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清华;孙广峰;金文虎;聂开瑜;邓呈亮;李书俊;魏在荣;王达利
目的:探讨真皮瘢痕组织瓣在增生性瘢痕美容性修复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观察.方法:2009年以来在临床治疗增生性瘢痕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65例增生性瘢痕患者利用真皮瘢痕组织瓣进行切除瘢痕后的创面的减张修复,真皮瓣设计灵活,宽度在0.2~2cm,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65例增生性瘢痕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伤口愈合后早期切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术后配合激光、药物、加压包扎等综合治疗,随访6个月至3年,经医患双方共同评价,100%患者均觉得术后较前有改善,57例87.6%对术后效果满意,8例12.4%的患者感觉效果改善,但不够满意.结论:利用真皮瘢痕组织瓣治疗增生性瘢痕,是一种有效的伤口减张缝合的方法,并取得较好增生性瘢痕的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翔;黎冻;潘福强;莫海雁;梁海洁;王琪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早期干预性治疗创伤性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将35例创伤性瘢痕患者于伤愈后第4周行CO2点阵激光治疗,每两月1次,共治疗3次.分别于术前、术后2个月、术后4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数码照相,记录恢复过程及副作用.通过前后对比,观察临床效果和副作用.根据瘢痕的色素、血供、柔韧度、高度分别进行VSS评分,根据瘢痕外观进行满意度统计.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4个月及6个月的V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6个月,治疗的总有效率可达94.2%;总显效率为80%.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早期干预性治疗创伤性瘢痕副作用小且安全有效.
作者:陈勇军;严婷婷;苏亮;艾菁;黄莉宁;杨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瘢痕挛缩畸形手术整形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47例(73手)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瘢痕组织,松解瘢痕挛缩,自体全厚皮移植修复创面.条索状瘢痕、指蹼及虎口处松解瘢痕挛缩后,用V-Y、Z形皮瓣、五瓣等局部皮瓣开大虎口、加深指蹼.结果:7只手因小指或示指指间关节瘢痕挛缩重,无法完全矫正,余手部畸形完全矫正.随访2~24个月,5只手因皮片挛缩,再次出现手瘢痕挛缩畸形.余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皮瓣及皮片质地软,弹性良好.结论:局部皮瓣及全厚皮移植修复手瘢痕挛缩畸形临床效果好;为防止瘢痕挛缩重致畸形难以完全矫正,需早期手术.
作者:王光华;卫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纳入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专科护理,实验组实施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然后应用烧伤的康复评定方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系统评价,对比分析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瘢痕挛缩程度、日常生活活动、心理健康等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烧伤患者来说,实施系统的、早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屈艳艳;周琴;石雪芹;王青;王雪;周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切口美容缝合法用于剖腹产切口缝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行剖腹产治疗的96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命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8例患者给予切口美容缝合法进行切口缝合,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常规缝法进行切口缝合.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美观程度、缝线反应以及愈合后瘢痕遗留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美观程度、缝线反应0度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观察组的切口瘢痕增生率、瘢痕宽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腹产切口缝合切口中,美容缝合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缝线反应,减少愈合后瘢痕增生的发生,改善切口美观程度.
作者:童姣梅;徐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HSF)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HSF分为对照组、HMME-PDT组、单纯光敏剂组和单纯激光照射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DT后HSF分泌至上清液的TGF-β1蛋白表达量,应用Western-Blot观察PDT对细胞浆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作用.结果:HSF分泌至细胞上清液的TGF-β1蛋白含量较高,而HMME-PDT后降低;HSF合成的TGF-β1蛋白水平高,HMME-PDT后HSF中的TGF-β1蛋白含量减少.结论:HMME-PDT能够阻止TGF-β1的信号传向细胞核,改变TGF-β1在HSF细胞水平的表达,使细胞核内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有关的靶基因得不到激活,从而抑制HSF增殖.
作者:蔡宏;王毅侠;李铀;刘玮;孙平;董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面动脉穿支鼻唇沟皮瓣修复中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恢复效果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3月-2015年3月于本院实施动脉穿支鼻唇沟皮瓣修复中面部肿瘤切除术的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创面修复效果及其临床护理措施.结果:50例术后恢复效果良好42例、普通8例,创面一期愈合率为88%、并发症发生率为16%、护理满意度为100%、美容满意度为96%.结论:面动脉穿支鼻唇沟皮瓣修复中面部肿瘤切除术及配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在中面部肿瘤患者的修复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美容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蒲晓华;常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在计算机辅助颌面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陈旧性的创伤性颌面部不对称患者及严重骨折患者术前精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达到术后良好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8例拟进行颌面部骨折复位的创伤患者头面部三维CT断层扫描图像,识别确定重建对象,对骨组织采用灰度阈值法进行自动重建;采用MIMICS软件对获取的医学信息进行建模.根据颌面创伤外科医生制订的方案在模型中完成手术的模拟和骨折断端镜像重建,预测骨折断端的正常位置恢复颌面部的对称性.结果:完成了颌面骨组织的患者头面部三维重建模型.镜像模拟了颌骨骨折复位手术移动骨断端过程,预测骨折复位的正常解剖位置,并且以动态动画形式演示,可从任意角度进行观察.实现了颌面部创伤手术中骨折断端复位的正确指导,术后骨组织移位的可视化预测.结论:利用医学影像资料,采用MIMICS软件可实现人头面部复杂结构的三维重建和镜像模拟,可以动态形式完成颌面部骨折手术的模拟复位,尤其对陈旧性、多发性骨折的术前预测骨折断端的复位精度,并提高了骨折复位的准确度和精度.可在计算机屏幕前制定手术方案,进行手术医师术前手术评估和预测,提高了颌面部骨折手术的有效性、精确性和矫治效果.
作者:刘杨;塔依尔·阿力甫;居来提·吐尔逊;姚志涛;阿迪力江·赛买提;张永富;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索改良三点式微创皮下隧道重睑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行改良三点式微创皮下隧道重睑术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前标记三处切口点, 设计重睑线.局麻成功后,于标记点切开眼睑皮肤及皮下组织,在皮下形成一个贯通隧道,去除部分皮下组织、眼轮匝肌及脂肪.外侧切口根据需要设计成梭形,以去除部分皮肤,达到有限解决眼睑松弛.双极电凝止血后,三点小切口分别与睑板前筋膜缝合固定,术后7d拆线.结果:随访3~12个月,患者均在1~2周内消肿,重睑线形成持久、自然,且瘢痕不明显,患者满意度高.结论:改良三点式微创皮下隧道重睑术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持久且自然、更灵活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晔;何乐人;林琳;王永振;杨锦秀;崔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比腭裂患者修复术中不同的创面处理方法对伤口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126例腭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明胶海绵填塞创面;B组:采用生物蛋白胶填充松弛切口,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精神、饮食恢复时间的差异及术后发热、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精神、饮食,出血及术穿孔、复裂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明胶海绵与生物蛋白胶止血可靠,术后反应轻,伤口愈合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广伟;廖天安;王涛;符良斌;邓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在成人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牙周状况和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需进行牙齿正畸的患者94例,并按照矫治技术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采用传统托槽矫治技术;治疗组:47例,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情况及OHRQOL,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PD、CAL、SBI和PL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GR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生理性疼痛、功能受限、社交困难、生理障碍、心理沟通、心理阻碍和残障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龈沟液中IL-1β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成人正畸治疗中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情况和口腔健康,降低牙周环境中炎症因子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元玲;冯驭驰;李晓刚;杜文斌;张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科室进行治疗的120例中、重度寻常性痤疮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红蓝光照射加0.1%阿达帕林凝胶外敷;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枇杷清肺饮加减汤剂口服治疗.疗程均4周.对治疗前后皮损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并对不良反应、安全性及复发情况做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程度均有所减轻,试验组减轻更为明显,且总有效率更高(92.7%vs 8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及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2.7%vs 3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试验组痤疮复发率稍高于对照组(29.2%vs 26.7%),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红蓝光照射加外敷用药基础上口服枇杷清肺饮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疗效佳,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并无明显上升.
作者:朱珂;齐庆;李东海;李勇;杨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中重度烧伤后预防瘢痕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心理改善情况、住院天数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治疗护理前两组患者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护理后,观察组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心理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中重度烧伤后预防瘢痕增生疗效明显,同时使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达到护患双赢的双层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香;陈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健康人群的皮肤弹性与年龄和部位的相关性.方法:用无创性皮肤弹性测试仪检测669例中国汉族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30.96岁),分别测试前额、左眼角、鼻尖、左鼻唇沟、左颈部、左前臂屈侧、脐周、左胫前皮肤弹性.结果:非暴露部位皮肤弹性相对于面部暴露部位高,参数R1、R4、R9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参数R2、R5、R7随年龄增加而下降,颈部及眼角部位下降明显,30岁以后下降加快.眼角、鼻唇沟、颈前区、前臂屈侧部位的皮肤随年龄增长表现的更易疲劳.结论:皮肤弹性测试可以无创地量化评价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的人体皮肤弹性,以评估皮肤的老化程度.
作者:程方;高金平;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拆除钛板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40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拆板患者相关资料,对术后拆除钛板病例的拆板原因进行总结,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术后拆板的原因主要有局部流脓18例、患者要求14例、钛板外露4例、钛板断裂1例、钛板松动1例、局部反复肿胀1例、其他手术同期取出1例.结论: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如:局部流脓、钛板外露、钛板断裂、钛板松动、种植需要等,可行相关手术取出钛板.对于无明显症状的钛板不主张手术取板.
作者:吴旭彬;苗娜;阿不都克力木江·买买提;阿迪力江·赛买提;阿地力·莫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在维吾尔族女性下睑袋患者中应用经皮入路眶脂肪弓状缘释放固定联合眶肌筋膜韧带悬吊技术矫正下睑袋,初步探讨该技术在维吾尔族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维吾尔族女性下睑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以接受传统经皮入路下睑袋整形术为对照组,以接受经皮入路眶脂肪弓状缘释放固定联合眶肌筋膜韧带悬吊技术为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对比两组的术后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满意者26例,基本满意者4例,不满意者0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满意者16例,基本满意者12例,不满意者2例(P<0.05).观察组出现溢泪者2例,球结膜水肿2例,可逆性下睑外翻0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出现溢泪者4例,球结膜水肿3例,可逆性下睑外翻4例.结论:在维吾尔族女性下睑袋患者中应用眶脂肪弓状缘释放固定联合眶肌筋膜韧带悬吊技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淼;纪翔;郜泽誉;牛丽珠;吴新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联合Elos激光治疗烧伤后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因烧伤后色素沉着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Elos激光治疗;对照组仅用Elos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的色素程度、色素沉着面积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色素沉着面积和色素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两组患者的色素沉着面积和色素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治疗1、2、3个月个后,观察组的色素沉着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1、2、3个月个后的色素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aFGF联合Elos激光治疗烧伤后色素沉着具有显著的促进色素沉着消退的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饶俊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微创拔牙同期植入Bio-Oss和植入羟基磷灰石富含血小板血浆(PRF)后在拔牙窝位点保存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微创拔除患牙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进行处置.A组Bio-Oss骨粉Bio-Gide膜、B组羟基磷灰石和富含血小板血浆(PRF)及C组空白对照组,1、3、6个月复诊观察拔牙窝愈合情况.拔牙前及拔牙后6个月进行口内取模灌注石膏模型并拍摄X线牙片,分别测量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结果:三组患者中,A组和B组拔牙窝均愈合良好,牙槽骨丰满,外形丰满,高度和宽度基本保持,牙龈色、形、质与邻牙协调.而C组牙槽嵴吸收、萎缩,高度降低、宽度显著缩小.经比较发现,A组和B组术后6个月骨吸收已趋于稳定,C组变化大.结论:在微创拔牙窝植入Bio-Oss和Bio-Gide膜或羟基磷灰石和富含血小板血浆(PRF)行牙槽窝保存,可以有效保护牙槽骨量,维持牙槽骨形态,促进软组织外形的恢复.
作者:杨芳;雷志敏;王林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整形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整形保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保乳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乳房美容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手术后,观察组乳房外观优良率(76.67%)和对照组乳房外观优良率(45.00%)比较明显升高,而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1.67%)、血肿发生率(3.33%)、血清肿发生率(11.67%)较对照组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11.67%)、血肿发生率(13.33%)、血清肿发生率(46.67%)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整形保乳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美容效果显著.
作者:徐平;曹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Z350纳米树脂联合流体树脂修复老年人前磨牙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1月在笔者科室就诊的232例患者(男120例,女112例),年龄60~70岁,第一前磨牙156颗,第二前磨牙124颗,共280颗患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自酸蚀后采用Esthet-X Flow树脂垫底后Z350纳米树脂修复;对照组:单纯玻璃离子(GIC)垫底后用3M Adper Easy THree自酸蚀粘结处理Z350纳米树脂进行充填修复,比较即刻、1年后、2年后两者的美观、树脂脱落率、边缘密合度、继发龋、着色等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即刻修复成功率比较,两种修复方法效果相似(P>0.05),无明显差异,而1年后、2年后充填成功率对比,流体树脂联合Z350纳米树脂夹层修复楔状缺损时明显优于单纯玻璃离子(GIC)联合Z350纳米树脂(P<0.01).结论:Z350纳米树脂联合流体树脂修复楔状缺损时长期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玻璃离子(GIC)联合Z350纳米树脂,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老年人前磨牙深度楔状缺损充填材料.
作者:刘汉珍;雷志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