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王红梅;彭丽;黄泽春
目的:分析使用红霉素软膏结合活肤泉水治疗口周皮炎,在缓解本病临床效果方面的作用.方法:临床确诊口周皮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三组:红霉素治疗组:给予红霉素软膏外用,每日2次;活肤泉水治疗组:患者每日间隔2h外用某活肤泉水并待其自然干燥;联合治疗组:给予红霉素软膏外用,每日2次,并间隔2h外用某活肤泉水.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和7天,采用4分评分系统对临床症状(红斑、瘙痒、刺灼)进行评分.统计学分析各组在缓解临床症状上的差别.结果:和红霉素软膏相比,活肤泉水能显著改善瘙痒和刺灼感.红霉素软膏在改善皮损红斑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在改善刺灼感方面和活肤泉水表现出一定的叠加效应.结论:本研究表明,红霉素软膏结合活肤泉水治疗口周皮炎的效果稳定,能显著改善患者面部不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齐显龙;刘岚;刘玲;郭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乳房假体植入手术后下皱襞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7年4月期间192例各种乳房假体植入手术患者,共有5例因术后出现单侧乳房下皱襞低,其中1例为乳癌术后再造,2例为单纯隆乳术,2例为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后再次隆乳术患者,均施行乳房下皱襞重建手术修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两侧乳房基本对称,随访3~6月,矫正效果稳定.结论:整形外科医师应当重视乳房整形手术中下皱襞的保护和重建.
作者:曾昂;乔群;张海林;白明;王阳;朱琳;方柏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树脂鼻模具在单侧唇裂系列治疗中鼻畸形修复术后的塑形及支撑作用.方法:使用阴模、阳模转换的方法制作出个性化,并具有方向性的树脂鼻模具.10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患者,年龄为10~12岁,在手术后持续配戴该模具3~6个月.对照组10例患者没有使用,或者使用传统鼻管.结果:使用个性化树脂鼻模具支撑的较没有使用或使用传统鼻管支撑的患者,无论在鼻外形还是通气功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结论:个性化树脂鼻模具对患侧鼻孔的塑形符合鼻部的生物力学原理.并通过长期、持续、温和、有方向性的外力来维持手术的预想效果和改善患侧鼻孔的通气功能.
作者:季滢;范巨峰;赵刚;滕利;杨佩瑛;罗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以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其受体c-met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人增生性瘢痕中的定位和表达.方法:采集住院患者的增生性瘢痕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HGF/c-met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使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技术比较真皮层HGF/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表皮层,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HGF/c-met均呈强阳性表达;相对于正常皮肤组织,人增生性瘢痕组织真皮层中HGF/c-met的表达明显增加,特别是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中,差异显著.结论:HGF/c-met在真皮层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是影响人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
作者:冯智;李世荣;曹川;王珍祥;陈艳清;戴霞;夏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整形美容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通过国际化标准的SCL-90量表对59例的整形患者进行术前术后一周的测评,并用统计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整形美容患者与常模比较,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术后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整形美容患者通过国际化标准的心理量表测量,对其心理状态分析,解除其心理障碍,同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解决患者的形体畸形.这种把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运用于整形美容手术的科学方法,对今后大力开展整形美容专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燕芳;袁宝玉;黄婉霄 刊期: 2008年第05期
2001年,Zuk等[1]首次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一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以来,学者们在研究其多分化潜能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其内分泌功能.现就ADSCs的内分泌功能以及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折涛;胡大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颈部瘢痕挛缩以烧伤后遗症常见,挛缩的瘢痕多数位于颈前区,头颈部运动受到严重影响,并影响语言吞咽功能,严重者造成唇颌颈胸粘连,影响呼吸,儿童病人可影响生长发育,使下颌骨前突,造成错颌,流涎,我院收治重度烧伤后,唇颌颈胸瘢痕挛缩6例,应用胸三角随意皮瓣修复,效果良好,特予报告.
作者:张作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笔者近期运用中药内服配合针刺治疗斑秃4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47例患者均为我院皮肤科患者,所有患者均按文献[1]斑秃的诊断标准选定,确定为斑秃的患者.
作者:张立曼;张嘉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乳房松弛下垂在整形美容中经常可见;对于体积较大,或者体积量不大而对术后乳房体积没有要求的患者作缩小成形即可;而对于哺乳后腺体过度萎缩、体积量小、且皮肤松垂过大而又希望术后的乳房相对挺拔的患者(不愿动皮瓣),则就假体置入与上提乳房术联合应用可得到满意效果.
作者:金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静脉畸形(传统称海绵状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1],因其部位特殊,手术治疗往往造成面部畸形,有一定的局限性,非手术疗法虽多,但疗效欠佳,且并发症多.
作者:钟少波;廖天安;郑长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三种麻醉方式应用于腹部吸脂术的临床观察,探讨腹部吸脂术的适麻醉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吸脂术的女性就医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肿胀麻醉组,B组为硬膜外麻醉+肿胀麻醉组,C组为清醒镇静+肿胀麻醉组.观察三组就医者的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三组的一般情况及术中各组循环功能变化比较无差异;麻醉优良率B、C两组显著高于A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B两组,主观评价满意率显著高于A、B两组;术后恢复过程三组均平稳.结论:清醒镇静+肿胀麻醉用于腹部吸脂术具有操作简便,麻醉效果好,主观评价满意率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薄红兵;罗远国;甘学文;李洪;张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易性癖属于性变态的心理异常,表现为患者的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不符[1].我科于2007年8月成功为一例易性癖患者实施变性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美芬;刘毅;刘萍;肖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初步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12月,我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共10例,皮瓣大面积为18cm×13cm,小为4.5cm×10cm;其中男9例,女1例.其中骨髓炎骨外露6例,肌腱外露4例.供区直接缝合或植中厚皮片.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个别病例术后较臃肿,待二期将皮瓣修薄.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可靠,手术操作简便,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神经,对足部影响较小,便于推广开展.
作者:李朝阳;宋朝晖;郭智龙;余萍;曾学文;陈慧林;吴俊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浅表脂肪瘤样痣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1],以真皮内成熟脂肪细胞沉积为特征,多发生于出生时或儿童期,通常表现为群集的柔软扁平丘疹结节,单发的较大体积肿物少见嘲.现将我们发现的一例罕见的头皮病变报告如下.
作者:张雪;李森恺;杨明勇;李养群;李强;鲍世威;段晨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我们应用CO2激光联合五妙水仙膏治疗眼睑直径超过4mm大的汗管瘤患者4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齐红莉;陈长安;茹战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皮肤色素痣是常见的色素性疾病,患者和医生关注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致恶变、致瘢痕及复发,其中色素痣经激光治疗后可能发牛恶变也曾有报道[1],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激光器的广泛应用,我们在门诊中也发现了色素痣经激光治疗后出现恶变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建兵;程飚;李勤;刘永波;陈葵;余文林;吴燕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雌激素己烯雌酚(Dlaethylstilbestro,DES)对体外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的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情况.参考Nakajima M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不同浓度己烯雌酚对体外培养人黑素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结论:己烯雌酚能促进人黑素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活性.对相关皮肤色素性疾病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龚石;张晴;赵志国;刘巧;陈勇军;王爱民;杨先旭;陈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在拟修复区域旁顺皮纹方向设计近似三角形皮瓣,底边位于近缺损侧.于三角形皮瓣两腰切开皮肤,向下潜行分离皮下组织,形成皮下组织蒂皮瓣,向缺损侧推进,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应用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切口Ⅰ期愈合,形态、质地好,瘢痕不明显.结论: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确定,操作简单,是修复面部小创面较好的方法之一.
作者:陈建军;曾田青;李文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线结松脱、皮肤及粘膜下结节是埋线法酒窝成形术失败的原因之一.笔者于1998年3月~2007年11月行无切口辅助引线酒窝成形术11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硕;叶信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甲癣又称灰指甲,属浅部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发病率在浅部真菌病中占10%以上,比较常见,该病病程十分缓慢,具有传染性,如不及时治疗,可自身漫延累及所有指甲或传染他人,并严重影响美观.
作者:李敬娥;李冰;郭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