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颧骨颧弓缩小整形及骨膜下除皱术

蒋春意;河东镐;曹川;任天平;余萌;金东一;李世荣

关键词:头皮冠状切口, 颧骨缩小成形术, 骨膜下除皱术
摘要: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颧骨、颧弓缩小以及面中上部骨膜下除皱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入路,将颧骨、颧弓截断向内上方移位,降低颧突及颧弓高度,同期行骨膜下除皱术,对面部骨支架与软组织重新塑形.结果:本组22例患者,均行头皮冠状切口颧骨颧弓复合体缩小及骨膜下除皱术,部分患者以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或帽状腱膜行中上面部凹陷填充,术后面部软组织及骨性结构均得到显著的年轻化改善效果,随访6~24个月,面部外观满意.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同期行颧骨颧弓缩小成形及骨膜下除皱术,在改变面部骨性轮廓同时,解决皮肤松弛的问题,是面部年轻化手术的理想方法.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辅助引线无切口酒窝成形术

    线结松脱、皮肤及粘膜下结节是埋线法酒窝成形术失败的原因之一.笔者于1998年3月~2007年11月行无切口辅助引线酒窝成形术11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硕;叶信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外伤后增生性瘢痕42例

    瘢痕是创伤愈合过程中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也是创伤愈合过程的必然结果[1].组织学研究发现,瘢痕由过多的胶原和大量不正常的阻塞血管组成,推测缺氧可能是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原因之一,缺氧可使成纤维细胞产生更多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使瘢痕生成[2],如不治疗往往需要6个月~1年才会逐渐变平软,有的甚至终生不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及功能.

    作者:李慧;王红梅;彭丽;黄泽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新疆地区重睑术的临床体会

    新疆地区居住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汉族、回族和蒙古族,其中大多数拥有西方人的面部特征,即高耸的眉骨,深陷的眼窝,突出的鼻梁及颧骨,棱角分明的面孔需要相同特征的宽大重睑来陪衬,而汉族、蒙古族则属于蒙古族人种,常具有单睑、上睑臃肿、内眦赘皮、眼裂狭长、向外下倾斜等特征,原因是上睑提肌与皮肤无腱膜附着、上睑眶隔松弛、眶隔脂肪量丰富,甚至悬垂到睑板上前方,致上睑皮肤向下卷曲,睑缘内翻等特点[1].

    作者:陈晓玲;程飚;郭云;樊亚莉;林静;张娟;许国明;肖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瘢痕疙瘩p53基因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

    目的:在浙江地区对瘢痕疙瘩p53基因检测试剂盒进行临床实验,评价此试剂盒的准确度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方法建立的试剂盒检测了浙江地区75例瘢痕疙瘩患者与75例正常对照的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瘢痕疙瘩组的Pro等位基因及Pro/Pro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4、0.015),Pro/Pro基因型者患瘢痕疙瘩的风险性明显增高(OR=2.404,955CI∶1.182~4.887).结论:p53基因检测试剂盒可以预测瘢痕疙瘩高危个体,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特异性.

    作者:卓阳;高建华;曾兴业;黄大道;潘若望;曹晓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前方牵引矫治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对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的儿童早期施行前方牵引矫形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经前方牵引矫形治疗的29例前牙反牙A患者(5~8岁)作为治疗组的研究对象,通过在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上对这些患者在治疗前(T0)和治疗结束时(T1)状况的比较,及这些患者治疗结束时与同龄的、未采取任何正畸治疗的前牙反(牙合)患者的状况比较,分析前方牵引矫治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的患者矫治后在前牙反(牙合)得到矫正的同时,T1期较T0期上颌骨有明显地长度增加、位置前移改变,下颌骨有明显的向后、向下旋转.②治疗组患者在T1期相对于未经矫治的同龄前牙反(牙合)患者,上颌骨有明显增长、前移的特点,下颌骨的生长方向则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对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的儿童早期施行前方牵引矫形治疗,能起到改善面中部凹陷骨型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矫治方法.

    作者:徐静;曹军;杨其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西安女性青少年正畸患者面部软组织厚度的数字X线测量研究

    目的:测量西安市女性青少年正畸患者面部软组织厚度,并分析其数学比例关系,探讨其特征.方法:选取180例西安女性青少年正畸患者数字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面部9个标志点的软组织厚度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市女性青少年正畸患者面部软组织厚度值为(4.42±0.58)~(16.20±1.98)mm范围;其相互比例关系为0.43±0.11-3.78±0.57范围.结论:西安市骨性Ⅰ、Ⅱ、Ⅲ类女性青少年正畸患者面部软组织厚度相互之间在鼻底、上唇、下唇处有显著差异,其数学比例关系也与鼻底、上唇、下唇处软组织厚度有关的项差异较大.面部软组织厚度本身对于个人面貌的构建像骨组织一样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者:冯耀浦;周洪;司新芹;孙琳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皮肤基底细胞癌57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统计和分析我科诊治的皮肤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探讨BCC的男女发病差别、职业、发病部位及手术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我科2001年来经病理确诊为BCC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57例BCC患者,男31例,女26例,男:女=1∶0.84,平均发病年龄(58.1±13.5)岁,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4岁,女性为61.3岁,男女有明显差异(P<0.05).BCC发生于面部50例(87.7%),其余部位7例(12.3%).随访6个月~6年,无复发,6年内无死亡病例,生存率100%,患者术后外形较美观.结论: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发病较女性早,且发病率较高,与职业、发生部位有关.手术切除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标准切除术与术中送病变组织行冰冻检查相结合,可达到佳治愈率和生存率.

    作者:杜永贵;王继华;陈卫玲;张景波;朱礼昆;郭群;肖鸿;杨云;赵亚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微晶磨削术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毛周角化病

    2006年10月~2007年4月,我们应用微晶磨削术联合他扎罗汀凝胶(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毛周角化病8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钱普录;钱丽萍;杨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甲癣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甲癣又称灰指甲,属浅部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发病率在浅部真菌病中占10%以上,比较常见,该病病程十分缓慢,具有传染性,如不及时治疗,可自身漫延累及所有指甲或传染他人,并严重影响美观.

    作者:李敬娥;李冰;郭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点阵CO2激光治疗植皮术后色素沉着

    植皮术是整形外科常见的手术,适用于各种较大面积瘢痕及肿瘤的治疗,但是植皮术后皮片常产生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尤其是暴露部位,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吴东辉;谭军;罗明灿;刘东平;李波;朱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吸脂联合小切口锐性切除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

    目的:总结肿胀吸脂联合环乳晕小切口锐性切除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整个手术过程包括两个步骤,即脂肪抽吸和切除.首先,经肿胀麻醉下脂肪抽吸,抽出大部分脂肪组织及少量腺体组织,然后经乳晕下半环形切口切除大部分脂肪和腺体组织,直至胸壁平整.结果:从2004-2007年,对26例男性乳房发育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本方法出血量少,安全性大,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适用于治疗脂肪型及脂肪腺体型男性乳房肥大症.

    作者:秦涛;马少林;乔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技术矫正骨性上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技术治疗上颌骨水平向发育过度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1999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82例上颌前突正颌外科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采用上颌前份节段性截骨术,必要时配合下颌前部根尖下截骨术进行治疗,部分患者配合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结果:在本组病例中,82例患者均恢复了正常的面型和咬合关系,深覆盖术前为9~16mm,术后变为2~3mm;深覆(牙合)术前11~15mm,术后为1-2mm;角SNA术前为84.2°-85.3°,术后为83.2°~84.0°;角ANB术前6°~9°,术后2°~3°;唇齿关系术前6~12mm,术后1~2mm.所有患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经术后8-36月临床随访,复发3例.结论: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技术是治疗骨性上颌前突的有效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前术后正畸可使治疗效果进一步完善,且能减小术后复发的几率.

    作者:张清彬;东耀峻;李祖兵;刘亚蕊;董福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乳房假体植入术后乳房下皱襞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分析乳房假体植入手术后下皱襞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7年4月期间192例各种乳房假体植入手术患者,共有5例因术后出现单侧乳房下皱襞低,其中1例为乳癌术后再造,2例为单纯隆乳术,2例为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后再次隆乳术患者,均施行乳房下皱襞重建手术修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两侧乳房基本对称,随访3~6月,矫正效果稳定.结论:整形外科医师应当重视乳房整形手术中下皱襞的保护和重建.

    作者:曾昂;乔群;张海林;白明;王阳;朱琳;方柏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整形美容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

    目的:研究整形美容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通过国际化标准的SCL-90量表对59例的整形患者进行术前术后一周的测评,并用统计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整形美容患者与常模比较,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术后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整形美容患者通过国际化标准的心理量表测量,对其心理状态分析,解除其心理障碍,同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解决患者的形体畸形.这种把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运用于整形美容手术的科学方法,对今后大力开展整形美容专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燕芳;袁宝玉;黄婉霄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改良面神经额支的体表定位

    目的:通过改良的方法对面神经的额支进行体表定位,为临床手术提供更加适用的寻找面神经额支的方法.方法:对20侧防腐成人头部标本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测量在耳轮上点与外眦上点的连线上和耳屏上切迹点与外眦点的连线上,面神经的额支所经过的相对位置.结果:额支在耳轮上点-外眦上点的连线后段(3/10~4/5)±1/10的范围内跨过,在耳屏上切迹点-外眦点的连线后段(1/5-1/2)±1/9的范围内跨过.结论:面神经额支在两条标志线的特定区域跨过,手术中,切口应避开该危险区域.

    作者:洪丽;安高;范松青;张心宽;彭田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一例与家系调查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又称睑裂狭小-上睑下垂-倒向型内眦赘皮综合征(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BPES MIM:110100),临床发病罕见,多呈家族性发病.

    作者:何冬梅;夏东胜;陈晓晓;赵启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在拟修复区域旁顺皮纹方向设计近似三角形皮瓣,底边位于近缺损侧.于三角形皮瓣两腰切开皮肤,向下潜行分离皮下组织,形成皮下组织蒂皮瓣,向缺损侧推进,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应用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切口Ⅰ期愈合,形态、质地好,瘢痕不明显.结论: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确定,操作简单,是修复面部小创面较好的方法之一.

    作者:陈建军;曾田青;李文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CHR-C型治疗仪配合治疗颌面部皮脂腺囊肿90例

    皮脂腺囊肿为临床上常见的体表肿块性病变,以往治疗多采用切除术,但因切口大、恢复慢,瘢痕明显等,患者多不愿手术.

    作者:马辉;丁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药祛疣汤治疗扁平疣46例

    扁平疣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并不十分肯定.近年来笔者自拟中药祛疣汤外用治疗扁平疣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素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116例

    目的:探讨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仪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仪,采用752nm波长及2.4mm光斑,对皮损进行局部治疗.结果:116例患者中,73例经1~4次治疗后均痊愈,9.48%的患者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1~6个月自然消退,所有患者经4次治疗后均显效.结论: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疗效确切且无瘢痕产生,是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的理想方法.

    作者:陈抗;陈勇军;翟培明;刘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