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叶下珠胶囊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

李晖;张传涛;辜海英;陈昌金;曲俊彦

关键词:复方叶下珠胶囊, HBV, HepG2.2.15
摘要:目的 研究复方叶下珠胶囊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 将HepG2.2.15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复方叶下珠胶囊组,用CCK -8检测细胞毒性,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HBsAg和HBeAg;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内、外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结果 复方叶下珠胶囊有明显的抗HBV作用,尤其当浓度为50mg/mL时,减少血清中的HBsAg作用与拉米夫定组相当;当浓度为25 mg/mL,50mg/mL,和100mg/mL时,减少血清中HBeAg作用优于拉米夫定组;但是降低细胞内外的HBV DNA含量方面,与拉米夫定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体外试验中,复方叶下珠胶囊具有抗HBV作用.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护理配合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3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完善的器械、物品准备、假体及其工具的熟悉,术中合理摆放体位及保暖,维持静脉通路,合理使用高频电刀.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紧密配合,准确传递器械及工具.结果 患者合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无菌技术的严格要求,护士高度的责任心及娴熟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潘雪燕;杨宜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隐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状态及肿瘤标记物表达治疗方法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隐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状态、肿瘤标志物表达、治疗方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15例隐性乳腺癌患者病例,均行腋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M4G3、ER、PR、HER2、p53检测.结果 215例病例中188例对淋巴结转移癌标本行M4G3检测,阳性率为98.4%,M4G3是诊断隐性乳腺癌较特异性单抗.术后病理检查中,乳腺内原发癌灶总检出率为63% (115/184).ER的表达情况、软组织浸润情况、有无新辅助化疗是影响隐性乳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临床改良根治术与根治术疗效无差别.结论 对隐性乳腺癌M4G3检测阳性高度提示来源于乳腺.全乳腺次连续大切片是检查隐性乳腺癌原发灶的好方法,隐性乳腺癌患者可以改良根治术取代根治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肖元廷;李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足底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修复足跟负重区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 报道足底内侧皮瓣的解剖特点及修复足跟负重区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16侧成人足内侧区血管神经解剖学研究,发现足内侧区存在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和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深支的内侧支多源性供血及神经分布.临床修复足部负重区创面22例.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2年,皮瓣感觉良好,外形满意,无溃疡现象,足及足趾活动功能良好.结论足内侧皮瓣血供具有多源性,不牺牲主要血管,质韧耐磨,能恢复较好的感觉,是修复足跟负重区皮肤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作者:黄智勇;赵敦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MST1基因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Mst1基因与肾癌的相关性及其表达增高对肾癌细胞凋亡、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荧光定量PCR检测47例肾癌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Mst1基因的表达;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 Mst1转染769 -P细胞;western检测转染后Mst1基因的表达;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Mst1基因在肾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成功构建重组载体;转染后Mst1基因表达增强明显,凋亡明显升高,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 Mst1基因的表达异常与肾癌的发生相关,是肾癌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其表达增高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张辉;崔军;尚超;宋永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维拉帕米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速对比分析

    目的 时比维拉帕米和心律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治疗效果及各自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我院急诊的6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随机分成维拉帕米和心律平治疗组,心律平组给予心律平35mg~140mg静注,维拉帕米组给予异搏定5mg~10mg静注.结果 心律平和维拉帕米对阵发性室上性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作用维拉帕米较心律平高.结论 PSVT应首选心律平,维拉帕米可作为一线药物,须注意其副作用.

    作者:张权孝;王伟;张建庆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应用清宣止咳汤治疗慢性咳嗽(脾经伏火型)7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清宣止咳汤治疗慢性咳嗽(脾经伏火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确诊为慢性咳嗽(脾经伏火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内服清宣止咳汤,对照组口服强力枇杷露,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85%,对照组为57.14%.结论 清宣止咳汤具有良好的止咳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赵东凯;王檀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趋化性因子RANTES作用的研究

    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 factor,RANTES),来源广泛,多数组织在炎性因子IL - 1β或TNF -α的刺激下可释放RANTES,RANTES由CD8+T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小板分泌,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它不仅对多种细胞有趋化作用,还可以强烈的激活淋巴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参与HIV的感染等.

    作者:段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腭裂修补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X线诊断

    目的 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腭裂修补术后诊为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腭咽部侧位X线片测量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观察软腭在形态学、运动能力以及腭帆提肌附着位置等方面的特点,进一步研究腭咽闭合不全的原因,为其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腭裂修补术后诊为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4例和正常健康对照组4例进行腭咽部侧位动态摄影(每例摄静止及发“表”音像各1张)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腭裂术后组的软腭相对长度较对照组短,患者的腭帆提肌附着点相对位置比对照组靠前,发音时软腭抬高角度较小.结论 软腭相对长度、腭帆提肌附着位置及发音时软腭抬高角度是诊断腭裂修补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重要指标,腭咽部侧位动态摄影是观察、分析软腭形态、运动的重要方法.

    作者:苏伟;向述天;许章典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艾司唑仑片在神经性耳鸣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艾司唑仑片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我科2010年1~6月就诊的76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在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抗焦虑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艾司唑仑片1~2mg,持续治疗2个疗程,7d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0% (32/40)显著高于对照组66.7% (24/36),P<0.05.结论 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并发挥艾司唑仑镇静、抗焦虑的药理作用,可有效促进神经性耳鸣患者的康复.

    作者:耿新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颅脑损伤的CT诊断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CT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65例的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5例患者中,CT诊断主要表现在头皮损伤、颅骨骨折和颅脑组织损伤等方面,创伤常合并存在.结论 CT在颅脑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早进行CT诊断和复查对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天练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第一肝门阻断与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第一肝门阻断与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优点与缺点,为临床行肝切除术选择血流阻断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将病人分为两组:第一肝门阻断组( Pringle,n=35)及半肝血流阻断组(HVC,n=24),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4、7天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Pringle组与HVC组比较,Pringle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白蛋白明显低于HVC组(P<0.05),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明显高于HVC组(P<0.05).结论 半肝血流阻断较第一肝门阻断操作相对复杂,但肝功能损伤较轻,术后恢复快.

    作者:吴绍峰;俞可克;甄茂川;黄学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14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临床分析以及对策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综合防治对策.方法 对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统计分析,总结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积极的防治对策.结果 14例患者中13例未发生脑卒中以及下肢坏死,1例患者术后3天发生肺栓塞,经溶栓治疗成功获救.结论 骨折术后患者因活动量减少极易产生较多的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或者既往有栓塞病史者,导致较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针对原因积极地进行并发症的防治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康复时间,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钟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自动洗胃机洗胃两种不同拔管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全自动洗胃机洗胃结束时两种不同拔管方法对术后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科300例服毒病人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8例,采取洗胃机出胃过程结束时按下停止键,分离洗胃机胃管和洗胃管,将洗胃管放低引流出残余洗胃液,后将机器胃管和洗胃管重新连接,按开始键,出胃过程运行结束后按停止键将洗胃管拔出.对照组142例,按传统方法采取洗胃结束立即按下停止键拔管.就洗胃术后两组患者6h内呕吐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洗胃术后6h内呕吐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验组的拔管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洗胃术后6h内呕吐的发生,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

    作者:贺武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56例丙型肝炎临床中医辨证探讨

    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分布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以肝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因其预后差,约有50%以上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至少20%的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转移为肝癌.目前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是治疗的首选方案,但临床上对其完全有反应者仅占50%左右,且副作用大,费用高,停药易反跳.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对丙型肝炎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的中医中药方面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设想在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祖国医学中医辩证施治,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裴建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49例病理临床分析

    目的 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是胃肠道淋巴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因起病隐蔽,缺少特异症状,常易和胃肠道有关疾病相混淆而造成不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本文对17例胃、32例肠道恶性淋巴瘤进行有关病理临床分析,探讨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原因和对策,旨在提高对该类病变诊断的正确率.结果 本文分析资料当中的17例胃组恶性淋巴瘤中只有1例术前确诊.术前32例肠组恶性淋巴瘤中仅2例疑恶性淋巴瘤,诊断回盲部结核病3例,癌肿7例,肠系膜平滑肌瘤2例,小肠类癌4例.结论 临床、内镜、病理三大科室的医生应加深对该病的诊断和认识.

    作者:马志祥;刘安丽;刘家恒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影像学新技术诊断肝脏常见弥漫性疾病

    目的 总结影像学(超声、CT、MRI)新技术在常见弥漫性肝病中的表现.方法 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影像学新技术在常见弥漫性肝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结果 超声造影及CT灌注不仅较好的反映弥漫性肝痛的形态变化,还可显示生理功能的改变,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能从分子水平来反映肝细胞的代谢情况,超声和MRI的弹性成像使影像触诊成为了可能,从而为这类疾病的诊疗评估提供了定性和定量的信息.结论 影像学新技术在常见弥漫性肝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玉蕾;曹军英;张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联合肾镜气压弹道或超声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

    目的 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联合肾镜气压弹道或超声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7月,对48例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患者同期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或超声碎石取石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结果 48例均一次手术成功,膀胱结石均一次性清除,总手术时间55 ~ 145min,平均(78.6±10.6) min,其中膀胱结石清除时间为12~45min,平均(26±4.3) min;术中无膀胱破裂、严重失血、TUR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4 ~7d拔除导尿管,其中46例排尿通畅,大尿流率(Qmax)>15 mL/s;2例排尿不畅(Qmax <6mL/s),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显示与膀胱逼尿肌功能减退有关,术中给予膀胱造瘘、术后行膀胱训练2个月后排尿通畅.IPSS评分由术前平均(27.8±4.0)分下降至术后(7.4±3.1)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平均(5.2±0.7)分下降至(2.0±0.5)分,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平均(4.8±3.3)mL/s上升至(18.8±3.6)mL/s.术后随访2~18个月,患者均排尿通畅,无结石复发.结论 TURP联合肾镜气压弹道或超声碎石术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安全有效,结石清除率高,碎石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不受结石成分限制,是微创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明;吴斌;宋永胜;卜仁戈;殷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综合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患者椎管内外情况采用针灸、按摩、牵引、硬膜外神经阻滞、针刀、温银针松解术、臭氧髓核溶解、PLDD治疗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例.结果 总有效率196例,占98%.无效4例,占2%.结论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宋彤;崔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系统化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在皮肤软组织创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索系统应用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处理急性皮肤软组织创伤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对体表皮肤软组织急性创伤进行严格清创,根据创面情况选择适当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进行治疗.不伴组织缺损的普通裂伤应用整形外科精细缝合法关闭伤口,伴有组织器官缺损的创面应用组织移植方法进行修复,包括皮片、皮瓣移植等常用的整形外科技术.后期结合功能及形态康复治疗.结果 本组共治疗l 87例患者,229伤口Ⅰ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1年,无明显瘢痕增生,无功能障碍,不需Ⅱ期修复,美容效果良好.结论 系统应用整形外科基本原则和技术治疗各种急性皮肤软组织创伤,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郑;张汝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浅谈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老年痴呆病位在脑;脏腑生理调节功能日益减退是发生该病的生理基础;其病因病机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心脾两虚、脑失荣养,痰浊内生、迷蒙清窍,瘀血痹阻、元神失聪;临床分为髓海失充型、心脾两虚型、痰蒙清窍型、瘀血内阻型四型加以论治;老年性痴呆虽是一种顽固疾病,只要生活规律,调畅情志,加强锻炼,并配合中医保健、治疗手段,老年性痴呆是可防可治的.

    作者:张杰;马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