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玫;王长楠;宋岩峰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HPV感染情况及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8640例行HPV检测的临床资料,统计不同亚型HPV感染情况及与不同级别CIN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亚型HPV致病力的差异.结果:①HPV阳性1873例(21.7%),多重感染453例(5.24%),单一亚型感染1420例(16.44%),HPV检出频次2417次,检出频次高的6种高危亚型分别为:HPV16 (25.90%),HPV58(11.92%),HPV52(10.22%),HPV33(6.99%),HPV53 (6.54%)和HPV18 (5.63%).372例CIN患者中有273例HPV阳性,其中检出频次高的几个亚型:HPV16 (57.51%),HPV18(16.48%),HPV58(13.92%),HPV52(9.16%),HPV33(8.79%)和HPV31 (4.40%).②检出频次较高的6种HPV亚型中,HPV52亚型发病年龄低.③HPV16、HPV18亚型发生高级别CIN的风险较其他亚型更高(OR=24.056,OR=27.474);单一感染时,HPV16亚型感染导致CIN的发生率比HPV18亚型的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03).HPV58亚型感染导致CIN的发生率较HPV52亚型的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03).结论:CIN患者中感染HPV的常见亚型依次为:HPV16、18、58、52、33、31.HPV52亚型发病年龄低,致病力弱.在单一感染中HPV16亚型的致病力较HPV 18亚型强,HPV58亚型的致病力较HPV52亚型强.
作者:项璐璐;洪祖蓓;狄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阴道炎症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测,了解老年阴道炎症患者阴道假丝酵母菌和阴道毛滴虫感染状况.方法:对19087例阴道炎症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毛滴虫感染和假丝酵母菌感染检测,分析61~70岁组、71~80岁组和≥81岁不同年龄组的感染情况.结果:发现老年阴道炎症患者82例,占阴道炎症患者的0.43%(82/19087),其中检出假丝酵母菌18例,阴道毛滴虫1例,无假丝酵母菌和阴道毛滴虫双重感染,感染率分别为21.95% (18/82)、1.22% (1/82)和0,老年阴道炎症患者非细菌总体感染率为23.17% (19/82).不同年龄老年阴道炎症患者假丝酵母菌感染率61 ~ 70岁组高于71 ~ 80岁组,71 ~ 80岁组高于≥8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阴道炎症患者非细菌性感染主要病原体为假丝酵母菌,并且年龄低者感染率高于年长者.
作者:郭振华;张东生;李琳;李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约50万孕产妇死亡,其中产后出血占25%.目前国际上对于产后出血缺乏统一的定义,我国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4% ~6%,是分娩期常见的并发症.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
作者:梁朝霞;陈丹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 病历摘要患者,41岁,G6P1+4,因孕20+2周,引产失败,要求终止妊娠,于2012年6月20日入我院.平素月经周期规则,经期4~5天,周期28 ~ 30天,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2012年1月30日.患者曾于停经50+天于外院B超检查提示宫内早孕,在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毕未检查妊娠组织.入院前8天(2012年6月12日)外院B超检查提示宫内活胎,BPD 3.6 cm,提示17+周孕,于外院住院引产.
作者:梅劼;张潇潇;谢兰;陈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行促排卵时常出现卵巢刺激的高反应性,表现为多卵泡发育、血雌二醇(E2)升高和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增加等,而影响临床妊娠结局.如何在PCOS患者卵巢刺激前或卵巢刺激中使用药物改善妊娠结局,尽量降低OHSS发生率,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结合目前现有研究数据,尚不能推荐何种预处理方式应该作为PCOS患者的常规,鉴于PCOS患者卵巢刺激的异质性、复杂性,某些患者可能得益于其中一种或几种治疗:如胰岛素抵抗PCOS患者推荐体外受精(IVF)前使用二甲双胍;卵巢刺激前使用口服避孕药(OC),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更完全;卵巢刺激中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降低OHSS风险;PCOS患者因OHSS高风险取消移植时使用来曲唑明显降低血E2水平.另外,还没有足够证据支持糖皮质激素在卵巢刺激前的预处理应用.
作者:林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后14天与16天检测双次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其倍数增长情况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的4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妊娠妇女分为正常妊娠组(320例)、异常妊娠组(32例)、生化妊娠组(100例).正常妊娠组包括单胎妊娠、双胎妊娠和三胎妊娠;异常妊娠组包括单胎停育和异位妊娠.比较胚胎移植后14天与16天血3-HCG浓度(简写HCG14d和HCG16d)的中位数水平及其倍数增长(简写HCG16d∶14d)情况.结果:HCG14d与HCG16d的中位数水平从异常妊娠至正常妊娠逐渐增加.正常妊娠组的HCG14d、HCG16d及HCG16d∶14d均明显高于异常妊娠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界值分别为380.59 U/L、807.26 U/L和2.10时均有中等预测价值;多胎妊娠组的HCG14d、HCG16d高于单胎妊娠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界值分别为1231.73 U/L、3053.49 U/L时有中等预测价值,其HCG16d∶14d略高于单胎妊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7),界值为2.48时有较少预测价值;单胎停育组的HCG114d、HCG16d及HCG16d∶14d均低于单胎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01,P=0.000),界值分别为192.30 U/L、366.46U/L和1.94时,分别有较少、中等、较高的预测价值;异位妊娠组的HCG14d、HCG16d及HCG16d∶14d均低于单胎妊娠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00,P=0.000,P=0.001),界值分别为110.36 U/L、264.23 U/L和1.97时分别有较高、较高、中等的预测价值.结论:胚胎移植后HCG14d、HCG16d定量检测结合其HCG16d∶14d倍数增长可以预测正常妊娠、胚胎停育和异位妊娠.
作者:王爱利;刘彬;关源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 病例报告患者,34岁,再婚.因停经54天,腹痛1天,加重3小时,于2010年11月3日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经期3~4天,周期30天,G6P1,人工流产3次,两次异位妊娠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末次月经为2010年9月10日,于2010年10月1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移植后无异常.入院前1天,无诱因突然左侧腹部持续性钝痛,伴有左腰背部放射痛,无恶心、呕吐.于入院前3小时腹痛加重,伴头晕、心慌、乏力,无肛门坠胀感,无尿频、尿急、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作者:张爱华;唐迎九;潘双婷;梁茜;王海芳;史艺;魏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对于不同等级的助产技术服务机构的定义,参照北京、山东、四川等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将各类助产机构分为三级: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是指开展孕前、孕产期保健和正常分娩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是指在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础上能开展手术助产和高危孕产妇、新生儿诊治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具备临床输血条件,负责收治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的会诊、转诊患者,对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指在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础上能开展孕产妇和新生儿疑难、危重症救治的医疗保健机构,设置输血科(血库)和产科重症监护病房,负责收治一、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的会诊、转诊患者,对一、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
作者:肖兵;周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人乳头瘤病(HPV)是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尤其是宫颈病变和肿瘤的主要原因,因此,生殖道HPV感染的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生殖道HPV感染,一些包括物理的、手术的、生物的、化学的、中药在内的治疗手段虽已显示出较好的效果,但都不确切和特效.近年相关药物和技术的开发应用,拓展了生殖道HPV感染治疗的研究领域,为终清除HPV奠定了基础.
作者:贺国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作者:MA Ke;LIU Tongyu;HUANG Weiping;WEN Hongwu;LIAO Qinping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 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胎盘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糖控制效果和胎儿缺氧的关系.方法:选取GDM孕妇64例,其中血糖控制不良组(A组)22例,血糖控制良好组(B组)42例,同期分娩正常孕妇27例为对照组(C组).采用Giemsa染色法计数脐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技术测定HIF-1α和VEGF蛋白和mRNA在胎盘中表达;分析GDM组FNRBC水平与HIF-1α mRNA及VEGF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3组胎盘中均有HIF-1 α和VEGF蛋白的表达,A、B组胎盘中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呈较强阳性和强阳性.②A、B、C组胎盘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A、B、C组胎盘组织中HIF-1α及VEGF mRNA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④A、B、C组脐血FNRBC计数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⑤A、B组脐血FNRBC水平与胎盘组织中HIF-1 α、VEGF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A、B组胎盘组织中HIF-1α与VEGF mRNA表达亦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GDM胎盘中HIF-1α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病过程,其表达水平与孕妇血糖控制效果有关,且能导致胎儿缺氧和不良后果.
作者:杨晓菊;杨宗利;王学芹;戴淑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颈残端癌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3例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位发病年龄为46岁,24例(45.28%)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Ⅰ A1~Ⅰ B1、ⅡA1期18例中15例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Ⅰ B2、ⅡA2、ⅡB期13例中10例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ⅢA~ⅣB期22例中14例行放疗同步化疗,其余行单纯化疗或放疗.术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中18例补充放疗和(或)化疗.中位生存时间为45.9个月,5年生存率为53.2%.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临床分期(P =0.042)、组织学分级(P =0.034)、脉管瘤栓(P =0.03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大小及组织学分级与脉管瘤栓发生有关.结论:宫颈残端癌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治疗以手术和放疗为主,但预后较差.FIGO临床分期高(ⅡB~Ⅳ期)、组织学分级低分化、有脉管瘤栓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作者:赵婷婷;王晶;于丽波;李文乐;王春辉;陈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患者,24岁,G2P0+1,因孕32+5周,心慌气紧、不能平卧10+天,加重1天,于2012年3月3日上午急诊入院.末次月经2011年7月18日,停经30+天自测尿HCG阳性,后外院B超检查证实妊娠.孕期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流液,无毒物、药物、射线接触史,孕期外院建卡,但未定期产前检查.孕18周产前检查时首次发现血压升高(140/100 mmHg),未治疗.孕中晚期无皮肤瘙痒、胸闷、心慌、腹痛及阴道流血、流液等.
作者:邹妲;周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 诊断分段诊断性刮宫提示高分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明确.值得注意的是,诊断性刮宫对局限性病灶的诊断能力有限,可能漏诊58%的子宫内膜息肉和60%的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近二十年来,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术已经代替诊断性刮宫成为子宫内膜癌诊断的金标准.
作者:万虹;吕琳;彭芝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产后出血尤其是难治性产后出血,常导致大量输血以及输血并发症、子宫切除和重要脏器受损等后果,对孕产妇危害较大[1~5].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案[1~4]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宫缩剂)和手术治疗(保守性手术治疗和子宫切除).保守性手术治疗方式可以分为子宫压迫法和血管阻断法.现就剖宫产时产后出血的手术治疗进行阐述.
作者:庄璟怡;应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 病例报告患者,27岁,已婚,G4P2,因产后胎盘植入于2010年12月26日由外院转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本次妊娠于11月24日在外院足月分娩1男活婴,体重2900 g,分娩过程顺利,产后胎盘不能自娩,行人工剥离胎盘困难,阴道流血约200 ml,未合并感染,遂转入上一级医院行钳夹术,钳夹失败,后予促子宫收缩、抗感染治疗,1周后再次行清宫术,仍未成功,阴道流血量约100 ml.孕产史:既往曾有两次稽留流产史,均行清宫术,曾于2009年顺娩1男活婴,产时行人工剥离胎盘,产后诊断:胎盘粘连.
作者:严小丽;常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 病例报告患者,21岁,G2P1,因孕7月不规则阴道流血20余天,于2012年1月27日收住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孕早期无明显早孕反应.白带增多,呈脓性,孕4个月后阴道多量脓性白带,味臭,常感下腹持续性隐痛,未行任何产前检查及治疗.入院诊断:G2P1,孕7月臀位,胎盘早剥,胎儿窘迫.2年前在家顺产一活男婴,产时出血少,产后胎盘自娩,月经史:14岁初潮,周期30天,经期4~7天,无痛经史,经血暗红无凝血块,末次月经:2011年6月.
作者:王育英;林萍;薛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评价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商品名:雪诺同(R)8%)在中国女性体外受精(IVF)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作为黄体支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此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研究.在12家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共894例患者入组,自取卵日开始使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作为黄体支持,评价周期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生化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并对基线数据与妊娠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评价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使用的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共885例患者完成胚胎移植,其中857例患者完成研究,周期临床妊娠率44.0%(389/885),生化妊娠率为49.3%(436/885),持续妊娠率36.6%(324/885),早期流产率4.4%(17/389),异位妊娠率0.6%(5/885),着床率27.2%(536/1971).妊娠结果与基线因素的分析,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的年龄(30.9±3.7岁vs 31.7±3.9岁)和取卵日孕酮水平(3.2±1.9nmol/L vs 4.5±8.3 nmol/L)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03,P=0.000),而两组其他基线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5%,患者对药物使用方法的总体满意度89.7%.结论: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作为黄体支持具有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相比于传统给药方式,患者更愿接受黄体酮凝胶阴道给药.
作者:迟洪滨;周灿权;王树玉;杨冬梓;全松;龙晓林;朱依敏;曲文玉;钟影;刘嘉茵;杨菁;叶虹;乔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15年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4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91例GT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侵蚀性葡萄胎(IHM)221例及绒毛膜癌(CC)70例.以每5年为一个阶段分组,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年间IHM及CC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IHM及CC患者的发病平均年龄在15年中均有所上升,2005 ~ 2009年组的年龄分布明显高于1994 ~1999年组和2000~2004年组(IHM:P =0.001,P=0.040;CC:P =0.050,P=0.015),特别是年龄>40岁患者,2005 ~ 2009年组所占比例也明显高于1994~1999年组和2000 ~ 2004年组(IHM:P =0.003,P=0.050;CC:P =0.040,P=0.010).IHM及CC患者中无症状患者比例均有所上升;IHM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P=0.018,P=0.001),CC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GTN的发病年龄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年龄>40岁患者明显增多;IHM中无症状患者比例上升.
作者:张烨;薛艳;刘腾;张勇华;安瑞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c-abl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和分析正常子宫内膜11例(正常内膜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21例(良性病变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6例(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62例(子宫内膜癌组)中c-abl基因在外显子3(exon3)、外显子4区(exon4)的突变,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c-abl基因在exon3、exon4的突变总体上表现为点突变.子宫内膜癌组及不典型增生组的突变率(77.42%,56.25%)较正常内膜组及良性病变组高(0,14.2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突变率与病理类型无关,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降低、临床分期增高及淋巴结转移而增高(P<0.05);③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abl基因在exon3、exon4区的点突变集中在3个位点,它们或单独或共同存在,影响c-ab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论:c-abl基因在exon3、exon4区的突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突变率随着子宫内膜癌的分化、临床分期的进展和淋巴结转移而增高,该基因的突变可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邹丽红;卢美松;徐帅 刊期: 2012年第11期