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肤基底细胞癌57例回顾性分析

杜永贵;王继华;陈卫玲;张景波;朱礼昆;郭群;肖鸿;杨云;赵亚南

关键词:皮肤基底细胞癌,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通过统计和分析我科诊治的皮肤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探讨BCC的男女发病差别、职业、发病部位及手术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我科2001年来经病理确诊为BCC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57例BCC患者,男31例,女26例,男:女=1∶0.84,平均发病年龄(58.1±13.5)岁,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4岁,女性为61.3岁,男女有明显差异(P<0.05).BCC发生于面部50例(87.7%),其余部位7例(12.3%).随访6个月~6年,无复发,6年内无死亡病例,生存率100%,患者术后外形较美观.结论: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发病较女性早,且发病率较高,与职业、发生部位有关.手术切除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标准切除术与术中送病变组织行冰冻检查相结合,可达到佳治愈率和生存率.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助攻微螺钉种植体矫治先天缺牙所至中线偏斜一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介绍:某女,19岁,因左上颌侧牙齿缺失,上前牙间隙,上中线偏斜,要求正畸治疗.

    作者:张苗苗;冯冬菲;于智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肌皮瓣法结合下睑缘楔形切除矫治老年性下睑袋

    目的:探讨老年性下睑袋的手术矫正方法.方法:应用Hill试验、下睑牵拉试验、内眦韧带松弛试验和外眦韧带松弛试验检测患者下睑支持结构的松弛情况,采用肌皮瓣法下睑袋整复术结合下睑缘楔形切除进行治疗并长期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共41人,均为老年性下睑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年龄为42~67岁,女性26例,年龄为53~65岁;下睑板松弛34例,内眦韧带松弛7例.术后有17例患者接受了长期随访,随访时间为7~26个月(平均12.7月).下睑缘均平整,无下睑退缩,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应用肌皮瓣法结合下睑缘楔形切除治疗伴有下睑支持结构松弛的老年性下睑袋是有效而简单的方法,但对外眦韧带松弛者慎用.

    作者:于浩;张海明;冯越蹇;石俊;钟亚妮;韩新鸣;金海兰;归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恶性黑素瘤的新动态(五)

    1 对恶性黑素瘤患者行治疗性淋巴结切除治疗性淋巴结切除术适用于前哨淋巴检查为阳性者、或临床或放射图像查明有淋巴结受累者.

    作者:李荟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西安女性青少年正畸患者面部软组织厚度的数字X线测量研究

    目的:测量西安市女性青少年正畸患者面部软组织厚度,并分析其数学比例关系,探讨其特征.方法:选取180例西安女性青少年正畸患者数字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面部9个标志点的软组织厚度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市女性青少年正畸患者面部软组织厚度值为(4.42±0.58)~(16.20±1.98)mm范围;其相互比例关系为0.43±0.11-3.78±0.57范围.结论:西安市骨性Ⅰ、Ⅱ、Ⅲ类女性青少年正畸患者面部软组织厚度相互之间在鼻底、上唇、下唇处有显著差异,其数学比例关系也与鼻底、上唇、下唇处软组织厚度有关的项差异较大.面部软组织厚度本身对于个人面貌的构建像骨组织一样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者:冯耀浦;周洪;司新芹;孙琳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非手术治疗乳头凹陷218例分析及临床护理

    目的:总结一次性注射器把乳头凸端切断呈桶状对准乳头吸引并用胶布缠绕固定乳头治疗不同程度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的疗效确切性及护理要点.方法:应用负压原理,设计大小不同一次性注射器把乳头凸端切断呈桶状对准乳头吸引并用胶布缠绕固定乳头,以治疗不同直径大小的凹陷畸形乳头,回顾性分析及总结了非手术治疗乳头凹陷218例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结果:1999~2005年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把乳头凸端切断呈桶状对准乳头吸引并用胶布缠绕固定乳头治疗218例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患者,有效率100%,治愈率达99%.停止治疗后随访3个月~5年,无一复发.结论:运用一次性注射器把乳头凸端切断呈桶状对准乳头吸引并用胶布缠绕固定乳头治疗不同程度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无需手术即可矫正畸形,恢复正常形态,且无任何副作用.经过长达5年随访,疗效确切,无一复发.

    作者:钟碧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CO2激光联合五妙水仙膏治疗眼睑大汗管瘤疗效观察

    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我们应用CO2激光联合五妙水仙膏治疗眼睑直径超过4mm大的汗管瘤患者4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齐红莉;陈长安;茹战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技术矫正骨性上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技术治疗上颌骨水平向发育过度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1999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82例上颌前突正颌外科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采用上颌前份节段性截骨术,必要时配合下颌前部根尖下截骨术进行治疗,部分患者配合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结果:在本组病例中,82例患者均恢复了正常的面型和咬合关系,深覆盖术前为9~16mm,术后变为2~3mm;深覆(牙合)术前11~15mm,术后为1-2mm;角SNA术前为84.2°-85.3°,术后为83.2°~84.0°;角ANB术前6°~9°,术后2°~3°;唇齿关系术前6~12mm,术后1~2mm.所有患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经术后8-36月临床随访,复发3例.结论: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技术是治疗骨性上颌前突的有效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前术后正畸可使治疗效果进一步完善,且能减小术后复发的几率.

    作者:张清彬;东耀峻;李祖兵;刘亚蕊;董福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假体置入与乳房上提术联合应用矫正乳房下垂

    乳房松弛下垂在整形美容中经常可见;对于体积较大,或者体积量不大而对术后乳房体积没有要求的患者作缩小成形即可;而对于哺乳后腺体过度萎缩、体积量小、且皮肤松垂过大而又希望术后的乳房相对挺拔的患者(不愿动皮瓣),则就假体置入与上提乳房术联合应用可得到满意效果.

    作者:金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皮内美容缝合治疗瘢痕增生34例患者体会

    皮肤损伤愈合后,瘢痕仍继续增生,突出皮面,形状不规则,高低不平,潮红充血,质地实韧,有灼痛和搔痒感,遇环境温度增高,情绪激动,或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时症状加剧,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其生活质量.

    作者:申彬;马凤萍;范少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度烧伤后唇颌颈胸瘢痕挛缩粘连一期整治体会

    颈部瘢痕挛缩以烧伤后遗症常见,挛缩的瘢痕多数位于颈前区,头颈部运动受到严重影响,并影响语言吞咽功能,严重者造成唇颌颈胸粘连,影响呼吸,儿童病人可影响生长发育,使下颌骨前突,造成错颌,流涎,我院收治重度烧伤后,唇颌颈胸瘢痕挛缩6例,应用胸三角随意皮瓣修复,效果良好,特予报告.

    作者:张作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初步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12月,我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共10例,皮瓣大面积为18cm×13cm,小为4.5cm×10cm;其中男9例,女1例.其中骨髓炎骨外露6例,肌腱外露4例.供区直接缝合或植中厚皮片.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个别病例术后较臃肿,待二期将皮瓣修薄.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可靠,手术操作简便,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神经,对足部影响较小,便于推广开展.

    作者:李朝阳;宋朝晖;郭智龙;余萍;曾学文;陈慧林;吴俊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116例

    目的:探讨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仪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仪,采用752nm波长及2.4mm光斑,对皮损进行局部治疗.结果:116例患者中,73例经1~4次治疗后均痊愈,9.48%的患者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1~6个月自然消退,所有患者经4次治疗后均显效.结论: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疗效确切且无瘢痕产生,是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的理想方法.

    作者:陈抗;陈勇军;翟培明;刘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针药并用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笔者近期运用中药内服配合针刺治疗斑秃4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47例患者均为我院皮肤科患者,所有患者均按文献[1]斑秃的诊断标准选定,确定为斑秃的患者.

    作者:张立曼;张嘉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清醒镇静应用于腹部吸脂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三种麻醉方式应用于腹部吸脂术的临床观察,探讨腹部吸脂术的适麻醉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吸脂术的女性就医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肿胀麻醉组,B组为硬膜外麻醉+肿胀麻醉组,C组为清醒镇静+肿胀麻醉组.观察三组就医者的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三组的一般情况及术中各组循环功能变化比较无差异;麻醉优良率B、C两组显著高于A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B两组,主观评价满意率显著高于A、B两组;术后恢复过程三组均平稳.结论:清醒镇静+肿胀麻醉用于腹部吸脂术具有操作简便,麻醉效果好,主观评价满意率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薄红兵;罗远国;甘学文;李洪;张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五种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混合型牙科材料固化后HEMA单体释放量的检测

    目的: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是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混合型牙科材料的一种主要组分,本实验尝试检测五种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混合型牙科材料在光固化后未聚合HEMA单体量释放量.方法:将Freedom、F2000和Dyract复合体以及Vitremer和Fuji Ⅱ LC树脂改性玻璃离子分别制成6mm×2mm的圆形试件,固化后浸入1ml 37℃去离子水中,在不同的时间段(1、7、14、21天)终止浸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量各时间段内浸出液中HEMA单体含量.结果:5种材料浸出液中的HEMA含量在21天内逐渐增加,其中Fuji Ⅱ LC和Vitremer 7天后增加缓慢,趋向恒定.1天:F2000>Dyract、Fuji Ⅱ LC,Vitremer、Freedom(P<0.05),Dyract、Fuji Ⅱ LC、Vitremer、Freedom间HEM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7天:F2000>FujiⅡ LC>Dyract,Vitremer、Freedom(P<0.05),Dyract、Vitremer、Freedom间HEM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14天:Dyract、F2000>>Freedom>Fuji Ⅱ LC>Vitremer(P<0.05),而Dyract和F2000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1天:Dyract、F2000>Freedom>Fuji Ⅱ LC>Vitremer(P<0.05),而Dyract和F2000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体和树脂改性玻璃离子固化后均释放一定量的未聚合的HEMA单体.

    作者:杨帆;王鑫源;唐立辉;肖明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治疗腋臭103例体会

    腋臭常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社交及生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目前治疗腋臭的方法很多,疗效各异.传统的手术疗法具有制动期长、恢复慢、切口瘢痕明显等特点.近年来我们采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治疗103例腋臭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建武;曾维惠;张美芳;田燕;王希燕;马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前方牵引矫治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对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的儿童早期施行前方牵引矫形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经前方牵引矫形治疗的29例前牙反牙A患者(5~8岁)作为治疗组的研究对象,通过在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上对这些患者在治疗前(T0)和治疗结束时(T1)状况的比较,及这些患者治疗结束时与同龄的、未采取任何正畸治疗的前牙反(牙合)患者的状况比较,分析前方牵引矫治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的患者矫治后在前牙反(牙合)得到矫正的同时,T1期较T0期上颌骨有明显地长度增加、位置前移改变,下颌骨有明显的向后、向下旋转.②治疗组患者在T1期相对于未经矫治的同龄前牙反(牙合)患者,上颌骨有明显增长、前移的特点,下颌骨的生长方向则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对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的儿童早期施行前方牵引矫形治疗,能起到改善面中部凹陷骨型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矫治方法.

    作者:徐静;曹军;杨其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在拟修复区域旁顺皮纹方向设计近似三角形皮瓣,底边位于近缺损侧.于三角形皮瓣两腰切开皮肤,向下潜行分离皮下组织,形成皮下组织蒂皮瓣,向缺损侧推进,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应用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切口Ⅰ期愈合,形态、质地好,瘢痕不明显.结论: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确定,操作简单,是修复面部小创面较好的方法之一.

    作者:陈建军;曾田青;李文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瘢痕组织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瘢痕组织作为填充材料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法一,去表皮瘢痕组织原位充填法23例,即去除瘢痕表皮,瘢痕主体组织原位保留,瘢痕两侧或周围皮肤带皮下脂肪跨越瘢痕组织缝合,主要用于凹陷性瘢痕的整复;方法二,瘢痕组织瓣转移充填法9例,即将去表皮的瘢痕组织瓣转移填充邻近组织缺损区.总共32例.结果:32例患者中,30例效果满意,2例基本满意,均未出现感染、破溃、移植物坏死等情况,所有伤口甲级愈合.结论:自体瘢痕组织作为一种填充材料,既避免了应用人工材料可能造成的排异和过敏反应,又可减少人工材料的费用,在整形美容外科中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怡;牙祖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机械应力刺激对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单次持续40%幅度的牵拉作用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bFGF、TGFβ1的表达,初步探讨机械应力作用下细胞增殖的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将细胞转移至牵拉细胞培养模型中的弹性膜上,待细胞贴壁生长至75%~80%融合时,实施40%单次持续牵拉,用WESTERN-BLOT对非牵拉组与牵拉组24h、36h、48h、72h的细胞bFGF、TGFβ1进行检测.结果:牵拉各组及对照组均呈阳性表达,但牵拉48h后两者的表达较未牵拉时明显增加.结论:单次40%持续的牵拉方式可以促进bFGF、TGFβ1表达,可能是导致细胞的增殖.

    作者:舒茂国;易成刚;韩岩;杨力;张琳西;夏文森;刘丹;郭树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