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石;张晴;赵志国;刘巧;陈勇军;王爱民;杨先旭;陈抗
目的:以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其受体c-met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人增生性瘢痕中的定位和表达.方法:采集住院患者的增生性瘢痕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HGF/c-met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使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技术比较真皮层HGF/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表皮层,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HGF/c-met均呈强阳性表达;相对于正常皮肤组织,人增生性瘢痕组织真皮层中HGF/c-met的表达明显增加,特别是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中,差异显著.结论:HGF/c-met在真皮层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是影响人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
作者:冯智;李世荣;曹川;王珍祥;陈艳清;戴霞;夏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利用双极电凝器熔化、去除脂肪,消除睑袋的新方法.方法:选择睑袋明显的患者25例,采用经睑缘切口或结膜内切口,暴露眶隔脂肪,轻压眼球,使得多余的脂肪疝出,利用双极电凝器将多余的脂肪熔化、去除,再修复眶隔,处理肌肉及皮肤后,缝合切口.同时选择同期采用传统脂肪切除法行睑袋去除术的患者34例作对照.结果:新方法手术组术后下睑肿胀的时间为(38±4)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6)h(P<0.05).新方法组皮下瘀血发生率仅为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P<0.05).所有患者中均无球后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利用双极电凝熔脂损伤轻,出血少,可预防球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嘉锋;孙家明;张一鸣;李小丹;王玉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肥胖是指机体控制体脂、能量代谢平衡机制紊乱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的一种慢性疾病.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运动不足,肥胖患者逐年增多.
作者:程飚;吴燕虹;李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树脂鼻模具在单侧唇裂系列治疗中鼻畸形修复术后的塑形及支撑作用.方法:使用阴模、阳模转换的方法制作出个性化,并具有方向性的树脂鼻模具.10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患者,年龄为10~12岁,在手术后持续配戴该模具3~6个月.对照组10例患者没有使用,或者使用传统鼻管.结果:使用个性化树脂鼻模具支撑的较没有使用或使用传统鼻管支撑的患者,无论在鼻外形还是通气功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结论:个性化树脂鼻模具对患侧鼻孔的塑形符合鼻部的生物力学原理.并通过长期、持续、温和、有方向性的外力来维持手术的预想效果和改善患侧鼻孔的通气功能.
作者:季滢;范巨峰;赵刚;滕利;杨佩瑛;罗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静脉畸形(传统称海绵状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1],因其部位特殊,手术治疗往往造成面部畸形,有一定的局限性,非手术疗法虽多,但疗效欠佳,且并发症多.
作者:钟少波;廖天安;郑长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统计和分析我科诊治的皮肤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探讨BCC的男女发病差别、职业、发病部位及手术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我科2001年来经病理确诊为BCC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57例BCC患者,男31例,女26例,男:女=1∶0.84,平均发病年龄(58.1±13.5)岁,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4岁,女性为61.3岁,男女有明显差异(P<0.05).BCC发生于面部50例(87.7%),其余部位7例(12.3%).随访6个月~6年,无复发,6年内无死亡病例,生存率100%,患者术后外形较美观.结论: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发病较女性早,且发病率较高,与职业、发生部位有关.手术切除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标准切除术与术中送病变组织行冰冻检查相结合,可达到佳治愈率和生存率.
作者:杜永贵;王继华;陈卫玲;张景波;朱礼昆;郭群;肖鸿;杨云;赵亚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颧骨、颧弓缩小以及面中上部骨膜下除皱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入路,将颧骨、颧弓截断向内上方移位,降低颧突及颧弓高度,同期行骨膜下除皱术,对面部骨支架与软组织重新塑形.结果:本组22例患者,均行头皮冠状切口颧骨颧弓复合体缩小及骨膜下除皱术,部分患者以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或帽状腱膜行中上面部凹陷填充,术后面部软组织及骨性结构均得到显著的年轻化改善效果,随访6~24个月,面部外观满意.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同期行颧骨颧弓缩小成形及骨膜下除皱术,在改变面部骨性轮廓同时,解决皮肤松弛的问题,是面部年轻化手术的理想方法.
作者:蒋春意;河东镐;曹川;任天平;余萌;金东一;李世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乳房松弛下垂在整形美容中经常可见;对于体积较大,或者体积量不大而对术后乳房体积没有要求的患者作缩小成形即可;而对于哺乳后腺体过度萎缩、体积量小、且皮肤松垂过大而又希望术后的乳房相对挺拔的患者(不愿动皮瓣),则就假体置入与上提乳房术联合应用可得到满意效果.
作者:金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皮肤光老化的修复作用,为皮肤光老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UVA,UVB紫外线灯同时照射豚鼠,每天2h,连续照射50天,制备皮肤光老化模型;紫外线照射2周后,在豚鼠皮肤照射区,局部多点皮内注射DAPI标记的第3代豚鼠BMSCs 0.8ml(1×105个/ml),每周一次.注射后24h,5天及10天观察豚鼠皮肤变化,同时取照射区的皮肤制备冰冻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DAPI标记的BMSCs在紫外线照射区皮肤组织内的迁徙及定居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照射时间的延长,未治疗组皮肤光老化症状逐渐加深,出现皱纹,皮肤松弛、修复性增厚,皮屑,色素沉积,皮革样外观;BMSCs治疗组在治疗前出现的症状与未治疗组相同,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未出现色素沉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注射后24h,BMSCs出现在真皮层;注射后5天BMSCs出现在真皮层以及毛囊等组织;注射后10天广泛弥散在皮肤各层,包括角质层.结论:BMSCs对皮肤光老化有明显的延缓及修复作用.
作者:姚春丽;苏冠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改良外眦锚着术式行下睑成形和中面部提升临床手术方法和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经传统睑袋切口向外眦角正中纹延长切口5mm,按设计切除多余皮肤,分离下睑眼轮匝肌瓣,将分离好的轮匝肌瓣外侧头切断去除3~5mm使之缩短,将肌瓣外侧端与外眦韧带由内向外U字形缝合锚着固定,同时通过外眦角睑缘切口向下分离颧韧带并向外上方同样缝合锚着固定在外眦韧带及其周围骨膜上提升中面部,所有病例均不切开眶隔,不去除眶隔内脂肪.结果:术后均一期愈合,下睑外观满意,泪沟和鼻唇沟加深畸形消失,随访1~6年,效果满意.结论:外眦锚着术是为了确保眼睑在外眦部牢固附着而采用的一类基本技术,同时可经下睑切口行中面部提升术.
作者:刘乃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新疆地区居住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汉族、回族和蒙古族,其中大多数拥有西方人的面部特征,即高耸的眉骨,深陷的眼窝,突出的鼻梁及颧骨,棱角分明的面孔需要相同特征的宽大重睑来陪衬,而汉族、蒙古族则属于蒙古族人种,常具有单睑、上睑臃肿、内眦赘皮、眼裂狭长、向外下倾斜等特征,原因是上睑提肌与皮肤无腱膜附着、上睑眶隔松弛、眶隔脂肪量丰富,甚至悬垂到睑板上前方,致上睑皮肤向下卷曲,睑缘内翻等特点[1].
作者:陈晓玲;程飚;郭云;樊亚莉;林静;张娟;许国明;肖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初步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12月,我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共10例,皮瓣大面积为18cm×13cm,小为4.5cm×10cm;其中男9例,女1例.其中骨髓炎骨外露6例,肌腱外露4例.供区直接缝合或植中厚皮片.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个别病例术后较臃肿,待二期将皮瓣修薄.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可靠,手术操作简便,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神经,对足部影响较小,便于推广开展.
作者:李朝阳;宋朝晖;郭智龙;余萍;曾学文;陈慧林;吴俊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亚单位原则在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鼻唇部亚单位结构形态和美学原则,对32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者通过恢复唇高、修复口轮匝肌、重建人中嵴、鼻槛及鼻畸形矫正等方法进行综合修复.结果:随访6月~2年,患侧唇的高度、长度与健侧一致,患侧鼻底宽度适中且有较好的丰满度,鼻翼外脚形态自然,患侧人中嵴较明显,红唇部形态自然、丰满.结论:亚单位原则应用指导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者进行综合修复,可获得较为完美的鼻唇形态.
作者:徐静;朱永云;李光早;张莉;高嵩;葛树星;王怀谷;李旭文;熊竹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皮脂腺囊肿为临床上常见的体表肿块性病变,以往治疗多采用切除术,但因切口大、恢复慢,瘢痕明显等,患者多不愿手术.
作者:马辉;丁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应用双刃宝石刀打孔法毛囊移植术行眉毛修复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切取近后发际区条形头皮,在医用放大镜下,分离出单株毛发移植物.运用双刃宝石刀在预先设计的眉毛种植区内打孔,再将筛选后的单株毛发植入孔洞内.结果:81例149只眉毛术后取得良好效果,经术后大于6个月时间随访56例,结果为I级92例,占61.7%;Ⅱ级49例,占32.9%;Ⅲ级8例,占5.4%;Ⅳ级无病例.随机抽样50只眉毛,平均成活率达98.1%.结论:双刃宝石刀打孔法毛囊移植术是修复再造眉毛缺失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宇飞;李桂海;江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研究新的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方法-太极扣弹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太极扣弹性附着体修复25例单侧游离端缺失患者,随访3~24个月,分别从患者主观感觉、临床检查和X射线观察分析其修复效果,并与传统的可摘修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25件太极扣弹性附着体在美观性、适应性,稳定性以及咀嚼效率都比传统的修复体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太极扣弹性附着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的新方法.
作者:韦彦峰;杨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对血管内皮细胞(EC)的作用.方法:传代培养ECV304,将不同浓度的YH-16作用于生长旺盛的EC,以MTT法筛选有效浓度.以有效浓度的YH-16作用于EC,在不同时相点光镜下观察EC形态,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的表达量.结果:YH-16作用后,光镜下可见EC发生弥散性坏死.MTT检测显示吸光度降低,流式细胞术示G2期细胞比例增多,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VEGF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YH-16可明显抑制EC的生长增殖,可能通过抑制EC分泌VEGF,从而抑制EC增殖、迁移及血管的形成.
作者:伍尚敏;赵亚南;杨力;王璐;郭树忠;刘垠;刘丹;鲁开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仪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仪,采用752nm波长及2.4mm光斑,对皮损进行局部治疗.结果:116例患者中,73例经1~4次治疗后均痊愈,9.48%的患者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1~6个月自然消退,所有患者经4次治疗后均显效.结论: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疗效确切且无瘢痕产生,是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的理想方法.
作者:陈抗;陈勇军;翟培明;刘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对恶性黑素瘤患者行治疗性淋巴结切除治疗性淋巴结切除术适用于前哨淋巴检查为阳性者、或临床或放射图像查明有淋巴结受累者.
作者:李荟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浅表脂肪瘤样痣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1],以真皮内成熟脂肪细胞沉积为特征,多发生于出生时或儿童期,通常表现为群集的柔软扁平丘疹结节,单发的较大体积肿物少见嘲.现将我们发现的一例罕见的头皮病变报告如下.
作者:张雪;李森恺;杨明勇;李养群;李强;鲍世威;段晨旺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