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秀兰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的影响,为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提供有效的途径.方法 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8),予TGF-β1(2ug/mL)刺激48h,同时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终浓度分别为0.5、1.0、2.0、4.0mg/mL)进行干预,采用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 检测PAI-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GF-β1明显上调PAI-1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1),丹参酮ⅡA磺酸钠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TGF-β1介导的PAI-1上调(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逆转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PAI-1的表达,因而具有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丁红;毕莹;王宗谦;车玉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中性粒细胞形态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6例AOPP患者按诊断标准分组,分别常规取血制片,瑞氏染色后,观察中性粒细胞改变,并分类100至2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毒性指数和核突积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AOPP患者中性粒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中毒改变,细胞大小不一,同一患者相差可达1倍以上(大直径18.2um,小直径8.4um);中性粒细胞中均有毒性颗粒出现,且中毒越严重、病程越长,毒性指数就越高,中毒颗粒在细胞中的分布亦愈多,预后越差;胞核有多种形态的核突出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病情越重,差异越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值小于0.01和0.0005);重症中毒患者和死亡病人,基中性粒细胞常常表现出胞体肿大、结构模糊、核肿胀,甚至破碎、溶解等退行性变.结论 观察AOPP患者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形态变化,对了解中毒程度、判断预后及转归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我院近年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情况、原发病、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统计2004~2009年我院ARDS患者的原发病、逐年发病情况、病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04年1月~2009年12月年我院共收治危重病患者1714例,其中60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占3.5%.肺内疾病致ARDS共16例,(占26.7%),死亡10例,病死率62.5%.肺外疾病致ARDS44例(占73.3%),死亡21例,病死率47.1%.肺内型ARDS病死率明显高于肺外型(x2=13.261,P<0.01).原发病为脓毒症13例(占21.7%)及肺炎10例(占16.7%),其他为大手术、重症胰腺炎(5%)、多发性创伤(25%)等.60例ARDS患者中死亡31例,其中肺内疾病死亡10例(占32.3%),肺外疾病死亡21例(占67.7%).ARDS总病死率为51.67%.6年间病死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6年间ARDS平均发病率为3.5%,呈缓慢上升趋势;6年间病死率无明显变化.
作者:邹同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2Y12基因T744C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与中国北方汉族冠心病人群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重测序法对经冠脉造影证实的615例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分别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lopidogrel Resistance,CR)和非氯吡格雷抵抗组(None-C1opidogrel Resistance,NCR),氯吡格雷抵抗定义为5μmoL/L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大于70%,分析P2Y12基因T744C多态位点在两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结果 P2Y12基因T744C多态位点三种基因型(TT、C/T、CC)在氯吡格雷抵抗组与非抵抗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3.69%,34.93%和1.38%,62.05%,35.18%和2.77%,三种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分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622).P2Y12基因T744C多态位点在两组间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Logistic回归校正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冠心病易患因素后,P2Y12基因T744C单核苷酸多态仍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P2Y12基因T744C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冠心病人群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无相关关系.
作者:孙莹;韩雅玲;张效林;梁振洋;王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分析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无张力组)与传统疝修补术(传统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尿潴留、切口异物感、阴囊积液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口疼痛及复发情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护理要点也有所改变.
作者:马艳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复方硫磺霜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方法 以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等为乳膏基质制备复方硫磺霜,并观察132例脂溢性皮炎、头癣、疥疮患者使用该制剂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得软膏成品质地细腻、美观,无油腻感.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处方设计合理,成品质量稳定,临床疗效好.
作者:龙帅;张小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针刺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穴位针刺及电针治疗、中药内服、拔罐、推拿等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35例.结果 临床痊愈29例(82.9%)显效4例(11.4%)好转2例(5.7%),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以针刺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提示早期治疗及不同时期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是取得该病满意疗效的关键所在.
作者:李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近年来,肿瘤免疫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使肿瘤的细胞治疗成为继外科手术、放化疗等方法之后又一个研究热点.树突状细胞(dendrtic cell,DC)的发现使肿瘤免疫治疗在经历了过继免疫治疗阶段后,进入了主动免疫疫苗研究的新阶段.
作者:远洋;王雪峰;张扬;穆兰;潘欣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炎症、菌群及黏膜肿瘤坏死因子(TNF)-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40只Wistar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UC组)和益生菌治疗组(PC组).PC组大鼠采用双歧三联活菌悬液(2.2×109CFU/只)灌胃治疗,l次/d,共4周,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炎症并评分,检测各组大鼠部分肠道菌群、肠黏膜中TNF-a、白细胞介素(IL)-6表达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分析其变化.结果 PC组大鼠结肠炎症评分较UC组明显改善(7.94±0.85比10.25±1.36,P<0.05),但未恢复至NC组水平(7.94±0.85比4.35±0.88,P<0.01).PC组肠道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较UC组明显增加,大肠杆菌和真菌则减少(P<0.05).PC组血浆内毒素、TNF-a水平较UC组降低[内毒素:(93.33±21.22)pg/mL比(121.25±39.07)pg/mL;TNF-a:67.51±14.63比85.99±18.17,P值均<0.05],但高于NC组[内毒素:(93.33±21.22)pg/mL比(35.20±15.12)pg/mL;TNF-a:67.51±14.63比43.28±19.98,P值均<0.01].与UC组比较,PC组IL-6水平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5.22±34.01比184.09±29.11,P>0.05),且高于NC组(155.22±34.01比108.73±37.35,P<0.01).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可调整肠道菌群紊乱,减轻大鼠结肠炎症,改善菌群紊乱、减少内毒素吸收及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
作者:张明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加强老年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患者的护理,降低死亡率,增加缓解率,提高老年HAL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11例老年HAL临床资料,根据老年患者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加强白细胞单采及化疗期间的护理使老年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结果 11例患者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3例,死于败血症1例,因颅内出血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死于DIC 1例.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提高了病人的耐受力,并能密切配合医护人员,安全渡过危险期,降低死亡率,提高老年HAL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巧梅;杨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大连市西岗区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后总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食品卫生卫生监督管理水平.方法 2009年5月-2009年10月,对西岗区101户餐饮业进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评分后培训餐饮业负责人,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然后进行第二次评分.结果 101户餐饮业中,第一次量化分级评分为(62±23),第二次量化分级评分为(78±15),两次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量化分级管理有利于提高餐饮业的卫生条件,改善卫生状况.
作者:滕昕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1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腹壁皮下注射,每隔12h注射一次,连用7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腹壁皮下注射,每隔12h注射一次,连用7d;,同时给予尤瑞克林0.15PNA单位,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1h内滴注完毕,每天1次,连用14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显著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陈士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右心衰竭病死率高,诊断及治疗困难.随着人们认识逐渐深入.右心室辅助装置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右心室辅助是指将右室或右房的血流引入泵体,泵体驱动血流流人肺动脉,从而完全或部分替代右心功能,达到辅助循环支持的一种措施.本文将对右心室辅助装置(包括可用于右心辅助的双心室辅助装置)构造、工作原理、研究进展等做一综述.
作者:李延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用于抗血小板聚集重要的药物之一,质子泵抑制剂(PPI)亦是近年来治疗酸相关性疾病有效的药物.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PPI、氯吡格雷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密切相关,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余莲英;沙卫红;王启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12岁,出生后阴蒂进行性增大,近两年增大明显似阴茎,伴声音低沉,皮肤黑,喉结突出,前来就诊.查体:外生殖器处大小阴唇完整,阴蒂肥大似阴茎样长约7 厘米,有包皮,但无尿道口,阴蒂下方见正常的尿道口和阴道口.
作者:张强;张春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对鼻中隔软骨瘤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综合文献复习分析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例鼻中隔软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理诊断为软骨瘤,鼻内窥镜下手术切除治愈,追踪5年无复发.结论 病理检查是诊断鼻中隔软骨瘤的金标准,鼻内窥镜下经鼻腔手术可彻底切除肿瘤.
作者:李守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再发性与进展性腔隙性脑梗塞原因,预防腔隙性脑梗塞再发与进展.方法 本文挑选我院神经内科2例再发性与进展性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查询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腔隙性脑梗塞再发与进展原因.结果 急性腔隙性梗塞溶栓或不溶栓都有可能进展.结论 笔者认为早期评估其发病机制有助于治疗、预后.
作者:周铁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PHC)并门静脉癌栓(PVT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PHC合并PVTT患者的CT动态增强及三维重建图像,比较不同类型肝癌合并PVTT分布情况及各型比率有无差异.结果 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21例、肝实质异常灌注37例及肝动脉门静脉瘘(APS)19例.105例中I型癌栓20例、Ⅱ型31例、Ⅲ型40例、Ⅳ型14例,不同类型PHC各组PVTT分型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能够准确诊断和评价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对其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邵翠贞;雷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胰腺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经验.结果 26例胰腺外伤患者,术前确诊20例,合并腹部其它脏器损伤14例,26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6例,死亡6例.术后发生胰瘘7例,胰腺假性囊肿3例,腹腔脓肿2例.结论 B超、CT对胰腺外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ERCP是诊断胰管损伤的金标准.根据胰腺外伤级别选择适当的术式及术后充分引流是提高胰腺外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刘宝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3月至2008年3月间收治共收治的56例肝胆管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包括肝胆管探查取石,肝胆管空肠吻合,肝管整形空肠吻合,肝叶切除,肝叶切除+胆管胆总管切开.结果 所有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随访50例,远期疗效优27例,良14例,差9例.结论 肝胆管结石病人病情复杂,一般情况差,术前应对病情做充分调查分析,提高定位诊断能力,做到周密、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应达到取尽结石、解除胆道狭窄及梗阻、去除结石部位和感染病灶、恢复和建立通畅的引流的要求.肝叶切除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是外科治疗方式的较好选择,能有效降低肝胆管结石造成的高死亡率和再手术率.
作者:王同宪;贾世东;程青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