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研究进展

周静;张宏丽;邓承祺

关键词: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摘要: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AvWD)常伴发于血液肿瘤、免疫性疾病、实体肿瘤.发病机制主要与抗VWF抗体产生、VWF合成减少,分解增加、肿瘤吸附有关.实验室诊断有出血时间延长、VWF:Ag、FⅧ:C、VWF:RCof降低、VWF多聚体分析异常.治疗包括原发疾病的治疗以及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DDAVP、替代疗法等.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相关文献
  • 144.少白细胞血液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病人住院费用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45.心脏手术中输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对手术后感染率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淋巴瘤与粘附分子相关性的研究

    淋巴瘤(ML)与粘附分子(AM)的表达密切相关.人类淋巴细胞存在着多种AM,参与淋巴细胞粘附、分化、增殖、移动及吞噬等功能的调节.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进行特异性再循环,称为淋巴细胞的归巢性.这种生物学特性对ML病变的转移及播散有重要意义.AM的异常表达与ML的肿瘤负荷、侵袭行为、肿瘤原发部位、细胞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全身症状、疗效和预后等因素有相关性.

    作者:归薇;麦羡霞;苏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异基因骨髓移植或脐血移植后微卫星分析的意义

    徽卫星DNA标志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是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技术.它能在异基因骨髓移植和脐血移植后作为移入物标记检测骨髓重建、嵌合体状态评估及早期检测残留白血病的指标.

    作者:石慧文;朱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30.HBV NAT检测和抗-HBc检测增加血液安全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DNA接种:一种抗感染和抗肿瘤的潜在武器

    前言一个多世纪以来,输血和血液制品起着挽救生命的作用.然而,从某些方面来说,输血的广泛应用也导致了血源性病毒的传播.

    作者:张虹;雍兰娜;赵志弘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反复献血者病毒感染的发生率:频繁献血的献血者是比较安全的群体吗?

    近采血与用血方面的资料显示,对血液及血液成分的输用需求与自愿捐献全血的献血者的供给之间不能保持平衡.

    作者:赵凤绵;牛宏伟;季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20.RHCE-D-CE杂合基因能引起Rh e抗原DNA分型假阴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美国1999-2000年输血细菌感染

    血液成份细菌污染是继溶血后报告到FDA的输血相关死亡的病因,从1985至1999年,约占输血相关死亡病例的10%(77/694)以上.

    作者:洪缨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28.一项评价内科医师输血医学知识的调研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的分离策略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是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效的方法,而且这种治愈效果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有关.当今用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免疫抑制治疗是没有选择性的,会削弱GVL效应.如何在预防GVHD的同时大限度保留GVL效应是当今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该领域的新进展.

    作者:岑洪;林茂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

    内皮祖细胞自发现以来深得关注.本文就内皮祖细胞存在的证据、生物学特征、动员及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袁红丰;裴雪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慢病毒载体用于人类疾病基因治疗研究的进展

    慢病毒载体系统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基因治疗载体系统,它不仅可以高效转导处于分裂期的靶细胞,而且可以转导非分裂期的细胞.目前的研究表明它是一个有应用前景的基因治疗转移系统.本文从慢病毒载体的结构、感染性、慢病毒载体系统的应用及安全性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陈波斌;林果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介绍国外对霍奇金病化疗效果的系统综述

    在瑞典健康技术评估委员会的领导下,一些著名的血液和肿瘤学家对血液系统中的某些恶性肿瘤的化疗效果进行了系统综述,如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我们选择其中的霍奇金病(HD)介绍给临床医师.

    作者:王小钦;林果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混合脐血移植研究进展

    混合脐血移植是近年来继脐血体外扩增之后,一项意在增加脐血细胞数量,满足临床移植所需的研究内容.已证实其可在受者体内形成混合嵌合体,且并不增加GVHD等副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单个脐血细胞数量少,难以在成人应用的问题,为脐血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张丽萍;沈柏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MDS免疫发病机制及相应治疗的研究进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很大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病因至今未明.近年发现,一些MDS患者存在着T细胞介导的造血抑制、骨髓细胞凋亡增加和免疫细胞功能异常,而且免疫抑制治疗有效,表明免疫异常至少在部分MDS患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位置.

    作者:周余;赵辉;邱录贵;郝玉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三氧化二砷(ATO)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先证明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药物,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近年来,随着对ATO研究的深入,其临床治疗谱也不断扩大.本文就其在恶性血液病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旭辉;张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巨核系前体细胞体外扩增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恢复延迟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而将部分移植物进行巨核系前体细胞体外扩增后再输入受者体内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普遍认为巨核系体外扩增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巨核细胞扩增的来源;②细胞因子的选择及组合;③培养的条件(包括起始细胞的选择、培养基中血清的有无、氧浓度的高低、基质细胞的选用与否等).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莫文健;毛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25.新生儿植入心脏起搏器后进行自体胎盘血输血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37.光钳检测辐照红细胞的弹性特性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