊肿破入胆管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诊断在当今先进影像学设备的支持下不太困难,及时的手术介入及手术要点的掌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喜岷;黄智;吴俊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固定正畸技术在儿童牙和牙槽骨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儿童牙和牙槽骨损伤复位固定的方法.方法:利用固定正畸技术对32例儿童恒前牙外伤脱位和牙槽骨骨折进行复位固定.结果:24例脱位牙和8例牙槽骨骨折复位固定有效率为100%.结论:对于儿童牙外伤脱位和牙槽骨骨折,利用固定正畸技术对其进行复位固定是一种可靠的方法,本方法取材简单,成本低,值得推广.

    作者:郭洪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利多卡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应用利多卡因1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盐酸倍他司汀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33例,应用盐酸倍他司汀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滴,每日1次.结果:观察组显效时间及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陈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64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干预性早产的构成因素以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4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所致的胎儿窘迫是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因素,其次是重度子痫前期.孕周>34周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孕周<34周的早产儿(P<0.05).定期的产前检查、终止妊娠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降低早产儿的并发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结论:定期产前检查、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对提高围生儿存活率、改善妊娠结局有益处.

    作者:刘毅;李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羊水Ⅲ°粪染新生儿86例洗胃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洗胃对羊水Ⅲ.粪染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干预的疗效.方法:将156例羊水Ⅲ°粪染新生儿按入院日期(奇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6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保温、控制感染、输液、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于生理盐水洗胃.观察两组新生儿呕吐、腹胀、大便隐血等指标.结果:两组呕吐、腹胀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理盐水洗胃可减少胎粪刺激胃黏膜,预防呕吐、腹胀,其方法简单、便捷、安全.

    作者:代永清;周平英;张素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高血压间关系探讨

    晚近观点认为,高血压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并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进行性改变.

    作者:邹颖琦;袁志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冠周冲洗液的抗菌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生理盐水、碘氧液、口泰(复方氯己定)液杀灭智齿冠周炎盲袋内厌氧菌的效果.方法:将90名患者90颗患牙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碘氧液组和口泰液组,每组各30颗患牙,冲洗前后分别取样,进行厌氧菌培养.结果:碘氧液组与口泰液组厌氧菌减少程度明显大于生理盐水组(P<0.01),碘氧液组与口泰液组厌氧菌减少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泰液可有效杀灭盲袋内厌氧菌,抗菌作用与碘氧液近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冠周冲洗液.

    作者:古贝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危重患儿动脉取血部位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动脉取血的佳部位.方法:将我科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150例进行血气分析的患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穿刺组和股动脉穿刺组,比较两组动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穿刺组一次成功率比股动脉穿刺组高(P<0.01),穿刺后血肿形成率、误穿静脉发生率桡动脉穿刺组较股动脉穿刺组低(P<0.01).结论:桡动脉穿刺取血方法优于股动脉穿刺取血,应作为儿科动脉取血部位首选.

    作者:涂国芳;范晓梅;陈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成都市医学信息所、成都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