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d-METH1对培养的内皮细胞分泌活性的影响

宋保强;鲁开化;郭树忠;张阳;张琳西;王云雅

关键词:基因转染, 内皮细胞, 内皮素-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研究基因重组血管抑制剂Ad-METH1(metalloprotea se and thrombospondin1)对培养的内皮细胞分泌活性的影响,探讨血管生成抑制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可能机制.方法:制备重组血管抑制剂Ad-METH1,转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分析法研究Ad-METH1对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影响.结果:基因转染后24h内皮细胞ET-1、bFGF分泌受到明显抑制.结论:Ad-METH1对内皮细胞ET-1、bFGF分泌活性有影响,此是其早期参与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可能机制之一.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脂肪抽吸及相关技术进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脂肪抽吸术逐步成为一种能去除身体多余脂肪、塑造理想体形的美容手术方法.特别是Klein发明肿胀麻醉技术后,手术的安全性大为提高,被更多人所接受.近年来,又有许多新技术被应用于脂肪抽吸术中以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并期望降低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1].

    作者:王勤;曹卫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硬腭两维牵张成骨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手术建立犬腭裂实验动物模型,探讨应用自行设计制作的腭骨外固定两维牵张器关闭硬腭骨裂隙和后退腭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7只年龄在1~1.5岁的健康杂种犬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抽取2只为对照组,其余5只作为实验组.通过手术制造10mm×25mm的人工腭裂模型,观察对照组能否自然愈合.在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硬腭两维骨牵张器,通过骨牵张关闭裂隙并延长硬腭骨,观察牵张过程.结果:实验犬术后均成活、健康状况良好,实验组牵张器固定牢靠,顺利关闭约10mm的间隙,硬腭骨延长约12mm,对照组裂隙无明显变化.结论:设计的硬腭两维牵张器,具有稳定可靠的牵张作用,可以同时关闭裂隙和延长硬腭骨,为修复腭裂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作者:赵恒辉;封兴华;张浚睿;魏建华;石照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病因学研究进展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是一种少见的,以单侧皮肤、皮下组织及骨结构萎缩为特征命名的疾病.由Parry首先于1825年报道,Romberg在1846年又详细描述了此病的典型特征, 故又称Parry-Romberg综合征或Romberg病.

    作者:宋涛;归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错(牙合)畸形中(牙合)关系建立与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错(牙合)治中如何建立稳定的(牙合)关系.方法:结合典型病例介绍矫治方法. 结果:建立良好的(牙合)关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牙合)位的调整与牙位的调整.结论:要实现两者的调整,取决于矫治方案的确定,矫治力系统的选择及控制牙齿移动的能力这三方面的因素.

    作者:陆晓丽;周珊;韩晶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自体移植皮片中黑素细胞的密度和功能变化

    目的:通过对自体移植皮片中黑素细胞密度和功能变化的测定,进一步认识黑素细胞密度变化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自体中厚移植皮片黑素细胞中特异性抗原显示黑素细胞,计算表皮中黑素细胞的密度,并与自体正常皮肤对照;利用银染一丽春红法检测自体中厚移植皮片和正常皮肤中黑素含量.结果:自体移植皮片与自体对照正常皮肤中黑素细胞的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体中厚移植皮片中黑色素含量较自体正常对照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皮片移植后表皮中黑素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与皮片色素沉着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薛春雨;邢新;李蠡;李军辉;张敬德;蒋平;龚志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果酸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果酸(羟基乙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掌握果酸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法.方法:应用浓度为20%、35%、50%、70%的羟基乙酸治疗24例痤疮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23例患者完成治疗.4周后皮损减退率34%,有效率83%;8周后12例患者皮损减退率53%,有效率100%;12周后5例患者皮损减退率69%,有效率100%;炎性皮损减退率高于非炎性皮损.结论:果酸治疗痤疮至少需要4周,且安全有效.

    作者:肖晓庆;项蕾红;郑志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局部光动力疗法在损容性皮肤病应用中的进展

    光动力反应是在光敏剂和光辐射作用下所导致的依赖于氧化反应的一种组织反应[1].光动力疗法初是作为治疗各种人类肿瘤的经验方法,现在该疗法不仅应用于非黑素细胞瘤,而且还用于痤疮、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等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2-3].

    作者:刘昕;骆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肿胀麻醉吸脂塑身术对高龄肥胖者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适合于高龄人群的安全简便、恢复快的减肥塑身方法.方法:对400例高龄妇女采用肿胀麻醉吸脂塑身术进行治疗,并对其身体局部解剖、心理状态,以及手术方法与并发症、远期疗效等进行研究分析.术中选取隐蔽切口,在抽吸脂肪层中注入含有2%利多卡因、1%肾上腺素和生理盐水的肿胀液.双手配合、分层、扇形、隧道式抽吸.结果:肿胀麻醉吸脂塑身术对高龄人群瘦体减肥效果满意,体重减轻3.5~5kg,腹围减少4~18cm,腰围减少5~8cm,臀围减少6~16cm,体形变关、无反弹.同时血脂、胆固醇比术前都降低1~2mmol/L.结论:该手术方法适用于55~70岁的高龄人群,不仅简便、安全,体形重塑效果好,而且还有益于健康,值得推荐.

    作者:许冬生;孔生生;徐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文眉导致眉部多发性寻常疣17例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直接感染皮肤粘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全身各处皮肤均可发生,多见于手指、手背、足、甲缘和面部,病程缓慢,初发为单个可逐渐增多扩大,数目不等,而发生于颜面部影响美观叫.

    作者:任朝霞;韩永战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强脉冲光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PL)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浅表(皮肤)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535nm、580nm强脉冲光治疗皮损,每三周治疗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波长为532nm的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每两周治疗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皮损的治愈率、并发症等情况,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皮损三次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处瘢痕形成及炎症性色素沉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强脉冲光(IPLTM)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效果满意.

    作者:黎宁;陈彦伟;池刚毅;磨思慧;覃春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改良Millard术式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的Millard手术方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在Millard的术式基础上通过设计侧唇的红唇粘膜肌瓣,旋转于前唇下方重建唇弓,并增加鼻翼侧脚切口,离断口轮匝肌的异常附着,重建口轮匝肌的连续性.结果:术后患者上唇饱满,唇弓连续完整、自然生动,红唇丰满.结论:应用该方法可较好地可再造红唇,使唇弓自然连续,并重建口轮匝肌的连续性,术后形态功能俱佳,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曹东升;盛辉;汪春兰;丁浩;杨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A型肉毒毒素在美容整形外科的应用进展

    20世纪90年代初,A型肉毒毒素开始应用于美容整形外科,由于其微创、安全、高效,对患者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影响而倍受亲睐,近十年来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拟对其在美容整形外科领域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黎冻;吕金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化皮肤的胶原与弹性组织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光曝露情况及年龄因素对皮肤中弹性组织、Ⅰ/Ⅲ型胶原及基底膜Ⅳ型胶原的影响,进而探索皱纹形成的组织学原因.方法:对80例取自不同年龄志愿者的曝光部位(眶周/前额、面颊)及非曝光部位(腹部/臀部)的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Weigert染色、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及免疫组化处理,采用显微形态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各部位皮肤基底膜内Ⅳ型胶原的含量无差异;随着曝光时间增加,前额/眶周皮肤中Ⅰ型胶原减少率大,弹性变性物质增加率大.结论:前额/眶周皮肤的胶原显著减少和弹性变性物质明显增生,是该部位皮肤皱纹早发的重要原因.

    作者:石钰;李利;王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枸杞多糖延缓小鼠皮肤衰老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 rides,LBP)对D-半乳糖拟衰老小鼠皮肤组织的延缓皮肤衰老作用.方法:80只2月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N)、衰老模型组(C)、低剂量LBP抗衰老组(L)和高剂量LBP抗衰老组(H).衰老模型组与抗衰老用药组每日颈背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制造衰老模型.抗衰老用药组在注射D-半乳糖期间以LBP灌胃.42天后取小鼠背部皮肤检测.结果:衰老模型组、低、高剂量LBP抗衰老组小鼠皮肤含水量、表皮厚度、真皮厚度以及成纤维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模型是可靠的衰老实验动物模型,枸杞多糖能延缓皮肤衰老.

    作者:梁国恩;张陈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隆鼻术后硅胶假体外露的原因及防治

    目的:探讨硅胶假体隆鼻术后假体外露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6例鼻假体外露就医者,手术取出假体,根据假体外露部位,雕刻形态、隧道层次、切口位置等分析假体外露的原因,从而提出预防措施及提高手术效果的方法.结果:16例中,6例假体短臂由鼻小柱侧缘切口穿出,5例假体由鼻尖下点穿出(其中3例为柳叶形假体),3例由鼻前庭切口穿出,其中1例合并感染,2例经鼻背皮肤穿出.取出的假体形态:柳叶形假体雕刻太尖,L形假体短臂过长而长臂宽厚、假体叠加等.结论:假体与鼻头、鼻背不相称导致置入后张力过大或假体形状雕刻欠佳是假体外露的根本原因.因此,隆鼻术后使假体处于无张力状态以及提高假体雕刻技巧是避免假体外露的主要措施.

    作者:于甫;杨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超量扩张术修复大面积面颈部瘢痕

    目的:探讨延长扩张时间、增大扩张量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面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25例,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手术:在需要修复的瘢痕组织临近的正常皮肤上设计埋置扩张器的大小、形状及埋置方式,扩张器容量为100~400ml,扩张时间为3~6个月,扩张量为额定容量的2~5倍;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切除瘢痕,利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满意效果,随访3个月至10年,皮瓣平整,外观色泽、质地均佳.结论:延长扩张时间,增加扩张量可以产生更多的额外皮肤,修复大面积面颈部瘢痕效果良好.

    作者:李宏生;李宇;纪影畅;蔡湘娜;林常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窄蒂皮瓣移植修复面部组织缺损的护理体会

    面部组织缺损在整形外科较为常见.以往采用的皮瓣移植等方法均有一定局限,效果不尽如人意.我院在充分研究面部解剖特点的基础上[1],采用窄蒂侧颌颈皮瓣移植[2].

    作者:李瑛;赵天兰;朱琴华;余道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皮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皮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平衡关系及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皮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组织中凋亡细胞比率及细胞周期分布,分析细胞凋亡/增殖水平.结果:血管瘤增生期和消退期凋亡/增殖水平出现下调和上调(P<0.05),而血管畸形细胞凋亡/增殖水平与正常皮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凋亡/增殖水平在皮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之间存在差异且可能与二者的病理演变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王琪影;刘林嶓;牛扶幼;翟晓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额颞部小切口联合锯齿线悬吊除皱术

    目的:为进一步改善小切口除皱术的效果,解决小切口除皱术后皮肤回缩再次下垂的不足.方法:基于传统的小切口除皱术,联合锯齿线悬吊术:先根据额颞部的皱纹情况进行小切口除皱手术,完成后再根据术前额部皱纹情况,进行锯齿线悬吊提紧额颞部皮肤术.结果:自2003年至2007年初,共施术59例,手术效果显著,额颞部皱纹去除明显,就医者满意度高.结论:额颞部小切口除皱术联合锯齿线悬吊的术后效果优于单纯的小切口除皱术和单纯的额颞部锯齿线悬吊术.

    作者:邓艳雯;马文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保留乳腺导管的肥大乳头缩小术

    目的:探讨一种保留乳腺导管的、具有较好功能和外形的外科矫正乳头肥大的方法.方法:局部麻醉下按设计线切除肥大的乳头顶部多余的皮肤以及乳头体部多余皮肤和皮下组织,注意保留乳腺导管.结果:为20例(40个乳头)双侧乳头肥大的就医者行乳头缩小整形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类型的乳头肥大,能达到就医者要求,可形成符合美学标准的乳头,而且对乳头的感觉及血运没有不良影响,保留了乳腺导管,术后不影响哺乳.

    作者:卢建建;滕利;杨锴;张芾男;高寿松;于洋;范星宇;胡国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