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路强
SIRT1 (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是一种依赖于NAD+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体内,SIRT1通过作用于调节代谢的转录因子,使其去乙酰化,从而调节葡萄糖、脂肪代谢和胰岛素分泌和外周效应等多条代谢通路.SIRT1在医学临床应用和研究中可能极具应用价值,或许会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刘波;郭红;卢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分析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88例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8例患者,48例术前诊断为腹痛待查,考虑急性阑尾炎;40例术前诊断为其他急腹症;所有患者术中探查均为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2例,单纯性阑尾炎6例.所有患者经保守及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其中10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 非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较困难,充分认识本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极为重要.临床中对于难以确诊的急腹症,应考虑本病可能,并及早剖腹探查.
作者:彭怀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河源地区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的干预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地中海贫血孕产妇采用合理的干预措施,建立地中海贫血干预方案,研究干预护理对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的影响.结果 2008年检查总人数4606例,其中α地贫621例,β地贫335例;2009年检查总人数5422,其中α地贫810例,β地贫358例;2010检查总人数6640例,其中α地贫1036例,β地贫361例.结论 对地中海贫血孕产妇进行干预护理,降低地贫新生儿出生率,保证母婴安全,促进优生优育,提升人口素质.
作者:陈彩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LISS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2007年6月-2011年6月间到我院收治的71例胫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LISS微创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解剖钢板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 观察组36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5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4.3%.结论 对于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疾病的治疗,采用LISS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广;张治宇;朱佳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天花粉治疗部分性胎盘植入与重度粘连均获得成功.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天花粉蛋白治疗胎盘植入及重度粘连120例,剖宫产术中发现胎盘局部植入或重度粘连者95例,顺产分娩时发现胎盘重度粘连25例,均用天花粉蛋白治疗.结果 此类患者均采用宫颈注射结晶天花粉蛋白注射液2.4mg治疗后,观察子宫复旧良好,阴道出血量逐渐减少,出血量与正常产妇相比无明显增多.所有病例在用药后5-7天复查B超见宫腔内增强回声,血流不丰富,出院后电话追踪,回家后阴道出血量少,均未发生晚期产后出血,产后42天再次复查B超见胎盘组织均已吸收,腹部切口及会阴切口愈合良好,治愈率达100%.结论 天花粉蛋白治疗胎盘局部植人或重度粘连为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严格注意禁忌症及适应症.
作者:余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8年2月-2010年9月我院收住的47例乳头状癌者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辅以131I核素、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如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等,随访观察无肿瘤复发、无骨髓抑制、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无白血病及肺组织纤维化发生.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是乳头状甲状腺癌治疗的安全、有效术式,能彻底清除腺体内恶性肿瘤和潜在病变,为术后131I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陆永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牙周炎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观察组)与不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对照组)各30例行牙周基础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AL)、血糖(GLU)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结果 牙周基础治疗后,两组PD与AL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与HbAlc指标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和牙周炎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牙周基础治疗可缓解牙周炎患者的局部牙周炎症状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糖尿病症状.
作者:陈云秀;任煜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临床分析胃炎宁胶囊治疗萎缩性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8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胃炎宁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59.7%,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HP阳性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胃炎宁胶囊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抑制HP的阳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淑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拉西地平应用于高血压及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6月期间共收治的88例高血压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将所有的患者进行分组,使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由44例高血压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则为拉西地平,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44例患者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5%,而对照组的44例患者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09%,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及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而言,运用拉西地平来进行治疗是十分安全与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与推广.
作者:何红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足底溃疡是是麻风患者胫后神经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10%-60%[1],是导致病人畸残、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麻风足底溃疡的方法很多,如外涂红霉素、聚维酮碘软膏、中草药等,由于麻风溃疡发生原因复杂,很多复杂性溃疡常常久治不愈,临床效果不满意.在麻风病防治十一五规划期间,我们对50例复杂性麻风足底溃疡患者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加外用维A酸和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治疗,并与莫匹罗星外涂做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军;梁其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急性白血病常见的口腔首发症状是牙龈瘀斑,黏膜苍白,溃疡和出血.目的:本文报告一名急性白血病(ALL2)患者,在确诊前出现罕见的牙痛、神经痛症状,通过病程的报告,为通过口腔表现早期发现白血病提供线索.
作者:余东;张俊;马慧玲;吕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益气化瘀方及其拆方于椎间盘的软骨细胞,其凋亡状态下的Ⅰ型与Ⅱ型胶原所具有的调控表达作用.方法 通过对椎间盘(大鼠)软骨细胞进行培养(酶消化法),再运用Fas抗体对其进行诱导凋亡,以益气化瘀方(还包括其拆方:化瘀方和益气方)相应的药理血清来进行干预,再以SP法(免疫组化)对大鼠椎间盘的软骨细胞于不同状态之下对这两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做相关检测与分析.结果 凋亡模型组显示胶原表达(Ⅰ型)较正常的对照组明显,显示Ⅱ型胶原仅呈轻度表达,两组差异呈显著性(P<0.01);所用益气化瘀方(还包括其拆方:化瘀方和益气方),同凋亡模型组相较,不仅均能够明显的上调其胶原的表达(Ⅱ型),而且能够下调其胶原的表达(Ⅰ型),再将3种中药组与诱导凋亡组相较,差异呈显著性(P<0.01).结论 予以益气化瘀方(还包括其拆方:化瘀方和益气方)能够调控发生在凋亡状态下大鼠椎间盘自身软骨细胞胶原的表达(Ⅰ型与Ⅱ型).
作者:漆平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孕酮(PROG)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我们选择已确诊异位妊娠患者100例,正常宫内妊娠5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同期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孕酮值;观察异位妊娠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血清孕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值分别需要的时间.结果 正常宫内妊娠者的血清孕酮显著高于异位妊娠者(P<0.01);异位妊娠患者在药物保守治疗过程中,血清孕酮下降至正常所需要的时间显著少于血β-HCG下降至正常值所需的时间.结论 血清孕酮检测有助于鉴别正常妊娠与异位妊娠.
作者:李惠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喉罩和气管插管在妇产科手术全身麻醉中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孕妇100名,其中50名孕妇在进行诱导麻醉后置入喉罩,作为观察组,剩下的50名孕妇在进行诱导麻醉后插入气管导管作为对照组,以两组产妇置管前后的HR、MAP以及两组产妇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的产妇数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α=0.05.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HR、MAP值在置管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产妇的HR、MAP值在置管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产妇数也少于对照组.结论 在妇产科手术的全身麻醉过程中使用喉罩可以有效的减少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同时维持产妇在麻醉过程中血液流变学的稳定性.
作者:成韶;赵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阐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佳急救护理程序.方法 对2010年10月到2011年11月在我院进行急救的209例心肌梗塞患者从氧疗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等方面进行急救护理.结果 通过对患者认真细致的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认识疾病并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提高了疾病治愈效果.结论 系统的全方位的护理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快疾病痊愈的有效保证.
作者:张笛;王晓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并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胆结石病人,随机进行分组,每组各25例,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治疗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手术病人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通过对术后病人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治疗组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在手术时间上少、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少、住院时间短,同时治疗组腹部感染、胆漏、肠粘连、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2.7%)明显低于对照组(29.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开腹胆囊切除术而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总体效果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游波;王盈;邱卓;姚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流行性出血热为传染类疾病,本病发病急、病情重,患者进入多尿期是病情好转表现,多尿期并发精神失常率很低,这样的患者容易受到忽视.
作者:宋瑶;董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应用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对患者进行预先镇痛的PCIA(静脉自控)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以及对其凝血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自2011年1月-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90例择期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应用100mg氟比洛芬酯,B组应用50mg氟比洛芬酯,C组应用100mg生理盐水.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后的24h内,其VASJ与VASH的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吗啡的用量,同C组相较,均具显著差异(P<0.05),并且A组较B组具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的24-48h内三组不具差异(P>0.05).结论 腹部手术应用氟比洛芬酯进行预先镇痛,能够增强患者PCIA的效果,能够减少在镇痛过程中应用吗啡的剂量,并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其中100mg的氟比洛芬酯效果优于50mg的氟比洛芬酯,对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也没有任何影响,应予推广.
作者:彭清雄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地下,很容易合并口腔黏膜疾病,而其中口腔异味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加强口腔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观察发现有70%-80%手术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异味-口臭,其中手术麻醉方式包括全麻、腰硬联合麻醉、臂丛麻醉.全麻患者的口臭程度比其他麻醉方式的重,占总手术患者比例也要大.
作者:董秀玉;李娜;王砚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应用抗支扩与抗哮喘方法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40例支扩合并哮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病史的详细问卷;观察两组临床表现;观察组应用抗支扩与抗哮喘方法联合治疗,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的抗支扩方法治疗,观察两组进行2个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同对照组相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抗感染与止咳化痰,以及抗喘息和止血该5项的检查指标当中,共有88项次达到完全治愈,但对照组仅18项次达到完全治愈,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应用抗支扩与抗哮喘方法联合治疗,达到基本治愈.对照组仍有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未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应用抗支扩与抗哮喘方法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应予推广.
作者:曾永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