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帕霉素干预TRALI大鼠肺组织mTOR信号通路下游蛋白p70s6k/p-p70s6k表达与肺病理变化研究

叶苑;李丽玮;李志强

关键词: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mTOR信号通路, 雷帕霉素, 动物模型, 大鼠
摘要:目的 建立SD大鼠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模型,探讨雷帕霉素干预TRALI大鼠肺组织mTOR信号通路下游蛋白p70s6k/p-p70s6k表达与对肺损伤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10只/组),TRALI模型组:LPS 2 mg/kg腹腔注射+人血浆5 mL/kg静脉注射;雷帕霉素干预组(Rapa组):Rapa 10 mg/kg连续3 d灌胃+TRALI模型;对照组:假手术处理.观察各组大鼠临床症状、肺组织病理变化及p70s6k/p-p70s6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RALI大鼠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及内毒素样等症状,症状出现率TRALI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Rapa组较TRALI组无明显变化(P>0.05).TRALI组、Rapa组和对照组大鼠肺损伤病理综合评分分别为9.30±2.21 vs 6.60±1.78 vs 2.60±1.82(P <0.01).TRALI组、Rapa组和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的磷酸化蛋白p-p70s6k表达的Western blot条带半定量结果分别为0.566 4±0.032 9 vs 0.114 2±0.006 4 vs 0.438 4±0.022 1(P<0.01).结论 TRALI病程中mTOR信号通路明显活化,应用Rapa可有效抑制mTOR信号通路过度活化状态,并能部分缓解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
中国输血杂志相关文献
  • Y染色体STR基因座的异常基因型

    目的 研究Y-STR的异常基因分型结果,获得更多的Y-STR遗传信息,为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分型结果,将标本分为2组:“排除父子关系”的为1组,共49个案例,98个标本;“支持父子关系”的为1组,共252个案例,509个标本.采用Chelex方法提取血样DNA,使用AmpFlSTR(R) YfilerTM试剂盒扩增16个Y-STR基因座并通过ABI 3130xl测序仪电泳、分析Y-STR基因型.结果 在“支持父子关系”的509个标本中,除了单个基因的一步突变以外,9个标本出现了异常基因型.有3对父子(6个标本)的异常基因型出现在DYS385基因座,表现为三带型(13,14,18,峰高比例约为1∶1∶2)、四带型(13,17,18,20,峰高比例约为2∶1∶1∶1)、四带型(13,18,19,21,峰高比例约为2∶1∶1∶1);有1对父子在DYS439基因座出现双基因(12,13,其峰高比例约为1∶1);另外1对父子,儿子在DYS389Ⅱ基因座为双基因(28,29,其峰高比例约为1∶1),但其父为正常单基因(28).在“排除父子关系”的98个标本中有两个标本均在DYS448基因座发生了基因缺失.经统计,单基因座出现多个基因的发生率为1.4%,基因缺失的发生率为0.57%.结论 Y-STR分型中异常基因型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比例,在法医工作中需慎重对待,增加更多的STR基因座有助于正确地判断分析.

    作者:李桢;程良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河南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与HLA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目的 了解河南地区病毒性乙型肝炎和HLA多态性的相关性,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治疗以及预后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河南某医院202名临床上确诊为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本中心3 874名健康献血者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链技术(Polymer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SS0)对HLA-Ⅰ类(A和B)和Ⅱ类(DRB1)基因进行分型.通过比较分析2组研究对象间HL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以找出HLA多态性和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结果 在低分辨水平上,B*07、DRB1* 13、DRB1* 15在健康对照组中更为常见;而A*24、A*31、B*51、DRB1 *11、DRB1* 12则在慢性HBV感染组中频率更高.这说明在HBV感染时,B*07、DRB1* 13、DRB1* 15可能是保护机体的基因,而A* 24、A*31、B*51、DRB1* 11、DRB1* 12可能是促进感染发生的基因.在高分辨水平上,B*07∶02、B* 13∶02、B*15∶18、DRB1* 13∶02、DRB1* 15∶01在健康对照组中更为常见;而A*02∶01、A*24∶02、A*31∶01、A*33∶01、B*07∶05、B*13∶01、B* 15∶01、B*15∶05、B*18∶01、B*27∶03、B*40∶02、B*44∶02、B*51∶01、B*54∶01、DRB1* 04∶03、DRB1* 08∶01、DRB1* 11∶01、DRB1* 12∶01、DRB1* 14∶01则在慢性HBV感染组中频率更高.这说明在HBV感染时,B*07∶02、B*13∶02、B*15∶18、DRB1* 13∶02、DRB1 *15∶01可能是保护机体的基因,而A*02∶01、A*24∶02、A*31∶01、A*33∶01、B* 07∶05、B*13∶01、B*15∶01、B*15∶05、B*18∶01、B*27∶03、B*40∶02、B*44∶02、B*51∶01、B*54∶01、DRB1* 04∶03、DRB1 *08∶01、DRB1* 11∶01、DRB1* 12∶01、DRB1*14∶01可能是促进感染发生的基因.结论 我们的研究反映了河南地区人群中病毒性乙型肝炎与HLA多态性的相关性,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治疗以及预后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作者:刘铮;康轶青;张丽;马茹;杜鹃;杨贺才;胡迎春;张伯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校学生无偿献血动机分析及招募策略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群体中高校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动机,探索适合高校学生的献血宣传模式和固定献血者招募策略.方法 在烟台地区5所高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 205名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统一问卷的形式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调查的5所高校学生献血率为35.85%,其中这部分献血者中男生献血率为42.86%,女生献血率为32.59%,男女生献血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献血者动机进行分析,其中以献血光荣和帮助患者为主要驱动机素.而从影响未献血者的行为分析,主要以担心献血会感染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和以自己实际因素不符合等原因为主.结论 高校大学生作为无偿献血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把献血宣传与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消除男女生对献血的错误认识,在高校间形成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从而保障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宋春明;颜峰;王岩;王玥玲;林林;邓小湄;刘奉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加强采血质量管理降低单采血小板耗材报废率

    目的 单采血小板耗材成本较高,通过加强采血质量管理,以降低因单采失败所致耗材报废事,节约成本.方法 自2014年1月-2015年5月期间,通过加强采血质量管理,特别加强对献血者血管条件筛选、献血者血常规参数筛选、献血者饮食指导和管理、献血者心理护理、采血护士培训等关键环节控制,并将每月单采耗材报废率纳入科内质量目标管理.回顾性对比分析2011年8月-2013年12月单采耗材报废率.结果 2011年8月-2013年共正常使用单采耗材25 253套,报废369套,报废率为1.44%;2014年1月-2015年5月共正常使用单采耗材23548套,报废292套,报废率为1.22%(管理前、后单采耗材报废率比较,P<0.05).其中因红细胞污染、献血反应、机器故障/操作不当、乳糜血等原因所致的单采耗材报废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加强采血质量管理,可以明显降低因单采失败所致耗材报废率,从而节约成本.

    作者:田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索建立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小鼠模型.方法 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命名为A、B、C、D及E组),前4组小鼠5只/组,E组15只/组.E组(TRALI模型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 mg/mL脂多糖(LPS)预处理,注射剂量为0.1 mg/(kg·只),24 h后尾静脉注射1 mg/mL H2Kd单克隆抗体,注射剂量为2.25mg/(kg·只),建立TRALI小鼠模型;其余均为对照组,其中A为空白对照组,B为注射LPS组,C为注射LPS及24h后注射生理盐水(NS)组,D为注射H2Kd单克隆抗体组.分析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肺湿重/干重比、直肠温度、死亡率等指标,建立TRALI小鼠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阿司匹林(ASA)干预小鼠TRALI的效果做验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RALI模型组小鼠2h的直肠温度(31.060±0.472)℃,明显低于其他各对照组小鼠(P<0.01),肺湿重/干重比为7.642±1.309,则较其他各组明显增加(P<0.01);TRALI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出现肺泡间隔增厚,肺泡壁断裂,肺泡内纤维蛋白浸润等病理变化,符合TRALI急性肺损伤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在ASA干预后2h,TRALI小鼠死亡率为0,肺水肿明显减轻(P<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TRALI小鼠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TRALI的临床表现,可重复性强,稳定性好,有助于解释TRALI病理过程、探索TRALI的救治措施.

    作者:王蕾;张会强;王玥;吴涛;付秋霞;詹林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联性.方法 根据血小板输注后1及24h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将黄石市中心医院115名患者分为输注有效组(n=94)和无效组(n=21).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符合无偿捐献血小板标准的献血者血小板115份,采用SEPSA排除血小板相关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输注前CD62p表达水平.结果 血小板输注有效组血小板CD62p表达率(10.3±3.2)%高于无效组(21.8±5.2)%(P<0.05),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与1h CCI(r=-0.423,P<0.001)和24 hCCI(r=-0.541,P<0.001)有相关性.结论 血小板CD62p表达率对血小板输注效果有影响,血小板CD62p表达率越高,CCI越低,血小板输注效果越差.

    作者:刘更夫;黄飞;梅方超;周庆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及其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性研究进展

    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是表达于不同血小板膜糖蛋白(CP)上的抗原表位,是血小板外膜上特有的抗原决定簇.HPA的种族差异性可导致血小板同种免疫性疾病发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同种免疫反应有关.本文介绍了HPA的命名、定位、分子学生物特征,与之相关的血小板膜糖蛋白,综述了国内外HPA基因多态性与ITP发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利娟;周晓恒;宾琼;罗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术中自体血回输联合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观察自体血回输联合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脑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2者节约用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在本院行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根据是否应用自体血回输及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N组)应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和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照组(C组)不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和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分别于术前(T0),降压前(T1),降压30 min时(T2),动脉瘤夹闭时(T3)及手术结束时(T4)记录HR、MAP、CVP和Hb含量,手术结束后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输入库血量及术中回收血量.结果 1)C组T2、T3、T4与T1比较MAP分别为(65.1±3.4,66.0±2.9)mmHg、HR分别为(61.0±3.5,63.1±4.3)次/min、CVP无明显变化(P>0.05);N组T2、T3与T1比较MAP、HR明显降低(P<0.05).2)2组间比较,T0及T1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与C组比较,N组T2、T3时MAP分别为(65.1±3.4,66.0±2.9)mmHg、HR分别为(61.0±3.5,63.1 ±4.3)次/min降低(P<0.05).3)2组各时刻Hb无明显变化(P>0.05);与C组比较N组失血量[(823.6±305.4) mL]及输库血量[(163.0±104.0) mL]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联合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有利于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减少出血量及库血输入量,节约库血资源.

    作者:金琦;杜少鹏;陈绪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澳大利亚初级医疗机构医师患者血液管理应用指南主要内容及其启示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输血和患者结局不良之间存在强相关.因此,近年来国际输血医学领域正在大力推广实施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PBM),通过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患者自体的血液,避免不必要的血液输注,从而取得改善患者结局的成效.澳大利亚在2012年制定了《国家PBM实施战略(2013-2016)》,系统地编制了PBM指南,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PBM[1].

    作者:郭永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甘油残留量测定方法改进性能确认

    目的 本文对测定甘油残留量方法进行改进,并对其方法的正确度、精密度、检测可报告范围及血站冰冻去解冻红细胞标本参考范围等指标进行性能确认.方法 甘油残留量测定方法改进后与原法分别检测50例甘油残留量比对实验;分别重复检测甘油残留量低值、高值标本,观察精密度;高(H)低(L)两份样本按照5L,4L+1H,3L+2H,2L+ 3H,1L +4H,5H比例配制混合,形成系列标本,观察其检测可报告范围.结果 甘油残留量测定方法改进后与原法比对实验线性回归y=1.009x+0.065,r2=0.996 5;低值、高值批内不精密度分别4.05%、2.08%,低值、高值批间不精密度分别4.75%、2.57%,检测甘油残留量可报告范围0.05-10.00 g/L,结论 甘油残留量测定方法改进后检测甘油残留量正确度、精密度、检测可报告范围等指标经性能确认符合血站操作规程(2012版)文件要求.

    作者:赵高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Jk(a+b-)产生抗-Jkb导致急性溶血输血不良反应1例

    Kidd血型系统共有3个抗原,Jka(JK1)、Jkb(JK2)、Jk3(JK3),其编码基基因JK位于染色体18q11-q12上,基因命名为JK或HUT11或SLC14A,由于基因产物Jk蛋白序列单一氨基酸的改变,位于蛋白第4细胞外环上Asp280和Asn的换位,导致Jka和Jkb抗原的产生,常见的表现型为:Jk(a+b+)、Jk(a+b-)、Jk(a-b-)3种表现型,Jk抗原存在与红细胞上.Jka、Jkb、Jk3抗原在亚洲人群中分布的频率为(73%、76%、100%).

    作者:吴昌松;朱廷伦;罗志月;唐斌;卢征翠;曹盛;刘三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江苏6市无偿献血适龄人群献血认知及态度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本地区献血适龄人群对无偿献血相关问题的认知程度及献血参与态度,为有针对性地干预其献血行为,制定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础,编制调查问卷,选取苏南,苏北及苏中6个代表城市开展问卷调查,利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73份,其中献血者196人(41.4%),未献血者277人(58.6%).江苏地区居民对于无偿献血的了解以街头献血屋、献血车的宣传为主;“享受免费用血政策”和“告知血液检测结果”是较多人感兴趣的献血激励措施;非献血组和献血组中对于终身免费用血条件的知晓率分别为17.9%和44.3%,对于2次献血间隔时间的知晓率分别为33.3%和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近40%的人认为临床用血收费偏高,而有近30%的人建议200 mL血液用于临床治疗的收费在200-400元,与现行临床用血收费一致;学生群体的献血意愿高于非学生群体.结论 公众缺乏对采供血管理现状的认识,献血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高于用血返还政策.现阶段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血液成本、用血激励等知识的宣传,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学生群体的招募.

    作者:王梦圆;李忠;季佳;郭龙娇;陆雅文;林振平;赵轶伦;蔡旭兵;胡晓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浆制品有效成分含量分析

    目的 通过对本站制备的不同血浆制品中有效凝血因子的促凝活性,纤维蛋白原和血浆总蛋白含量的测定,为深入掌握血浆产品的质量、准确解答临床相关血浆输注问题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血并提高疗效提供帮助.方法 随机抽取本站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去冷沉淀冰冻血浆31份,其他36份)、亚甲蓝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共128份,分别用一期法检测FⅡ、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的促凝活性,凝血酶法检测纤维蛋白原和双缩脲法检测总蛋白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浆总蛋白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检测项目组间比较:CRP与FP比较:FⅪ、FⅫ之间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他项均有差异;CRP与MB-FP比较:Fib、FⅤ、FⅦ、FⅫ之间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他项均有差异;CRP与FFP比较:Fib、FⅤ、FⅧ之间P<0.05有意义,其他项均无差异;FP与MB-FP比较:Fib、FⅡ、FⅦ、FⅪ之间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他项均无差异;FP与FFP比较:Fib、FⅡ、FⅫ之间P值均>0.05,无意义,其他项均有差异;MB-FP与FFP比较:FⅦ之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他项均有差异.结论 不同血浆制品有效成分各不相同,临床上不能等同使用.经过灭活的MB-FP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与CRP水平相当,其他因子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RP因提取了冷沉淀与FP比较,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其他因子也各有差别,应作为一种成分与FP区别使用.

    作者:孙振秀;许雷;陈峰;李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成分单采技术在预存式自体输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将成分单采技术用于预存式自体输血,评估其在成分式预存自体输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以普外科、骨科的择期手术患者中符合预存式自体输血指证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术前采集自体全血、成分单采自体红细胞及未进行自体血预存的3组患者,术前、术后1 d、3 d Hb、Hct、Plt变化,及术后异体血输注率、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评价预存式自体成分输血的有效性.结果 自体成分血组患者术后1 d、3 d Hb (117.66±18.02) g/L vs.(118.4±16.79)g/L vs.(143.6±10.96)g/L,P<0.05;Hct(36.26±4.63)% vs.(36.24±4.85)% vs.(43.17±3.15)%,P< 0.05;Plt(201.29±58.09)×109/L vs.(202.28±48.06)×109/L vs.(240.11±72.29)×109/L,P<0.05均较术前下降;与术前比较自体全血组患者术后1 d、3 d Hb(139.43±12.11)g/L vs.(114.93±15.87)g/L vs..(112.72±17.9)g/L,P<0.05;Hct (42.45±3.08)% vs.(35.73±4.3)% vs.(34.08±5.44)%,P< 0.05;Plt(242.36±56.25)×109/L vs.(205.84±65.73)×109/L vs.(197.89±54.71)×109/L,P< 0.05均降低;对照组术后1 d、3 d较术前Hb(117.7±18.42)g/L vs.(112.62±18.2)g/L vs.(139.97±11.12) g/L,P< 0.05;Hct(35.33±5.26)% vs.(33.73±5.42)% vs.(42.33±3.86)%,P<0.05;Plt(166.27±57.74)×109/L vs.(154.08±55.75) ×109/Lvs.(216.13±82.21)×109/L,P<0.05均降低,但3组患者术后Hb> 110 g/L,Hct≥33%.3组患者术后1 d、3 d Hb、Hc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成分血组及自体全血组术后1 d、3 d Plt高于对照组(P<0.05).自体成分血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缩短了术后平均住院日(17.93±7.13)d,(13.09±5.58)d,P< 0.05,与自体全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9±5.58)d,(14.39±5.13)d,P>0.05.自体成分血组患者的异体血输注率与自体全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22.7%,P>0.05).结论 将成分单采技术用于自体成分血输注,有利于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异体血输注率,此技术用于自体成分输血具有可行性,安全有效.

    作者:周俊;晋晶;武广隆;张秋丽;庞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构建预约式献血模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预约式献血模式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健全献血者信息资料库,搭建预约献血服务平台,及时跟进、定期确认预约献血者信息,进行献血者的有效保留.结果 通过实施预约式献血,可有效提高固定献血者比例,实现对血液库存的合理调控.结论 构建预约式献血模式对提升无偿献血抗风险能力,完善无偿献血长效工作机制,优化与再造采供血服务流程及创新献血服务模式有深远意义.

    作者:华玉娟;范风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江西省三级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与持续改进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江西省三级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与持续改进情况的调查分析,为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对输血科建设与临床输血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5月采用电子表格形式对江西省45家三级医疗机构输血科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制定下发了《江西省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与临床用血管理评估标准》(下称“标准”),以用于输血科建设持续改进;2014年10月依据“标准”对其中23家医疗机构输血科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输血科基本设施与制度建设、技术开展、仪器设备、人员结构等;对23家医疗机构2次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输血科在独立设置、用房面积、专职技术人员与必备仪器设备配置、输血培训、输血技术开展等方面建设较2013年有较大持续改进:①三级医疗机构独立设置输血科明显增加,占87.0%(P<0.05),平均用房面积由132m2提高至152 m2;②临床输血培训比例增加17.4%(P<0.05);③患者ABO、RhD血型确认试验普及率达100%,其他技术开展亦有不同程度提高;④必备仪器设备配置中普通冰箱、普通离心机、37℃水浴箱、专用电话配置率达100%(P<0.05);⑤专职技术人员所占比上升11.5%,临床医师所占比提高3.2%.2)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和高学历人员所占比无明显变化,除ABO血型外其他输血技术开展有待提高,少数必备仪器设备配置率未达100%,信息化管理水平滞后.结论 江西省三级医疗机构输血科在硬件设备设施、管理组织与制度、人员配置与培训、技术开展等方面建设均有不同程度持续改进,但仍存在少数必备仪器设备配置不全、信息化管理落后,技术开展较为局限,高学历高称职人才不足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完善.

    作者:吴承高;杨丽云;李松;杨鹃;饶美英;周根水;邱芳;乐爱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比对校准献血前ALT初筛结果对降低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目的 提高献血前ALT初筛检测质量,减少血液报废/血源流失.方法 采用干式生化法/速率法同时检测ALT值为50 U/L左右的自配质控物,比对分析每台式生化仪检测值,计算出适用于每台仪器“新临界值”,用调整后的“新临界值”判定干式生化法ALT检测值,提高干式生化法ALT检测的准确性.结果 运用该方法后,献血后ALT报废率从1.36%降至0.27%,血源流失从10.5%降至7.6%.结论 通过比对校准献血前干式生化法ALT检测值,使结果更准确,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源流失,在血站系统有很好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

    作者:熊志高;刘昕晨;谭艳阳;卢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自体血回输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体外循环(ECC)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的ECC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术前、术毕、术后24h及术后7d凝血功能及血氧代谢指标.采用ADVIA2120血液分析仪检测EDTA抗凝血血小板(Pl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采用CA53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D-二聚体检测试剂盒测定枸橼酸钠抗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采用ABL800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记录患者自体血回输过程中不良反应、红细胞输注量及预后情况.结果 1)68名患者平均回输浓缩红细胞(516±239) mL.2)与术前比较,术毕及术后24 h Plt、FIB分别为明显下降(P<0.01);而PT明显延长(P<0.05);术毕D-D有所升高(P<0.05).术毕及术后24 h PaO2明显升高(P<0.01);术毕及术后24 h RBC、Hb和Hct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结论 洗涤式自体血回输技术能及时回收术中失血,对ECC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携氧能力影响较小,可有效维持血液循环,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吴亚;朱丽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

    对近年来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总结回收血液对机体的影响,包括回收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寿命及死亡机制、回收血综合征等方面.并对该技术在特殊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作者:唐加华;芶大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脏专科医院与综合性医院室间隔修补术围手术期临床用血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医院室间隔修补术围手术期临床用血,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参考.方法 对专科医院、大型综合性医院、地区综合性医院接受室间隔修补术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红细胞、血浆和冷沉淀输注率与输注量的差异.结果 专科医院室间隔修补术红细胞输注率(52.5%),输注量(1.00±0.99 U),显著低于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输注率(95.3%)、输注量(3.25±1.77)U,亦显著低于地区综合性医院的医院的输注率(95.8%)、输注量(3.08±1.63),均有P<0.05.专科医院室间隔修补术的血浆输注率仅为1%,显著低于大型综合性医院(94.5%)和地区综合性医院(87.3%),P <0.01.大型综合性医院室间隔缺损术冷沉淀输注率为零,低于专科医院(1.5%)和地区综合性医院(2.5%),P<0.01.结论 心脏专科医院在室间隔手术的为手术期临床用血控制良好,用血量显著低于综合性医院.

    作者:姚立;瞿珍;沈钢;李彪;袁明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