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性肛提肌的解剖功能和影像学研究

朱兆领;应涛

关键词:骨盆底, 肛提肌, 解剖学, 肌肉骨骼系统, 生理学, 诊断显像
摘要:近年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类疾病的发生与盆底支持结构的异常有直接联系.肛提肌是盆底支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及功能的异常在PF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肛提肌的解剖、功能及影像学研究做一综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应用腔内超声、血清癌胚抗原检测及CT对直肠癌分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 比较直肠癌腔内超声(TRUS)分期与CT分期的诊断价值并探讨TRUS、血清癌胚抗原(CEA)、CT联合应用对直肠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85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TRUS及CT检查并对肿瘤进行分期,同时检测术前血清CEA水平.结果 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直肠癌术前TRUS和CT分期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水平随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增高.术前单独应用TRUS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0.00%.TRUS联合血清CEA检测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达88.24%,而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使分期诊断准确率达96.47%.结论 术前TRUS分期对于早期直肠癌的诊断优于CT.联合应用TRUS、血清CEA检测及CT可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

    作者:史国红;王学梅;吕沐天;张雨芹;刘延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磨玻璃晕征环绕的周围型肺癌的CT特征及病理对照观察

    目的 探讨表现为磨玻璃晕征环绕的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断正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均有环形磨玻璃密度影环绕中心实性结节.另选取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的具有晕征的炎性结节病变患者44例作为对照,其中球形肺炎21例,结核球15例,真菌病8例.所有患者均有详细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观察晕征及中心实性结节的影像特点,对肺癌及炎性结节各影像表现的发生率行χ2检验.肺癌患者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10例周围型肺癌,磨玻璃影与肿瘤实性结节交界面、肺野交界面均境界清楚(100%).炎性结节磨玻璃影与实性结节交界面清楚者仅11例(25.00%),交界不清楚者33例(75.00%);炎性结节磨玻璃影与肺野交界面均不清楚(100%).10例周围型肺癌病灶中心实性结节边缘出现分叶征3例,毛刺征7例,胸膜凹陷征4例,恶性征象的发生率为100%;炎性结节病灶中心实性结节边缘无一出现上述征象.10例肺癌结节与21例球形肺炎均明显强化;结核球仅3例出现包膜强化,真菌病1例少许强化,与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磨玻璃晕征环绕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分析磨玻璃影及中心实性结节的边缘及内部结构的影像表现,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岩;谢汝明;周新华;周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颈内动脉闭塞颅内循环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8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急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搏动指数均显著低于健侧(P<0.001).在侧支循环开放中,前交通动脉开放占48.53%(33/68),后交通动脉开放为42.65%(29/68),眼动脉参与的侧支循环占32.35%(22/68),无交通支开放14.71%(10/68).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侧支途径两支以上者、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60 cm/s者,临床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状况,可以快速方便地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状态,对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孟璇;王欣;李兴杰;童明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64层螺旋CT在良性气管狭窄支架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良性气管狭窄支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气管狭窄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时及支架取出后行64层螺旋CT和支气管镜检查,回顾分析其MSCT及支气管镜表现.结果 MSCT显示了全部14例气管狭窄,其中上段7例,中段5例,下段1例,上段和中段两处狭窄1例,狭窄段长度12.9~41.9 mm,平均(28.09±7.99)mm,狭窄段直径1.5~8.2 mm,平均(5.68±2.22)mm,置入支架后,狭窄段直径11.6~16.4 mm,平均(13.69±1.25)mm,支架取出后狭窄段直径10.2~15.6 mm,平均(11.96±1.44)mm.支架相关并发症:全部14例均有肉芽组织增生和黏液滞留,2例发生支架移位.支气管镜显示了全部14例气管狭窄,气管黏膜充血、支架表面滞留液和气管壁、肉芽组织的动态变化,其中5例先端未能通过狭窄段而不能全面观察病变.结论 MSCT在良性气管狭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王征宇;梁熙虹;陈光利;杨本涛;王振常;鲜军舫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肺内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

    目的 观察肺内常见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结核球、球形肺炎、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周围型肺癌、错构瘤及硬化性血管瘤的CT资料,记录分析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结果 结核球周围病灶以结节为主(66.67%),树芽征占12.64%,后者在其他性质结节中很少出现.球形肺炎周围病灶主要表现为絮状影(96.92%).周围型肺癌周围主要表现为胸膜凹陷征(76.04%)、血管集束征(14.58%).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周围以絮状影(64.00%)、斑片影(24.00%)及局灶肺气肿(64.00%)为主.1例硬化性血管瘤周围出现絮状影.本组错构瘤均未出现周围病灶.结论 分析肺内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肺内肺结核球、球形肺炎、周围型肺癌及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等常见孤立结节病变.

    作者:谢汝明;吕岩;周新华;周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血管造影分析

    目的 采用血管造影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患者血管造影资料,且22例与术前造影资料比较,评价肺动脉发育、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主动脉侧支血管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31例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口狭窄疑血栓形成.28例肺动脉发育良好且左、右肺动脉发育对称,3例单侧肺动脉狭窄,1例肺动脉发育差.1例出现肺动静脉瘘,1例存在胸腔积液.22例双向Glenn手术前后造影比较,左右肺动脉直径和McGoon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6%(8/22)的主动脉侧支较术前增多.18.75%(6/32)病例术后存在腔静脉侧支血管. 结论血管造影是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情况的有效手段.

    作者:杨向太;崔燕海;张群;谈文开;唐向周;王绍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血管的血流参数变化

    目的 观测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血管的血流参数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54例(108只眼)2型糖尿病患者和81名正常对照者脉络膜血管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收缩期加速时间(SAT)、加速度(A)、加速时间与心动周期之比(R),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和高血压与各血流参数的相关性,测量睫状后短动脉的PSV、EDV和RI,比较两血管血流参数变化的一致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血管的PSV、EDV降低,RI增高,R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睫状后短动脉的变化一致;SAT、A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与糖尿病病程、年龄均呈负相关(P<0.05);RI与病程、年龄和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R与病程、年龄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脉络膜血管的血流参数变化可以反映糖尿病脉络膜病变的血液循环状态,为临床诊断起到提示作用.

    作者:温欣;王学梅;韩冰;于英蛟;汪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征象

    血管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成人多发生于小脑,发生于脊髓者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探讨其特征性MRI表现.

    作者:刘丽芬;杜湘珂;马学升;尚柳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MSCT在空腔脏器穿孔定位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MSCT在空腔脏器穿孔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空腔脏器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胃、十二指肠穿孔11例,空、回肠穿孔2例,结肠穿孔3例,子宫穿孔1例.CT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腹腔积液、穿孔部位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及原发病变的征象.结论 MSCT扫描对确定空腔脏器穿孔、判断穿孔部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阎玉明;张兰慧;闫如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血流中断型四肢动脉损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诊断与鉴别诊断血流中断型四肢动脉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6例血流中断型四肢动脉损伤患者的CDU影像资料,重点观察动脉管壁连续性、管腔通畅程度、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频谱形态及肢体远端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并将CDU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6例患者中,完全动脉胁迫征13例,动脉完全断裂9例,动脉内膜挫伤合并血栓形成14例.35例患者肢体远端侧支循环形成,其CDU特征为双向、低速,呈小慢波或低阻型动脉频谱.以DSA或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CDU的诊断准确率为72.22%(26/36).结论 CDU对血流中断型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刘照宏;梁峭嵘;梁彤;吴征杰;高峻青;石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87例(135个结节)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进行检查,予以弹性分级.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弹性分级以≤Ⅱ级为主,甲状腺乳头状癌弹性分级以≥Ⅲ级为主.良性结节的弹性分级以0~Ⅱ级为主,恶性结节的弹性分级以Ⅲ~Ⅳ级为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弹性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分级Ⅲ级时,良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超声弹性分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91%、76.47%、80.00%. 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

    作者:刘芳;肖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基于二维超声图像纹理分析判断HIFU凝固性坏死

    目的 探讨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中,利用二维超声监控图像在多分辨率下的纹理参数,对HIFU所致凝固性坏死组织进行评价,提高对凝固性坏死判断的敏感度.方法 在相同声强、功率和深度条件下,选用点打的方式辐照新鲜离体牛肝,采集辐照前以及辐照后即刻、1 min、2 min和3 min的二维声像图和灰度图像,利用小波变换提取二维超声图像在多分辨率下的纹理参数,建立支撑矢量机(SVM),对样本进行分析判断.结果 多分辨率下的纹理参数比灰度对HIFU凝固性坏死的判断敏感度要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多分辨率下的纹理参数来评价HIFU凝固性坏死的方法是可行的,且敏感度高于灰度对凝固性坏死的评价.

    作者:李雁;邹建中;王华;冯玉洁;钟珊珊;欧阳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患儿冠状动脉的术前超声心动图分型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动脉调转手术(ASO)术前大动脉转位(TGA)患儿冠状动脉解剖类型,探讨其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64例TGA患儿ASO术前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 164例患儿中,正常冠状动脉124例(75.61%),异常40例(24.39%).17例冠状动脉起源于单个冠状动脉窦,为所有畸形中比例高者(42.50%).术前超声与手术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3.29%.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于ASO术前比较准确地检出TGA 患儿的冠状动脉畸形,有利于确定冠状动脉移植方法.

    作者:孙旭东;陈良龙;陈良万;陈道中;Roofthooft MTR;Beekman RP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MSCT在小儿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本文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09年3月接受MSCT检查的跟骨骨折患儿的影像学资料,阐述儿童跟骨骨折的发生机制及骨折分型,探讨MSCT在诊断儿童跟骨骨折中的技术应用和临床价值.

    作者:杨楠;赵滨;王春祥;陈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整体功能指数评价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

    目的 采用整体功能指数(GFI)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CAD合并AF组患者30例(心室律<120次/分)、CAD窦性心律组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用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收缩峰值速度(Sm).计算E/Em和GFI[(E/Em)/Sm].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D窦性心律组及CAD合并AF组E/Em增大、Em、Sm减低、GFI值增大(P<0.05).与CAD窦性心律组比较,CAD合并AF组E/Em、GFI值增大(P<0.05). 结论应用GFI能够评价CAD合并AF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作者:管敏;夏稻子;朱阿丽;宋敏;邢桂英;许光瑜;卢亚光;张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前预后多因素CT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术前增强CT影像学征象与其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根治切除术的原发性HCC患者术前临床及双期增强CT影像学资料,分析CT征象及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时序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依次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全组1、3、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80.18%、65.48%和42.09%.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部位(单段病灶与多段病灶)、子灶、血管侵犯、动脉期肿瘤与肝实质CT值比值、门静脉期肿瘤与肝实质CT值比值对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血管侵犯、门静脉期肿瘤与肝实质CT值比值(<0.85)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37、0.007). 结论原发性HC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主要CT征象包括血管侵犯和门静脉期肿瘤与肝实质CT值比值<0.85.

    作者:高顺禹;崔湧;孙应实;唐磊;李晓婷;张晓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造影剂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目的 制备一种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并与生物素化抗体结合,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高分子材料PLGA-COOH超声造影剂;并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亲和素耦联,制备出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检测该造影剂一般特性;采用红外与免疫荧光检测亲和素与PLGA-COOH超声造影剂连接的情况.检测生物素-亲和素技术使该造影剂与生物素化抗体结合后其体外寻靶能力.结果 红外检测与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亲和素被成功地连接在高分子造影剂上,并存在活性.体外寻靶实验显示,与生物素化单抗结合后的靶向高分子造影剂较多并牢固地聚集到肝癌细胞表面.结论 成功制备了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该造影剂与生物素化抗体结合后于体外对肝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作者:张辉;冉海涛;张亚萍;骆杰;郝兰;王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双能CT观察手、足肌腱

    目的 探讨双能CT(DECT)对显示手、足肌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患者(手、足肌腱疾病患者28例,手、足肌腱正常患者12例)行双能CT扫描,球管电压分别为140 kV、80 kV,管电流1∶4.将减影后的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观察肌腱及周围组织情况.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资料综合证实.结果 DECT不仅能够清晰显示大多数正常手、足肌腱的外形、止点;而且能够清晰显示肌腱病变,如纡曲、增粗、粘连、断裂、缺失等,诊断准确率达93.18%.结论 DECT能够准确显示大多数手、足肌腱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异常病变,具有快速、无创的优点.

    作者:邓凯;张成琪;孙丛;柳澄;王广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载长春新碱长循环聚合物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目的 制备载硫酸长春新碱的聚乳酸-乙醇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GA-PEG)超声微泡造影剂,观察微泡的一般特性及体内、外显影效果.方法 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干法制备超声微泡造影剂,正交实验设计获得佳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泡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光学显微镜观察微泡形态,以马尔文激光粒径测量仪测定微泡造影剂的粒径、Zeta电位,并观察微泡在兔心腔的显影效果.结果 获得的微泡造影剂为球形,平均粒径约为1.27 μm,包封率为(37.63±0.61)%,Zeta电位为-24.88 mV,静脉注射载药微泡后,能增强兔心腔超声显影效果.结论 采用复乳-溶剂挥干法成功制备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增强体内外超声显影效果.

    作者:凌旭;张良珂;李攀;汪程远;张景勍;王海鸥;冉海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VVI技术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总动脉管壁弹性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缺血性脑卒中(CAT)患者颈总动脉短轴方向管壁的应变、应变率及其相关衍生参数,比较其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方法 用VVI软件分析40例CAT患者(CAT组)及36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右侧颈总动脉短轴方向二维图像上6个侧壁(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的收缩期弹性参数及其衍生参数,并观察CAT患者管壁弹性参数的曲线变化特点.结果 CAT组6个侧壁的收缩期大应变、应变率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应变率的变化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CAT组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和后壁应变率曲线的脉搏波传导时间及应变率收缩期达峰时间较正常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结论 VVI技术可显示颈总动脉管壁弹性特点.血管壁弹性及弹性衍生参数与传统的超声检测指标相结合可以更加全面评价和了解血管壁的弹性状态.

    作者:白冰;赵宝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