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蒂豌豆骨移位修复月骨缺血性坏死

李光宪;纪桂花;季永东;庄绪喜;苏道元

关键词:豌豆, 移位修复, 骨治疗, 月骨缺血性坏死, 骨移位, 外固定治疗, 手术为主, 杨志明, 骨坏死, 试用, 临床, 患者, 病因, 报告
摘要:月骨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对于LichtmanⅠ期的患者早期可试用外固定治疗,Ⅱ期以上的治疗目前多主张以手术为主.杨志明等[1]用带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治疗月骨坏死取得了成功.我们自1992年6月~1998年5月亦采用带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治疗12例,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腿后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临床应用

    小腿中、下及踝、足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是常见的创伤,我院自1996年始应用小腿后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该类创伤2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朱家骏;陈有芬;宋拥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缺损

    因创伤导致的足远端组织缺损临床上并不罕见,由于足部皮肤在解剖及功能上的特殊结构,缺损后需用类似组织修复,保持良好的功能,使该损伤治疗十分棘手.我们于1999年8月以来利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缺损4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海涛;田万成;康庆林;卢全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复合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异种骨的研制及成骨活性研究

    目的研制新型具有诱导成骨活性的异种骨植骨材料.方法在重组合异种骨(RBX)基础上,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rhBMP-2)取代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牛BMP,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成复合 rhBMP-2的异种骨( rhBMP-2/BCB);将4周龄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实验组小鼠左股部肌袋植入rhBMP-2/BCB 骨粒,对照组小鼠左股部肌袋植入BCB骨粒,术后7、14及21天取材,通过组织学、骨计量学方法检测 rhBMP-2/BCB的诱导成骨活性. 结果①实验组术后7天在小鼠肌袋可诱导软骨生成,14天形成编织骨,21天改建成板层骨并形成大量骨髓;对照组于术后各时间点均未见有软骨及骨形成.②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hBMP-2/BCB具有较好的骨诱导能力,是一种较理想的植骨材料.

    作者:袁志;马平;胡蕴玉;赵广跃;吕荣;孙梁;李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四肢骨缺损

    目的自固化磷酸钙(CPC)为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人工骨材料,应用CPC进行临床四肢骨缺损修复. 方法 1998年5月~2000年1月对32例36处骨缺损进行修复,年龄4~59岁,平均24.7岁.骨缺损范围为1 cm×2 cm~5 cm×25 cm.缺损病因依次为骨折、骨囊肿、髂骨取骨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内生软骨瘤和骨结核.缺损的部位累及股骨、髂骨、胫骨、肱骨、指骨、腓骨、跟骨、距骨和髋臼. 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1~23个月,平均为15.3个月.全部患者未见任何不良的全身反应,X线片示CPC与骨直接愈合,其中12例行CT扫描,并测定血钙、磷值.CT提示植入CPC与宿主骨直接愈合,无间隙存在,血钙、磷值无明显升高. 结论 CPC适用于临床上非负重或低负重部位骨缺损的修复.

    作者:王文波;陈中伟;陈统一;王毅;赵承斌;广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壳聚糖-明胶网络/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支架的研究--成骨细胞培养

    目的研究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在壳聚糖-明胶网络/羟基磷灰石(CS-Gel/HA)复合材料支架上的生长情况. 方法将原代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第3代,密度为1.01×106/ml悬液,种植于孔隙率分别为85.20%、90.40%和95.80%的CS-Gel/HA支架材料中,利用细胞计数法检测种植后3天,1、2及3周的细胞增殖曲线,采用HE和von Kossa染色方法观察细胞生长、骨样组织形成和矿化沉积情况. 结果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在孔隙率为85.20%的支架中增殖较慢,在孔隙率为90.40%和95.80%的CS-Gel/HA复合材料支架上生长良好,增殖较快,周围分泌有大量细胞外基质,3周时局部已出现骨样组织,且细胞/支架结构物有利于钙质沉积.结论 CS-Gel/HA复合材料支架有望成为培养自体成骨细胞的材料,以重建新的骨组织.

    作者:赵峰;尹玉姬;姚康德;郭刚;王宝利;张镜宇;章明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与胶原复合物的表面植骨成骨作用研究

    目的评价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胶原复合物在大鼠颅骨表面的成骨作用.方法用SD大鼠9只在两侧颞部各制备一骨膜下袋后,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右侧植入rhBMP-2与胶原复合物为实验侧,左侧植入单纯胶原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2、4及8周处死动物各3只,取标本制作脱钙石蜡切片,观察成骨情况,并测量成骨厚度. 结果 rhBMP-2与胶原复合物可在颞骨表面通过膜内成骨的方式诱导新骨形成,并与颞骨外板良好结合,术后2周,植入物大部分降解吸收,颞骨表面有大量新生骨;术后4周,植入物完全为新骨代替,颞骨厚度约为厚原度的5倍;术后8周,新骨更加成熟,颞骨厚度约为原厚度2.8倍.而对照侧骨质在术后各周均无明显增厚.结论 rhBMP-2与胶原复合物可作为良好的表面植骨替代材料,并能与植骨床良好结合.

    作者:陈钢;赵士杰;俞光岩;王会信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股骨近关节端低度恶性肿瘤切除后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目的探讨对股骨近关节端破坏严重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采用人工关节置换达到保肢的疗效. 方法 1978年~1999年收治股骨近关节端低度恶性骨肿瘤65例,对其中骨质破坏较严重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8~56岁.瘤段大块切除后,施行人工关节置换保肢术.骨巨细胞瘤(Ⅱ~Ⅲ级)10例,软骨肉瘤5例,其中ⅠA 5例, ⅠB 9例,ⅡA 1例;股骨近端4例,股骨远端11例.结果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9个月~20年,平均4年3个月,局部复发伴肺转移死亡1例,外伤后致膝关节假体感染而截肢1例,X线片示假体轻度塌陷2例,其余患肢功能良好. 结论采用合理的边缘完整切除肿瘤手术,选择合适人工关节并正确安装,辅以综合治疗,能有效治疗破坏严重的股骨近关节端低度恶性肿瘤而达到良好保肢疗效.

    作者:周忠;王万明;符臣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邻指指背筋膜蒂皮瓣一期修复手指掌侧电击伤

    我科1996年1月~2000年6月,采用邻指指背筋膜蒂皮瓣一期修复手指掌侧电击伤所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罗珠;于益鹏;孙步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牵张成骨术在延长下颌骨中新骨生成方式的研究

    目的探讨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生成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口外牵张器,按1 mm/天的牵张速率将12只成年山羊的双侧下颌骨延长10 mm,牵张结束后固定至第2、4和8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拍摄下颌骨X线片后取牵张区新生骨痂作组织学观察. 结果牵张间隙内新骨组织沿牵张方向向心性生长,成骨方式主要是膜内成骨,在牵张器松动的标本早期仍可观察到散在的软骨岛.结论牵张延长下颌骨过程中新骨生成方式主要为膜内成骨,软骨化骨只是在牵张器固定不良时发生.

    作者:李继华;王大章;胡静;廖运茂;王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自体骨髓促进引导性骨再生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增强引导性骨再生(GBR)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18只兔分为5组,每组3只(第5组6只),造成双桡骨干10 mm骨缺损,以硅胶管桥接骨断端,实验组于0、2和4周分别在硅胶管内注射自体骨髓0.3 ml;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外周静脉血.在不同时间内作X线片、大体、组织学观察及生化检测.结果实验组成骨活跃,10周骨缺损完全修复,对照组各时间点均较实验组差,10周时仍无1只兔骨性愈合.术后2、4周实验组钙及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自体骨髓可明显增强GBR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作者:谢江涛;顾洁夫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折

    目的介绍一种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螺钉(LCP)固定人工关节周围骨折的方法.方法为一例髋关节假体远端周围螺旋骨折,采用12孔长锁定加压钢板于外侧固定.近折端6孔,其中5孔用锁定螺钉作单侧骨皮质固定,末孔用4.5 mm螺钉固定;远折端4孔,作双侧骨皮质固定,中间骨折区域2孔空出,以免干扰骨折愈合. 结果术后3天开始行髋膝关节功能锻炼,1周后下地站立锻炼,2周患肢部分负重训练.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假体柄周围无松动迹象.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无畸形,假体无松动;6个月随访,患肢无疼痛、肌萎缩,功能恢复正常. 结论 LCP用于处理关节假体周围骨折时方法简便,剥离范围小,对局部组织创伤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是一种良好选择.

    作者:Frankie Leung;项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对新骨生成的调节作用

    目的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对新骨形成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对TGF-β、骨形成蛋白(BMPs)及激活素(ACT)在新骨形成,尤其是牵张性新骨形成(DO)作用进行分析综合. 结果 TGF-β、BMPs及ACT对新骨形成均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各有特点.BMPs启动间充质细胞向骨细胞系分化,TGF-β刺激骨形成前体细胞生长分化,ACT增强BMPs成骨,本身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结论 TGF-β超家族对新骨形成的调控,有助于缩短DO的周期.

    作者:李昕;黄新;祁佐良;王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免疫抑制状态下的周围神经再生

    目的讨论免疫抑制下的周围神经再生.方法较全面综述了周围神经损伤与免疫反应的关系、不同免疫抑制剂作用下的实验性神经再生结果及人类异体手移植后的临床发现.结果免疫抑制状态下周围神经再生加快.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将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影响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作者:陈国奋;顾立强;裴国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吻合血管的自体脾移植

    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脾具有重要的抗感染免疫功能,脾切除后患者易发生严重感染,因此人们对脾脏的功能和切除脾脏后给机体带来的危害越来越重视.我院在2000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了2例吻合血管的自体脾移植术,报告如下.

    作者:沈亦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应用VEGF及拮抗VEGF对骨折愈合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利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05只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三组,两组分别应用VEGF多克隆抗体及VEGF,另一组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在伤后8、24、72小时和1、3、5、8周利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测定骨折端血流量变化,在1、3、5及8周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应用VEGF使骨折端血流量在8小时~3周较对照组增高,但X线片却未见明显差异;而VEGF多克隆抗体可导致骨折端血流量在各时相点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并阻碍了骨折的愈合进程,终使骨折端形成骨不连样改变.结论骨折愈合过程中缺乏VEGF将严重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过程,并导致骨不连接,应用外源性VEGF可能通过增加骨折端血流量而对骨折愈合有益.

    作者:初同伟;王正国;朱佩芳;焦文仓;温建良;龚水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多孔螺纹状钛合金融合器后路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

    目的观察多孔螺纹状钛合金融合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1998年7月~1999年12月共采用后路腰椎全椎板减压、多孔螺纹状钛合金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18例.年龄43~62岁,其中L4、57例,L5S111例. 结果 18例术后均获6~12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融合的18个椎间隙,均获骨性愈合,临床症状均获缓解.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疗效优13例,良5例,其中Ⅰ°滑脱6例,优5例,良1例;Ⅱ°滑脱11例,优8例,良3例;Ⅲ°滑脱1例疗效良好.结论多孔螺纹状钛合金融合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万仑;祁彦;张洪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多个组合皮瓣移植修复多手指皮肤脱套伤一例

    1998年5月对1例多手指皮肤脱套伤,一次用多个皮瓣组合移植进行修复,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 19岁.左手食、中、环指皮肤连同指甲、指蹼及手背部分皮肤完全撕脱.肌腱、血管、神经等软组织挫伤,环指末节甲床挫伤.骨与关节X线片未见异常.

    作者:王增涛;王成琪;蔡锦方;曹学成;郭德亮;屈跃峰;邹继锋;周海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剂量因素对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成骨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目的检测不同剂量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对兔成骨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明确材料的剂量因素在研究HA/TCP细胞相容性中的作用规律. 方法以兔成骨细胞为正常对照,细胞加入钛合金材料组为阴性对照,细胞加入聚氯乙烯材料组为阳性对照.选择三种材料剂量,以材料占细胞面积的比例表示,分别为10%、40%和70% .将各组材料与兔成骨细胞复合培养,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材料作用下兔成骨细胞增殖的情况;偶氮偶联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材料作用下兔成骨细胞表达ALP的变化. 结果正常兔成骨细胞的生长呈现时间-效应关系.与正常对照相比,10% HA/TCP不会对兔成骨细胞的生长产生影响(P>0.05);当HA/TCP剂量增大为40%,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变缓(P<0.05),细胞的生长仍呈现时间-效应关系;70%的HA/TCP使细胞生长趋于停滞(P<0.01).10%HA/TCP可造成细胞ALP活性可逆性损伤,HA/TCP浓度达40%时,ALP活性损伤至共培养6天不可逆转.相对而言,惰性金属硬组织材料钛合金在检测三种剂量下均对细胞生长及细胞ALP活性不会产生影响. 结论评价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应向材料接触剂量个体化、特异化的方向发展;除增殖指标之外,ALP也可作为评价骨生物材料细胞相容性的另一个敏感指标.

    作者:张真;卢晓风;王治明;卢冰;程惊秋;李幼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胫骨长段骨缺损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

    我们采用带皮瓣腓骨移位或单纯带血管蒂腓骨移位修复胫骨长段骨缺损及胫前软组织损伤,经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同志超;王坤正;姜永宏;孟红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跟外侧皮瓣修复跟部皮肤缺损

    1999年~2000年,我科收治足跟部皮肤缺损15例,采用跟外侧纵形皮瓣移位修复,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5~64岁.左跟部9例,右跟部6例.皮肤缺损病因:褥疮11例,挤压撕脱伤3例,感染后皮肤坏死1例.皮肤缺损范围4 cm×4 cm~7 cm×7 cm.其中创面深达跟骨4例(创面为肉芽组织,无骨髓炎及骨缺损).

    作者:张景僚;韩汉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